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10课
帝制复辟与军阀割据
统编版新教材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帝制复辟
护国战争
军阀割据
导言
1914年12月,在军警的严密保护下,袁世凯身穿黑色十二章衮(gǔn)服,缓缓登上天坛圜(huán)丘,举行祭天之礼。明清两朝,都有天子率文武百官到天坛祭天的惯例,而十二章衮服正是皇帝祭祀时的礼服,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袁世凯是如何复辟帝制的 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的情况是怎样的
袁世凯在北京天坛举行祭天活动
一、帝制复辟
袁世凯帝制复辟的过程
复辟准备
对内独裁专制
对外出卖国家利益
复辟帝制
一、帝制复辟
(一)对内独裁专制
阅读课本,梳理袁世凯是怎样逐步对内独裁专制,破坏共和的。
强迫国会选举
他为正式大总统
解散国民党
解散国会
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镇压二次革命后
袁世凯称帝的
野心昭然若揭
一、帝制复辟
(二)对外出卖国家利益
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
袁世凯为实现皇帝梦,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换取日本的支持
一、帝制复辟
(三)帝制复辟
帝制三部曲
谋正式总统
谋终身总统
谋帝制
1915年底,袁世凯下令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年号“洪宪” 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二、护国战争
(一)背景
①对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
②梁启超与他的学生蔡锷先后离开北京,前往南方筹划讨袁事宜
(二)爆发
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蔡锷
李烈钧
唐继尧
二、护国战争
(四)结果
1916年3月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6月在绝望中死去
护国战争结束
(三)概况
袁世凯派重兵围剿护国军。但是,他的复辟行径不得人心,连北洋嫡系部属也阳奉阴违。北洋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不少省份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
中华民国政府
概念解析
北洋军阀:1895年,袁世凯开始为清政府编练新式陆军。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军事集团,这个军事集团通常被称为北洋军阀
北洋政府:指中华民国1912年至1928年期间,由袁世凯和其他北洋军阀将领控制的中华民国北京政府
1912年1月
1928年
1949年
1912年4月
1916年
南京临时政府
北洋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
袁世凯时期
北洋军阀割据时期
三、军阀割据
(一)背景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
三、军阀割据
(二)军阀势力
军阀 派系 代表 人物 依附 列强 势力
范围
直系 冯国璋 曹锟 英、美 直隶/湖北/江苏/江西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北京/安徽/浙江
山东/福建/陕西
奉系 张作霖 日本 东北三省
(奉天/黑龙江/吉林)
滇系 唐继尧 美、英 云南/贵州
桂系 陆荣廷 美、英 广西/广东
三、军阀割据
(三)军阀割据的影响
军阀 派系 代表 人物 依附 列强 势力
范围
直系 冯国璋 曹锟 英、美 直隶(今北京)
湖北/江苏/江西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安徽/浙江/山东
福建/陕西
奉系 张作霖 日本 东北三省
(奉天/黑龙江/吉林)
滇系 唐继尧 美、英 云南/贵州
桂系 陆荣廷 美、英 广西/广东
时间 军阀混战
1920年7月 直皖战争
1921年7月 湘鄂战争
1922年4月 第一次直奉战争
1924年9月 第二次直奉战争
1925年10月 第三次直奉战争
根据材料,分析军阀割据的影响
这些军阀为争夺地盘
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
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
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相关史事
知识拓展
知识拓展
洋务运动期间
(19C70年代)
甲午中日战争后
(1895年)
辛亥革命后
(1912年)
一战期间(1914-1918)
一战后 (1919-1949)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产生
初步发展
发展热潮
短暂的春天
迅速萧条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