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三课时)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3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三课时)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9-24 23:3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3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三课时)
一、选择题
1.某人的血型是AB型,如果需要输血,那么最好给其输入的血型及输入的血最先到达的心脏腔室分别是(  )
A.AB型、左心房 B.AB型、右心房
C.O型、左心房 D.O型、右心房
2.2023年9月14日,台州姑娘魏梦喜在台州站完成第一棒火绝传递。传递过程中,她体内某一器官的血液中物质的相对含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器官是( )
A.大脑 B.肺 C.小肠 D.肾
3.2024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急诊科接诊一名因车祸导致的危重伤患者,在抢救过程中,为患者输注O型血制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受伤流血时,红细胞能促进止血并加速血液的凝固
B.O型血的红细胞表面有抗A凝集素与抗B凝集素
C.不得已进行异型血输血前必须先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D.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400毫升一定会影响健康
4.小张得了肺炎,医生将药液从他的前臂静脉输入,当运送到肺时,药液经过的途径依次是(  )
①肺动脉 ②肺静脉 ③上腔静脉 ④下腔静脉 ⑤右心房 ⑥左心房 ⑦右心室 ⑧肺部毛细血管
A.③→④→⑥→①→⑧ B.④→③→②→①→⑧
C.④→③→①→②→⑧ D.③→⑤→⑦→①→⑧
5.如图所示为小乐绘制的A型血和B型血的模型图。据此推测,AB型血的模型图是(  )
A. B. C. D.
6.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就有“诸血皆归于心”“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等论述,说明我国古代人民对血液循环已有一定的认识。如图所示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甲、乙表示血管,丙表示某器官,箭头表示血流方向,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丙为肺,当血液流经时,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氧分离
B.若丙为小肠,则餐后1小时,乙中血液的血糖含量相较于甲减少
C.若PM2.5从肺部被吸入人体后,最先进入左心房
D.若经上肢静脉注射青霉素,最先进入右心室
7.如图是人体的血液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右心房和右心室后,主动脉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升高
B.当血液流经①时,血红蛋白与氧分离,与氧气的结合率降低
C.若②为小肠,则血液流经②后,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都增多
D.图中实线为体循环路径,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8.如图为某志愿者的电子献血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血样可输给A型血患者
B.血中含有血细胞和血浆
C.献血时针头插入的是动脉
D.针眼处起凝血作用的是白细胞
9.如图X表示人体某结构,①、②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X表示肺,则①中血液为动脉血
B.若X表示心脏,则②一定为主动脉
C.若X表示肾脏,则②中血液代谢废物含量比①高
D.若X表示小肠,则进食一段时间后②中血糖含量比①高
10.如图所示,图甲为某人的心房、心室舒张、收缩时间的关系图,图乙为某一瞬间心脏内瓣膜的状态图。据图回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图乙中的①为主动脉
B.图乙中的动脉瓣处于闭合状态
C.图乙中①流出的是动脉血
D.图乙状态发生在图甲中的0.1~0.4秒时段
二、填空题
11.现在医学使用的心肺机的功能之一是用“电动泵”替代心脏,推动血液循环。其原理如图所示,将线圈ab缠绕并固定在活塞一端,利用它通电时与固定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带动电动泵中的活塞,抽送血液。图中阀门S1只能向外自由开启,反向则封闭管路;阀门S2只能向内自由开启,反向则封闭管路。当线圈中电流从a流向b时,线圈的左端为 极,此刻泵缸内的气压变 ,“电动泵”处于送血状态。S1相当于心脏的 (选填“心房”或“心室”或“瓣膜”)。
12.某B型血建筑工人不慎割伤了左前臂大静脉血管而大量出血,医生在对其救治过程中用力在其伤口远心端按压,是因为 ;若要为其大量输血医院需提前准备 型血。(选填“A”“B”“AB”或“O”)
13.当人体大量失血时应考虑输血,输血应以输 为原则,为了更好地学习理解人类的ABO血型系统,下图是小研同学绘制的A型血和B型血的模型图。据此推测并在虚框内绘出O型血的模型图 。
14.为了挽救心肺功能意外受损的病人,科技人员研发了人工心肺机,可以代替病人的肺进行体外气体交换,人工心肺机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1)经过人工心肺机气体交换的血液流回心脏的 (填心脏结构名称);
(2)人工肺内有大量的氧合器,其功能相当于人体的肺泡,血液流经肺泡后,肺泡内气体变化是 ;
(3)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人体肺泡具有壁薄、 的结构特征,有利于气体交换;
(4)当人体血液中含氧量下降后,人容易疲劳,原因是 。
15.历经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人类对心血管系统的工作方式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治疗心血管疾病也有了长足进步。如图描述了心血管医学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人工起搏器的频率设置为每分钟75次,则相当于心室每分钟收缩 次。
(2)20世纪60年代,查尔斯·胡夫纳格尔博士开发了一种人造心瓣膜并第一次成功插入病人心脏。人造心瓣膜的作用是 。
(3)目前心脏受损的病人可通过心脏移植治疗。在进行手术的时候,病人通常要通过打麻醉剂来使他们感觉不到痛。麻醉剂通常是以气体的形式通过盖着鼻子和嘴巴的面罩来传输给病人。在①生殖系统②神经系统③呼吸系统④循环系统等四个人体系统中,参与了麻醉剂气体传输的是 (填序号)。
16.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心脏中左右两个“泵”协同工作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1)图甲所示模型代表心脏跳动一次心房和心室舒缩时间的关系(每小格代表0.1秒)。从模型中可知,每次心跳中心房和心室同时休息的时间有多长。 秒。
(2)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可以通过心脏移植进行治疗。从免疫学角度分析,移植的心脏属于 。
(3)我国成功自主创新研制出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可长期替代心脏的部分功能。如图乙所示,人工心脏的体内部分是安装在病变心脏“心尖”处的血泵,能将血液抽出并通过特制的管道输送到主动脉,体外部分是血泵的控制器和电源。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
A.人工心脏安装在“心尖”处的血泵应植入图丙心脏的B腔室
B.人工心脏特制的管道内流的是静脉血
17.ECMO(体外肺膜氧合)技术的使用挽救了许多流感重症患者的生命。ECMO技术的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将其充氧后注入病人的静脉或动脉(如图甲),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其中氧合器采用的是膜式氧合(如图乙),由大量微型中空纤维管构成,纤维管内是气体,纤维管外是血液流动。
(1)ECMO技术主要设备中的氧合器替代的是人体 (填器官名称)的功能。
(2)ECMO技术在挽救心脏和肺功能衰竭的病人生命时(如图甲),导管A端应连接 (填“肺静脉”或“主动脉”)。
(3)使用大量微型中空纤维管而不直接用一根大纤维管的目的是 。
18.如图所示是人体部分结构、生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大写字母表示生理过程,小写字母表示物质,数字表示结构):
(1)如图Ⅰ所示,在消化道内,淀粉在唾液、肠液、胰液中多种消化酶的作用下,最终分解成的物质c是 .这种在消化酶的作用下,食物被逐步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是 (选填“物理”或“化学”)消化.
(2)如图1所示,当血液流过组织器官,并与组织细胞发生物质交换后,血液变为 (选填“动脉血”或“静脉血”).从图中可以看出a表示的物质是 .
(3)图Ⅱ表示人体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心脏,图中结构1的结构名称是 ;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以及心室和动脉之间有 ,能控制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在肺里经过气体交换得到的氧气随着血液流动,从 (填序号及名称)进入心脏.
19.在学习了“血液循环”相关内容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人体血液循环模型”,以模拟人体的血液循环,同时针对该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评价表。
“人体血液循环模型”评价表(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设计合理,有创意,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
指标二 能模拟人体血液循环和动、静脉血的转换,效果明显 能模拟人体血液循环,效果较明显 不能模拟人体血液循环
某同学利用塑料管、小水泵(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需外接电源)、水、单向阀、塑料瓶(2大2小,上下连通)、肺泡模型、组织细胞模型等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模型(“→”表示血液流动方向)。
(1)静脉注射时,医生需要将药液注射到患者手臂静脉中,该静脉流的是 (填“动脉血”或“静脉血”)。项目组通过本模型模拟该过程,药液首先进入模型中的 (填字母)。
A.瓶① B.瓶② C. 瓶③ D.瓶④
(2)提供循环动力的水泵①,是模拟了心脏的哪个结构? 。
(3)根据评价表,该模型“指标一”被评为“优秀”,请你依据“指标二”进行评价,并写出评价理由: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4.3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三课时)》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C D B C C B D D
1.B
【分析】ABO血型系统是根据红细胞上A、B凝集原的不同,将血型分为O、A、B及AB血型;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详解】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AB型患者需要输血,应该输入AB型血。
输血时,针刺入的血管是体静脉,血液由体静脉流入腔静脉,通过腔静脉流回心脏的右心房;如图所示: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B
【分析】由题图可知:血液流经该器官时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葡萄糖减少。
【详解】A.血液流经大脑时进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不符合图示,A错误。
B.血液流经肺部时,肺泡处高浓度的氧气扩散到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符合图示,B正确。
C.血液流经小肠进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不符合图示,C错误。
D.血液流经肾时进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不符合图示,D错误。
故选B。
3.C
【分析】成年人的血量约为本人体重的7%~8%。血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重要意义。失血过多时,需要及时输血。
【详解】A.受伤流血时,血小板在止血和加速血液凝固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它们会迅速聚集在伤口处形成血栓,从而阻止血液进一步流失。而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与止血和凝血过程无直接关系,A错误。
B.在ABO血型系统中,O型血的红细胞表面既没有A凝集原也没有B凝集原,因此它们不会被A型或B型的血清所凝集。但是,O型血的血浆中确实含有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这使得O型血只能作为供血者,而不能接受其他血型的血液,B错误。
C.在紧急情况下,如果不得不进行异型血输血,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必须先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试验可以检测出血液样本之间是否存在不兼容的抗原-抗体反应,从而避免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严重输血反应,C正确。
D.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400毫升并不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实际上,适量的献血可以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和更新,有利于身体健康。当然,献血后需要适当休息和补充营养,以确保身体能够迅速恢复,D错误。
故选C。
4.D
【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详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如下:
因此,小张得了肺炎,医生将药液从他的前臂静脉输入,当运送到肺时,药液经过的途径依次是前臂静脉→③上腔静脉→⑤右心房→⑦右心室→①肺动脉→⑧肺部毛细血管→肺。即③→⑤→⑦→①→⑧。
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5.B
【分析】ABO血型系统是根据红细胞上A、B凝集原的不同,将血型分为O、A、B及AB血型。
A型血红细胞上含A凝集原,血清中含抗B凝集素;
B型血红细胞上含B凝集原,血清中含抗A凝集素,
O型血红细胞上则没有A、B凝集原,血清中含抗A及抗B凝集素;
AB型血红细胞上含A、B两种凝集原。血清中则不含抗A及抗B凝集素。
A凝集原和抗A凝集素、B凝集原和抗B凝集素互相反应,能使红细胞发生凝集,利用标准的抗A、抗B凝集素或标准的A、B凝集原可进行血型鉴定。
【详解】AB型血红细胞上含A、B两种凝集原。血清中则不含抗A及抗B凝集素。根据模型可以看出,AB型血液中红细胞上应该同时具备两种凝集原,其血浆中就没有凝集素。
故选B。
6.C
【分析】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即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 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
【详解】A.若丙为肺,血液中氧气的含量增多,当血液流经肺时,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氧结合,A错误。
B.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若丙为小肠,则餐后1小时,乙中的葡萄糖含量相较于甲增多,B错误。
C.PM2.5,被吸入人体后,由肺静脉最先进入左心房,C正确。
D.青霉素被注入下腔静脉后,对心脏四腔而言,最先进入右心房,D错误。
故选C。
7.C
【分析】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可见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图中,①表示肺部毛细血管、②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虚线表示肺循环、实线表示体循环。
【详解】A.经过右心房和右心室后的血液是流向肺动脉的,而主动脉是体循环的一部分,且血液流经右心房和右心室后其成分没有发生变化,A错误。
B.当血液流经①肺部毛细血管时,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而不是分离,B错误。
C.若②为小肠,血液流经小肠后的主要变化是吸收了更多营养物质,而在消化道和组织中代谢废物也会增多,C正确。
D.图中实线表示的是体循环,体循环中动脉血变为静脉血,D错误。
故选C。
8.B
【分析】由该电子献血证可知该献血者为AB型血型,捐献的是全血。
所谓献血是指献血者捐献全血、或捐献成分血(包括血浆或血细胞等单一成分)。献全血是指抽取献血者体内血液的全部成分,而成分献血则是将血液全部抽出,经过机器分离后留下所需成分,再将剩余部分回输体内。目前还没有药物可以替代血液,只有通过献血来满足临床需要。医生会根据情况选择输入全血还是成分血进行治疗。
健康的成年人适当献血对身体健康不会产生明显影响,而且对身体有益,应积极参与献血。
【详解】A.输血需遵循输同型血原则,否则会引起红细胞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而引起生命危险。依据电子献血证可知,该献血者为AB型血,可输给AB型血患者,A错误。
B.献全血是指抽取献血者体内血液的全部成分,即包括血细胞和血浆,B正确。
C.献血时针头插入的是静脉,不是动脉,C错误。
D.针眼处起凝血作用的是血小板,白细胞的作用是吞噬病菌,起防御和保护作用,D错误。
故选B。
9.D
【分析】血液循环途径如图:
【详解】A.若X表示肺,①表示肺动脉内流静脉血、②表示肺静脉,肺静脉中流动脉血,A错误。
B.若X表示心脏,则②是主动脉或肺动脉,B错误。
C.若X表示肾脏,则①是肾动脉、②肾静脉,人体产生的尿素随着尿液排出了体外,因此则②中血液代谢废物含量比①少,C错误。
D.胰岛能分泌胰岛素,胰岛素能调节糖的代谢。若X表示小肠,则进食一段时间后②中血糖含量升高,D正确。
故选D。
10.D
【分析】如图所示,图甲为某人的心房、心室舒缩时间的关系图。先是两个心房收缩心室舒张,接着是两个心房舒张心室收缩,然后是两个心房和心室都舒张。图乙为某一瞬间心脏内瓣膜的状态图,图乙中,①肺动脉,②主动脉。
【详解】A.图乙中的①连接心脏的右心室为肺动脉,②连接心脏的左心室为主动脉,A错误。
B.图乙中房室瓣闭合,表示心脏左右心室收缩,动脉瓣处于打开状态,B错误。
C.图乙中①是肺动脉,流出的是静脉血,C错误。
D.图乙表示心脏左右心室收缩,左右心房舒张,因此图乙状态发生在图甲中的0.1~0.4秒时段,D正确。
故选B。
11. N 大 瓣膜
【详解】[1]当线圈中电流从a流向b时,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线圈的左端为N极。
[2]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活塞向右运动,此刻泵缸内气体被压缩,气压变大。
[3]泵缸内气压变大,S2闭合,S1打开,“电动泵”处于送血状态。S1相当于心脏的瓣膜。
12. 静脉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运回心脏 B
【分析】人类血液分为四型:A型;B型;AB型;O型,输血时应注意的事项,首先必须明确输血的原则和输血的规律,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在没有同型血的情况下,在不出现血液凝聚现象的前提下,可以考虑输其它血型的血。
【详解】动脉出血的特点,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静脉出血的特点是静脉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毛细血管出血,血液缓慢渗出。动脉出血在近心端止血;毛细血管出血可以自然止血,也可以用干净纱布包扎伤口。建筑工人不慎割伤了左前臂大静脉血管而大量出血,故应首先采用指压法(或止血带)远心端止血,同时拨打120送医院。动脉将血液运往全身各处,静脉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运回心脏,因此静脉出血要在远心端止血。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所以若他是B型血,能为他大量输血的血型是B型血。
13. 同型血
【分析】血型是指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表面的抗原类型。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类型,而与临床关系最密切,人们所熟知的是红细胞ABO血型系统及Rh血型系统。
【详解】ABO血型的对比:
人体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对比A型、B型血的模型图,可知凝集素相同,O型是万能供血型,所以红细胞上不存在抗原。
【点睛】熟记人类血液分为四型:A型;B型;AB型;O型,输血时应注意的事项,首先必须明确输血的原则和输血的规律,并会灵活运用。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在没有同型血的情况下,在不出现血液凝聚现象的前提下,可以考虑输其它血型的血。
14. 左心房 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 数量多 大脑供氧不足,细胞有氧呼吸受到影响
【分析】血液循环的途径为:
【详解】(1)由血液循环图可知,经过人工心肺机气体交换的血液流回心脏的左心房;
(2)血液流经肺泡后,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故肺泡内气体变化为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
(3)人体肺泡利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征为壁薄、数量多;
(4)当人体血液中含氧量下降后,大脑供氧不足,细胞有氧呼吸受到影响,容易造成疲劳。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15.(1)75
(2)防止血液倒流
(3)③④
【分析】1、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2、一次心跳包括了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过程。
【详解】(1)一次心跳包括了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过程。心脏的工作过程包括:心房收缩时,心室舒张;接着心室收缩;再心房和心室均舒张,因此,若人工起搏器的频率设置为每分钟75次,意味着每分钟心跳为75次,则相当于心室每分钟收缩75次。
(2)心脏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只能向心室开;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膜,只能向动脉开。因此,人造心瓣膜的作用和心脏内原有瓣膜一样,即防止血液倒流。
(3)麻醉剂通常通过呼吸系统吸入,因此呼吸系统直接参与了麻醉气体的传输。麻醉剂到达肺部后,通过循环系统进入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全身,起到麻醉作用。因此,在①生殖系统②神经系统③呼吸系统④循环系统等四个人体系统中,参与了麻醉剂气体传输的是③呼吸系统和④循环系统。
16.(1)0.4
(2)抗原
(3)A
【分析】图中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
【详解】(1)由题干可知,每小格代表0.1秒,黑色方格代表收缩,白色方格代表舒张,因此从题干图示可知,当心房与心室同时舒张时,也就是都为白色空格的时候,心房和心室都为四个空格,即0.4秒。
(2)抗原是指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和异物等),从免疫学角度分析,移植的心脏属于抗原。
(3)A.“心尖”处的血泵能将血液抽出并通过特制的管逆输送到主动脉,“心尖”处的血泵应植入左心室,图丙中B是左心室,A正确。
B.人工心脏代替了心脏四个腔中左心室的相关功能,它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泵到主动脉后,开始正常进行体循环,为全身细胞提供氧气,B错误。
故选A。
17.(1)肺
(2)主动脉
(3)增大气体与血液接触面积
【分析】在抢救肺功能衰竭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时,常常需要用到体外膜肺氧合(ECMO)设备。ECMO的本质是一种人工心肺机,最核心的部分是膜肺和血泵。膜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辅助肺的功能,利于患者的康复。
【详解】(1)由题意知,ECMO技术的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氧合器交换气体后注入病人的静脉或动脉,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ECMO技术主要设备中的氧合器替代的是人体肺的功能。
(2)ECMO技术在挽救心脏和肺功能衰竭的病人生命时,导管A端应连接主动脉,因为氧合后的血液直接进入主动脉,不需要依靠心脏将其压入主动脉。
(3)膜式氧合器中的一根根中空纤维管模拟的是肺泡。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使用大量微型中空纤维管而不直接用一根大纤维管的原因是增大气体与血液接触面积。
18.(1) 葡萄糖 化学
(2) 静脉血 二氧化碳
(3) 主动脉 瓣膜 3肺静脉
【分析】观图可知:图Ⅰ中A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B表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c是葡萄糖,图Ⅱ中1是主动脉、2是肺动脉、3是肺静脉、4是左心房、5是左心室、6是上腔静脉、7是右心房、8是右心室、9是下腔静脉,解答即可。
【详解】(1)在消化道内,淀粉在唾液、肠液、胰液中多种消化酶的作用下,最终分解成的物质c葡萄糖,被小肠壁吸收,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身。这种在消化酶的作用下,食物被逐步分解成小分子的过程是化学性消化。
(2)当血液流过组织器官,并与组织细胞发生物质交换后,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二氧化碳气体最终经过呼气排出体外,所以从图中可以看出a表示的物质是二氧化碳,b表示的是氧气。
(3)图中结构1的结构名称是主动脉;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所以,心脏中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房→心室→动脉;在肺里经过气体交换得到的氧气随着血液流动,从3肺静脉进入心脏的左心房。
19.(1) 静脉血 B
(2)左心室
(3)合格
【分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模型中,瓶①模拟左心房、瓶②模拟右心房,瓶③模拟左心室、瓶④模拟右心室。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模型中,瓶③→组织细胞→瓶②模拟体循环,瓶④→肺泡→瓶①模拟肺循环。
【详解】(1)在人体循环系统中,静脉负责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回心脏,这些血液已经完成了组织供氧和营养物质的输送,并收集了废物和二氧化碳,因此被称为静脉血。所以,该静脉流的是“静脉血”。
从手臂静脉注射药物,药物经上腔静脉首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即模型中的瓶②;故填B。
(2)水泵①将瓶③中的液体泵出到组织细胞,参与体循环,因此,水泵①模拟了左心室的功能。
(3)该模型能模拟人体血液循环,血液通过“水泵”、管道等完成循环,效果较明显,但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分和转换未展示明显效果,因此按照“指标二”应评为“合格”。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