/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14、《穷人》第一课时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14、穷人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版本:统编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1.会写“汹、涌”等 14 个字,会写 “渔夫、汹涌澎湃、风暴”等 18 个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层次,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找出描写环境、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感受穷人生活的窘迫。
课前学习任务
1.自读课文,识记字表和此表中的字和词语。借助 2.画出自己印象深刻的词句,反复读,简单地写上批注。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借助桑娜与其他人物关系概括小说主要内容。 五个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渔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二】 摘抄体现穷人很“穷”的词语和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的学习资源
1.阅读雨果叙事诗《可怜的人们》。 2.了解小说发生的时代背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5张PPT)
14.穷 人
第一课时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
上
同学们,当你穿上崭新闪亮的衣服时,当你在宴席中享受丰盛的大餐时,当你在亲人的包围中感受着无比的幸福时,你可曾想到生活在极度贫困中的穷人?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
伟大的俄国作家。他的作品气势磅礴,
人物众多,语言质朴,心理描写细腻、
逼真,被誉为“俄国文学泰斗”。
主要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作者简介
《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封建农奴制一步步地崩溃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穷人》这篇小说,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高尚品德。
写作背景
初读课文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找出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穷人,侧重表现的是谁?
桑娜 西蒙 渔夫
出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一个字,生字随时查字典弄清字形;2.读好每一个词,新词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3.读通每一句话,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保佑 寡妇 蜷缩 忐忑 嗯 魁梧 黧黑 哦 汹涌澎湃 熄灭 掀起
困难 唉 湿淋淋 嘿 糟糕 嘛 皱眉 后脑勺
yòu
ɡuǎ
quán
tǎn tè
?ɡ
保佑 寡妇 蜷缩 忐忑 嗯 魁梧 黧黑 哦 汹涌澎湃 熄灭 掀起
困难 唉 湿淋淋 嘿 糟糕 嘛 皱眉 后脑勺
kuí
lí
ó
我会认
我会写
汹
澎
湃
淋
嘿
糟
涌
嘛
熄
掀
皱
唉
勺
困
xiōnɡ
yǒnɡ
pénɡ
pài
xī
xiān
kùn
ài
lín
hēi
zāo
mɑ
zhòu
sháo
他这个人事事要强( ),性格又倔强( ),你就别勉强( )他了。
qiánɡ
jiànɡ
qiǎnɡ
多音字
(身体)强壮高大。
忐忑,形容心神不定。心里七上八下不得安定。
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蜷曲而收缩。
魁梧
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
蜷缩
词语解释
课文围绕这些人大概讲了什么内容?根据内容理清课文层次,并给每个部分提炼小标题。
(1、2)
(3—11)
(12—27)
盼夫归来
探望邻居
抱回孤儿
忐忑不安
渔夫回家
夫妇商量
不谋而合
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问题:文中没有一个“穷”字,小说为何以“穷人”为题?画出有关句子,找出关键词,展开交流。
品读课文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又黑又冷
温暖而舒适
桑娜的家境贫穷,居住环境怎么样?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对比
侧面描写,体现了桑娜的勤劳能干。
1.认真读一读自己画出的词语,同位相互说一说词语的意思。
2.在田字格纸上练习书写生字,写完后同位评点。
课后作业/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14、《穷人》第一课时基础练习(含答案)
一、辨字组词。
娜( ) 贱( ) 息( ) 林( )
挪( ) 溅( ) 熄( ) 淋( )
遭( ) 莓( ) 虚( ) 傲( )
糟( ) 霉( ) 虑( ) 熬( )
二、选词填空。
抱怨 埋怨
1.你没做好只能怪自己不争气,不能( )别人。
2.我( )小明睡过了头,没能搭上清早的班车。
安静 平静
3.老师说:“班会就要开始,请大家( )。”
4.南湖( )得像一面镜子。
宁可……也…… 与其……不如……
5.渔夫和妻子( )自己多受些苦,( )要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中抚养。
6.桑娜觉得( )看着西蒙的孩子活活饿死,( )自己多受些苦,把他们抱回来。
三、按要求写句子。
1.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桑娜的家里很穷。桑娜决定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家抚养。(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语,把这两个句子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小娜 挪动 低贱 飞溅 休息 熄灭 树林 淋湿 遭遇 糟糕 草莓 发霉 虚心 考虑 骄傲 煎熬
二、1.埋怨 2.抱怨 3.安静 4.平静 5.宁可……也……6.与其……不如……
三、1.孩子睡着。2.同死人待在一起是不行的。3.尽管桑娜的家里很穷,但是她还是决定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家抚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14、《穷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4、穷人 单元 四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
教材分析 《穷人》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
学习 目标 1.正确读写“溅、熄”等16个生字,正确认读“搁板、魁梧、勉强、蜷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领悟作者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尝试描写渔夫的心理活动;进一步感受桑娜和渔夫善良的品质。
重点 1.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2.读懂桑娜的心理活动,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质。
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学习 目标 1.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梳理文章记叙顺序,感知环境描写的作用。
重点 梳理文章记叙顺序,感知环境描写的作用。
难点 梳理文章记叙顺序,感知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具 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当你穿上崭新闪亮的衣服时,当你在宴席中享受丰盛的大餐时,当你在亲人的包围中感受着无比的幸福时,你可曾想到生活在极度贫困中的穷人?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穷人》。 板书: 穷人 2.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伟大的俄国作家。他的作品气势磅礴,人物众多,语言质朴,心理描写细腻、逼真,被誉为“俄国文学泰斗”。 主要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3.写作背景: 《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封建农奴制一步步地崩溃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穷人》这篇小说,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高尚品德。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给学生造成认知上的共鸣,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强烈兴趣。】
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找出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穷人,侧重表现的是谁? 2.出示初读要求: 读准每一个字,生字随时查字典弄清字形;读好每一个词,新词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读通每一句话,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易错的字词。 4.多音字。 5.词语解释。 6.课文围绕这些人大概讲了什么内容?根据内容理清课文层次,并给每个部分提炼小标题。 同学们探究问题相关的段落认真读一读,然后交流、合作。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篇幅很长的课文,在具体研究语言文字、体会语句内涵时,一般不能逐词逐句的去朗读、去品评,但是全程教学又不能出现盲区。因此安排这样一个通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的环节,不仅很好的避免了盲区,而且为下面的整体感知作了铺垫。】
品读课文
1.默读课文。
2.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问题:文中没有一个“穷”字,小说为何以“穷人”为题?画出有关句子,找出关键词,展开交流。 同学们探究问题相关的段落认真读一读,然后交流、合作。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和感悟,注重语文的人文性,但并不意味着不要工具性,并不意味着不要训练概括能力,而概括能力恰恰应该在长课文的教学中予以关注。因此,本环节特意安排这样一项训练,这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
四、课后作业 1.认真读一读自己画出的词语,同位相互说一说词语的意思。 2.在田字格纸上练习书写生字,写完后同位评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