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素养评价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素养评价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5 14:4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素养评价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一、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10分)
处处留心皆学问。观察植物,我们会发现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nèn hóng
( )的,长大后会jūn yún( )地铺在墙上,没有chóng dié( ),也不留kòng xì( ),而细丝也会变成弯曲的。观察动物,我们发现,蟋蟀修建住宅的才能不逊色于建筑工人,它会shèn zhòng( )地 xuǎn zé( )住址,当搜索青草丛中时,你会发现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那便是蟋蟀shū fu
( )的住宅,即使骤雨降落,这里也会立刻变干。
1.读拼音,在括号里填写词语。(7分)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打“ ”。(3分)
弯曲(qū qǔ) 逊色(sūn xùn)
搜索(sōu shōu) 倾斜(qīn qīng)
骤雨(jù zhòu) 降落(jiàng xiáng)
二、选一选。(6分)
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题西林壁 题写 B.只缘身在此山中 缘分
C.居高临下 临时 D.骚人阁笔费评章 楼阁
2.下列动物的“家”的名称,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鸟棚 鸡舍 B.鼠洞 马厩
C.兔窟 牛穴 D.狗洞 猪窝
3.“《蟋蟀的住宅》一文中,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写出了蟋蟀 的特点。”下列选项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吃苦耐劳 B.聪明 C.爱干净 D.随遇而安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0分)
1.先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再仿写句子。(6分)
(1)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
(2)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 没有。 ( )
2.日全食出现在大约十点一刻左右。(修改病句)(2分)
3.蟋蟀的出名,由于它的唱歌。蟋蟀的出名,由于它的住宅。(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2分)
四、根据课本内容填空。(13分)
1.【探寻诗中美景】《暮江吟》中,“ , ”写出了日暮时分,夕阳与江水相映成趣的画面;“ , ”表达了诗人对月夜美景的喜爱之情。
2.【感悟诗中哲理】《题西林壁》中,“ , ”告诉我们,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景象也会不同;“ , ”告诉我们,不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和全貌。
3.【学习先民智慧】谚语,蕴含着民众丰富的经验。“ ,把扇丢”说明炎热的夏季结束了;随着秋雨的到来,天气逐渐转寒,正所谓“ , ”;农历八月,每当看到大雁南飞,爷爷总会说:“ , 。”
五、综合性学习。(5分)
实验小学视力检查情况调查表
近视情况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19.8% 23.2% 34% 36.6% 45.1% 49.3%
近视成因分析
玩电脑 看电视 玩手机 看书 书写姿势 遗传 其他
22% 18% 13% 21% 12% 7% 7%
1.从上面的表中可以看出学生近视情况随年级增长,呈(上升 下降)(打“ ”)趋势。造成学生近视的原因中, 和 所占比例较高。(3分)
2.根据表格信息,请你提出两条保护视力的建议。(2分)
阅读与鉴赏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6分)
(一)爬山虎的脚(节选)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1.第一自然段中,作者从 、 、 三方面来描写爬山虎刚长出来的脚。(3分)
2.读画“ ”的句子,我们可以知道爬山虎的脚的样子是( )(2分)
3.文中加点的“逐渐”这个词用得很准确,让我们知道了爬山虎的脚是 。(2分)
4.判断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将序号填在括号里。(2分)
A.细致观察 B.连续观察
(1)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 )
(2)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 )
5.读画“﹏”的句子,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观察特别细致。请照样子写一种你观察过的事物。(3分)
(二)凤仙花 (新趋势·多文本联读)
材料一:小红的凤仙花培育记录表
时间 观察记录 颜色
第7天 破壳发芽,像戴着小帽子 芽黄绿色
第14天 茎高2厘米,有两片边缘光滑的圆叶子 叶子嫩绿
第35天 叶子叶脉越来越明显,边缘有齿,每片叶子上下基本不会重叠 茎叶绿色
第50天 叶子很多,茎高15厘米,茎粗3毫米左右。最大的一株长出花蕾 茎叶绿色,花蕾绿色
第57天 最高的达18厘米,茎粗5毫米左右,每棵植株都开出了两三朵花,位置都在两片叶子交叉处。花形漏斗状,似蝴蝶 有淡 紫色的,有深紫色的,还有白色的
材料二:小红的观察日记(摘录)
①我观察到凤仙花快要开花了,枝叶上有一个个青绿色的小花骨朵儿,花朵们还带了一个细细弯弯的小尾巴,可爱极了。
②眼巴巴等了快两个月,凤仙花终于开花了。花朵呈漏斗状,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很耀眼,远远看去像一只只飞舞的蝴蝶。颜色也各不相同,有淡紫色的,有深紫色的,还有白色的。它们有的正含苞待放,有的里面的花骨朵儿像是要炸开似的,而全开的花瓣中间则藏了小小的嫩绿色的花籽。
③你看凤仙花发芽了,稍矮的那株像刚出生的宝宝,卷卷的,嫩嫩的。A.最高
的挨着稍矮的,顶着未褪的种皮,像戴着帽子的士兵守护着什么。
④凤仙花已经长高长大了,这些叶子苍翠欲滴,B.呈卵形向四周生长,叶脉也越来越明显,边缘上有明显的齿痕。
6.根据“凤仙花培育记录表”,请给“小红的观察日记”重新排序: 。(3分)
7.请在材料一中找出材料二中A、B两处画线部分的写作依据,并摘录下来。(4分)
A处的依据:
B处的依据:
8.阅读材料二中的②,小红对凤仙花的 、 作了细致的观察,具体生动地写出了花开的不同姿态: 、 、全开。(4分)
9.9月15日,妈妈种了一小片凤仙花。她对小红说:“10月20日是你的生日,到时候花开了就作为礼物送给你。”请结合材料思考:小红能得到这个礼物吗 为什么 (3分)
表达与交流
七、习作。(30分)
秋风吹来,树叶有的变黄,有的变红,有的依然青翠欲滴……你观察过秋天的树叶吗 它们发生了哪些变化 请你以“秋天的树叶真 ”为题写一篇观察日记,注意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出自己的观察所得。
第三单元综合素养评价
一、1.嫩红 均匀 重叠 空隙 慎重 选择 舒服
2. qū xùn sōu qīng zhòu jiàng
二、1. A 2. B 3. D
三、1.(1)拟人 [示例]田地里的水稻羞涩地低下了头。
(2)设问 [示例]数学真的很难吗 我看不是。
2.日全食出现在大约十点一刻。(或:日全食出现在十点一刻左右。)
3.蟋蟀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四、1.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2.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3.立了秋 一场秋雨一场寒 十场秋雨要穿棉 八月里来雁门开 雁儿脚上带霜来
五、1.上升 玩电脑 看书
2.[示例]①注意读书姿势,合理安排看书时间;②控制玩电脑、看电视的时间。
六、(一)1.位置 样子 颜色 2. B
3.一点儿一点儿变成灰色的
4.(1)B (2)A
5.[示例]如果你仔细观察蒲公英,你会想起降落伞。
(二)6.③④①②
7. A:破壳发芽,像戴着小帽子
B:叶子叶脉越来越明显,边缘有齿,每片叶子上下基本不会重叠
8.形状 颜色 含苞待放 像要炸开
9.不能。因为根据小红的培育记录表可知,凤仙花经过57天才开花,而从9月15日至10月20日,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凤仙花不会开花,所以小红不能得到这个礼物。
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