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以焦作市为例
第二章 第三节
新课导入
因煤而兴,“煤城”焦作市的兴衰之路
河南焦作是一个因煤而兴的城市,曾经煤炭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达90%以上,随处可见黑色的煤山和漫天的黑烟。随着煤炭资源逐渐枯竭,焦作市的发展乏力。2008年焦作开始走上转型之路,调整产业结构,现已成为我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
学习目标
01
02
03
运用典型案例,说明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判断该资源型城市所处的生命周期位置。(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通过典型案例,说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主要特征,分析该城市发展的方向。(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归纳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方向的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身边城市调查研究与分析中,为该城市的发展献计献策。(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课程标准
2.5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观看视频思考:焦作因何而兴?
什么叫做资源型城市?
观看视频,结合教材思考
通常把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主导产业①的城市,称为资源型城市。
①主导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要的支配地位,比重较大,综合效益较高,与其他产业关联度高,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的产业。
大庆:石油之城
东川:天南铜都
云南个旧:中国最大锡都
一、
焦作市因何而兴
一、焦作市因何而兴
探究问题1:结合材料,分析焦作市“因煤而兴”的区位优势条件。
材料一: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南临黄河,水量丰富。焦作市矿藏丰富,其中以优质无烟煤最为著名,低硫、低灰分、高发热量,是全国优质无烟煤生产基地。19世纪末,焦作大规模开采煤矿,修建铁路。建国后赢来黄金发展时期,1981年被列为全国44个重点化工城市之一。
焦作市位置示意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2021年)
开发条件 具体内容
资源条件 ①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开采条件好;②煤质优良,是全国优质无烟煤生产基地
市场条件 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市场需求量大
交通条件 ①地处我国中部,离东部经济发达区近,输煤、输电的距离都不远;
②多条公路、铁路经过,交通便利
水源条件 南临黄河,水源条件较好
政策条件 政府政策支持
探究问题1:结合材料,分析焦作市“因煤而兴”的区位优势条件。
一、焦作市因何而兴
归纳一:区域矿产资源开发条件分析
矿产资源开发条件
资源条件
开发条件
市场条件
交通条件
储量、分布、种类、品质、与其它资源的匹配状况
矿层厚度、埋藏深度、矿区的地质条件、能否露天开采等;若是在海上作业,要考虑海水深度、风力大小、阴晴雨雪等的影响;
市场广阔度、市场潜力大小、距市场远近;
地理位置、交通方式、交通便捷程度
一、焦作市因何而兴
探究问题2:结合材料,归纳焦作市到20世纪80年代依托煤炭重点发展的产业。
材料二:1949年以来,按照“一矿一市”“一市一业”模式,焦作于1956年建成资源型城市。早在建市之初,焦作就以煤炭工业为基础,形成了与之相配套的工业体系,焦作的产业工人也大多与煤炭产业相关。到20世纪80年代,焦作市形成了以煤炭为基础的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煤炭工业
原煤
加工筛选
动力煤
化工煤
电力工业
化学工业
水源
炼焦煤
焦化厂
冶金建材工业
二、焦作市因何而衰
二、焦作市因何而衰
探究问题3:阅读材料,分析焦作市衰败的原因,并归纳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定义。
材料四:1996年—2000年,焦作市多数国有煤矿先后宣告无煤可采而封井,原煤年产量由鼎盛时期的10000多万吨骤减至400多万吨。大批企业破产关闭,经济年均增长率仅有3.5%,职工下岗失业,城市衰败。
材料五 :焦作市多年地下采煤,形成地下采空区,导致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煤矸石堆和废水排放导致环境污染。据不完全统计,在转型发展前,全市废弃矿井520个,较大地面塌陷坑18个。
焦作市煤炭开采遗留的主要环境问题
多年地下采煤,形成地下采空区,导致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煤矸石堆放和废水排放导致环境污染
采煤遗留的各种环境破坏问题突出
焦作市产业衰退的原因
产业结构过度依赖煤炭资源
以煤炭为基础而形成化学、电力、冶金等工业结构
煤炭是非可再生资源
煤炭资源渐趋枯竭
城市基础设施落后
二、焦作市因何而衰
探究问题3:阅读材料,分析焦作市衰败的原因,并归纳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定义。
二、焦作市因何而衰
探究问题3:阅读材料,分析焦作市衰败的原因,并归纳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定义。
概念:城市所依托的资源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开采殆尽,或市场对这种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减少,
城市经济发展趋于缓慢,资源型城市就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资源枯竭主要有两种含义:
资源采掘量占已探明储量的60%以上,或是资源开采年限已经超过设计开采年限的3/4以上,例如我国的阜新、焦作等。
还有一种是经济枯竭,指的是虽然还有资源,但是限于技术、成本或者市场需求发生变化等原因没有探明或不能进行开发的状况。
探究问题4 :根据课本31页图2.24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示意,回答焦作市在1956年建市之初、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分别处于资源型生命周期哪个阶段
1956年建市之初:兴起期
20世纪80年代: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衰退期
二、焦作市因何而衰
c
黑龙江大庆
大庆市是中国最大石油城市。大庆油田在历经近30多年稳产、高产后,2003年开始产量下降,城市经济开始进入衰退期。
c
c
甘肃玉门
玉门是中国第一口油田发现地,最繁荣时,有超10万石油工人来此工作。但随石油的枯竭和严重的环境问题,玉门开始没落,现有人口不足3万人,老城区彻底成为一座空城,房价也开始断崖式下跌。2009年3月,玉门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
c
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
归纳二: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一般问题
角度
经济
社会
生态
问题
资源枯竭
城市经济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比重大,第三产业比重小)
产业结构单一,市场适应性差(过度依赖资源开采)
城市功能不健全,基础设施不完善
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严重
三、焦作市转型发展
材料六:焦作市除煤炭外,耐火粘土、铝矾土等矿产丰富,水资源较充足。近年来,焦作市在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汽车零部件制造、化工及医药、农副产品深加工及高新技术等产业。
材料七:近年来,焦作市积极融入国际级黄河文化旅游带。2001年,着力打造“焦作山水”等旅游品牌,利用独特的地质地貌等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
材料八:焦作市农业生产条件较好,是全国粮食高产区之一,所产小麦、玉米品质优良。尤其是这里出产的怀药,历史悠久,远销国内外,依托这些农产品,焦作市重点培育优质粮食等农产品品牌,并发展蔬菜、水果等特色农业。
探究问题5:结合材料,总结归纳焦作实现经济转型的措施与焦作市的转型思路。
三、焦作市转型发展
三、焦作市转型发展
c
矿产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低
衰落原因
失业人员增加
基础设施落后
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
多元化发展
调整工业结构
(多元、深加工)
大力发展旅游业
加快农业产业化
步伐
转型发展
转型思路:利用优势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主导产业
三、焦作市转型发展
材料一 焦作市煤矿久负盛名,在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焦作市除原煤外,耐火黏土、铝矾土等矿产也很丰富。20世纪末,该市开始转型之路。
材料二 焦作市交通便利,山川秀美,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云台山等旅游胜地。农业基础良好,粮食产量高。为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河南省
把推动焦作市经济转型上升为省级战略。读河南省及周边地
区图,完成1~2题。
1.上世纪焦作是重要的产煤地区,所产煤炭以运往南方地区
为主,主要外运铁路线有( )
A.焦(作)—兖(州)—石(臼所)铁路 B.枝(城)—柳(州)铁路
C.太(原)—焦(作)铁路 D.陇海(兰州—连云港)铁路
2.依据图文信息,焦作市最适宜发展的第三产业是( )
A.现代服务业 B.商业、金融业和保险业
C.旅游业 D.高新技术产业
课后练习
A
C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量的70%以上的城市。根据其发展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
3.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
①环境污染 ②资源枯竭 ③水源短缺 ④就业困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正确的是( )
A.工业停产,全力发展种植业
B.禁止开采自然资源,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招商引资,进一步推动资源开发
D.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课后练习
C
D
5.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 )
A.GDP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
B.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C.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
D.需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量的70%以上的城市。根据其发展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
D
课后练习
材料一:万山区隶属于贵州省铜仁市,地处川渝东出通江达海、沪杭西进黔滇的重要交通枢纽,自古以来商贸发达。2009年万山区被国家列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下图是万山区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三千年前,万山就有了朱砂(汞原料)的开采。20世纪50年代,这里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集采矿、冶炼、科研于一体的汞工业基地,被誉为“中国汞都”。
(1)说明万山区发展成为“中国汞都”的有利条件。(10分)(自然+人文)
①发展历史悠久;
②朱砂资源丰富,原料充足;
③地处重要交通枢纽,地理位置优越; ④产业链完整,产业规模较大;
⑤国家政策扶持;
⑥技术支持。
课后练习
材料一:万山区隶属于贵州省铜仁市,地处川渝东出通江达海、沪杭西进黔滇的重要交通枢纽,自古以来商贸发达。2009年万山区被国家列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下图是万山区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三千年前,万山就有了朱砂(汞原料)的开采。20世纪50年代,这里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集采矿、冶炼、科研于一体的汞工业基地,被誉为“中国汞都”。
(2)说出万山区沦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原因。(8分)
①生产结构单一;
②环境污染严重;
③产品附加值低;
④劳动力成本上升。
课后练习
材料一:万山区隶属于贵州省铜仁市,地处川渝东出通江达海、沪杭西进黔滇的重要交通枢纽,自古以来商贸发达。2009年万山区被国家列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下图是万山区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三千年前,万山就有了朱砂(汞原料)的开采。20世纪50年代,这里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集采矿、冶炼、科研于一体的汞工业基地,被誉为“中国汞都”。
(3)结合所学知识,给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出谋划策。(10分)
①延长产业链,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
②开发新的资源,培育新的主导产业;
③推动工业多元化发展;
④大力发展旅游业;
⑤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