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能量的获得
一、选择题
1.人体在剧烈运动状态下,不可能发生的( )
A.血液中酒精含量增加 B.贮存的糖元减少
C.乳酸积累增加 D.皮肤分泌汗液增加
2.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呼吸方式和呼吸器官,下列有关动物呼吸器官叙述正确的是( )
A.鱼的呼吸器官是肺
B.青蛙的呼吸器官是鳃
C.鸟的呼吸器官是皮肤
D.狗的呼吸器官是肺
3.在参加完体育测试后,有同学感到肌肉酸疼,其主要原因时( )
A.有氧呼吸产生了乳酸 B.无氧呼吸产生了乳酸
C.有氧呼吸产生了二氧化碳 D.无氧呼吸产生了二氧化碳
4.下列呼吸器官中又属于消化道的是( )
A.咽 B.喉 C.肺 D.鼻
5.与无氧呼吸相比,有氧呼吸的特点是( )
A.需要酶参加 B.分解有机物
C.释放能量 D.有机物彻底分解
6.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的原因是( )
①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
②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清洁、湿润
③嗅细胞能接受气味的刺激
④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酵母经常用来制作面包,下图是面包的制作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缩短发酵时间,生面团放置环境的温度越高越好
B.生面团保持在30℃一小时后,面团含有的有机物总量减少了
C.生面团烘烤后体积膨大是因为烘烤过程中酵母菌产生了更多的二氧化碳
D.乳酸菌无氧呼吸也会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可以用乳酸菌代替酵母菌制作面包
8.接力赛上,部分运动员因某些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感到腰酸腿疼,关于这一过程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时无氧呼吸是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B.此时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组织细胞有毒害作用
C.此时无氧呼吸所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失
D.此时肌肉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由乳酸直接供给
9.雨水过多时,农作物出现烂根现象的原因是( )
A.土壤中缺乏氧气,根进行无氧呼吸而受害
B.土壤中水分充足,微生物繁殖过快而引起烂根
C.土壤中有毒物质溶解到水中,使根受到毒害
D.土壤中因水涝温度低,使根受低温损害
10.在四个相同的装置里分别装入等量的下表所示物质,搅拌均匀后密封,在对应温度的环境中同时放置一段时间。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装置 物质 温度(℃)
① 酵母菌+葡萄糖+水 25-30
② 酵母菌+水 25-30
③ 酵母菌+葡萄糖+水 0-5
④ 酵母菌+葡萄糖+水 95-100
A.①②对照,可验证酵母菌需要的物质和能量来自葡萄糖
B.将③④重新置于25-30℃的环境中,酵母菌都能继续发酵
C.在某一时间段①中的酒精浓度逐渐增加
D.①③④对照,可验证温度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
二、填空题
11.呼吸作用是指在 内氧化分解 、 和 等有机物,并释放出的过程。呼吸作用根据是否需要 ,分为 呼吸和 呼吸。在氧气的参与下,有机物的分解较为 ,并释放出 的能量,这种呼吸作用方式叫做有氧呼吸。细胞在无O2的参与下,通过 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 能量的过程,叫做无氧呼吸。
12.微生物的无氧呼吸被称为 ,如人们可利用 的发酵作用生产泡菜、酸奶等食品。利用酵母菌在有氧情况下进行 呼吸,在无氧情况下则能进行 呼吸,分别用于制作 和 等。
13.生物的种类不同,呼吸方式也不同。鲫鱼用 呼吸;蝌蚪用 呼吸;青蛙用 呼吸,还用 辅助呼吸;鸟类用 呼吸。
14.下图是利用酵母菌酿制葡萄酒的过程。请利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同化作用的角度看,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 ;从细胞结构的角度看,酵母菌和细菌的主要区别是 。
(2)请写出产生酒精时的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
(3)在酿制时,若开始阶段给橡木桶通气,一段时间后再密封,发酵完成的时间要短一些;如果开始阶段就将橡木桶密封,发酵完成的时间就会长一些,其原因是 。
15.某同学利用图中的装置进行酵母菌无氧呼吸实验,步骤为:
①取10%葡萄糖溶液30mL注入锥形瓶中,置于35℃水浴中预热;
②取干酵母3g,放入温水中化开后,倒入锥形瓶中,充分振荡摇匀;
③迅速向混合液表面滴加一薄层液体石蜡,用带玻璃导管的橡皮塞密封瓶口,使玻璃导管伸入右面试管的溶液底部;
④几分钟后观察实验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液体石蜡密封液面的目的是 ;锥形瓶中加入葡萄糖溶液的目的是 ;
(2)试管中有气泡出现,石灰水 ;打开瓶塞,可以闻到 (填某种物质)的气味。
16.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如图是小明同学研究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吸收溶液中的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实验时,首先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葡萄糖溶液煮沸,除去氧气和灭菌,冷却后待用,然后在洁净的锥形瓶中装满葡萄糖溶液和一定量的酵母菌,实验过程中液体从细玻璃管口滴出,统计细玻璃管口滴下的液滴数,表中是该同学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时所记录的液滴数。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
(2)该实验运用了转换法这一科学方法,即通过 反映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多少。
(3)55 ℃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比较弱,原因是细胞内 的催化作用受到影响。
(4)35 ℃时,第5分钟细玻璃管口滴下的液滴数比第4分钟少,原因可能是 。
17.小金同学研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方式及其代谢产物,设计图甲和乙装置进行实验。在35℃时,将酵母菌和一定质量分数的葡萄糖溶液混合后,加入B和D装置中。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小金同学通过C和E装置的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酵母菌是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该判断依据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2)小金认为C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足以确定B瓶产生了,需要如何改进?
(3)利用传感器测定并记录装置D中酵母菌数量、葡萄糖浓度和酒精浓度绘制图丙曲线。解释在温度为35℃时,图丙中酒精含量变化的原因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4.4能量的获得》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B A D D B C A B
1.A
【分析】人体在剧烈运动状态下,有氧呼吸供能不足,因此会进行无氧呼吸。
【详解】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贮存的糖元分解以提供能量,皮肤分泌汗液以调节体温。由于暂时性的无氧呼吸,乳酸积累增加。植物无氧呼吸时才会产生酒精。
故选A。
【点睛】对于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方式和产物、糖类代谢过程的综合理解应用,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D
【分析】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其特点各不相同,不同的动物有着不同的呼吸器官。
【详解】A.鱼终生生活在水中,吸收水中的溶解氧,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故A错误。
B.青蛙的呼吸器官是肺,兼用皮肤辅助呼吸,故B错误。
C.鸟能进行双重呼吸,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故C错误。
D.狗是哺乳动物,呼吸器官是肺,故D正确。
故选D。
3.B
【分析】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完成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其实质就是在氧的作用下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
【详解】运动时机体对氧气的消耗量增大,骨骼肌细胞氧气供应不足,细胞就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从而导致肌肉酸疼,故选B。
【点睛】掌握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解题关键。
4.A
【分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构成,其中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据此解答。
【详解】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构成,其中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咽既是呼吸器官又属于消化道。故选A。
【点睛】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消化道和呼吸道的组成。
5.D
【分析】有氧呼吸的特点是:需要氧气;有机物彻底分解;产生大量能量;能量彻底释放.无氧呼吸的特点是:没有氧气参与反应,有机物不能彻底分解,一般不生成二氧化碳,而是生成酒精和水(如粮食发酵成酒)或者乳酸。
【详解】A、有氧呼吸过程与无氧呼吸过程都需要酶参与,A错误。
BC、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实质都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BC错误。
D、与无氧呼吸相比,有氧呼吸是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的异同点,对于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是解题的关键。
6.D
【分析】
鼻腔的作用 温暖 鼻腔内表面的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吸入的空气,减少寒冷空气对气管和支气管的刺激
湿润 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可以分泌黏液,湿润吸入的干燥空气
清洁 鼻腔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挡吸入鼻腔内的气体中的灰尘
【详解】鼻腔能使吸进的空气变得温暖、湿润和清洁,所以说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嗅细胞接受气味的刺激,这与嗅觉的形成有关,与呼吸无关。
7.B
【分析】做面包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经过发酵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疏松多孔。
【详解】A.温度太高,会导致酵母菌被高温杀死,故A错误。
B.酵母菌呼吸作用能分解有机物,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生面团保持在30℃一小时后,面团含有的有机物总量减少了,故B正确。
C. 生面团烘烤后体积膨大是因为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受热膨胀,而使面团进一步膨胀变大,故C错误。
D.用酵母菌制作面包,利用了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的性质,而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且会产生乳酸,故不能用乳酸菌代替酵母菌制作面包,故D错误。
【点睛】做这题的关键是掌握酵母菌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8.C
【分析】)无氧呼吸是在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植物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一部分以热能散失,一部分存储在ATP中。
【详解】人类不能在缺氧的条件下正常存活,所以机体此时主要能量来源还是有氧呼吸,A错误;植物细胞在无氧条件下会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酒精对植物细胞有毒害作用,而动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没有毒害作用,B错误;无氧呼吸所释放的能量小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失,C正确;不论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人体细胞所能利用的能量都是直接来源于ATP,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无氧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动物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特点。
9.A
【分析】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详解】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呼吸强度随含水量的升高而加强,随水量的减少而减弱。而雨水过多时,土壤长期淹没在水中,缺乏氧气,根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对根细胞有毒害作用,导致农作物发生烂根现象。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细胞呼吸原理的掌握情况,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的能力,属于容易题。
10.B
【分析】酵母菌在适宜的温度下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时,酵母菌把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无氧时,酵母菌把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设置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
【详解】A.①②对照,变量是葡萄糖,可验证酵母菌需要的物质和能量来自葡萄糖,A正确。
B.④的温度过高,杀死了酵母菌,再将重新置于25~30℃的环境中,酵母菌也不能继续发酵,B不合理。
C.酒精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在①的温度条件下,某段时间内酒精浓度逐渐增加,C正确。
D.①③④中都有酵母菌+葡萄糖+水,不同的因素是温度,可形成对照,验证温度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D正确。
故选B。
【点睛】注意设置对照实验要求变量唯一,同时要掌握酵母菌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
11.
【分析】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根据是否需要氧气,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解答即可。
【详解】呼吸作用是指在细胞内氧化分解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等有机物,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在氧气的参与下,有机物的分解较为彻底,并释放出较多的能量,这种呼吸作用方式叫作有氧呼吸。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或乳酸,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叫做无氧呼吸。
【点睛】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12.发酵 乳酸菌 有氧 无氧 面包 酿酒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作用,制作酸奶和泡菜都是利用乳酸菌无氧发酵形成的。
【详解】微生物的无氧呼吸被称为发酵,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应用十分广泛,制作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分解糖类产生乳酸,使得菜具有特殊的风味,还不破坏菜的品质。利用酵母菌在有氧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情况下则能进行无氧呼吸,做馒头、面包或酿酒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空。
【点睛】掌握微生物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13. 鳃 鳃 肺 皮肤 肺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呼吸器官,结合鱼类、两栖类、鸟类的不同呼吸器官进行解答。
【详解】生物的呼吸方式是与生活环境和自身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不同的生物,生活的环境不同,呼吸方式也不同。鲫鱼属于鱼类靠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进行呼吸;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鸟类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当吸气时,气体一部分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一部分进入气囊,在气囊内储存;当呼气时,气囊内的气体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所以,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经过肺,两次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样大大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适于鸟类的飞行。所以鸟类用肺呼吸。
【点睛】不同的生物呼吸器官不同应重点掌握。
14. 异养 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先通氧气进行有氧呼吸,保证酵母菌大量繁殖,然后密闭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分析】发酵原理是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即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酒精等。利用酵母菌酿酒时,需要先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然后隔绝空气。
【详解】(1)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条件适宜时一般进行出芽生殖,在营养物质和氧气不足时一般进行孢子生殖。酵母菌体内没有叶绿体,无法光合作用,属于异养。从细胞结构的角度看,酵母菌和细菌的主要区别是酵母菌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产生酒精时的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3)这是因为如果发酵前期先通气一段时间,则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保证酵母菌大量繁殖,然后密闭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数量多,发酵的也就快。
【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呼吸作用原理酿酒的相关知识。
15. 为酵母菌提供无氧环境“隔绝空气,防止氧气进入”意思即可 为酵母菌提供呼吸作用的原料。提供呼吸作用所需的营养物质(葡萄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变浑浊或出现白色沉淀 酒精
【详解】(1)乙装置是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实验装置,其中酵母菌培养液用液体石蜡密封液面的目的是为酵母菌提供无氧环境;锥形瓶中加入葡萄糖溶液的目的是为酵母菌提供呼吸作用的营养物质。
(2)酵母菌呼吸作用可以产生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酵母菌呼吸作用是否有二氧化碳产生,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有二氧化碳产生,所以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并非系统演化分类的单元,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有酒精(C H OH),二氧化碳和少量能量,酒精具有特殊气味,可以被闻到。
16. 温度对酵母菌产生二氧化碳的影响 液滴数 酶 葡萄糖减少
【详解】(1)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吸收溶液中的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由表可知:温度不同时,液滴数不同,所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酵母菌产生二氧化碳的影响。(2)该实验运用了转换法这一科学方法,即通过液滴数的不同来反映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多少,液滴数越多,表明产生的二氧化碳越多。(3)酶是生物催化剂,其催化作用受外部环境(温度、酸碱度)的影响。由表格信息可知:当温度为55 ℃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比较弱,说明细胞内酶的催化作用受到温度影响而减弱。(4)当35 ℃时,第5分钟细玻璃管口滴下的液滴数比第4分钟少,而其他条件基本无变化,故原因可能是葡萄糖减少。
17. 不能,因为酵母菌有氧和无氧呼吸均可产生二氧化碳 应在A装置和B装置之间增加盛澄清石灰水溶液的锥形瓶(其他合理表述也可) O-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不产生酒精:酵母菌主要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酒精;由于蔗糖大量被消耗导致无氧呼吸减弱,产生酒精速度减慢。(其他合理表述也可)
【详解】(1)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可产生二氧化碳,通过C和E装置的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无法判断酵母菌进行的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故填不能,因为酵母菌有氧和无氧呼吸均可产生二氧化碳。
(2)C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能是没有被氢氧化钠溶于吸收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C瓶导致称取石灰水变浑浊,应检验氢氧化钠溶于是否完全吸收二氧化碳,即应在A装置和B装置之间增加盛澄清石灰水溶液的锥形瓶,故填应在A装置和B装置之间增加盛澄清石灰水溶液的锥形瓶。
(3)由图可知,0-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不产生酒精,酵母菌主要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酒精,由于蔗糖大量被消耗导致无氧呼吸减弱,产生酒精速度减慢,故填0-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不产生酒精,酵母菌主要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酒精,由于蔗糖大量被消耗导致无氧呼吸减弱,产生酒精速度减慢。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