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复习提分】人教九上第21章 提分专题:根的判别式或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应用(PDF,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复习提分】人教九上第21章 提分专题:根的判别式或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应用(PDF,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3.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24 16:45:39

文档简介

第 21 章一元二次方程
提分专题 1 根的判别式或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应用
类型 1 求方程中字母参数的值
1.已知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2 + (2 + 1) + 2 2 = 0 .
(1)若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求 的最小整数值.
(2)若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为 1, 2,且( 1 2)
2 + 2 = 21,求 的值.
2.已知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2 + 3 + 2 = 0 有实数根.设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 1, 2,
若( 1 + 1)( 2 + 1) = 1,求 的值.
3.已知 2 21, 2是关于 的方程 + + = 0( < 0) 的两个实数根, 1, 2是关于 的方程
2 + 5 + 7 = 0的两个实数根,且 1 1 = 2 , 2 2 = 2,求 的值.
4.已知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2 2 + 2 + 2 = 2(1 ) 有两个实数根 1, 2.若方程的两实
数根 1, 2满足| 1 + 2| = 1 2 22,求 的值.
6/40
第 21 章一元二次方程
类型 2 解决存在性问题
5.已知 1, 2是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2 + 4 3 = 0 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求 的取值范围.
3
(2)是否存在这样的实数 ,使2 1 + 2 2 = 2成立?若存在,求 的值; 1 2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6.关于 的方程 2 (2 1) + 2 2 + 3 = 0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设方程的两个实数
根分别为 1, 2,是否存在这样的实数 ,使得| 1| | 2| = √5?若存在,求出 的值;若不
存在,说明理由.

7.已知关于 的方程 2 + ( + 1) + = 0 有实数根.
4
(1)当 = 4 时,求解上述方程.
(2)求 的取值范围.
(3)是否存在实数 ,使方程两实数根的倒数和为 1?若存在,请求出 的值;若
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7/40
第 21 章一元二次方程
类型 3 解决几何图形问题
8.已知 1, 2是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2 2( + 1) + 2 + 5 = 0 的两个实数根.
(1)若( 1 1)( 2 1) = 28,求 的值.
(2)已知等腰△ 的一边长为 7,若 1, 2恰好是△ 另外两边的边长,求这个三角形
的周长.
9.已知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2 2( + 1) + 2 = 0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若该方程的
两个实数根分别是矩形的长和宽,该矩形的对角线长为 4,求实数 的值.
10. 已知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2 2( + 1) + 2 + + 3 = 0( 为常数) .
(1)若方程的两根为菱形相邻的两边长,求 的值.
(2)是否存在满足条件的常数 ,使该方程的两根等于边长为 2 的菱形的两对角线长?若存
在,求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8/40第 21 章一元二次方程
提分专题 1 根的判别式或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应用
类型 1 求方程中字母参数的值
1.已知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2 + (2 + 1) + 2 2 = 0 .
(1)若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求 的最小整数值.
9
解:根据题意得Δ = (2 + 1)2 4( 2 2) ≥ 0,解得 ≥ ,∴ 的最小整数值为 2 .
4
(2)若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为 1, 2,且( 1
2
2) +
2 = 21,求 的值.
解:根据题意得, 1 + 2 = (2 + 1) , 1 2 =
2 2.
∵ ( 2 2 2 21 2) + = 21,∴ ( 1 + 2) 4 1 2 + = 21 ,
∴ (2 + 1)2 4( 2 2) + 2 = 21,整理得 2 + 4 12 = 0,解得 1 = 2 , 2 = 6.
9
由(1)得,方程有两个实数根时, ≥ ,∴ 的值为 2.
4
2.已知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2 + 3 + 2 = 0 有实数根.设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 1, 2,
若( 1 + 1)( 2 + 1) = 1,求 的值.
解:∵ 方程 2 + 3 + 2 = 0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 1, 2,∴ 1 + 2 = 3 ,
17
1 2 = 2,3
2 4( 2) ≥ 0,即 ≤ .∵ ( 1 + 1)( 2 + 1) = 1 , 4
∴ 1 2 + ( 1 + 2) + 1 = 1,∴ 2 + ( 3) + 1 = 1,解得 = 3,即 的值是 3.
3.已知 1, 2是关于 的方程
2 + 2 + = 0( < 0) 的两个实数根, 1, 2是关于 的方程
2 + 5 + 7 = 0的两个实数根,且 1 1 = 2 , 2 2 = 2,求 的值.
解:根据题意得, 1 + 2 =
2, 1 + 2 = 5 . ∵ 1 1 = 2 , 2 2 = 2,
∴ 1 + 2 ( 1 + 2) = 4,∴
2 + 5 = 4 ,整理得 2 5 + 4 = 0,解得 = 4或 = 1.
当 = 1时,方程 2 + 5 + 7 = 0 没有实数根,故 = 1舍去,∴ 的值为 4.
4.已知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2 2 + 2 + 2 = 2(1 ) 有两个实数根 1, 2.若方程的两实
数根 1, 2满足| 1 + 2| = 1 2 22,求 的值.
解: 2 2 + 2 + 2 = 2(1 ),整理得 2 (2 2) + 2 = 0 ,则
1
1 + 2 = 2 2, 1 2 =
2,(2 2)2 4 2 ≥ 0,即 ≤ .
2
1
又∵ | 1 + 2| =
2
1 2 22,∴ |2 2| = 22. ∵ ≤ ,∴ 2 2 < 0 , 2
∴ |2 2| = 2 22可化简为 2 + 2 24 = 0,解得 = 4 (不合题意,舍去)
或 = 6,∴ 的值为 6 .
7/64
第 21 章一元二次方程
类型 2 解决存在性问题
5.已知 1, 2是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2 + 4 3 = 0 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求 的取值范围.
2 4解:由题意知, ≠ 0且Δ = 4 4 × ( 3) > 0,∴ > 且 ≠ 0 .
3
3
(2)是否存在这样的实数 ,使2 1 + 2 2 = 2成立?若存在,求 的值; 1 2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 3 3 8
解:存在.∵ 1 + 2 = , 1 2 = ,2 1 + 2 2 = 2,∴ + = 2 , 1 2
解得 1 = 4, 2 = 2(不符合题意,舍去),∴ 的值为 4.
6.关于 的方程 2 (2 1) + 2 2 + 3 = 0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设方程的两个实数
根分别为 1, 2,是否存在这样的实数 ,使得| 1| | 2| = √5?若存在,求出 的值;若不
存在,说明理由.
解:存在.由题意得 1 + 2 = 2 1,
2
1 2 = 2 + 3 = ( 1)
2 + 2 > 0 ,
(2 1)2 4( 2
11
2 + 3) > 0,即 > .将| 1| | 2| = √5 两边同时平方可得 4
21 2 1
2
2 + 2 = 5,即( 1 +
2
2) 4 1 2 = 5 ,则(2 1)
2 4( 2 2 + 3) = 5,
整理得4 11 = 5,解得 = 4 .

7.已知关于 的方程 2 + ( + 1) + = 0 有实数根.
4
(1)当 = 4 时,求解上述方程.
解:当 = 4时,方程化为4 2 + 5 + 1 = 0,∴ (4 + 1)( + 1) = 0 ,
1
∴ 4 + 1 = 0或 + 1 = 0,解得 1 = , 2 = 1 . 4
(2)求 的取值范围.
解:当 = 0时,方程化为 = 0,方程有实数根;当 ≠ 0 时,根据题意得
2 1 1Δ = ( + 1) 4 × ≥ 0,解得 ≥ 且 ≠ 0.综上所述, 的取值范围为 ≥ .
4 2 2
(3)是否存在实数 ,使方程两实数根的倒数和为 1?若存在,请求出 的值;若
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不存在.理由如下:设方程的两实数根分别为 , .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1 1 1 1 + +1 1
+ = , = .∵ + = 1,即 = 1,∴ + = ,∴ = ,解得
4 4
8/64
第 21 章一元二次方程
4 1
= .∵ ≥ 且 ≠ 0,∴ 不存在实数 ,使方程两实数根的倒数和为 1.
5 2
类型 3 解决几何图形问题
8.已知 1, 2是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2 2( + 1) + 2 + 5 = 0 的两个实数根.
(1)若( 1 1)( 2 1) = 28,求 的值.
解:根据题意得Δ = 4( + 1)2 4( 2 + 5) ≥ 0,解得 ≥ 2 .由根与系数的关
系得 1 + 2 = 2( + 1), 1 2 =
2 + 5. ∵ ( 1 1)( 2 1) = 28 ,即
1 2 ( 1 + 2) + 1 = 28,∴
2 + 5 2( + 1) + 1 = 28 ,整理得
2 2 24 = 0,解得 1 = 6, 2 = 4. ∵ ≥ 2,∴ 的值为 6.
(2)已知等腰△ 的一边长为 7,若 1, 2恰好是△ 另外两边的边长,求这个三角形
的周长.
解: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腰长为 7时, = 7 是一元二次方程
2 2( + 1) + 2 + 5 = 0的一个根.令 1 = 7 ,代入方程得
49 14( + 1) + 2 + 5 = 0,整理得 2 14 + 40 = 0,解得 1 = 10 ,
2 = 4.当 = 10时, 1 + 2 = 2( + 1) = 22,解得 2 = 15,而7 + 7 < 15 ,故
舍去;当 = 4时, 1 + 2 = 2( + 1) = 10,解得 2 = 3,此时3 + 7 > 7 ,能构
成三角形,∴ 三角形周长为3 + 7 + 7 = 17.②当底边长为 7时, 1 = 2 .由(1)得
= 2,方程化为 2 6 + 9 = 0,解得 1 = 2 = 3,而3 + 3 < 7 ,故舍去.综上,
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17.
9.已知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2 2( + 1) + 2 = 0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若该方程的
两个实数根分别是矩形的长和宽,该矩形的对角线长为 4,求实数 的值.
解:设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为 1, 2,∴ 1 + 2 = 2( + 1) = 2 + 2 , 1 2 =
2.
1
由题意得4( + 1)2 4 2 > 0,则 > .∵ 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分别是矩形的长和宽,该矩
2
形的对角线长为 4,∴ 由矩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可得 2 + 2 = 421 2 ,
∴ ( 2 2 21 + 2) 2 1 2 = 16,∴ 4 + 8 + 4 2 = 16 ,
∴ 2 + 4 6 = 0,解得 = 2 + √10或 = 2 √10(舍去),∴ 的值为 2 + √10 .
10. 已知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2 2( + 1) + 2 + + 3 = 0( 为常数) .
(1)若方程的两根为菱形相邻的两边长,求 的值.
9/64
第 21 章一元二次方程
解:∵ 方程的两根为菱形相邻的两边长,∴ 此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 Δ = 0,即[ 2( + 1)]2 4( 2 + + 3) = 0,整理得4 8 = 0,解得 = 2 .
(2)是否存在满足条件的常数 ,使该方程的两根等于边长为 2的菱形的两对角线长?若存
在,求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不存在.理由如下:设菱形的两对角线长为 , . ∵ 该方程的两根是菱形的
两对角线长,∴ + = 2( + 1), = 2 + + 3. ∵ 菱形的两对角线互相垂直平

分,∴ 由勾股定理得( )2 + ( )2 = 4,整理得 2 + 2 = 16,∴ ( + )2 2 = 16 ,
2 2
3±3√5
即[2( + 1)]2 2( 2 + + 3) = 16,解得 = .∵ Δ = 4 8 ,
2
3+3√5 3 3√5
∴ 4 8 ≥ 0,∴ ≥ 2. ∵ < 2, < 2,∴ 不存在满足条件的常数 .
2 2
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