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5 阿Q正传(节选)/鲁迅
*边城(节选)/沈从文
单元写作 妙笔生花有文采
第二单元
6 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
*再别康桥/徐志摩
7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冯至
*秦腔/贾平凹
8 茶馆(节选)/老舍
某报刊上有这么一则外国笑话:
说一个人在路上丢了钱会怎么表现。美国人会兴师动众地报警,英国人会满不在乎继续赶路,德国人会在原地仔细寻找再寻找,日本人会马上回家面壁思过而耿耿于怀。
中国人呢?
他(她)会说:谁捡着钱只能买药去。
这正印证了电影《阿Q正传》末尾说的那句话——“阿Quei还是有后代的,而且子孙繁多,至今不绝。”
文/鲁迅
《阿Q正传》的问世
《阿Q正传》于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2月12日在《晨报副刊》上连载,署名为巴人,后被收入《呐喊》中。《阿Q正传》出版后,深受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现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泛流传。
“我手里有一个小故事的稿子,作者是当今最优秀的中国小说家之一。故事是写一个不幸的乡下佬,近乎一个流浪汉,可怜兮兮,遭人看不起,也确实够可怜的;他却美滋滋,自鸣得意(既然人被扎进了生活的底层,总得找点得意的事儿!)他最后在大革命中糊里糊涂地被枪决了,而他唯一感到难过的是,人家要他在判决书下面画个圈儿(因为他不会签字),他画得不圆。这篇小说是现实主义的,一开头比较平淡,但是随后就会发现一种辛辣的幽默;读完,你就会吃惊地发现,你再也忘不掉这个可怜的怪家伙,你喜欢上他了。”
罗曼·罗兰
预习检测——读准字音
舂米 虫豸
揪住 疮疤
犯讳 小觑
伶仃 醉醺醺
敌忾 托庇
譬如 根柢
chōnɡ
jiū
huì
línɡ dīnɡ
kài
pì
zhì
chuānɡ bā
qù
xūn
bì
dǐ
姓名籍贯皆渺茫 闲话休题言正传
《阿Q正传》内容简介
1
序
自尊自负癞疮疤 即使挨打也优胜
2
优胜纪略
耸肩等候哭丧棒 欺软淫辱小尼姑
3
续优胜纪略
土谷祠里想孤孀 无处立足因吴妈
4
恋爱悲剧
生计无着恨小D 静修庵里偷萝卜
5
生计问题
风风光光回未庄 敬而远之一小偷
6
从中兴到末路
独自投身革命党 手执钢鞭将你打
7
革命
假洋鬼子真霸道 白盔白甲成碎片
8
不准革命
稀里糊涂成死囚 圆圈不圆也嚓嚓
9
大团圆
任务一:阿Q初认识
整理阿Q的档案资料,包括年龄、身份、家庭成员、婚姻状况、爱好、工作、住址、外貌特征等;
1、完成下表
姓名 阿Q 籍贯
年龄 婚姻状况
身份 工作
家庭成员 住址
爱好 外貌特征
30左右
雇农
无
喝酒、押牌宝
未婚
打短工
未庄土谷祠
癞疮疤、黄辫子、破夹袄
不详
生平最得意的事
生平最值得炫耀的事
最受人欢迎的时候
死前最后一句话
口头禅
欺负小尼姑
进过城并看过杀头
从城里带东西回来的日子
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
妈妈的
人物档案
阿Q常常被人取笑欺负,但是他又很快就“心满意足”地胜利了,这得益于他的精神胜利法。什么是精神胜利法?表现在哪里?请在第二章中找出相关描写加以阐述。
任务二:精神胜利法
概念解析
政论文
即胜利,如比赛得第一,赌博赢了,打架赢了,辈份比别人高了,见识比别人广了,自己的行为得到别人的赞赏了……
优胜
就是精神上获得胜利,不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胜利,是想象的或虚幻的胜利。
精神胜利
方法。
法
即精神上获得胜利的方法,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想法,等等。
精神
胜利法
研读文本
政论文
“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
文中说:阿Q“先前阔”,见识高,表现在哪里?找出有关语句。
与人口角
全不在他眼睛里,“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这是错的”“可笑”
看不起未庄人和城里人
研读文本
政论文
阿Q自尊又自负,瞧不起未庄人,又“鄙薄城里人”,实际上表明了阿Q什么样的思想性格?
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
城里人:“条凳”“细葱丝”
未庄人:没见过城里人煎鱼
妄自尊大,狭隘保守
研读文本
政论文
“你还不配……”
“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 …”
“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
被取笑被打时,阿Q是怎样说和想的?读出相关语句。
研读文本
政论文
闲人们取笑欺负阿Q之后“心满意足”,而阿Q也很快就“心满意足”。两种“心满意足”有何不同?
闲人们心满意足
阿Q心满意足
?
闲人们:哙,亮起来了!
阿Q:你还不配!
闲人们:打!打!
阿Q:总算被儿子打了
闲人们:人打畜生!
阿Q:打虫豸,好不好?
研读文本
政论文
闲人们取笑欺负阿Q之后“心满意足”,而阿Q也很快就“心满意足”。两种“心满意足”有何不同?
“心满意足”是指闲人在欺负阿Q之后得到的一种卑微的精神愉悦,揭示了愚昧的民众缺乏起码的同情心。
“心满意足”则是指精神上的虚幻的胜利。阿Q实际上是失败了,但是又不愿意面对失败,只得找些借口来安慰自己,甚至不惜自轻自贱,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虚幻的胜利。
闲人们心满意足
阿Q心满意足
研读文本
政论文
阿Q赌博,被抢,感到失败的痛苦了,但是他立刻转败为胜,他用了何种绝招?
自打嘴巴,
转移痛苦。
小 结
结合上面第二章中的人物语言、心理、动作描写,小结阿Q的精神胜利法和性格特点。
精神胜利法
自尊自负
自轻自贱
自打嘴巴
性格特点
妄自尊大
狭隘保守
争强好胜
懦弱卑怯
研读文本
政论文
研读第三章“续优胜记略” ,作者记叙阿Q哪几件事?
败在王胡手下
生平第一件屈辱
挨了假洋鬼子“哭丧棒”
生平第二件屈辱
调戏小尼姑
泄愤,报仇
合作探究
阿Q为什么讨厌甚至敢于打王胡?表现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打王胡:看不惯王胡的胡子
思想性格:蛮横霸道
合作探究
阿Q为什么讨厌假洋鬼子?
知道假洋鬼子要打他,他做了什么动作?说明他什么性格?
他受了屈辱很快又高兴了,为什么?
讨厌假洋鬼子:假辫子,憎恶权贵
性格:懦弱,奴性十足
高兴原因:忘却
合作探究
阿Q为什么要欺负小尼姑?
哪些语言动作体现阿Q的卑鄙无赖的嘴脸?他用什么方法获得胜利?
(分角色朗诵相关语段)
欺负小尼姑原因:晦气,迁怒
语言动作:摩,扭住伊的面颊,拧,“和尚动得,我动不得”,十分得意地笑
获胜方法:欺凌弱小
阿Q的打架经历很丰富,有哪些特点?
缘由 对象 过程
结果
癞疮疤
开玩笑
丢赌资
捉虱子
骂秃儿
闲人
闲人
自己
王胡
假洋鬼子
儿子打老子
打虫豸
打嘴巴
碰头
耸肩等候
心满意足得胜
心满意足得胜
心满意足得胜
无可适从
轻松
自轻自贱、麻木健忘、奴性十足
小 结
“续优胜记略”中的三件事,说明阿Q的“精神胜利法”还有哪些?表现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精神胜利法
忘却失败
欺凌弱小
性格特点
蛮横霸道
奴性十足
欺软怕硬
卑鄙无赖
总 结
精神胜利法
自尊自负
自轻自贱
自打嘴巴
忘却失败
欺凌弱小
性格特点
妄自尊大,狭隘保守
争强好胜,懦弱卑怯
蛮横霸道,奴性十足
欺软怕硬,卑鄙无赖
阿Q的“精神胜利法”和思想性格:
阿Q的双重人格
阿Q的双重人格
阿Q是羊而同时又是狼,可怜可恨。
“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
——鲁迅《坟·灯下漫笔》
“对于羊显现凶兽相,而对于凶兽则显羊相,所以即使显得凶兽相,也还是卑怯的国民。”
——鲁迅《华盖集 ·忽然想到(七)》
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实质是什么?
小说的主题
任务三:精神胜利法下的阿Q们
合作探究
政论文
阿Q精神胜利法是怎样产生的?
提示:注意阿Q的身份、性格,注意周围环境,结合具体的情节甚至细节,以第三章“续优胜纪略”中的三件事为例。
愚昧,受压迫欺凌
遇强者
遇强者
憎恶、反抗
欺凌
失败
胜利满足
自负、自贱、忘却
解 释
当阿Q遇到强者如假洋鬼子之流,不自觉地流露出鄙夷憎恶,自然被欺负被痛打,以阿Q的力量当然打不过人家,失败在所难免,但是他又不甘心失败,只得假想自己很了不起,或者自己作践自己以求得别人的饶恕,求得心理的平衡,或者干脆忘却,最终精神上轻松了,满足了。如果遇到的是弱者,如小尼姑,小D等,就极尽无赖之能事或大打出手,他痛苦屈辱迁移到别人身上,以获得心理上平衡和精神上的愉悦,这样,他就“胜利”了。
合作探究
政论文
产生“精神胜利法”的根源
他处于被压迫被欺凌的环境中却愚昧麻木、不觉悟,加上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心理只有尊卑观念,而分不清敌与我,混淆了是与非。而这也就是阿Q后来走上“革命”道路却成了替死鬼白白送掉性命的原因。
合作探究
政论文
“精神胜利法”的实质
一种自我安慰的心理现象,一种不思进取,逃避现实,随遇而安的处事方式。
鲁迅对阿Q的态度:
合作探究
政论文
阿Q形象的意义(主题)
阿Q是旧中国广大愚昧的不觉悟的农民的代表。小说节选部分集中写他的“精神胜利法”,暴露了旧中国国民愚昧懦弱的劣根性, “引起疗救的注意”。
阿Q的精神胜利法形成根源有哪些?
闭塞保守的地理环境:未庄是一个面积不大离城市较远的小村庄,这里的人长期生活在小国寡民、自给自足的环境中,稍有满足便夜郎自大,盲目排外;
01
愚昧麻木的社会环境:在未庄,赵太爷之流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甚至可以决定人的姓氏,普通群众和下层穷苦百姓饱受封建礼教思想毒害,满脑子封建节烈思想。饱受欺凌而又互相争斗。
02
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贫苦农民长期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精神上受毒害,人格上受侮辱。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是阿Q性格和悲剧产生的土壤。
03
合作探究
政论文
鲁迅为什么要塑造这样的阿Q形象?
该夷性等犬羊,不值与之计较。况即经惩创,已示兵威。现经城内居民纷纷递禀,又据奏称该夷免冠作礼,吁求转奏乞恩。朕谅汝等不得已之苦衷,准令通商。
“阿Q主义”并不为阿Q 所专有:
中国地大物博,开化最早,道德天下第一。
外国物质文明虽高,中国精神文明更好。
外国的东西,中国都已有过;某种科学,即某子所说的云云。
外国也有叫化子,——也有草舍,——娼妓,——臭虫。
中国便是野蛮的好。 ---《热风·随感录三十八》
“我也很愿意如人们所说的,我只写出了现在以前的或一时期,但我还恐怕我所看见的并非现代的前身,而是其后,或者竟是二三十年之后。”—鲁迅《〈(阿Q正传〉的成因》
我作此篇,实不以滑稽为目的。
一是“画出沉默国民的灵魂”,“暴露国民的弱点”,让读者了解长期封建统治所造成的可怕的国民的愚昧 ,意在“引起疗救的注意”;
二是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批判它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
阿Q的塑造手法
小说的语言特色
阿Q的现实意义
任务四:文学史长廊里的不朽形象
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刻画阿Q这个人物形象?
1、高度典型化
典型环境(未庄)、典型人物(阿Q、赵太爷、假洋鬼子、赵秀才、吴妈)、典型性格(精神胜利法)
鲁迅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中说:“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是嘴再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
作品所塑造的阿Q这个形象具有符号的意义,因为他不仅是阿Q这一个体,而同时也是“国民性”的浓缩体;他所生活的环境也具有高度的历史概括性,从中可以窥见中国辛亥革命前后的历史状况、人性状况。
2、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先前阔”“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你还不配”“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打虫豸”“谁认便认谁”“君子动口不动手” ”我说他““和尚动得,我动不得“
"这是你的?你能叫得他答应你么?你……"
充分体现出阿Q的自欺欺人、狡猾无赖等特点。
革命也好罢,"阿Q想,"革这伙妈妈的命,太可恶!太可恨!……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党了。"
"好,……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欢喜谁就是谁。
他对革命的目的一无所知,认为革命就是满足他的一切需求,体现了他的愚昧无知,从侧面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3、精妙的细节描写
只是有一回,有一个老头子颂扬说:"阿Q真能做!"这时阿Q赤着膊,懒洋洋的瘦伶仃的正在他面前,别人也摸不着这话是真心还是讥笑,然而阿Q很喜欢。(强烈的反讽)
捉虱子:他很想寻一两个大的,然而竟没有,好容易才捉到一个中的,恨恨的塞在厚嘴唇里,狠命一咬,劈的一声,又不及王胡的响。他癞疮疤块块通红了,将衣服摔在地上,吐一口唾沫……
虱子的存在本身意味着脏污,阿Q身上的虱子不及王胡的多,应该值得高兴,他却觉得大失体统,更显示他的愚昧无知和争强好胜。
阿Q在这刹那,便知道大约要打了,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果然,拍的一声,似乎确凿打在自己头上了。(奴性十足)
3、细致的心理描写
鲁迅在为俄文译本的序言中申明自己的创作是“竭力想探索人民的灵魂”,因而非常重视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丢钱打自己的时候,他的成功不是来自找回被抢的洋钱,而是痛打自己的耳光,因为理解为打的是别人,即使痛在自己的身上,也会得到胜利,充分体现他的精神胜利法的荒谬可悲。
欺负小尼姑时候,欺负一个弱质女子的胜利,居然让他取得了从未有过的成就感,甚至于飘飘然,可见他的愚昧可怜可憎。
第七章写到阿Q看到革命使赵太爷等人惊慌失措后非常快意,晚上躺在土谷祠,就对革命展开美妙的畅想,关于白盔白甲的革命者怎样欢迎自己的加入,关于怎样报仇,怎样进行财产的分配,怎样选择妻子等等,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阿Q的愚昧无知以及自私狭隘等。
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犀利的幽默和讽刺。小说运用杂文式的笔法,处处使用幽默、尖锐、诙谐的语言进行议论、讽刺、挖苦、调侃。
古词新用、庄词谐用:擎起右手、蒙赵太爷打他嘴巴、君子动口不动手、深恶而痛绝之
大词小用:怒目主义、大失体统、赏鉴家
褒词贬用(反语):勋业、武勇
仿词:十分得意、九分得意、深闺浅闺
顺手一击:小说开头关于作品的名目和阿Q的性格、籍贯的探讨和借题发挥,一方面对儒家的“正名说”,旧社会的阔人和立言的人,以及有历史癖和考据癖的人进行了讽刺。“否则,也如孔庙里的太牢一般,虽然与猪羊一样,同是畜生,但既经圣人下箸,先儒们便不敢妄动了。”
下面是画家创作的阿Q画像,请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说说你认为哪幅画与你心中的阿Q更为接近。
赵延年的阿Q
丰子恺的阿Q
示例:
我认为图一与我心中的阿Q形象更为接近。画中阿Q撇着嘴的样子形象地表现出了他的妄自尊大,画家表现的阿Q是一个背对着读者转过头来的形象,表现出他被人欺负后在心里恨恨地嘟哝“儿子打老子”的样子。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进行个性化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首先要根据课文,整体理解把握文中阿Q的形象特点,然后结合漫画进行分析。
认同第一幅,则重点抓住漫画中人物神态来分析其心理性格,比如充满怒气的眼神和撇着嘴的细节,分析其被众人嘲笑奚落后的心理。
示例:我认为图二与我心中的阿Q形象更为接近。阿Q衣服上的补丁表示他生活贫苦,头发长短不齐,似乎可以看到头上的癞疮疤。画中阿Q倒背着手显得无所事事,皱起的眉头好像表现出对别人的不屑,外形表现得比较接近课文中的形象。
解析:第二幅,则要抓住漫画中人物的服饰细节,打了补丁,捆着腰带,别着烟袋,分析其无所事事又穷困潦倒的生活状态;抓住长短不齐的头发,皱着的眉头,不屑的眼神分析其心理
拓展延伸
政论文
请联系阿Q的“精神胜利法”,谈谈:你对张三、李四有什么看法?
张三
考试又失败了,六科里五科亮红灯,张三说:“有什么大不了的,考试能决定我的命运吗?考不好老子以后照样能挣大钱!”
李四
宿舍里有同学丢了手机,怀疑是李四偷了,于是对李四大骂一顿。李四深感委屈,但他没有报告老师家长,以为清者自清,很快忘掉了这件事。
拓展延伸
政论文
请联系阿Q的“精神胜利法”,谈谈:你对张三、李四有什么看法?
我的答案(示例)
精神胜利法作为一种处事方式,偶尔用之,也许可以缓解压力,平衡心理,甚至暂时摆脱绝望的处境。但是,如果把它当作一贯的行为准则,而不敢于直面现实,不善于总结教训,则不利于自身的发展。
拓展延伸
政论文
精神胜利法≠心理养生法
心理补偿: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心理上都有一套自我保护机制 ,类似生理上的免疫系统。当个人所追求的目标、理想受挫,或因自己生理缺陷、行为过失而遭失败时,个体在心理上选择其他能获得成功的活动来代替,借以弥补因失败而丧失的自尊与自信。
精神胜利法——逃避现实,回避失败.
心理养生法——面对现实、失败,调整心态,努力弥补或超越。
思维拓展
政论文
精神胜利法
客观的看,“精神胜利法”是处于无奈之中的“人”的—种几乎是无可非议的选择,精神胜利法可以缓解人们精神上的压力,保持自我内心的平衡。
但这种调节应该是适度的,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被动适应方式,即“在无法改变自身实际社会地位的时候,以被动忍耐的方式适应被压迫、被蹂躏的悲惨处境”,是消极的。
对于失败,我们不能苟且,不能容忍,应该作出抗争,以求得实际的胜利。
知识拓展
政论文
新阿Q主义
我没钱,说明我不是守财奴!
我没车,说明我不需要考虑买车库!
我太胖,说明我不需要吃增肥药!
我不是帅哥,说明我不用担心美女老板骚扰我!
我不是老板,说明我不怕职工倒炒我的鱿鱼!
我不是领导,说明我不用担心忙得开会找替身!
我不是明星,说明我不用担心讨厌的狗仔跟我!
我没去国外旅游,是因为我怕被恐怖组织抓去做人质!
我没去炒股,是因为我怕一夜暴富别人说我爆发户!
我没去开神七,是因为领导不准我假去考飞船驾照!
鲁迅名言名句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不满足是向上的齿轮。
只看一个人的着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中国虽发明火药,却只会用来放烟花炮竹;发明罗盘,也是用来看风水。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