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新版人音版音乐
新版·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上册
(音乐)教学设计
设计人:
单元名称 第二单元 祖国您好 课时 第二课时
课题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页码 12页
核心 素养 目标 一、能用庄严肃穆的状态与神情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二、能用正确的姿势、铿锵有力的声音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旋律、力度、节拍等基本完整、正确。 三、能了解国歌、国旗是国家的象征,知道国歌响起时的礼仪动作。
教学重点 一、用正确的姿势、铿锵有力的声音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难点 二、唱准歌曲旋律的音高,感受力度的变化及休止符和附点等节奏。
思政渗透点 新课标强调 “坚持以美育人,学习和领会中华民族艺术精髓,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作为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具有凝聚人心的不竭力量,是小学一年级的必唱曲目。对于学生而言,学唱国歌具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深入挖掘和把握歌曲中各种音乐要素在情感表达和形象塑造方面的重要表现意义。
教学准备 国旗、激发爱国情怀的视频片段、键盘乐器。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要求同上节课,略) 二、了解国旗、国歌的相关知识 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师:上节课我们做了音乐游戏,学习了几个维吾尔族舞蹈动作,还听了一首乐曲,名字叫什么? 生:《颂祖国》。 师:“颂祖国” 是什么意思?为什么 “颂”?“祖国” 是指什么? 生:…… 2.了解国旗的象征意义。 师:什么可以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 生:国旗、国歌、国徽。(当学生说到 “国旗” 时,教师挂出国旗) 师:你知道国旗象征着什么吗? 生:国旗是国家的象征。 师:我们会在什么场合升起五星红旗呢? 生:升旗仪式时、中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夺得冠军时…… 3.感受升国旗的感人时刻。 师:请大家观看中国运动员获得国际比赛冠军后,升国旗、奏国歌的视频。 要求:这是学生在课堂上第一次听国歌,教师注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感受运动员为祖国争光时激动人心的时刻。 师:看完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生:…… 三、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感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情绪情感。 师:视频中升国旗的时候,运动员在做什么? 生:唱国歌。 师:国歌是国家的象征,唱国歌是中国人表达爱国情感的方式,是每一个中国人必须学会的基本礼仪。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师:请大家仔细听一听,歌词唱了什么内容? 要求:这是学生第二次听国歌,请大家关注歌词,安静地聆听。 师:歌词里唱了什么?有你不认识的字或者不懂的词句吗? 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结合历史进行简短的介绍,让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 师: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和危险。正如歌中所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但是,我们绝不能屈服!我们要团结起来,努力争取最后的胜利:“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师: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诵歌词。 要求:解决歌词中学生不熟悉的词句,大声朗诵时要避免喊。 师:让我们再听一听,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要求:这是学生第三次听国歌,让大家关注音乐情绪,感知音乐力量。 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让我们感受到音乐的力量,让我们坚信不论祖国遇到怎样的危险,终将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师:请同学们起立,面向国旗,再次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行注目礼! 要求:这是学生第四次听国歌,要提示大家行注目礼时的姿态、表情等要求。 2.感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节拍重音。 师:在歌曲中,“起来” 两个字,哪个唱得声音大(强)一些?仔细听一听! 要求:这是学生第五次听国歌,要提示学生关注 “起来” 两个字演唱有细节的不同。 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唱,注意老师是在 “起来” 两个字的哪个字上拍手。 要求:这是学生第六次听国歌,老师带领学生随着歌曲打节拍,并引导学生观察老师拍手的歌词位置。 师:“来” 字拍手的声音大,我们叫它 “强”。请看曲谱,“来” 字对应的曲谱在小节线的前面还是后面? 生:“来” 字对应曲谱在小节线的后面。 师:小节线后面的第一个音,一般都是强音。请同学们边跟随音乐拍手,边找一找,是不是所有小节线后面的音都对应拍手,听起来都是强音。 要求:这是学生第七次听国歌,学生继续随着歌曲打节拍,并总结特点,教师适当提示。 师:每次强拍后面,我们都加入一次 “拍腿”,声音稍微小些,我们称为 “弱”。请同学们按照 “强 — 弱” 的声音特点,自己设计动作,可以踏步、拍手、拍腿、捻指、点手心等。 要求:这是学生第八次听国歌,提示学生无论用什么动作,必须听出和表现出 “强 — 弱” 规律。 3.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跟唱歌词。 师:请同学们随音乐默唱歌词,试试能否跟得上。 要求:这是学生在课堂上第一次唱国歌,教师要提示学生听音乐默唱歌词。 师:现在请用轻声的方法随音乐唱歌词。注意听一听,自己的歌声与音乐中的歌声能不能保持一致。 要求:这是学生第二次唱国歌,要求学生听着音乐轻声唱歌词。 (2)解决音准难点。 师:请同学们注意 “中”“……” 两个字,演唱时五官要兴奋起来,口腔打开,腰腹部用力,准备好后再歌唱。(教师示范演唱) 要求:这是学生第三次唱国歌,请学生模仿教师的歌唱方法进行练唱。 师:请同学们演唱时注意倾听,要将自己的歌声与老师的琴声相对应起来。 要求:这是学生第四次唱国歌,要提示学生注意倾听伴奏。 (3)解决三连音节奏难点。 师:这首歌曲中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敌人的” 三个字,要在一拍内均匀地唱出三个字。 要求: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师:请大家和老师一起从头唱,你能注意到这三个字并均匀地唱出来吗? 要求:这是学生第五次唱国歌,教师用动作和表情提示学生,唱准歌曲中的三连音 “敌人的”。 (4)解决休止符节奏难点。 师:乐谱中还出现了多处大家未学的知识,它叫休止符。让我们试试怎样唱:如唱完 “到了”,马上把声音收掉,急吸一口气,再继续唱 “最危险的时候”,这样就能唱出面对危险时的紧迫感;如 “炮火”,注意控制好声音,让每个字都富于弹性。 要求:这是学生第六次唱国歌,教师示范,学生模仿,遇到休止符处教师用动作和表情提示学生,唱准歌曲中带有休止符的乐句。 (5)解决附点节奏难点。 师:在歌曲中有的音唱得长一些,有的音要唱得短一些,如 “愿做”“筑成”“我们”“新的”“每个”“迫着”“我们”“冒着” 等地方。请同学们跟随老师唱一唱。 要求:这是学生第七次唱国歌,教师逐句示范,学生模仿演唱,将几处含附点节奏的歌词唱准,最后尝试完整练唱。 (6)解决力度难点问题。 师:这首歌曲中唱了很多次 “起来”,其中有一处连续唱了三遍,你觉得怎样唱才能更让人感觉到力量和信心? 要求:教师示范,学生听辨,感知演唱力度的变化带来的音乐情绪的不同。 生:第二种更有力量和信心。 师:是的,在曲谱上的这个符号就是表示声音越来越大的。 ① 6 A. 2 2 | 5 3 《后略) 中 华 民 族 到 了 ② 条 5 1. 1 3 3 | 5 - 《后略 起 来!起 来!起 来! ③ 条 5 1 2 i ē i | 0 l 前 进!前 进!前 进!进! 师:演唱时我们应先从 “弱” 的声音唱起,再逐步随老师的指挥动作变强(教师单手曲臂握拳,弱拍向内收,强拍用力随着力度的加强逐渐向外挥动、伸展),你来试试吧! 要求:这是学生第八次唱国歌,完整演唱歌曲,要在掌握前面的歌唱要点基础上,特别注意唱准歌曲中力度有变化的地方。 师: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字要唱得有力,在曲谱中用 “>” 来标记。你能做到吗? 要求:这是学生第九次唱国歌,要综合所学唱好歌曲。听到唱不准确的乐句时,教师要及时停下来进行纠正。 4.背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集体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或分小组背唱歌曲,教师进行评价。 (2)分组评价。 师:你觉得哪个小组唱得更好?好在哪些地方?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生:…… 师:请同学按照座位分为小组、小组之间唱一唱、比一比,听一听哪个小组唱得更好?为什么? 生:…… 师: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必须会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要用正确的歌唱方法,唱准音高,把握好节奏、力度的变化! 5.学生起立,面向国旗,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行注目礼! 设计意图:关注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应遵循的礼仪,在情境下准确地、自信地演唱歌曲,是坚定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前提和基础。 四、课堂评价(略) 设计意图:教学以回顾歌曲、赞颂祖国的话题开始,再通过挂出国旗、欣赏视频的方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感受与理解国旗和国歌的象征意义,为后续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做好知识及情感的双重铺垫。 设计意图:通过深入了解歌词的含义,让学生从情感上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产生共鸣,将对祖国的情感内化为融入血脉的爱国情怀,为学唱歌曲做好铺垫。 设计意图:聆听活动从关注整体音乐形象开始,以不同的音乐要素为支撑,逐渐转移到关注音乐的细节特征;由于每次聆听都指向具体问题,学生都能专注、有效地聆听,加深了对音乐的印象,降低了学唱歌曲的难度。 设计意图:从默唱开始到轻声跟唱,着重强调歌唱时的 “听”,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音高的感知。 设计意图:学生唱不准高音,主要源于一年级学生演唱能力较差,因此,模仿教师的演唱方法,听琴演唱,都可以适当弥补学生演唱能力的不足。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问题驱动学生深入感知音乐的特点,包括音高、力度、节奏等,通过逐一解决歌曲演唱的难点,让学生能够基本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计意图:采用集体背唱和小组背唱的不同形式,检验学生对歌曲难点的掌握情况,从多角度强化对难点的认知和学习。通过教师评价、生生评价提高审美感知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板书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学唱国歌,知国旗意义; 了解节奏音准难点,守国歌礼仪,树爱国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