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3.1 认识地球(第2课时)分层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3.1 认识地球(第2课时)分层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9-25 13:54:30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核心素养】浙教版(2024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分层练习
3.1 认识地球(第2课时)
科学观念:了解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掌握经线、纬线、赤道、经度、纬度等概念;了解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知道经线和纬线的所表示的方向。
科学思维:能根据经纬网,写出某地的经纬度,并能利用经纬度判断某地位于哪一半球。
探究实践:通过借助地球仪,认识经纬线和经纬度;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东西经和南北纬的划分界线。
态度责任:感受建模的意义,体会建模思想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性;通过中国科技的迅速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
1.下列关于地球仪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
B.地球仪上是用不同的颜色、符号、文字来表示地理事物的
C.地球仪真实的再现了地球的原貌
D.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
2.下列关于地球和地球仪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仪是一个正球体,所以地球也是正球体
B.地球里有一个地轴,所以地球仪能绕地轴旋转
C.地球仪就是按一定比例缩小了的地球的模型
D.地球仪上有经线和纬线,所以地球上面也有经纬网
3.如图是小红自己动手制作的简易地球仪,其中有关地轴、赤道、南极和北极的标注正确的是(  )
A.①北极 ②南极 ③赤道 ④地轴
B.①地轴 ②赤道 ③南极 ④北极
C.①北极 ②南极 ③地轴 ④赤道
D.①地轴 ②赤道 ③北极 ④南极
4.下列关于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纬线长度相等 B.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C.纬线的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增长 D.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5.下列关于地球纬度的划分,正确的是(  )
A.赤道以北叫北纬,用“S”来表示
B.赤道以南叫南纬,用“N”来表示
C.赤道是0°纬线,以南是南纬,用“S”来表示
D.地球上的纬线都标注了度数
6.下列有关经线和纬线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经线都是圆 B.所有经线都等长
C.所有的纬线都是圆 D.所有的纬线等长
7.关于东西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经度的范围都在西半球
B.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界线
C.20°W—0°—160°E的经度范围为东半球
D.180°经线在东半球
8.利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跟踪车辆行驶情况时,发现在电脑显示屏上如图所示图象:一辆车正在甲处位置.则甲处的经纬度为(  )
A.西经20°,北纬20° B.东经20°,北纬20°
C.西经20°,南纬20° D.东经20°,南纬20°
9.海上救援队收到一远洋捕捞船的求救信号,得知轮船遇难地点在(20°S,160°E)。图中经纬网上表示遇难轮船所在位置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四位同学对东、西经度的划分进行总结(如图所示),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B. C. D.
11.在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院子里,一条备受瞩目的金属线嵌在地面上,小明把脚跨在这根金属线的两侧,这意味着他脚踩(  )
A.东、西两半球 B.南、北两半球
C.东、西经度 D.南、北纬度
12.下列关于经纬度变化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18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越来越大
B.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经度分别向东、向西越来越小
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渐增,到北极点与南极点时达到最大
D.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渐小,到北极点与南极点时达到最小
13.下列四幅图中的P点,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一幅是(  )
A. B. C. D.
14.俗话说“找不着北了”。从地理学的角度讲,这个地方应当是在(  )
A.回归线上 B.南极点上 C.赤道上 D.北极点上
15.同学们课间遐想说要在地球上做四大工程,你认为理论上正确的是(  )
A.工程一:将本初子午线标记为东西半球分界线
B.工程二:沿赤道给地球做一条金腰带,腰带长约8万千米
C.工程三:从地球一端经地心到另一端打个笔直的隧道,隧道长约4万千米
D.工程四:在地球上建一座四面朝南的宫殿,宫殿建在北极点上
16.读投影到白墙壁上的经纬网地球仪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已经标出的一条经线的经度数,标出其他经线的度数(注明东西经)②  ;⑥   。
(2)C点的位置是   (填经、纬度),B点在C点的   方向。
(3)地球仪上,纬线AB与CD的长短关系是   ,经线AC与BD的长短关系是   。
17.小乐利用乒乓球和粗铁丝等制作小型地球仪。
(1)如图甲所示,为了计算地球仪的比例尺,小乐拟利用细棉线和刻度尺测量乒乓球上标注的赤道的周长,其测量方法是     。代表地轴的粗铁丝要穿过     (选填“AB”或“CD”)两点。
(2)如图乙所示为小乐绘制的“经纬线”,改进建议是     。
18.读图,并回答问题。
(1)所有经线的形状特征是   ,长度特征是   ,经线指示    方向。
(2)为了区别地球仪上的各条经线,人们为经线标注了度数,这个度数称为     。0°经线以西为     经,用字母“   ”表示;0°经线以东为     经,用字母“   ”表示。
(3)经度共有     度;东经180°和西经180°同在一条线上,那就是180°经线。
19.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在地理活动课上,同学们利用铁丝、乒乓球、胶布和橡皮泥等物品制作简易的地球仪。如图为“制作过程示意图(图1)”和小明同学做好的地球仪(图2),读图,下列关于材料使用和标记的说明,正确的是(  )
A.乒乓球代表地球,圈“d”代表赤道
B.“a”代表南极点,“b”代表北极点
C.“e”代表本初子午线,从内部穿过乒乓球
D.“c”用橡皮泥固定,真实的地球上也有支撑点
第19题图 第20题图
20.小科利用铁丝和塑料球制作了如图所示的地球仪,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简化后的一种模型
B.穿过塑料球的部分铁丝代表“地轴”,地轴并不真实存在
C.地球仪上地轴的倾斜角度与地球运动的特点有关
D.图中待标定经度为东经60°
21.如图漫画“纬度与经度的对话”中,错误的是(  )
A.A B.B C.C D.D
22.某次台风移动方向如下表,请你判断这次台风移动的方向(  )
时间 8时 12时 20时 24时
经纬度 29°N,117°E 30°N,118°E 32°N,121°E 34°N,122°E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西南向东北 D.自东北向西南
23.假设甲、乙、丙三地有三艘船同时出发驶向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则速度最快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乙和丙
第23题图 第24题图
24.读东西两半球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是东半球 B.本初子午线在乙半球
C.丙点的经度是110°W D.丁点的经度是120°E
25.如图为甲乙两地的经纬网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面积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甲等于乙 B.甲大于乙 C.甲小于乙 D.无法确定
2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小林与小红的说法,哪一个是可信的?   。
(2)A点的经纬度是    ;B点的经纬度是    。
(3)小林大致在小红的    方向。
(4)按南北半球划分,B点位于    半球,按东西半球划分,A点位于    半球。
(5)A,B两点中,距离赤道最近的是    点。
27.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A、C两地的经纬度位置:A.   。C.   。
(2)A、B、C、D四点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位于本初子午线上的是     。
(3)B点在C点的     方向,与B点所在经线相对的经线是   。假如从B点一直向北行,不改变方向   (能/不能)回到起点。
(4)图中甲、乙、丙三块阴影区域中,实际面积最大的是     ,位于西经度、东半球的是   。
28.如图所示是投影到白墙壁上的地球仪经纬网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在D的什么方向   。
(2)图上已标出一条西经20°经线和四条纬线的纬度,请你写出C点的位置是   (填经纬度)。
(3)经纬线上AB、AC、CD段的距离最长的是   段。(假定地球为正球体)
(4)小余从A点出发坐飞行器一直向正北飞行,最后能否到达C点?小君从A点出发坐飞行器一直向正西飞行,最后能否到达B点?下列判定正确的是     。
A.小余能到达C点,小君能到达B点
B.小余不能到达C点,小君不能到达B点
C.小余能到达C点,小君不能到达B点
D.小余不能到达C点,小君能到达B点
29.2024年9月25日8时44分,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向太平洋相关公海海域,成功发射1发携载训练模拟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准确落入预定海域。如图示意世界局部区域经纬网,读图完成问题。
(1)定向:经线指示     方向,纬线指示     方向。图中乙卫星发射中心位于丙发射中心的     方向。
(2)丁航天发射中心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     (高/中/低)纬度发射场之一,本次试射场地就选在其附近,试射导弹飞行距离接近12000公里,大致向     方向飞行。
(3)本次导弹试射穿过了     (东西半球分界线之一),在公布的禁航区域中位于南半球的有     (填字母)。
30.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制作地球仪”的实践活动。
【材料准备】乒乓球(或小皮球等其他小球)、粗铁丝(硬导线)、剪刀、量角器、胶布等。
【过程】①确定两极和赤道,如图A所示。
②画经纬线,在乒乓球上画出若干条经线和纬线。
③做地轴,如图B所示。
④组合固定。
地球仪模型评价量表
评价维度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科学性 经纬线均正确 经纬线有一处错误 经纬线均错误
实用性 球体能灵活旋转且不会脱离 球体能灵活旋转但会脱离 球体不能灵活旋转且又会脱离
稳定性 旋转时不会倾倒 旋转时不会倾倒 放在着手倾倒
(1)图A中乒乓球的黏合线代表     。
(2)在制作过程中量角器的作用是   。
(3)为增强自制地球仪的实用性,防止乒乓球在旋转时脱离铁丝,在制作时应如何操作   。
(4)请根据评价量表中的“科学性”维度,对小海制作的C图中的地球仪展开评价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核心素养】浙教版(2024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分层练习
3.1 认识地球(第2课时)
科学观念:了解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掌握经线、纬线、赤道、经度、纬度等概念;了解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知道经线和纬线的所表示的方向。
科学思维:能根据经纬网,写出某地的经纬度,并能利用经纬度判断某地位于哪一半球。
探究实践:通过借助地球仪,认识经纬线和经纬度;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东西经和南北纬的划分界线。
态度责任:感受建模的意义,体会建模思想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性;通过中国科技的迅速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
1.下列关于地球仪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
B.地球仪上是用不同的颜色、符号、文字来表示地理事物的
C.地球仪真实的再现了地球的原貌
D.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
【答案】C
【分析】描述地球大小的数据是: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解答】解: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地球仪真实的再现了地球的原貌,说法太绝对,选项AB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仪的特点,理解解答即可.
2.下列关于地球和地球仪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仪是一个正球体,所以地球也是正球体
B.地球里有一个地轴,所以地球仪能绕地轴旋转
C.地球仪就是按一定比例缩小了的地球的模型
D.地球仪上有经线和纬线,所以地球上面也有经纬网
【答案】C
【分析】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纬线是指环绕地球仪一周并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纬线的特点是: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的形状是圆圈,纬线的长度不相等.
【解答】解: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A错误;
地球里面不存在着一根地轴,故B错误;
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的,故C正确;
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在地球上不是真实存在的,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和地球仪的特点等,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3.如图是小红自己动手制作的简易地球仪,其中有关地轴、赤道、南极和北极的标注正确的是(  )
A.①北极 ②南极 ③赤道 ④地轴
B.①地轴 ②赤道 ③南极 ④北极
C.①北极 ②南极 ③地轴 ④赤道
D.①地轴 ②赤道 ③北极 ④南极
【答案】B
【分析】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纬线是指环绕地球仪一周并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纬线的特点是: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的形状是圆圈,纬线的长度不相等。北极点位于地球的最北端,南极点位于地球的最南端。
【解答】解:读图可得,①是地轴,是地球转动的轴,是假想的;②是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③是南极点,位于地球的最南端;④是北极点,位于地球的最北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仪表面的相关地理事物,读图解答即可。
4.下列关于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纬线长度相等
B.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C.纬线的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增长
D.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答案】D
【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解答】解:纬线是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依据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纬线的特点,牢记即可.
5.下列关于地球纬度的划分,正确的是(  )
A.赤道以北叫北纬,用“S”来表示
B.赤道以南叫南纬,用“N”来表示
C.赤道是0°纬线,以南是南纬,用“S”来表示
D.地球上的纬线都标注了度数
【答案】C
【分析】在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纬线,为了区分各条纬线,人们给它们标了度数,叫纬度;纬度的变化规律为:以赤道为界,向北向南度数逐渐增大到90°。
【解答】解:读图可知,赤道以北叫北纬,用“N”来表示,故A错误;
赤道是0°纬线,赤道以南是南纬,用“S”来表示,以北是北纬,用“N”来表示,故B错误,C正确;
人们为了方便生活、确定某地在地球上的位置,设定了经纬线并标注了度数,但不是所有的纬线都标注度数,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纬度的划分及特点,结合教材知识点分析解答即可。
6.下列有关经线和纬线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经线都是圆 B.所有经线都等长
C.所有的纬线都是圆 D.所有的纬线等长
【答案】B
【分析】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纬线是指环绕地球仪一周并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纬线的特点是: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的形状是圆圈,纬线的长度不相等.
【解答】解:经线是半圆形,故A错误;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故B正确;
纬线除极点外都是圆圈,故C错误;
纬线的长度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经纬线的特点,比较记忆即可.
7.关于东西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经度的范围都在西半球
B.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界线
C.20°W—0°—160°E的经度范围为东半球
D.180°经线在东半球
【答案】C
【分析】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160°E和20°W组成的经线圈为界。
【解答】解:西经20°以东的西经度在东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东半球的经度范围为20°W→0°→160°E;180°经线位于西半球,0°经线在东半球。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半球的划分,记忆即可。
8.利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跟踪车辆行驶情况时,发现在电脑显示屏上如图所示图象:一辆车正在甲处位置.则甲处的经纬度为(  )
A.西经20°,北纬20° B.东经20°,北纬20°
C.西经20°,南纬20° D.东经20°,南纬20°
【答案】A
【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解答】解:根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可知图中甲处的经纬度是(20°W,20°N)。
故选:A。
【点评】该题考查利用经纬网确定某点的地理坐标,关键是利用读图要领确定东西经度和南北纬度.
9.某海上救援队收到一远洋捕捞船的求救信号,得知轮船遇难地点在(20°S,160°E).图中经纬网上表示遇难轮船所在位置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分析】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解答】解:根据0°纬线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180°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判定图中四点的经纬度为:①(160°E,20°N);②(160°W,20°N);③(160°E,20°S);④(160°W,20°S).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根据0°纬线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180°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判定四点的经纬度,选择正确选项.
10.四位同学对东、西经度的划分进行总结(如图所示),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在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为了区分各条经线,人们给它们标了不同的度数,叫经度。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180°,向东的180°称东经,用符号“E”表示,向西的180°称西经,用符号“W”表示,经度的变化规律为: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
【解答】解: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180°,向东的180°称东经,用符号“E”表示,向西的180°称西经,用符号“W”表示,经度的变化规律为: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180°经线以东是西经,以西是东经,20°W经线和160°E经线不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经度的划分,理解解答即可。
11.在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院子里,一条备受瞩目的金属线嵌在地面上,小明把脚跨在这根金属线的两侧,这意味着他脚踩(  )
A.东、西两半球 B.南、北两半球
C.东、西经度 D.南、北纬度
【答案】C
【分析】在地球仪上,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按国际规定英国首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条经线定为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然后向左右延伸;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作代号。东经180°和西经的180°重合在一条经线上,那就是180°经线。在地图上判读经度的变化规律是:0°经线向东、向西度数逐渐增大到180。
【解答】解:国际上规定以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作为经度的起点线,即本初子午线,或称0°经线,从这条经向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小明把脚跨在本初子午线的两侧,这意味着他脚踩东、西经度。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东经度和西经度的分界线,记忆解答即可。
12.下列关于经纬度变化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18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越来越大
B.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经度分别向东、向西越来越小
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渐增,到北极点与南极点时达到最大
D.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渐小,到北极点与南极点时达到最小
【答案】C
【分析】在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为了区分各条经线,人们给它们标了度数,叫经度。经度的变化规律为:以本初子午线为界,向东向西度数逐渐增大到180°。在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纬线,为了区分各条纬线,人们给它们标了度数,叫纬度。纬度的变化规律为:以赤道为界,向北向南度数逐渐增大到90°。
【解答】解:以18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西、向东越来越小;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经度分别向东、向西越来越大;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越来越大,到北极点与南极点时达到最大。
故选:C。
【点评】认真审题,把握经纬度的变化规律,依据题文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
13.下列四幅图中的P点,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一幅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东西经度的判定方法为: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南北纬度的判定: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解答】解:据此读图分析可知,选项A中P点的经纬度是(30°W,20°S);选项B中P点的经纬度是(0°,0°);选项C中P点的经纬度是(30°E,20°N);选项D中P点的经纬度是(10°W,10°S)。由此可知,同时符合北半球、东半球的是C选项中的P点。依据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读图结合四地的经纬度理解解答即可。
14.俗话说“找不着北了”。从地理学的角度讲,这个地方应当是在(  )
A.回归线上 B.南极点上 C.赤道上 D.北极点上
【答案】D
【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解答】解:南极点是地球的最南端,在南极点上看,四周都是北方;北极点是地球的最北端,在北极点上看,四周都是南方;由此可判定,“找不着北了”,从地理学的角度讲,这个地方应当是在北极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经纬网图上方向的判读,理解解答即可。
15.同学们课间遐想说要在地球上做四大工程,你认为理论上正确的是(  )
A.工程一:将本初子午线标记为东西半球分界线
B.工程二:沿赤道给地球做一条金腰带,腰带长约8万千米
C.工程三:从地球一端经地心到另一端打个笔直的隧道,隧道长约4万千米
D.工程四:在地球上建一座四面朝南的宫殿,宫殿建在北极点上
【答案】D
【分析】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纬线是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解答】解:本初子午线标为0°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A错误。
沿赤道给地球做一条金腰带,腰带长约4万千米,B错误。
从地球一端经地心到另一端打个隧道,隧道长约6371×2=12742千米,C错误。
在地球上建一座四面朝南的宫殿,宫殿建在北极点上,该点位于地球的最北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大小、半球的划分等知识点,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16.读投影到白墙壁上的经纬网地球仪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已经标出的一条经线的经度数,标出其他经线的度数(注明东西经)② 40°E  ⑥ 160°E  。
(2)C点的位置是 70°E、30°N  (填经、纬度),B点在C点的 东北  方向。
(3)地球仪上,纬线AB与CD的长短关系是 AB<CD  ,经线AC与BD的长短关系是 AC=BD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
(1)根据已经标出的一条经线的经度数可知,图中相邻经线间隔30°,可判定,②为40°E,⑥为160°E。
(2)依据经纬度的判读,图中C点的位置是70°E、30°N;依据经纬网判定方向,B点在C点的东北方向。
(3)所有经线都呈半圆状且长度相等,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由此可判定,地球仪上,纬线AB与CD的长短关系是AB<CD,经线AC与BD的长短关系是AC=BD。
故答案为:(1)40°E;160°E;(2)70°E、30°N;东北;(3)AB<CD;AC=BD
【点评】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7.小乐利用乒乓球和粗铁丝等制作小型地球仪。
(1)如图甲所示,为了计算地球仪的比例尺,小乐拟利用细棉线和刻度尺测量乒乓球上标注的赤道的周长,其测量方法是  将细棉线绕在乒乓球上标注的赤道处,并记下两端点的位置,然后将细棉线拉直,用刻度尺测量细棉线两端点间的长度  。代表地轴的粗铁丝要穿过  AB  (选填“AB”或“CD”)两点。
(2)如图乙所示为小乐绘制的“经纬线”,改进建议是  经线应连接南北两极  。
【答案】(1)将细棉线绕在乒乓球上标注的赤道处,并记下两端点的位置,然后将细棉线拉直,用刻度尺测量细棉线两端点间的长度;AB;
(2)经线应连接南北两极。
【分析】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将其缩小制成的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表面的地理事物有赤道、极点、经线和纬线等,其中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极点是指地轴与地球最北端和最南端的交点,经线是指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的弧线,纬线是指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解答】解:(1)如图甲所示,为了计算地球仪的比例尺,小乐拟利用细棉线和刻度尺测量乒乓球上标注的赤道的周长,其测量方法是 将细棉线绕在乒乓球上标注的赤道处,并记下两端点的位置,然后将细棉线拉直,用刻度尺测量细棉线两端点间的长度,即地球仪上赤道的图上距离。地球赤道周长实际长度约4万千米,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即可计算出此地球仪的比例尺。代表地轴的粗铁丝与地球仪表面的交点是南北极点,且与赤道垂直,穿过地心,故要穿过AB两点。
(2)如图乙所示为小乐绘制的“经纬线”,改进建议是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
故答案为:(1)将细棉线绕在乒乓球上标注的赤道处,并记下两端点的位置,然后将细棉线拉直,用刻度尺测量细棉线两端点间的长度;AB;
(2)经线应连接南北两极。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仪的知识,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8.读图,并回答问题。
(1)所有经线的形状特征是  半圆  ,长度特征是  相等  ,经线指示  南北  方向。
(2)为了区别地球仪上的各条经线,人们为经线标注了度数,这个度数称为  经度  。0°经线以西为  西  经,用字母“ W  ”表示;0°经线以东为  东  经,用字母“ E  ”表示。
(3)经度共有  360  度;东经180°和西经180°同在一条线上,那就是180°经线。
【答案】(1)半圆;相等;南北;(2)经度;西;W;东;E;(3)360。
【分析】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称子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都呈半圆状且长度相等;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经度的变化规律为:以本初子午线为界,向东向西度数逐渐增大到180°。
【解答】解:(1)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2)在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为了区分各条经线,人们给它们标了度数,叫经度。经度的变化规律为:以本初子午线为界,向东向西度数逐渐增大到180°。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0°经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
(3)经度共有360°,东经180°和西经180°同在一条线上,那就是180°经线。
故答案为:(1)半圆;相等;南北;(2)经度;西;W;东;E;(3)360。
【点评】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在把握经线特点的基础上,理解解答即可。
19.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在地理活动课上,同学们利用铁丝、乒乓球、胶布和橡皮泥等物品制作简易的地球仪。如图为“制作过程示意图(图1)”和小明同学做好的地球仪(图2),读图,下列关于材料使用和标记的说明,正确的是(  )
A.乒乓球代表地球,圈“d”代表赤道
B.“a”代表南极点,“b”代表北极点
C.“e”代表本初子午线,从内部穿过乒乓球
D.“c”用橡皮泥固定,真实的地球上也有支撑点
【答案】A
【分析】在地球仪表面的地理事物有赤道、极点、经线和纬线等,其中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极点是指地轴与地球最北端和最南端的交点,经线是指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的弧线,纬线是指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解答】解:乒乓球代表地球,圈“d”代表赤道,故A正确。
“a”代表北极点,“b”代表南极点,故B错误。
“e”代表地轴,从内部穿过乒乓球,故C错误。
“c”用橡皮泥固定,是虚拟的,地球上没有,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考查地球仪的特点,认真审题,把握地球仪上地轴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
20.小科利用铁丝和塑料球制作了如图所示的地球仪,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简化后的一种模型
B.穿过塑料球的部分铁丝代表“地轴”,地轴并不真实存在
C.地球仪上地轴的倾斜角度与地球运动的特点有关
D.图中待标定经度为东经60°
【答案】D
【分析】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其缩小,制作的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
【解答】解: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其缩小,制作的地球的模型;穿过塑料球的部分铁丝代表“地轴”,地轴并不真实存在;地球仪会倾斜,是因为实际地球自转和公转时的姿势所造成的;图中待标定经度为西经60°。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仪的概况,结合题意理解作答即可。
21.如图漫画“纬度与经度的对话”中,错误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B
【分析】经度的变化规律为:以本初子午线为界,向东向西度数逐渐增大到180°。纬度的变化规律为:以赤道为界,向北向南度数逐渐增大到90°。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解答】解: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0°纬线)为起始线,赤道以北是北纬,用“N”表示;北半球的纬度范围是0°﹣90°N,A正确,不符合题意。
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180°,向东的180°称东经,用符号“E”表示;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20°W以东、160°E以西,B错误,符合题意。
赤道以南是南纬,用“S”表示;南半球的纬度范围是0°﹣90°S,C正确,不符合题意。
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180°,0°经线向西至180°为西经,西经用符号“W”表示,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认真审题,把握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半球的划分,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
22.某次台风移动方向如下表,请你判断这次台风移动的方向(  )
时间 8时 12时 20时 24时
经纬度 29°N,117°E 30°N,118°E 32°N,121°E 34°N,122°E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西南向东北 D.自东北向西南
【答案】C
【分析】在经纬网上,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可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
【解答】解: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结合表格中台风移动的经纬度可知,台风移动的方向自西南向东北。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方向的判读,在把握方向判读方法的基础上,理解解答即可。
23.假设甲、乙、丙三地有三艘船同时出发驶向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则速度最快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乙和丙
【答案】B
【分析】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甲、乙、丙三点与180°经线间隔15°,乙位于赤道上,纬线圈最长,距离180°经线最远;甲纬线圈最短,距离180°经线最近。由此可判定,三艘船同时出发驶向180°经线,如果同时到达,则速度最快的是乙。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解题的关键是把握纬线的特点,明确纬度越低纬线圈越长。
24.读东西两半球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是东半球 B.本初子午线在乙半球
C.丙点的经度是110°W D.丁点的经度是120°E
【答案】B
【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
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可判定,甲图为西半球;故A错误;
本初子午线为0°经线,应位于乙半球,故B正确;
依据经纬度的判读,图中丙点的经度是155°W,丁点的经纬度是115°E;故C错误、D错误;依据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5.如图为甲乙两地的经纬网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面积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甲等于乙 B.甲大于乙 C.甲小于乙 D.无法确定
【答案】B
【分析】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所有经线都呈半圆状且长度相等。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
【解答】解:读图可知,甲、乙两地所跨经纬度数相同,但距离赤道远近不同,甲距离赤道近,所在纬线较长,因此,阴影部分面积大小的比较是甲大于乙。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在把握经纬线特点的基础上,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小林与小红的说法,哪一个是可信的? 小红  。
(2)A点的经纬度是 0°、20°N  ;B点的经纬度是 110°E、50°N  。
(3)小林大致在小红的 西南  方向。
(4)按南北半球划分,B点位于 北  半球,
按东西半球划分,A点位于 东  半球。
(5)A,B两点中,距离赤道最近的是 A  点。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
(1)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东半球的经度范围为20°W→0°→160°E,西半球的经度范围为160°E←180°←20°W.据中的经图纬度可得:小红、小林都站在东半球,故小红说法可信。
(2)依据经纬度的判读,图中小林所在A点的经纬度是0°、20°N;小红所在B点的经纬度是110°E、50°N。
(3)依据经纬网判断方向,小林大致在小红的西南方向。
(4)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可判定,按南北半球划分,B点位于北半球,按东西半球划分,A点位于东半球。
(5)依据A,B两点的纬度可知,A距离赤道最近。
故答案为:(1)小红;(2)0°、20°N;110°E、50°N;(3)西南;(4)北;东;(5)A。
【点评】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7.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A、C两地的经纬度位置:A. 40°N,40°W  。C. 20°S,0°  。
(2)A、B、C、D四点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A  ,位于本初子午线上的是  C  。
(3)B点在C点的  东北  方向,与B点所在经线相对的经线是  140°W  。假如从B点一直向北行,不改变方向  不能  (能/不能)回到起点。
(4)图中甲、乙、丙三块阴影区域中,实际面积最大的是  甲  ,位于西经度、东半球的是  乙  。
【答案】(1)40°N,40°W;20°S,0°;
(2)A;C;
(3)东北;140°W;不能;
(4)甲;乙。
【分析】东西经度的判定方法为: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南北纬度的判定: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20°W经线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经线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纬度越低,纬线的长度越长。据图中信息解答。
【解答】解:(1)据图中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可得,A点的经纬度是40°N,40°W,C点的经纬度是20°S,0°。
(2)A、B、C、D四点中,位于西半球的是A,位于本初子午线上的是C。
(3)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B点在C点的东北方向,与B点所在经线(40°E经线)相对的经线是140°W。假如从B点一直向北行,不改变方向不能回到起点。
(4)图中甲、乙、丙三块阴影区域中,实际面积最大的是甲,该区域纬度最低;位于西经度、东半球的是乙。
故答案为:(1)40°N,40°W;20°S,0°;
(2)A;C;
(3)东北;140°W;不能;
(4)甲;乙。
【点评】本题考查经纬网图的判读,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8.如图所示是投影到 墙壁上的地球仪经纬 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在D的什么 向  西北  。
(2)图上已标出一条 经20°经线和四条纬线的纬度,请你写出C点的位置是  70°E,30°N  (填经纬度)。
(3)经纬线上AB、AC、CD段的距离最 的是  AC  段。(假定地球为正球体)
(4) 余 从A点出发坐 器一直向正北 ,最后能否到达C点? 君从A点出发坐 器一直向正 ,最后能否到达B点?下列判定正确的是  D  。
A. 余能到达C点, 君能到达B点
B. 余不能到达C点, 君不能到达B点
C. 余能到达C点, 君不能到达B点
D. 余不能到达C点, 君能到达B点
【答案】(1)西北;(2)70°E,30°N;(3)AC;(4)D。
【分析】在经纬网上,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可依据经纬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东西经度、南北纬度。可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
【解答】解:(1)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A在D的西北方向。
(2)依据经纬度的判读,图中相邻两条经线间隔30°,可判定,C点的经度为70°E;C位于北纬30°纬线上,纬度为30°N;因此,C点的经纬度是70°E,30°N。
(3)经纬线上AB、AC、CD、③④段均跨30°。依据经纬线的特点,可判定,AC距离等于③④之间的距离,③④之间的距离大于CD和AB之间的距离,因此,AB、AC、CD的距离最 的是AC段。
(4) 余 从A点出发坐 器一直向正北 ,最后不能到达C点,原因在于经线是半圆; 君从A点出发坐 器一直向正 ,最后能到达B点,原因在于纬线是圆圈。
故答案为:(1)西北;(2)70°E,30°N;(3)AC;(4)D。
【点评】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在把握经纬度的判读方法、方向的判定、经纬线的特点等知识的基础上,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9.2024年9月25日8时44分,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向太平洋相关公海海域,成功发射1发携载训练模拟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准确落入预定海域。如图示意世界局部区域经纬网,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定向:经线指示  南北  方向,纬线指示  东西  方向。图中乙卫星发射中心位于丙发射中心的  东北  方向。
(2)丁航天发射中心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  低  (高/中/低)纬度发射场之一,本次试射场地就选在其附近,试射导弹飞行距离接近12000公里,大致向  东南  方向飞行。
(3)本次导弹试射穿过了  160°E  (东西半球分界线之一),在公布的禁航区域中位于南半球的有  C  (填字母)。
【答案】(1)南北;东西;东北;
(2)低;东南;
(3)160°E;C。
【分析】在经纬网上,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可依据经纬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东西经度、南北纬度。可利用经度确定东西半球,可利用纬度确定南北半球,确定低、中、高纬度,可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
【解答】解:(1)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图中乙卫星发射中心位于丙发射中心的东北方向。
(2)纬度区的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可判定,丁航天发射中心位于低纬度地区,本次试射导弹大致向东南方向飞行。
(3)读图可知,本次导弹试射穿过了160°E,该经线是东西半球分界线之一。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可判定,在公布的禁航区域中位于南半球的是C。
故答案为:
(1)南北;东西;东北;
(2)低;东南;
(3)160°E;C。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局部区域经纬网的判读,在把握半球和纬度区的划分、方向的判定、经纬线的特点等知识的基础上,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30.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制作地球仪”的实践活动。
【材料准备】乒乓球(或小皮球等其他小球)、粗铁丝(硬导线)、剪刀、量角器、胶布等。
【过程】①确定两极和赤道,如图A所示。
②画经纬线,在乒乓球上画出若干条经线和纬线。
③做地轴,如图B所示。
④组合固定。
地球仪模型评价量表
评价维度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科学性 经纬线均正确 经纬线有一处错误 经纬线均错误
实用性 球体能灵活旋转且不会脱离 球体能灵活旋转但会脱离 球体不能灵活旋转且又会脱离
稳定性 旋转时不会倾倒 旋转时不会倾倒 放在着手倾倒
(1)图A中乒乓球的黏合线代表  赤道  。
(2)在制作过程中量角器的作用是  测量地轴与底座之间的角度  。
(3)为增强自制地球仪的实用性,防止乒乓球在旋转时脱离铁丝,在制作时应如何操作  在乒乓球两极处用胶布将铁丝与乒乓球固定好,或者调整铁丝在球体中的长度使其更稳固,防止在旋转时脱离  。
(4)请根据评价量表中的“科学性”维度,对小海制作的C图中的地球仪展开评价  合格  。
【答案】(1)赤道;
(2)测量地轴与底座之间的角度;
(3)在乒乓球两极处用胶布将铁丝与乒乓球固定好,或者调整铁丝在球体中的长度使其更稳固,防止在旋转时脱离;
(4)合格。
【分析】地球一时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成的地球模型。有地轴、经纬网线、底座等,地轴是人们假想出来的,地球绕着地轴转动为地球自转,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其中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
【解答】解:(1)读图可知,图A中乒乓球的粘合线是与南极和北极距离相等的线,为赤道。
(2)地轴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其与底座的夹角为 66.5°,量角器方便测量角度。
(3)为了增强自制地球仪的实用性,确保乒乓球在旋转时不会脱离铁丝,可以通过使用胶布在两极固定住铁丝,或者进一步调整铁丝在球体中的长度与嵌入深度增加稳固性,来确保球体与铁丝的连接更加稳固。
(4)读图可知,经线的特点是长度相等,相交于南北极点,图中经线制作有误,因此评价维度为合格。
故答案为:
(1)赤道;
(2)测量地轴与底座之间的角度;
(3)在乒乓球两极处用胶布将铁丝与乒乓球固定好,或者调整铁丝在球体中的长度使其更稳固,防止在旋转时脱离;
(4)合格。
【点评】本题以制作地球仪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球仪与经纬网的特点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