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语文园地四》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语文园地四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版本:统编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能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以及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并且运用到朗读中。 能够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3.积累古诗《回乡偶书》,感受诗人对时间易逝、世事变化的感慨与无奈。
课前学习任务
自主复习本单元所学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特点。 2.查找有关贺知章的基本资料。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理解人物形象描写的几种方式,并且能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以及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特点。 【学习任务二】 能够在朗读“长坂桥张飞退曹兵”时读出张飞的神勇之气与英雄气概。 2.积累古诗《回乡偶书》,分析诗人的形象特点以及情感态度。
推荐的学习资源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版权声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以下简称“本网站”)系属深圳市二一教育科技有
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旗下网站,为维护本公司合法权益,现依据相关法律法
规作出如下郑重声明:
一、本网站上所有原创内容,由本公司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安排专项经费,运营规划,组织
名校名师创作完成的全部原创作品,著作权归属本公司所有。
二、经由网站用户上传至本网站的试卷、教案、课件、学案等内容,由本公司独家享有信息
网络传播权,其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网站不保证其内容的有效性,凡因本作品引发
的任何法律纠纷,均由上传用户承担法律责任,本网站仅有义务协助司法机关了解事实情况。
三、任何个人、企事业单位(含教育网站)或者其他组织,未经本公司许可,不得使用本网
站任何作品及作品的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复制、发行、表演、广播、信息网络传播、改
编、汇编、翻译等方式),一旦发现侵权,本公司将联合司法机关获取相关用户信息并要
求侵权者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四、一旦发现侵犯本网站作品著作权的行为,欢迎予以举报。
举报电话:400-637-9991
举报信息一经核实,本公司将依法追究侵权人法律责任!
五、本公司将结合广大用户和网友的举报,联合全国各地文化执法机关和相关司法机关严厉
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特此声明!
、产士三
深圳市一教育料技有限贵任公司
0307766/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语文园地四》分层练习(含答案)
新课标核心素养
语文素养:
①理解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②写一写人在不安或犹豫时的心理活动。
人文素养:
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有着明显的感彩。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阅读下面语句,完成练习。
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1.这段话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营造了怎样的环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下列句子采用的描写方法。
1.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
2.“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
3.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
4.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
三、古诗欣赏。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小练笔:写一写自己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提示:可借助课堂学习的表格,学习两个片段中的表达方法,完成练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运用了环境描写的描写方法。
2.这段话描写了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描写打扫干净的地面、炉子里燃烧着的火、闪闪发亮的食具以及安静睡着的孩子,营造了一种整洁、温暖、舒适的环境,体现了家庭的温暖。
二、1.肖像描写2.语言描写3.肖像描写4.动作描写
三、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笑问客从何处来。
四、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3张PPT)
语文园地四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
上
这个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小说一般有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桥》中的老支书、《穷人》中的桑娜。怎样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呢?我们以《穷人》为例谈一谈。
交流平台
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如,关注写桑娜语言、动作、心理的内容,可以感受到她对丈夫的担忧、体贴,以及对邻居的关心。
我们还可以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从桑娜把两个孤儿抱回家的情节中,可以体会到她宁可自己受苦也要照顾孤儿的善良。
小说还会借环境描写来突显人物形象。《穷人》把故事安排在一个风雨大作、又黑又冷的夜晚,有利于表现穷人生活的艰难,反衬桑娜夫妇的善良以及他们内心世界的富有。关注小说的环境描写,也有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本次“交流平台”围绕“如何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交流了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三种方法:一是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二是通过小说的情节理解人物形象,三是环境描写也可以帮助感受人物形象。
说发现
成成: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如,《穷人》第9自然段对桑娜的心理活动做了细腻的描写,桑娜自作主张收养了西蒙死后留下的两个孩子,内心十分不安,怕丈夫责怪,怕负担不起……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桑娜复杂、慌乱、忧郁而又果断的情态,表现出她的善良的天性和高尚的心灵。
议方法
路路:人物要在环境中活动,所以环境描写能突显人物形象。《穷人》开头的环境描写,有利于表现穷人生活的艰难,从而反衬出桑娜夫妇的热心,以及他们内心世界的富有。
品读下面的语段,你能试着从人物的动作描写中说说她是一个怎样性格的人吗?
演练台
她锁好防盗门,转身走下楼去,走出不远,忽又停住,愣了一下神,转回身又向楼上走去。走到自家门口,她用手抓住那圆形门把手,左拧一下,右拧一下,当确认锁牢
靠后才转身走下楼去。而转身的一刹那,又回头盯了一眼门把手。
我认为:她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心思缜密而又性格
多疑
(一)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塑造了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有许多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起了很好的作用,如,“长坂桥张飞退曹军”就是一个经典情节。朗读下面的片段,读出张飞的神勇。
词句段运用
张飞睁圆环眼,隐隐见后军青罗伞盖、旄钺旌旗来到,料得是曹操心疑,亲自来看。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
抓住人物的语言读出豪迈之气,抓住动作“睁圆环眼”“厉声大喝”,读出张飞的勇猛。读完这个经典情节,我们可以看出张飞的勇中见智。
议方法
古典小说《三国演义》还塑造了很多经典人物形象,经典章节“空城计”就塑造了一个沉着冷静、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形象。朗读下面的片段,读出诸葛亮的镇定自若。
演练台
军心安定了。诸葛亮便下令把所有的旗子都藏起来,不许城里的人随便出入,也不许大声说话;把四面城门全都打开,每个城门门口用20个士兵扮成老百姓的模样,拿着扫帚打扫街道;如果魏兵到了也不许乱动。诸葛亮吩咐完了,自己把鹤毛大衣一披,带上丝织的头巾,领着两个小童上了城楼,坐在城楼上喝酒弹琴。
(二)读一读: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试着写一写你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些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读一读,说说这段话是用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内心不安的。
密集使用省略号、问号来表现桑娜从忐忑不安到下定决心的心理变化:体恤丈夫——又害怕丈夫突然回来——责问自己——作出决断。
我的心紧缩着。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出声来。我几次回过头来,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又忍不住不看。我的心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
再读第二段话,体会当时“我”的内心世界,仿照学习桑娜内心活动的方法,理一理“我”内心的情绪变化。
为战友心痛——担心暴露——不忍心看——忍不住不看——心如刀绞。
从侧面烘托了邱少云同志顾全大局,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的革命精神。
我发现:第一段话是桑娜的内心独白,这段话巧妙地运用省略号突显了桑娜忐忑、矛盾的心理。
第二段话表现了“我”当时“不敢看”又“忍不住不看”的十分痛苦的心情。通过“我”的心理活动,表现了邱少云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心理活动可以展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请同学们也试着写一写你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吧!
演练台
路灯亮了,我的心咯噔一下:糟了!这回可太晚了。我慌慌张张地向家里跑去。一路上,爸爸镜框后面那双严厉的眼睛,不时出现在我眼前。我一路小跑,心里不停地埋怨自己:早上出门老爸千叮
咛万嘱咐,放学赶快回家,一起去看爷爷。现在过了一个多小时了,回家肯定会被一顿狂批,说不定还得挨揍!怎么办?怎么办?找什么理由?找什么理由都不行!对门的丽丽肯定早回家了。唉!那就等着被揍一顿算了。
日积月累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
鬓
bìn
衰
shuāi
/
/
/
/
/
/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性狂放,好饮酒,善谈笑,晚年自号“四明狂客”。工书法,尤擅草隶。今存诗20首,其中七绝5首都很出色。《回乡偶书二首》,用浅易的语言,真切表现了许多久客还乡者经历过而又道不出的复杂感受,令人体味不尽。
作者简介
小时候我离开了家乡,老了才回来,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但两鬓的头发已斑白。家乡的孩子们看见我,却没有一个人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是从哪里来的。
译文
结合自己以往读思乡类古诗的经验,说说自己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情感,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乡音无改鬓毛衰”:乡愁
“笑问客从何处来”:无奈、感慨
1.《回乡偶书》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诗的第一句中的两组反义词分别是:____和____,____和____。
演练台
唐
贺知章
少
老
小
大
2.《回乡偶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描写了作者回到________________时遇到的情景。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阔别多年的故乡
回乡偶书(其二)
[唐]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扩展延伸
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实在是很久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的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译文
《回乡偶书》共有两首。贺知章在唐玄宗天宝三载(公元744年),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时已八十六岁。此时距他离开家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他心头有无限感慨,于是写下了这组诗。
写作背景/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课题 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 单元 四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
学习 目标 1.了解理解人物形象的三种方法。 2.理解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3.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有着明显的感彩。 4.写一写人在不安或犹豫时的心理活动。 5.积累古诗《回乡偶书》。
重点 1.理解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2.理解积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难点 1.了解理解人物形象的三种方法。 2.写一写人在不安或犹豫时的心理活动。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语文园地 一、交流平台 1.这个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小说一般有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桥》中的老支书、《穷人》中的桑娜。怎样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呢?我们以《穷人》为例谈一谈。 学生自由说。 师总结。 2.说发现: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本次“交流平台”围绕“如何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交流了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三种方法:一是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二是通过小说的情节理解人物形象,三是环境描写也可以帮助感受人物形象。 3.议方法: 预设: 成成: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如,《穷人》第9自然段对桑娜的心理活动做了细腻的描写,桑娜自作主张收养了西蒙死后留下的两个孩子,内心十分不安,怕丈夫责怪,怕负担不起……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桑娜复杂、慌乱、忧郁而又果断的情态,表现出她的善良的天性和高尚的心灵。 路路:人物要在环境中活动,所以环境描写能突显人物形象。《穷人》开头的环境描写,有利于表现穷人生活的艰难,从而反衬出桑娜夫妇的热心,以及他们内心世界的富有。 4.演练台: 品读下面的语段,你能试着从人物的动作描写中说说她是一个怎样性格的人吗? 她锁好防盗门,转身走下楼去,走出不远,忽又停住,愣了一下神,转回身又向楼上走去。走到自家门口,她用手抓住那圆形门把手,左拧一下,右拧一下,当确认锁牢靠后才转身走下楼去。而转身的一刹那,又回头盯了一眼门把手。 预设答案:我认为:她是一个心思缜密而又性格多疑的人。 【设计意图:学生回忆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然后讨论怎样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学生很容易联系到学过的课文中去,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词句段运用 (一)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1.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塑造了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有许多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起了很好的作用,如,“长坂桥张飞退曹军”就是一个经典情节。朗读下面的片段,读出张飞的神勇。 张飞睁圆环眼,隐隐见后军青罗伞盖、旄钺旌旗来到,料得是曹操心疑,亲自来看。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 学生自由说。 师总结。 2.议方法: 抓住人物的语言读出豪迈之气,抓住动作“睁圆环眼”“厉声大喝”,读出张飞的勇猛。读完这个经典情节,我们可以看出张飞的勇中见智。 3.演练台: 古典小说《三国演义》还塑造了很多经典人物形象,经典章节“空城计”就塑造了一个沉着冷静、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形象。朗读下面的片段,读出诸葛亮的镇定自若。 军心安定了。诸葛亮便下令把所有的旗子都藏起来,不许城里的人随便出入,也不许大声说话;把四面城门全都打开,每个城门门口用20个士兵扮成老百姓的模样,拿着扫帚打扫街道;如果魏兵到了也不许乱动。诸葛亮吩咐完了,自己把鹤毛大衣一披,带上丝织的头巾,领着两个小童上了城楼,坐在城楼上喝酒弹琴。 (二)尝试写出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4.读一读: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试着写一写你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些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读一读,说说这段话是用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内心不安的。 生:密集使用省略号、问号来表现桑娜从忐忑不安到下定决心的心理变化:体恤丈夫——又害怕丈夫突然回来——责问自己——作出决断。 5.我的心紧缩着。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出声来。我几次回过头来,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又忍不住不看。我的心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 再读第二段话,体会当时“我”的内心世界,仿照学习桑娜内心活动的方法,理一理“我”内心的情绪变化。 生:为战友心痛——担心暴露——不忍心看——忍不住不看——心如刀绞。 师:从侧面烘托了邱少云同志顾全大局,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的革命精神。 6.我发现: 生1:我发现第一段话是桑娜的内心独白,这段话巧妙地运用省略号突显了桑娜忐忑、矛盾的心理。 生2:我发现第二段话表现了“我”当时“不敢看”又“忍不住不看”的十分痛苦的心情。通过“我”的心理活动,表现了邱少云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7.演练台 心理活动可以展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请同学们也试着写一写你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吧! 【设计意图:结合句子,从重点词语中体会感情这一环节,教师讲解指导是为了使学生意识到再换另外的词语好像达不到这样的表达效果,只有这些词语才恰如其分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三、日积月累 1.指导朗读古诗。 2.自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性狂放,好饮酒,善谈笑,晚年自号“四明狂客”。工书法,尤擅草隶。今存诗20首,其中七绝5首都很出色。《回乡偶书二首》,用浅易的语言,真切表现了许多久客还乡者经历过而又道不出的复杂感受,令人体味不尽。 4.译文: 小时候我离开了家乡,老了才回来,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但两鬓的头发已斑白。家乡的孩子们看见我,却没有一个人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是从哪里来的。 5.结合自己以往读思乡类古诗的经验,说说自己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情感,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乡音无改鬓毛衰”:乡愁。 “笑问客从何处来”:无奈、感慨。 6.演练台【课件】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安排学生表演诗中的情景,是为了让学生身临其境,更深刻地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当时的内心情感。】
四、扩展延伸 回乡偶书(其二) [唐]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译文: 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实在是很久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的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2.写作背景: 《回乡偶书》共有两首。贺知章在唐玄宗天宝三载(公元744年),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时已八十六岁。此时距他离开家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他心头有无限感慨,于是写下了这组诗。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扩展延伸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四共有三个栏目,即“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教学中,我力求使每个栏目的教学都落到实处。 “交流平台”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生从多个方面来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我从复习学过的三篇课文入手,让学生说一说三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然后有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人物形象作者是如何塑造出来的?学生讨论后明确了塑造人物形象可以从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描写着手,也可以通过情节描写刻画人物,有时候还借助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 “词句段运用”分三项内容。其一是学生感知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其二是注意句子中重点词语的感彩对句子表意的作用,我通过讲解,使学生意识到准确用词能使句子表达的感情更鲜明。其三是通过范例使学生认识到心里活动描写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确作者的写法后,自己尝试写一段心理活动的文字。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古诗《回乡偶书》。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老年回到家乡后,感到时光飞逝而写下的一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教学中,对于古诗意思的理解以孩子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师只是简单点拨。同时,利用表演,让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教学效果良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