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空气的组成 教学课件 (共37张PPT 内嵌视频)初中化学沪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1 空气的组成 教学课件 (共37张PPT 内嵌视频)初中化学沪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25 08:4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第2章 空气与水资源
第1节 空气的组成
1. 能依据观察的实验现象初步推断空气的主要成分;
2. 能从组成上对物质进行分类,识别纯净物和混合物;
3. 能体会科学家在探索空气成分过程中的智慧和方法。
学习目标
【谜语】“环绕身边伴你我,无形无状难捉摸;无香无味难形容,
透明轻飘似虚无;动物植物都需要,每时每刻离不了。”
——打一自然物
新课导入
空气
1.证明空气的存在——“捕获”空气
一、空气的组成
【思考】空气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一种物质, 你能“捕捉”到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并证明空气的存在吗?
将空杯子倒放在装满水的水桶中向下压,杯子中不能充满水等。
新知探究
(1)【实验探究】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仪器,组装成图中所示的实验装置,请你利用该实验装置把一个集气瓶中的部分空气“捕获”到另一个集气瓶中。
(2)实验原理:装置气密性良好的前提下,分液漏斗内的水进入盛满空气的集气瓶中,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集气瓶内的空气沿导管进入水槽中的集气瓶,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空气占据一定体积,将水从集气瓶中排出进入水槽中,集气瓶内水面下降,水槽内水面上升。
(3)实验步骤
①将分液漏斗、其中一个集气瓶、双孔塞、直角玻璃导管组装起来,将另一个集气瓶内装满水倒扣在水槽内,用橡胶管和导管将装置连接如图。
②向分液漏斗中加水,将导管末端移至盛满水的集气瓶内,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
(4)实验现象
盛满水的集气瓶内有气泡冒出,集气瓶内水面下降,水槽内水面上升。
(5)实验结论
左边集气瓶内部分空气进入右边集气瓶内。
【思考】为了成功地进行实验,首先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确保装置不漏气。那么,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先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到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松开手后过一段时间,导管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如果没有气泡冒出或未形成水柱,要仔细寻找原因和解决办法,确认装置不漏气后才能进行实验。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是气体的热胀冷缩。用手紧握试管,试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变大,气体的体积增大,如果装置不漏气,则气体从导管口逸出,有气泡产生且松开手后,过一段时间导管中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这也间接证明了试管中空气的存在。
说明:
同学们对空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17世纪以前,人们对空气的了解甚少,长期以来,人们一直都认为空气只有一种单一的成分。许多科学家都通过实验对空气的成分进行了研究,其中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用定量的方法成功地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二百多年前,重温拉瓦锡的实验。
2.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
(1)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
拉瓦锡用右图装置测定了空气中氧气含量。拉瓦锡将银白色的液态汞(Hg)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发现一部分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约16%。他又研究了剩余的那部分空气,发现这部分空气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他认为这部分气体都是氮气。
拉瓦锡又把汞表面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一个较小的容器里再加热,又得到了汞和氧气,而且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所减少的体积。他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前一个容器里剩下的气体中,结果所得气体跟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这样,拉瓦锡首次测定出了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大致含量。
回到现今,我们仿照拉瓦锡实验的原理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原理:
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2)【观察思考】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点燃
P
O2
P2O5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①连接装置;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后,把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并做好标记;④用止水夹夹紧橡胶管;⑤在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红磷后,将燃烧匙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⑥燃烧结束,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
实验现象:
红磷在集气瓶内燃烧,生成大量白烟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熄灭后,红磷有剩余。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水经导管进入集气瓶,集气瓶中的水面上升,约占瓶内原有空气总体积的1/5。
“烟”指的是固体小颗粒
实验结论:
①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②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难溶于水。
(1)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少于1/5的原因?
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小于1/5
装置气密性不好
红磷量不足
瓶内温度没有降低到室温后就打开了弹簧夹。
观察思考
(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大于1/5的原因?
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大于1/5
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空气受热逸出。
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部分受热从导管逸出。
(3)能否用蜡烛代替红磷进行相同实验,为什么?
不能 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气体会弥补所消耗氧气的体积,使集气瓶内压强变化不明显
3.空气的成分
注意:(1)各成分的含量是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可理解为每100体积的空气中含氮气78体积、氧气21体积等。
(2)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但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时间,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也可能略有不同。
空气的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6%
无处不在是空气,体积分数要牢记,莫与质量混一起,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二氧化碳也存在,还有“他气”和杂质。
空气成分
巧记
空气成分的发现
18 世纪 70 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Karl Wilhelm Scheele,1742—1786)和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Joseph Priestley,1733—1804)分别制得了氧气。当时人们并不知道燃烧和金属生锈是物质与氧气作用的结果。1774 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金属燃烧实验证明燃烧是金属与空气中的“上等纯空气”作用的结果,并发现了金属燃烧后余下的“空气”不支持燃烧和呼吸,第一次明确提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拓展视野
舍勒
普里斯特利
拉瓦锡
后来,许多科学家研究发现,空气中还含有氦气(He)、氖气(Ne)、氩气(Ar)、氪气(Kr)、氙气(Xe)等稀有气体(rare gas)。
在稀有气体的发现史中,氩气的发现过程对我们很有启发。1892 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John William Rayleigh,1842—1919)在研究氮气的密度时发现,在 0 ℃1.01×105 Pa 条件下,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氮气的密度(1.257 2 g·L-1)与分解含氮物质所制得的氮气的密度(1.250 8 g·L-1)之间总有一个微小的差异。瑞利没有放过这一微小差异,他与英国化学家拉姆赛(William Ramsay,1852—1916)合作,经过两年多精确的实验研究和推理分析,终于发现在空气中还存在着一种性质极不活泼的气体——氩气(Ar)。
1.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混合物不能用化学符号表示。
2.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纯净物,纯净物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
例如:空气、可乐、自来水等物质都是混合物。
例如: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都是纯净物。
二、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纯净物
温馨提示:要根据物质的成分进行区分。
三、氮气和稀有气体 
1.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1)物理性质:①氮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②难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中约能溶解0.02体积的氮气;③在极低温条件下加压能液化成无色液体。
(2)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用途:①化工行业,氮气是生产氮肥的重要原料;②用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用作食物的保护气等;③医疗上液氮用于医疗手术;④用作灯泡填充气,防止钨丝氧化,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
用作食物的
保护气
用作制氮肥的原料
用作灯泡
填充气
液氮用于
医疗手术
(1)定义
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氡气体的总称(属于混合物)。
(2)性质
①物理性质: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②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2.稀有气体
氦气可
填充气球
氩气可用作
焊接保护气
氖气可用作
霓虹灯的填充气
(3)用途
氦气用来填充电子管、气球、气体温度计和潜水服,也可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氖气常被用作霓虹灯的填充气,放电时能发出橘红色的光;氩气可用作电弧焊接的保护气等。
三、氮气和稀有气体
1.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2.稀有气体
一、空气的组成
二、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课堂小结
1.证明空气的存在——“捕获”空气
2.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
3.空气的成分
1.下列现象不能证明空气存在的是(  )
A.风吹草动
B.月光通过窗户照在桌子上
C.向空瓶子中灌水有气泡逸出
D.空烧杯倒立在水中,水不能进入空烧杯中
B
随堂演练
2.右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改进实验装置(夹持装置已省略),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
A.现象:实验过程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推论:实验后,玻璃管中剩余气体具有可燃性
C.分析: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D.评价:用改进装置实验,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D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稀有气体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氧气
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海水      B.食醋     
C.干冰(固态二氧化碳)     D.碘酒
B
C
5.下列有关稀有气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稀有气体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B.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焊接金属时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
D.利用氦气密度小且较为稳定的性质,来填充探空气球
B
本节内容结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