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焦耳定律课件(共23张PPT)教案 2025-2026学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7.3焦耳定律课件(共23张PPT)教案 2025-2026学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25 22:38:34

文档简介

第十七章 电流做功与电功率
第三节 焦耳定律
1.物理观念
(1)知道什么是电流的热效应;
(2)知道电热与导体中的电流、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3)了解焦耳定律,并会应用焦耳定律计算电热问题;
(4)会应用焦耳定律解释说明生产和生活中的有关电热问题。
2.科学思维
(1)通过探究实验进行科学推理,分析得出电热的影响因素;
(2)培养学生运用电热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科学探究
(1)经历电热影响因素的探究过程,掌握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2)进一步熟悉应用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
(1)关注生活、生产中电热的应用和防止,培养关注生活与环境的意识;
(2)尝试对防止电热危害以及对应用电热造福人类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树立个性化的生活观念。
【重点】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
【难点】培养学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
一、新课导入
视频引入:周末,爸爸出门前嘱咐女儿好好写作业,不要看电视。爸爸回来时看到女儿在认真写作业,电视机也没打开,很高兴。可是 用手一摸电视机后盖 后立刻就发现,女儿刚看过电视。为什么?
导体通电后都会发热
二、新知探究
(一)电流的热效应
举例:
这些家用电器的共同特点:
1.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为内能的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2.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电器叫做电热器。
(二)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那些因素有关
通电前灯泡不发热,通电后灯泡发热
通电后电阻丝热的发红,而电源线温度没有太大的变化
电饭锅在通电后必需加热(煮饭)一段时间才能煮熟饭
[猜想]电流产生的热量可能与I、R、t有关
[实验方法]
(1)当一个物理量被猜测与多个因素有关,应用什么方法研究?
控制变量法
(2)电流通过导体发热,其中所产生的热量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如何测量呢?
转换法
通过温度计升高的温度来显示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
[进行实验]
1.控制电阻R、电流I相同:研究时间t变化对电热Q的影响
每隔一分钟记录一下温度计的示数
实验结果显示:对同一电阻丝,在电流大小不变的情况下,通电时间越长,温度计的示数越 高 ,表明电流产生的热量越 多 。
2.控制电阻R、时间t相同:研究电流I变化对电热Q的影响
相同时间内通过R的电流为I,移动R0的滑片,使通过R的电流为0.5I。比较R两次产生热量的多少。
实验结果显示:
对同一电阻丝,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电电流越大,温度计的示数越 高 ,表明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 多 。
3.控制电流I、时间t相同:研究电阻R变化,对电热Q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
在通电电流大小不变,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温度计的示数越 高 ,电流产生的热量越 多 。
[实验结论]
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通电时间越长,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引入:焦耳定律
历史上,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做了大量的实验,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大小、导体的电阻以及通电时间的关系,他于1840年最终发现: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这就是著名的焦耳定律。
公式:Q=I2Rt
单位
拓展:焦耳定律的发现者
焦耳(1818~1889),英国物理学家。1818年12月24日生于曼彻斯特附近的索尔福德,1889年10月11日卒于塞尔。
[评估与交流]
问题1:灯泡接入电路中时,灯泡和电线流过相同的电流,灯泡和电线都要发热,可是实际上灯泡热得发烫,电线的发热却觉察不出来。这是为什么?
灯泡的电阻比电线的电阻大得多,产生的热量更多。
问题2:电路负荷过大有什么危险?为什么?
电路负荷过大时,使电路中电流增大,按Q=I2Rt计算,容易引起线路发热,甚至烧毁线路。
请你当设计师:显然,我们希望热量更多地集中在电炉的发热体上,而不是与电炉相连的导线上。根据今天所学的焦耳定律Q=I2Rt,你对发热体和导线的材料有何建议?
发热体:电阻率大、熔点高
导线:电阻率小、熔点高
[拓展]
当电流通过导体时,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那么电流产生的热量Q就等于消耗的电能W,即Q=W=UIt=I 2Rt(即纯电阻电路),如:电暖器,电饭锅,电炉子等。
而电吹风工作时,消耗的电能主要转化为电机的机械能:电能=内能+机械能,即W>Q热。
(三)电流热效应的应用与危害
1.应用
举例(此处可抛砖引玉,请大家踊跃发言):
电热液体蚊香、电热壶、电热水器、电取暖器、电烙铁、电饭煲等等。
2.危害
上面这些电器里都装有散热装置,你知道它们是怎样散热的吗?你还知道哪些电器采取了散热措施?安装了什么样的散热装置?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训练
1.如图所示四个用电器中,主要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B )
A.平板电脑 B.电热水壶
C.CPU 上的散热风扇 D.电动玩具车
2.下列实例中,为了防止电热产生危害的是( C )
A.用电熨斗熨衣服
B.高空飞行员所穿衣服里有电热保温装置
C.电视机的机壳上有许多小孔
D.孵化家禽的电热孵卵机
3.一个20Ω的电阻,通过0.5A的电流2min,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为 600J 。
4.一个电阻通过0.2A的电流5min,电阻上产生的热量为600J,这个电阻的阻值是 50 Ω。
5.两个电热器的电阻之比为4:3,通过相同的电流,在相等的时间里产生的热量之比为 4:3 ;若两个电热器的电阻相同,通过的电流之比为1:3,在相等的时间里产生的热量之比为 1:9 。
五、布置作业
一、案例的“亮点”
1.在引入的时候展示了一个学生熟悉的视频,说明自己小时候的经验,一下子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本节课当中要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先是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然后再得出结论,有电流电阻通电时间这些有关,接着用控制变量法来验证与其关系,设计电路进行实验,层层递进,这样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升,学生不再是机械的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的去探索获取新的知识。
3.在本节课中,用生活中的一些电器列举电流热效应,在生活当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来理解焦耳定律,课堂上各小组之间交流讨论生活中电流热效应的实例,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经过讨论之后会发现电流的热效应,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危害,这样既会浪费能源又会使电器升温,所以就要借助散热的装备。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学内容安排比较多,导致学生的交流问题讨论时间有限,探究的时间比较少,学生的意见,没有完全淋漓尽致的发挥表达出来,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指导较少,课堂时间还有待更好地把控。(共23张PPT)
第三节 焦耳定律
第十七章 电流做功与电功率
新课导入
周末,爸爸出门前嘱咐女儿好好写作业,不要看电视。爸爸回来时看到女儿在认真写作业,电视机也没打开,很高兴。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后立刻就发现,女儿刚看过电视。
导体通电后都会发热
用手一摸电视机后盖
新知探究
一、电流的热效应
电能
内能
电熨斗
电饭煲
电暖器
电饼铛
新知探究
电烙铁
电热壶
电烤箱
这些家用电器的共同特点:
1.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为内能的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2.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电器叫做电热器。
新知探究
二、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那些因素有关
通电前灯泡不发热,通电后灯泡发热
通电后电阻丝热的发红,而电源线温度没有太大的变化
电饭锅在通电后必需加热(煮饭)一段时间才能煮熟饭
电饭锅
电炉
灯泡
① I
② R
③ t
猜想
新知探究
实验方法:
(1)当一个物理量被猜测与多个因素有关,应用什么
方法研究?
控制变量法
(2)电流通过导体发热,其中所产生的热量既看不见
也摸不着,如何测量呢?
转换法
通过温度计升高的温度来显示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
新知探究
实验结果显示:
对同一电阻丝,在电流大小不变的情况下,通电时间越长,温度计的示数越_____,表明电流产生的热量越_____。
每隔一分钟记录一下温度计的示数


控制电阻R、电流I相同:研究时间t变化→对电热Q 的影响
新知探究
实验结果显示:
对同一电阻丝,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电电流越大,温度计的示数越_____,表明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______。
相同时间内通过R的电流为I,移动R0的滑片,使通过R的电流为0.5I。比较R两次产生热量的多少。


控制电阻R、时间t相同:研究电流I变化→对电热Q 的影响
新知探究
实验结果显示:
在通电电流大小不变,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温度计的示数越_____,电流产生的热量越_____。


控制电流I、时间t相同:研究电阻R变化→对电热Q的影响
新知探究
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通电时间越长,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实验结论:
新知探究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焦耳定律
历史上,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做了大量的实验,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大小、导体的电阻以及通电时间的关系,他于1840年最终发现:
注意单位
公式:Q=I2Rt
新知探究
焦耳(1818~1889),英国物理学家。1818年12月24日生于曼彻斯特附近的索尔福德,1889年10月11日卒于塞尔。
焦耳定律的发现者
新知探究
问题1:灯泡接入电路中时,灯泡和电线流过相同的电流,灯泡和电线都要发热,可是实际上灯泡热得发烫,电线的发热却觉察不出来。这是为什么
灯泡的电阻比电线的电阻大得多,产生的热量更多。
评估与交流
新知探究
问题2:电路负荷过大有什么危险?为什么?
电路负荷过大时,使电路中电流增大,按Q=I2Rt 计算,容易引起线路发热,甚至烧毁线路。
显然,我们希望热量更多地集中在电炉的发热体上,而不是与电炉相连的导线上。根据今天所学的焦耳定律Q=I2Rt ,你对发热体和导线的材料有何建议?
发热体:电阻率大、熔点高
导线:电阻率小、熔点高
请你当设计师: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当电流通过导体时,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那么电流产生的热量Q就等于消耗的电能W,即Q=W=UIt=I2Rt (纯电阻电路),如:电暖器、电饭锅、电炉子等。
而电吹风工作时,消耗的电能主要转化为电机的机械能,电能=内能+机械能,即W>Q热(非纯电阻电路)。
拓展
电热液体蚊香
新知探究
电流热效应的应用:
电取暖器
电烙铁
电热水器
电饭煲
电热壶
新知探究
上面这些电器里都装有散热装置,你知道它们是怎样散热的吗?你还知道哪些电器采取了散热措施?安装了什么样的散热装置?
散热片
散热风扇
散热窗
电流热效应的危害:
课堂小结
焦耳定律
1.电流热效应
2.焦耳定律
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为内能的现象
(2)表达式:
Q=I2Rt
(1)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
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3)在纯电阻电路中:Q内能 = W电 = Pt
在非纯电阻电路中: Q内能 < W电
课堂训练
1.如图所示四个用电器中,主要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
B
A.平板电脑 B.电热水壶
C.CPU 上的散热风扇 D.电动玩具车
课堂训练
2.下列实例中,为了防止电热产生危害的是(  )
A.用电熨斗熨衣服
B.高空飞行员所穿衣服里有电热保温装置
C.电视机的机壳上有许多小孔
D.孵化家禽的电热孵卵机
C
课堂训练
3.一个20Ω的电阻,通过0.5A的电流2min,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为_________。
4.一个电阻通过0.2A的电流5min,电阻上产生的热量为600J,这个电阻的阻值是_______Ω。
600J
50
课堂训练
5.两个电热器的电阻之比为4:3,通过相同的电流,在相等的时间里产生的热量之比为______;若两个电热器的电阻相同,通过的电流之比为1:3,在相等的时间里产生的热量之比为______。
4:3
1:9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