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精品教学案:24.寓言四则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年秋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精品教学案:24.寓言四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24 10:47: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
寓言四则
知识目标
了解几则寓言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能力目标
学习改写及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言,培养健全人格。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重点)2.
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一:
在遥远的古希腊,生长着一颗枝繁叶茂的智慧之树,据说只要认真地品尝了它果子的人,都会学得一份聪明。你们想尝一尝它的果实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棵树,走进《伊索寓言》,品尝它的智慧之果。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第一问是探询;第二问时“笑”写出他满意又得意的心态;第三问时他已经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显得很狂妄。赫耳墨斯是个妄自尊大,没有自知之明的人。从这则寓言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发?讽刺、批评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告诉人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教学备注】‖教学提示‖在故事中,赫耳墨斯的表现是一笑、二想、三问
,可引导学生抓住“笑”字,品味赫尔墨斯的形象。
目标导学二:学习《蚊子和狮子》
1.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蚊子和狮子的战斗,战胜了狮子;但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蜘蛛粘住。2.品析蚊子挑战狮子的动作描写,分析蚊子形象。
“吹着喇叭”——进军前的号角,充满自信;“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善用智谋,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冲”——面对强敌,勇敢无畏,一往直前。3.蚊子为什么战胜了狮子,却败给了蜘蛛?
狮子狂躁、乱了阵脚,蚊子用智谋战胜了狮子。战胜了狮子的蚊子得意忘形、被胜利冲昏头脑、骄傲自满,结果撞上了蜘蛛网。4.这是一个古老的寓言,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新的启示?可以联系生活,从不同角度分析。
寓意一:善于分析问题,要懂得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学会扬长避短。
寓意二:从蚊子出发,取得成绩不要得意忘形,要谨慎,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寓意三:人要有自信。
寓意四:狮子战败后,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可见,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寓意五: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失败者,也没有永远的胜利者。
‖学法指导‖提取《蚊子和狮子》这一故事的寓意,可从以下角度入手:(1)从蚊子这个角度来考虑。(2)从狮子这个角度来考虑。(3)从蜘蛛这个角度来考虑。(4)联系蚊子、狮子、蜘蛛三者来考虑。
目标导学三:对比方法探究比较《蚊子和狮子》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在结构和写法上的异同。(1)相同点:结构相同。都是第一段讲故事,第二段议论并得出道理。(2)不同点:①表现方法不同。《赫》把神当作人来写。《蚊》则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②表达方式不同。《赫》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蚊》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目标导学四:展开想像,续编情节如果蚊子将要送命的一刹那,一阵风吹破了蜘蛛网,蚊子幸运的逃出来,蚊子会有怎样的想法和经历呢?请续编寓言故事。故事续编一:蚊子幸运逃生后,变得更加狂妄自大,于是逢物便吹嘘自己将狮子打败的事迹,却隐藏了自己将丧生蛛网的情景,在它的海吹下,所有的动物都用崇拜的眼光看它。蚊子变得更加目中无人了,飞行都不看方向,认为所有的事物都应该为自己让路,因为自己打败过狮子要成为百兽之王了。却没想到撞到了一棵大树,撞死了。
故事续编二:蚊子幸运逃生后,边飞边说:“哈哈!蜘蛛,怎么样,被我逃脱了吧。我告诉你吧:没有一样动物可以战胜我的,我不仅强大,而且运气无人能比!”蚊子又再次吹起了喇叭,昂着头高傲地飞走了。这时,一只青蛙跃身而起,吐出了舌头,蚊子一下子被舌头卷住了,被青蛙吃进了肚子。故事续编三:蚊子幸运逃生后,心想:“哎,幸亏有这么一阵风,要不然我就会成为蜘蛛的盘中餐了。这都是我得意忘形的结果。我以后可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否则那后果就更严重了。”从此,我们看到的是一只谦虚的蚊子。
‖教学提示‖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
三、板书设计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
翻译课文,了解故事基本情节。(重点)2.
学会分析故事所蕴涵的辨证思想,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则古希腊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寓言故事,今天我们来看两则中国古代的寓言。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的教训和启示好比是灵魂。”今天我们看看这两个寓言各讲了什么故事,寄寓什么道理。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学习《穿井得一人》1.老师范读课文,注意词句的停顿要根据意思划分。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句读。
3.学生翻译课文,教师点拨纠正。6.《穿井得一人》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 目标导学二:学习〈杞人忧天〉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句读。
2.学生翻译课文,教师点拨纠正。3.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击中甚至打伤人。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无根据的瞎担心。4.“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晓之者”解忧的技巧:由表及里,化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5.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这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6.以下哪一种情况可以用“杞人忧天”来形容?
(1)弟弟早上出门时,没带雨伞,妈妈担心弟弟淋湿了可能会感冒。(2)姐姐昨天晚上看电视看到十二点,她早上醒来时才想起今天有听写,她很担心自己会考到坏成绩。
(3)爸爸参加公司聚会时,不小心把饮料洒在公司经理的身上,把他的西装弄脏了。爸爸很担心上班时经理会找他算帐。((4)小明居住的屋里,他家的天花板漏水了,小明每天都担心楼上的地板会掉下来!他想:地板掉下来的时候,如果我正在冲凉怎么办?四题中的人物都“担心”某些事情,但是第小明所担心的事情会发生的几率很小很小,所以我们可以用杞人忧天”来形容他。 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点。下面请大家从下面任选一个题目,编写一则寓言,规整地抄到本子上。
参考题目:
(1)嘴和眼睛的对话;
(2)树和斧子;
(3)筷子和勺子;
(4)画笔和颜料;
(5)猫和老鼠。
【教学备注】‖学法指导‖习文言文与现代文一样,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朗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课文首先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停顿,分出轻重,读出语气,做到抑扬顿挫。‖教学提示‖教师提示思考的角度: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从塞翁对这件事的态度来看,从坏事和好事之间的关系来看。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分组合作讨论来探究寓言的寓意。‖教学提示‖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注意人物的语气。杞人的语气应该是忧愁满腹,劝说者语气应该是苦口婆心。‖教学提示‖编写寓言,要注意情节是否合理,情节和寓意是否一致。可在一个故事的最后点明寓意。
三、板书设计
杞人忧天
教学反思可取之处点击学生的兴奋点,通过改编寓言让学生了解到原来寓言的写作其实很简单,就是取决于作者想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依照寓意来布置寓言故事情节。学生个个跃跃欲试。不足之处在学习后两则寓言时,我采取的是和学生合作一起翻译课文,学生翻译有困难时,先互相帮助尝试着翻译,出现问题时,教师纠正。可是,在最后一点翻译时,还是陷入了教师为主这个泥潭,出现了失误。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是应该注意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