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精品课件:17.猫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年秋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精品课件:17.猫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5 14:49: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当堂检测学练优七年级语文上(RJ)
教学课件 17 猫猜谜语: 八字须,往上翘,说话好像娃娃叫,只洗脸,不梳头,夜行不用灯光照。导入新课讲授新课预习课文 相关介绍 现代作家、学者。福建长乐人,1920年底,与茅盾、叶圣陶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阿联酋,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还是著名藏书家,逝世后,其家属将近十万册藏书全部献给国家。
    郑振铎(1898—1958)讲授新课忧 郁 污 涩 怅 然
蜷 伏 惩 戒 凝 望
诅 骂 怂 恿 叮 嘱字词积累yōuyùsèchàngquánchéngníngzǔsǒngyǒngdīngzhǔ讲授新课讲授新课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第一、二次养猫:次别内 容项 目从隔壁要来的从舅舅
家要来
的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浑身黄色的

活泼
更加
活泼
宠 物宠 物病死被一个过路人
捉去一缕
酸辛
怅然
愤恨
诅咒
路人讲授新课第三次养猫(重点):次 别内 容项 目遭人遗
弃,拾
来的。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烧脱了好几块毛之后,样子更难看了。
不活泼
忧郁
懒惰
若有若
无,大
家不喜
欢,不
大注意
它。被我
打伤
致死更难
过得
多。
永不
养猫。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精读课文 细节探究第一只猫讲授新课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 作者从猫“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
—、自身的形态,刚送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
二、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讲授新课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受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 讲授新课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这只猫最终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讲授新课小结第一部分本文的第一部分写了第—只猫的故事。作者运用质朴的文字写出了第一只猫的可爱有趣,让人“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同时,也表达了对第一只猫亡失的酸辛的感情。 讲授新课第二只猫讲授新课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 讲授新课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感情?这只猫最终亡失了:对于这只猫的“亡失”,三妹“很不高兴”,作者也是“怅然”“愤恨”“诅骂”。 讲授新课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猫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家里人责怪周家的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一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讲授新课第三只猫讲授新课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好几块”“忧郁”“懒惰”。 讲授新课 芙蓉鸟被害案一、案发现场情况:
二、犯罪嫌疑人:
三、犯罪嫌疑人作案证据:
(一)案发前的表现:
(二)案发后的表现:
四、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1.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
2.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丑猫1.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 笼凝望着。 2.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 我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讲授新课六、案件定性: 冤 案七、案件反思:(一)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品读)
五、案件真凶:一只黑猫 30.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31.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32.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33.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34.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讲授新课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 我家永不养猫。”
试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缺德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恨意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不想马上养的想法。
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它,而猫也死亡了,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于是才有永不养猫的想法。
讲授新课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 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小结:课堂小结1.联系本课,完成一篇题为《如果我碰到一只流浪猫》的小作文,
不少于200字。
2.走近生活,去寻找那些可怜的小动物,并给于它们一些关爱,
然后把你的行动记录下来。当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