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归类复习卷(四)-《阅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归类复习卷(四)-《阅读》(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5 15:0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归类复习卷(四)
《阅读》
一、文学阅读。
(一)佘(shé)山的绿
①眺望远处的佘山,只见那山峰连绵起伏,像一个个亲密的小伙伴儿,肩并着肩,手拉着手,显得十分平等友好,好像谁都不愿脱离集体,谁都不愿盛气凌人,谁都不愿孤独落单。它峰峦叠翠,郁郁葱葱,就好像是一扇墨绿翡翠雕成的屏风。
②来到佘山脚下,抬头向上望,我觉得那一座座山峰好像在有意显示自己高大似的,突然蹿(cuān)高了许多,冲过半空的白云,直逼
蓝天。天空一片蔚蓝,佘山满眼墨绿。一阵山风吹来,
佘山的绿树立刻活跃起来,好似掀起了一阵奔腾涌动的
绿浪。再细瞧这绿浪,才发现它也不全都是墨绿。你看那嫩叶从这儿的枝丫间探出脑袋,又从那儿的枝头露出笑脸,给墨绿色的海洋涂抹出一些淡淡的嫩绿。
③登上佘山顶峰,我仿佛在巨大无比的浪尖上漂浮着。眼前白云在缭绕,在变幻,在奔腾。稍稍低头朝远方望去,平日毫不显眼的田野,现在却变得那么新鲜有趣,如同一块巨大无比的彩色地毯。
1.[写作顺序]作者先后在远处、 、 欣赏佘山的绿。
2.[想象画面]读第①段第一句,我仿佛看到了 。
3.[作批注]给第②段画线句子作批注,写在方框内。
4.[修辞手法]下面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那一座座山峰好像在有意显示自己高大似的。
B.佘山的绿树立刻活跃起来,好似掀起了一阵奔腾涌动的绿浪。
C.平日毫不显眼的田野,现在却变得那么新鲜有趣,如同一块巨大无比的彩色地毯。
(二)吴刚伐桂
①传说很久以前,咸宁发了一场瘟疫,人们用各种偏方都不见效果。挂榜山下,有一个勇敢、忠厚、孝顺的小伙子,叫吴刚,他母亲也病得卧床不起,他每天上山采药救母。一天,观音东游归来,见小伙子在峭壁上采药,深受感动,于是晚上托梦给他,说月宫中有一棵叫桂花的树,开着一种金黄色的小花,用它泡水喝,可以治这种瘟疫。八月十五那天,挂榜山上有天梯可以通向月宫,过了八月十五,错过了桂花一年一次的花期,就要再等一年。
②这天晚上正好是八月十二,还有三天就八月十五了。时间紧迫,吴刚马上动身,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在八月十五晚上登上了挂榜山顶,赶上了通向月宫的天梯。八月正好是桂花飘香的时节,天香云外飘。吴刚顺着香气来到桂花树下,看着金灿灿的桂花,好不高兴!他就拼命地摘呀摘,总想多摘一点回去救母亲,救乡亲,可摘多了他抱不了,于是他使劲地摇动着桂花树,让桂花纷纷飘落,掉到了挂榜山下的河中。顿时,河面清香扑鼻,河水被染成了金黄色。人们喝着这河水,疫病全都好了。
③这天晚上是天宫神仙们的大集会:桂花的香气冲到天宫,惊动了他们。玉帝派官调查,得知月宫的桂花全没了,玉帝大怒,派天兵将吴刚抓来。
④玉帝了解事情的真相后,被吴刚的孝心和善心打动了。可吴刚毕竟是犯了天规,如不惩罚就不能树立玉帝的威信。玉帝问吴刚有什么要求,吴刚说他想把桂花树带到人间去救苦救难。于是,玉帝想了一个主意,既可惩罚吴刚,又可答应吴刚的要求。他说:“只要你把桂花树砍倒,你就拿去吧。”吴刚找来大斧大砍起来,想快速砍倒大树。谁知,玉帝施了法术,砍一刀长一刀,就这样,吴刚长年累月地砍,砍了几千年。
5.[内容理解]玉帝为什么要让吴刚砍桂花树 ( )
A.玉帝赞同吴刚的想法,所以同意他砍桂花树。
B.玉帝非常生气,所以惩罚吴刚在月宫砍桂花树。
C.玉帝不忍重罚吴刚,所以就罚吴刚干最轻松、最省力的活——在月宫里砍桂花树。
D.玉帝这样做,既惩罚了吴刚,又答应了吴刚的要求,自己的威信和仁慈得以并存。
6.[句子理解]文中画“ ”的句子,抓住吴刚“ ”和“ ”这两个动作,将吴刚看见桂花后 的心情写得清楚明白。
7.[内容概括]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示意图。
8.[作批注]故事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很神奇 请用“ ”在文中画出一处,并在横线上批注你的感受。
[想象画面]读第②段中画“ ”的句子,我仿佛看到了 ,闻到了 。
10.[人物形象]下列对故事中人物的分析最恰当的是()
A.吴刚有点自不量力,竟然想把月宫中的桂花树砍倒。
B.吴刚勇敢、善良、孝顺,一心想着救母亲,救乡亲。
C.玉帝横行霸道,为了树立威信而重重地处罚了吴刚。
二、实用性阅读。
(一)新闻一则
“天宫课堂”点燃科技梦想 “天宫课堂”第三课正式开讲后,“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生动介绍并展示了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和太空趣味饮水实验等,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
1.[文学常识]“天宫”这个名字的由来可能和哪个故事有关 ( )
A.哪吒闹海 B.大闹天宫 C.精卫填海 D.夸父逐日
2.[提出问题]读了这则新闻,小楷同学列了以下问题清单:
以上问题是从新闻 (A.内容 B.写法 C.启示)的角度提出来的。
(二) (新趋势·多文本联读)
【语段一】谁都以为蝉的幼虫用有爪的腿爬上爬下,会将泥土弄塌了,把自己的房子塞住。其实,它干起活来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利用砖墙使地道坚固。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黏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是为了从这些根须取得汁液。
能够很随便地在穴道内爬上爬下,这是很重要的。它必须先知道外面的天气是怎样的,才能决定可以出来晒太阳的日子到了没有。所以它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做成一圈坚固的墙壁,以求适于上下爬行。隧道的顶上留一层一指厚的土,用来抵御外面的恶劣气候,直到最后一刹那。只要有一些好天气的气息,它就爬上来,利用顶上的薄盖考察气候的情况。
【语段二】那是一种黑色的蜘蛛,也有人叫它美洲狼蛛,它们是住在洞里的,就像我以前讲到的欧洲狼蛛一样。但是它们的洞穴比欧洲狼蛛的洞穴要完备精细得多。欧洲狼蛛的洞口只有一圈矮墙,是用小石子、丝和废料堆成的,而美洲狼蛛的洞口有一扇活动门,是由一块圆板、一个槽和一个栓子做成的。当狼蛛回家的时候,门便会落进槽里,自动把门关了。如果有谁在门外想把它掀起来的话,狼蛛只要用两只爪把柱子抵住,门就紧紧关闭住。
【语段三】螳螂能够建造十分精美的巢穴,这便是螳螂众多优点中很突出的一个。
螳螂建造的窠(kē)巢,在有太阳光照耀的地方随处都可以找得到。比如,石头堆里,木头块下,树枝上,枯草丛里,一块砖头底下,一条破布下,或者是旧皮鞋的破皮子上面,等等。总之一句话,在任何东西上,只要那个东西上有凸凹不平的表面,都可以作为它们巢穴坚固的地基。螳螂就是在这样的地基上建巢的。
螳螂的巢一般约有一两寸长,不足一寸宽。巢的颜色是金黄色的,样子很像一粒麦子。螳螂巢的形状各不相同,这主要是因为巢所附着的地点不同,因而巢随着地形的变化而变化,会有不同形状的巢存在。
3.[语段比较]根据语段内容填空。
(1)三个语段都与 有关。语段一写的是 ;语段二突出了美洲狼蛛的洞穴 的特点;语段三写的是 。
(2)语段一为了体现蝉的聪明,把它比作 或 ;语段二把美洲狼蛛和 居住洞穴的洞口进行了比较;语段三告诉我们螳螂的巢 、 。
4.[品析句子]你从画“ ”的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5.[思维能力]这三个语段分别介绍了蝉、美洲狼蛛、螳螂的巢穴,你认为谁最聪明 说明你的理由。
6.[语言表达]请你拟写一条保护动物的宣传标语。
三、思辨性阅读。
读 书
飞禽走兽,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则与禽兽何异
1.[字义]下面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饥知食(食物) B.又能营巢穴(建造)
C.惟不知读书(只是) D.故终不如人(所以)
2.[句义]对画线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人不读书,就与禽兽没什么两样。
B.人不读书,就和禽兽不一样。
C.人不读书,那么和禽兽有什么分别
3.[句子理解]第一句话写出了飞禽走兽的哪些特点
[启示]这篇短文阐述了 的道理。
阅读专项归类复习
一、(一)1.山脚下 顶峰
2.[示例]山峰肩并肩,手拉手的样子(或:山峰平等友好的样子)
3.[示例]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嫩叶的活泼可爱。
4. A
(二)5. D
6.摘摇 激动
7.[示例]吴刚历尽艰辛登月宫,摇落桂花救乡亲 桂花香气惊神仙,吴刚被罚砍树几千年
8.[示例]顿时,河面清香扑鼻,河水被染成了金黄色。读了这句话,我仿佛看到了金光闪闪的河水,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花香,真是美丽又神奇。
9.[示例]月宫中的桂花树开满了金黄色的花 空气中弥漫着桂花的清香,沁人心脾
10. B
二、(一)1. B
2. A
(二)3.(1)动物 蝉如何建地穴
完备精细 螳螂的巢穴
矿工 铁路工程师 欧洲狼蛛随处可见 形状各不相同
4.体会到蝉建筑地穴很艰辛,说明蝉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5.[示例]我认为蝉最聪明。因为它用自己体内的黏液做灰泥,又把地穴建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可以很方便地从这些根须取得汁液,有了这些,就可以使地穴的隧道更坚固。
6.[示例]动物世界真奇妙,人人都要保护好。
三、1. A
2. B
3.饿了知道吃东西,渴了能够喝水,还能建造休息的住所。
4.[示例]人要勤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