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一、选择题
1.根据尿液形成和排出过程,组成泌尿系统的器官排列顺序是( )
A.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 B.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C.肾脏、尿道、膀胱、输尿管 D.肾脏、膀胱、尿道、输尿管
2.下列有关人体新陈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内的葡萄糖转化为脂肪储存属于同化作用
B.人体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并释放能量属于异化作用
C.人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都能进行异化作用
D.青少年生长发育较快是同化作用小于异化作用的结果
3.血液流经肾小球通过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正常人的原尿中不含有的成分是( )
A.葡萄糖 B.无机盐 C.血细胞 D.小分子蛋白质
4.百令胶囊是一种利用发酵虫草菌粉制成的制剂。研究发现,百令胶囊能降低患者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百令胶囊恢复的泌尿系统功能可能是( )
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膀胱储存尿液的作用
D.输尿管输送尿液的作用
5.以下是健康人正常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其中在①②部位发生了重要生理作用,“ ”表示某种成分。能模拟葡萄糖在肾单位中运动过程的是( )
A. B.
C. D.
6.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正常情况下,能够维持水盐平衡。若人长时间没喝水,血液中的水分含量降低时,人体最可能出现( )
A.汗液分泌增加 B.尿液量明显增加
C.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减弱 D.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增强
7.如图是肾单位结构模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④是输尿管,其作用是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
B.血液流经肾单位后,尿素减少
C.③处重吸收作用把所有葡萄糖重新吸收回血液
D.若尿液中有红细胞,可能是⑤发生了病变
8.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代谢终产物的是( )
A.尿素 B.食物残渣
C.二氧化碳 D.尿酸
9.如下表是检测正常人血浆、肾小管上段以及输尿管内液体中两种物质的浓度变化(克/100毫升)。据表中数据分析,甲、乙分别是( )
物质 血浆 肾小管 输尿管
甲 0.03 0.03 1.8
乙 0.1 0.1 0
A.甲是葡萄糖,乙是蛋白质
B.甲是葡萄糖,乙是尿素
C.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
D.甲是尿素,乙是蛋白质
10.下图为甲、乙两人肾单位内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①②③表示组成肾单位的有关结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②为肾小囊,其内液体为原尿
B.③是肾小管,此处进行了重吸收作用
C.④内液体是尿液,甲可能是肾小球发生病变
D.根据图像,甲需要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二、填空题
11.如图是尿液形成过程的示意图,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葡萄糖的原因是 ,图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向,①②③④四处结构中尿素的浓度最低的是 (填序号)。
12.科学家利用微穿刺法将显微镜操纵仪插入肾小囊腔中进行微量化学分析(如图)。
(1)正常情况下,微吸管提取的囊内液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原因是经过 作用,这两种成分无法透过。
(2)由③刚流入④的液体中,含有下列哪些成分?
A.水 B.无机盐 C.尿素 D.葡萄糖
(3)与①中液体相比,等量的④液体中尿素的含量 (选填“增加”“减少”或“相等”)。
13.2019绍兴国际马拉松赛为古城增添了亮丽。
(1)运动员在马拉松比赛中因出汗散失了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为维持内环境稳定,最好及时补充适量的 (用字母表示);
A.糖水 B.纯净水 C.矿泉水 D.含糖生理盐水
(2)比赛中,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 ,其补充的途径可以是食物的消化吸收、 脂肪和蛋白质的转化,使血糖含量相对稳定。
(3)赛后运动员会感觉到全身酸痛,这是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C6H12O6 )等有机物分解为乳酸(C3H6O3)造成的,请以葡萄糖为例,写出无氧呼吸的化学方程式
14.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①代表生理过程,a.b分别代表一种气体。据图回答
(1)水、无机盐、葡萄糖和膳食纤维中不能通过①过程进入循环系统的是 。
(2)a代表的物质是 。
(3)排出的尿液中,发现有葡萄糖,则可能是肾单位中的 发生了病变
15.水盐平衡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方面,对于维持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1)④表示人体水分流失的途径,写出其中一种: 。
(2)关于正常人体内水分的自身调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人体内水分过剩时,肾脏会产生很多的尿,将多余水分排出
B.若人摄入的盐较多,又不多喝水,肾脏会产生盐含量较高的尿液
C.若人摄入的糖分较多,又不多喝水,肾脏会产生糖含量较高的尿液
16.小金通过画图,简单整理了人体内物质代谢的知识结构。
比较项目 液体甲 液体乙 液体丙
蛋白质 0.00 8.00 0.03
尿素 1.80 0.03 0.03
无机盐 1.10 0.72 0.72
葡萄糖 0.00 0.10 0.10
(1)图中表示人体内循环系统的是 (填字母)。
(2)若食物是牛肉干,则箭头a表示的物质主要是
(3)上表中三种液体取自肾单位中不同的部位,分析三种液体的部分成分含量(单位:克/100毫升),比较液体甲、丙成分发生变化的原因是过程 (填数字序号)。
17.肾功能衰竭会危及生命。人工肾是根据肾脏的工作原理制成的一种机器,可以代替患者已丧失功能的肾,图甲为人工肾工作原理图,在人工肾中,通过导管与患者的血管相连,位于透析液中的导管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水和尿素等小分子物质可以透过,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不能透过.当患者的血液流经这些管子时,其中的废物就透过半透膜扩散到膜外透析液中去,除去废物的血液再流回人体内。图乙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乙中,肾单位由[①]肾小球、[②]肾小囊和[③]肾小管构成;A、B表示尿的形成的两个过程,其中A表示肾小球的起 的作用,B表示肾小管的 过程;
(2)图甲中,半透膜的作用相当于肾单位中的肾小球的作用。与肾脏形成尿的过程比较,人工肾的工作过程中没有 过程。
18.下面是某医院提供的几个样本的原尿和尿液的化验数据,请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注:表中“-”表示很少或无,“+”表示较多,“++”表示很多)
葡萄糖 蛋白质 无机盐 尿素 红细胞 白细胞
样本A 1.6 2.0 - -
样本B 0.1 0.72 0.03 - -
样本C ++ 1.6 1.5 ++ ++
(1)原尿是样本B,因为其中含有 。
(2)正常的尿液是样本 ,因为其中只含有 。
(3)肾小球发炎形成的不正常尿液是样本 ,因为其中含有 。
19.在学习了“泌尿系统”相关内容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肾单位模型”,以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同时针对该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评价表。
“肾单位模型”评价表(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设计合理,有创意,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
指标二 能模拟肾小球中不同成分的滤过作用,效果明显 能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但效果不明显 不能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某同学利用橡皮管、漏斗、水、相同的塑料颗粒、注射器等材料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模型。
(1)用塑料颗粒模拟血液中不能进入肾小囊的成分,写出其中一种成分。
(2)若该模型能模拟肾单位功能,则形成的“尿液”将从部位 中流出。(选填图中序号)
(3)根据评价表,该模型“指标一”被评为“优秀”,“指标二”被评为“待改进”。为使该模型的“指标二”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4.5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C A A D B B C C
1.B
【分析】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①肾脏-形成尿液;②输尿管-输送尿液;③膀胱-暂时贮存尿液;④尿道-排出尿液。
【详解】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从尿液的形成到尿液的排出的器官依次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D
【分析】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人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称为新陈代谢。这是人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人和其他生物才能表现出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和变异等其他的生命基本特征。
【详解】A.同化作用是指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的变化过程;葡萄糖转化为脂肪储存正是这一过程的体现,A正确。
B.异化作用是指生物体能够把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并且把分解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变化过程。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并释放能量正是异化作用的一个典型例子,B正确。
C.人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异化作用,C正确。
D.同化作用为生物体提供构建新组织和储存物质的能量和物质,而异化作用则是分解这些物质并释放能量。在青少年生长发育阶段,需要更多的物质转化为自身物质以支持生长发育,因此同化作用应该大于异化作用,D错误。
故选D。
3.C
【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详解】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都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因此正常人原尿中不含有的成分是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4.A
【分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详解】A.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滤过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发生病变,其滤过作用异常,就可能导致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入原尿,进而出现在尿液中。已知百令胶囊能降低患者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而尿液中出现蛋白质通常是由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异常,导致大分子蛋白质进入原尿并最终出现在尿液中。所以百令胶囊可能是通过恢复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减少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入尿液,从而降低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A正确。
B.肾小管重吸收作用主要针对水、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物质,与蛋白质是否出现在尿液中关系不大,B错误。
C.膀胱的主要功能是暂时储存尿液,当尿液达到一定量时,会产生尿意,促使人排尿。膀胱并不参与尿液的形成过程,也不会影响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C错误。
D.输尿管的作用是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它只是尿液的运输通道,不参与尿液的形成,对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没有影响,D错误。
故选A。
5.A
【分析】尿液的形成过程:
肾小球滤过:血液通过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成分如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会被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
肾小管重吸收: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会被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
尿液形成:未被重吸收的物质(如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会继续流动,最终形成尿液。
【详解】根据题目描述,“ ”表示某种成分,葡萄糖在肾单位中的运动过程是:被滤过到肾小囊腔,然后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回血液。据此观察各选项图示,选项A表示某种成分在肾小球滤过后被全部重吸收,符合葡萄糖的运动过程。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D
【分析】当人体长时间未饮水导致血液水分含量降低时,最可能出现的生理反应是: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增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减弱。
【详解】A.缺水时,机体通过减少汗液分泌以保留水分,而非增加,A不符合题意。
B.缺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导致尿量减少,B不符合题意。
C.缺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滤过作用减弱;但主要调节机制在于肾小管而非滤过作用,C不符合题意。
D.缺水时,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ADH),直接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增强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液排出以维持体液平衡,D符合题意。
故选D。
7.B
【分析】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囊、④肾静脉、⑤收集管。
【详解】A.图中④肾静脉,血液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之后流入肾静脉,故A错误。
B.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不重吸收尿素,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由输尿管随排出。因此血液流经肾单位后,尿素减少,故B正确。
C.图中③肾小囊,重吸收作用发生在肾小管处,故C错误。
D.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若尿液中有红细胞,可能是肾小球发生病变,图中⑤是收集管,故D错误。
故选B。
8.B
【详解】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人体内食物残渣叫做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
故选B。
9.C
【分析】(1)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2)从表中可以看出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肾小囊腔内的液体是原尿,输尿管内的液体是尿液。
【详解】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血液中除大分子的物质如血细胞、蛋白质外,其余的如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经过过滤形成原尿;然后原尿在经过肾小管时,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下把全部葡萄糖、部分水还有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那么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会形成尿液。所以原尿、尿液中都不含有蛋白质;在血浆和原尿中都含有而尿液中不含有的物质是葡萄糖,故乙是葡萄糖。由于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水,而不重吸收尿素,因此,尿素浓度升高,故甲是尿素,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C
【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题图中:①是肾小球,②是肾小囊,③是肾小管,④是集合管。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3.结合题图可知,甲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而乙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
【详解】A.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②为肾小囊,其内液体为原尿,A正确。
B.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可见,③是肾小管,此处进行了重吸收作用,B正确。
C.正常情况下,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但是,如果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发生障碍,就会导致大量的葡萄糖无法被正常重吸收而随尿液排出体外。结合题图可知,④内液体是尿液,而甲的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可能是肾脏中的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发生障碍(不是肾小球病变),C错误。
D.如果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就会形成糖尿病。目前,皮下注射胰岛素是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疗方式。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甲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可能患有糖尿病,需要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D正确。
故选C。
11. 肾小管重吸收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 ④
【分析】图中①肾动脉、②肾小囊、③肾小管、④肾静脉。
【详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尿液中不含葡萄糖的原因是肾小管重吸收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由尿的形成过程可知:原尿中没有被重吸收的剩余的水、无机盐、尿素、尿酸等一起形成尿液。所以①②③④四处结构中尿素的浓度最低的是④肾静脉。
【点睛】掌握尿的形成过程是本题解题关键。
12.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 ABCD 增加
【分析】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囊、④肾小管。
【详解】(1)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因此,微吸管提取的囊内液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图中③是肾小囊腔,④是肾小管,③内含有的液体是原尿,所以由③刚流入④的液体中含有水、无机盐、尿素和葡萄糖。故选ABCD。
(3)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余物质被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量的水而不重吸收尿素,因此与①中液体相比,等量的④中液体尿素的含量增加。
13. D 有氧呼吸 糖类
【分析】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人体消耗血糖的主要途径是有氧呼吸;人体细胞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水并释放大量能量,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并释放少量能量。
【详解】(1)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因出汗散失了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所以应该补水和补盐,同时运动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糖类,所以还要适当补充糖类,故选D。
(2)马拉松是有氧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对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有氧呼吸,可以通过对食物的消化吸收,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转化,使血糖含量相对稳定。
(3)人体细胞在无氧条件下,会进行无氧呼吸,把葡萄糖(C6H12O6 )等有机物分解为乳酸(C3H6O3),表示为。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点是掌握人体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含义及特点。
14. 膳食纤维 氧气 肾小管
【分析】(1)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身。
(2)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由图可知: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泌尿系统,a氧气、b二氧化碳,①是营养物质的吸收。
【详解】(1)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人体无法消化膳食纤维,所以膳食纤维不能进入循环系统。
(2)空气进入B呼吸系统,然后a进入血液,即进入循环系统,说明a是氧气,则b为代谢废物二氧化碳。
(3)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若排出的尿液中,发现有葡萄糖,则可能是肾单位中的肾小管发生了病变。
【点睛】掌握人体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及尿液的形成过程是本题解题关键。
15. 排尿(或汗液、呼吸作用) C
【分析】人体内产生的废物必须及时排出,否则会影响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甚至危及生命。人体排出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
【详解】(1)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其中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是最主要的排泄途径。所以排尿、出汗等都能流失水分。
(2)A、若人体内水分过剩时,肾脏会产生很多的尿,将多余水分排出,A正确;
B、若人摄入的盐较多,又不多喝水,肾脏会产生盐含量较高的尿液,B正确;
C、若人摄入的糖分较多,胰岛素的分泌增加,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化成非糖类物质,不会进入尿液,C错误。
故选C
【点睛】明确人体新陈代谢的有关知识点。
16. B 氨基酸 ④。
【详解】(1)循环系统通过血液的循环流动为组织细胞运送氧气和养料,并运走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故图中表示人体内循环系统的是B。
(2)牛肉干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大分子有机化合物,必须消化成小分子的氨基酸才能被小肠壁吸收到血液中,箭头a从消化系统进入血液,故a为氨基酸。
(3)乙含蛋白质最高,可以判断乙是血浆。原尿是血液经过③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的,因此,原尿中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而含有葡萄糖,可以判断丙是原尿。当丙原尿经过④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尿酸、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尿液,可以判断甲是尿液。因此,尿液和原尿相比,不含有葡萄糖,变化的原因是原尿经过④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故液体甲、丙成分发生变化的原因是过程④。
17. 滤过 重吸收 重吸收
【分析】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球有滤过作用,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据此解答。
【详解】(1)每个肾脏大约有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③]肾小管。肾小体包括[①]肾小球和[②]肾小囊。A、B表示尿的形成的两个过程,其中A表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B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
(2)图甲中,半透膜的作用相当于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作用。与肾形成尿的过程比较,人工肾的工作过程中只有滤过过程,没有重吸收过程。
【点睛】明确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18. 葡萄糖 A 无机盐、尿素 C 红细胞、蛋白质、白细胞
【分析】血浆和原尿相比较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尿液与原尿相比较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详解】(1)样本B中没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蛋白质,但有葡萄糖,所以是原尿。
(2)正常的尿液中没有红细胞、白细胞、蛋白质和葡萄糖,只含有无机盐、尿素,所以是样本A。
(3)肾小球具有滤过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的其他物质均可通过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当肾小球发炎时,滤过作用受到影响,在原尿中会出现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蛋白质。
【点睛】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血细胞和蛋白质。
19. 大分子蛋白质(或血细胞等) ③ 使用不同大小颗粒模拟不同成分,并在部位①处戳出若干小孔,使代表尿素等物质的小颗粒能滤过,代表大分子蛋白质等物质的大颗粒不能滤过
【分析】图中①模拟肾小球、②模拟肾静脉、③模拟收集管。
【详解】(1)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用塑料颗粒模拟血液中不能进入肾小囊的成分是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
(2)若该模型能模拟肾单位功能,则形成的“尿液”将从部位③集合管中流出。
(3)对“指标二”的建议:使用不同大小颗粒模拟不同成分,并在部位①处戳出若干小孔,使代表尿素等物质的小颗粒能滤过,代表大分子蛋白质等物质的大颗粒不能滤过。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