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书中极品:《兰亭集序》是史上最著名的书法艺术作品之一,全篇 (《世说新语》) 被宋代米芾誉为 。
兰 亭 集 序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天下第一行书帖”
相传王羲之乘着酒酣之际,写此序,下笔如有神助,醒后自己也感到惊异;他日更书数十本,比起这一本,终莫能及。因此他很珍惜,视作传家之宝。
史载,唐太宗千方百计搜觅真迹,并日夜赏玩临摹之,以至形成了宫廷上下竞相临书的盛况。唐太宗驾崩,此真迹又作为殉葬品埋入地下,后来此墓被盗,真迹永远失踪,成为千古恨事。我们现在所见的是唐代摹本。
逸
事
二
则
◆书中极品:《兰亭集序》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艺术作品之一,全篇字字 (《世说新语》)被宋代米芾誉为“ ”。
◆ 《兰》是王羲之为
而写的序。
兰 亭 集 序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天下第一行书帖
兰亭修禊诗会时,文人
所作的诗歌结集
文中上品:
“兰亭集序”这一标题如何断句?
【审读标题】
A 兰亭集序 B 兰亭集序
√
兰亭集: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与名士谢安、孙统、孙绰、支遁等41人在兰亭举行修禊诗会,“一觞一咏”,26人,赋诗35首,会后将诗作汇编为《兰亭集》,由王羲之作序。
序:这里指宴集序
宴集序多用以记宴饮盛会,写盛会的场面和宴饮之乐
(如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宴集序也可以是宴会上所赋诗文集的序,有些类似书序,交代成书缘由、成书经过、内容或目的等。
(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
宴集序的特点从文中哪几句话能看出来?
(宴会上所赋诗文集的序,有些类似书序,交代成书缘由、成书经过、内容或目的等。)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时、地、成书缘由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成书经过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目的意义
兰 亭 集 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
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
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永和九年, 时在癸丑之年, 暮春之初,(我们)在会稽山北面的兰亭集会,
举行祛除不祥的礼俗之事。各位贤士
全到了,老的少的都聚集在一起。这儿有崇山峻岭,茂密树林高高翠竹;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映衬环绕着周围的景物,引来(溪水)把
(它)当作流动酒杯的曲折水道,(我们)依次排列坐在曲水岸边。虽然没有热闹的管弦,饮酒一杯,吟诗一首,也足够用来尽情表达幽雅的情怀。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兰 亭 集 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
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
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
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永和九年, 时在癸丑之年, 暮春之初,(我们)在会稽山北面的兰亭集会,
举行祛除不祥的礼俗之事。各位贤士
全到了,老的少的都聚集在一起。这儿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
映衬着环绕着周围的景物,引来(溪水)把
(它)当作流动酒杯的曲折水道,(我们)依次排列,坐在曲水岸边。虽然没有丝竹
管弦 (齐鸣的)热闹 ,饮酒一杯,吟诗一首,也足够用来尽情表达幽雅的情怀。
这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惠风和畅。仰首观看浩大的宇宙,俯身察看繁盛的物类,可以用来纵目游览,驰骋胸怀,
足够用来尽享视听的欢娱,实在是值得高兴。
兰 亭 集 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良辰:
美景:
乐事:
赏心:
二难:
四美具,二难并
岁在癸丑 暮春之初
一觞一咏 畅叙幽情
仰观俯察 游目骋怀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清流急湍 流觞曲水
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
宴集序
兰 亭 集 序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
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
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
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
不痛哉!
人与人相互交往,俯仰之间,就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倾吐自己的襟怀抱负,在一室之内交谈;有的人凭借所喜爱的外物,寄寓自己的情怀,不拘形迹,
迹,尚且不能不因为这些触发感慨;何况(生命)长短取决于造化,最终注定归于穷尽。
古人说:“死生也是大事啊。”怎能
自由放纵地生活。虽然(人们)求取或舍弃(的情况)千差万别,宁静与躁动各不相同,
(但)当他们对所接触到的事物感到高兴,暂时于己有得,自我欣然满足时,
(却都)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等到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情而改变,
感慨随之产生了。往昔所喜欢的事物,转眼间已经变为旧
不感到悲痛呢!
《兰亭集序》 除了交代成书缘由、成书经过、内容或目的等,还写了什么?
文章借题发挥,从记叙一次诗会上升到对人生忧乐和生死的思考。
兰 亭 集 序 王羲之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1.开始“乐”,后来就惆怅了,莫名其妙地想到生死?
2. 《兰》和《赤壁赋》写法上看,有何异同。
3. “痛”仅是因为生命短暂吗?
4.王羲之有什么经历?为什么在这个热闹而喜庆的节日写下感伤的《兰》?
文章前面写极乐,后面突然悲痛,“悲得太没有道理”,是“无病呻吟的绝顶”。 ——郭沫若
兰 亭 集 序 王羲之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乐
极
痛
生
美好易逝
哲:越是在幸福美满的时刻,就越容易产生出光阴易逝的伤感情绪。
文章前面写极乐,后面突然悲痛,“悲得太没有道理”,是“无病呻吟的绝顶”。 ——郭沫若
“欢乐极兮哀情多” ——汉武帝《秋风辞》
兰 亭 集 序 王羲之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乐
极
痛
生
生命有限
人生无常
人情善变
美好易逝
文章前面写极乐,后面突然悲痛,“悲得太没有道理”,是“无病呻吟的绝顶”。 ——郭沫若
这种突如其来的悲痛源于:对生命有限、世事无常的洞察,对时间无情的恐惧,对一切美好事物终究消亡的痛惜。
伟大的波斯王克谢尔克谢斯,率领波斯历史上最大的一支远征军向希腊进军,在阿比多斯海湾,他检阅全军。他的陆军遮天蔽地,他的水师布满海湾,他感到荣耀,感到幸福。但随后他又伤感起来,而且潸然泪下,对他叔父说:“当我想到人生短暂,想到再过一百年后,这支浩荡的大军中没有一个人还能活在世间,便感到一阵突然的悲哀。”
——希罗多德(古希腊史学之父)《历史》
兰 亭 集 序 王羲之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乐
极
痛
生
生命有限
人生无常
人情善变
美好易逝
文章前面写极乐,后面突然悲痛,“悲得太没有道理”,是“无病呻吟的绝顶”。 ——郭沫若
这种突如其来的悲痛源于:对生命有限、世事无常的洞察,对时间无情的恐惧,对一切美好事物终究消亡的痛惜。
兰 亭 集 序 王羲之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乐
极
痛
生
生命有限
人生无常
人情善变
美好易逝
文章前面写极乐,后面突然悲痛,“悲得太没有道理”,是“无病呻吟的绝顶”。 ——郭沫若
死生亦大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人,晋南迁,居会稽山,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作《兰亭集序》时,王羲之51岁,时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西晋末年,王氏家族南渡长江,移居建邺,在乌衣巷居住下来,并成为东晋时期首屈一指的名门望族。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谢:谢安、谢石、谢玄、谢琰
王:王导、王羲之、王献之、王徽之
(七子 五子)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来,兴尽何必见戴?”
《世说新语》
郗(chī)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王导)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此正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世说新语·雅量》
羲之尝在聚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老姥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
《晋书·王羲之传》
羲之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 若此。
《晋书·王羲之传》
任率
儒家价值体系中士人们的人生态度
东晋社会的政治背景
东晋时期士人们的人生态度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生平最大的理想是幸遇明君,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最终实现自身价值。
汉末向东晋过渡时期,社会异常混乱,大一统政权趋于瓦解。公元317年,晋室南渡后,司马睿建立了东晋王朝,偏安半壁。
但当时统治集团内部争斗不断,残杀现象时有发生,许多著名的士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天下名士,少有全者。)
东晋时,儒学失势,玄学大兴。
士人们找不到兼济天下的出路,就把山水作为逃避政治压迫的地方,在自然中得以独善其身。他们崇尚老庄,大谈玄理,追求清静无为的生活。
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思治而不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裤衣,诸君何为入我裤中!’”
王羲之:诗文、书法
王徽之:诗文、音乐
阮籍:诗文、酒
嵇康:诗文、音乐
“ 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东晋时期
士人们的生死观
一死生,齐彭殇
王羲之
的生死观
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死生亦大矣
晋尚清谈,当时士大夫无不从风而靡,剽窃老庄唾余,漠然无情,外其形骸,以仁义为土梗(泥塑的偶像,喻轻贱无用),名教(以“正名分”为中心的封建礼教)为桎梏,遂使风俗颓敝,国家败移。
右军有心人也,虽欲力肆抵排,而狂澜难挽,不得不于盛会之时,忽然以生死之痛,感慨伤怀而长歌当哭,以为感动。 ——清 林云铭《古文析义》
兰 亭 集 序 王羲之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乐
极
痛
生
生命短暂
人生无常
人情善变
美好易逝
文章前面写极乐,后面突然悲痛,“悲得太没有道理”,是“无病呻吟的绝顶”。 ——郭沫若
死生亦大
天下名士,少有全者。
思治而不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兰 亭 集 序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
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
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每次看前人触发感慨的缘由,(与我的)像符契那样相合,面对那些文章,(我)
未尝不感叹悲伤,心里却不能理解(是怎么回事)。本来知道
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虚无荒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看成平等是荒谬的。后人看待今人,也
就像今人看待前人。悲痛啊!因此一一记叙当时参加集会的人(的姓名),记录
下他们所作的诗篇,虽然时代不同,情况各异,(但)触发情怀的原因,那情趣意态
是相同的。日后看(这些诗篇)的人,也将对这篇文章产生(同样的)感慨。
千古同悲
昔人——羲之——后人
有悲叹,不悲观。
兰 亭 集 序 王羲之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
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
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
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
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
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
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
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
亦将有感于斯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千古同
悲
兰 亭 集 序 王羲之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
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
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
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
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
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
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
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
亦将有感于斯文。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千古同
悲
东晋时期
士人们的生死观
一死生,齐彭殇
王羲之
的生死观
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死生亦大矣
通篇着眼在“死生”二字。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一死生而齐彭殇,无经济大略,故触景兴怀,俯仰若有余痛。
但逸少旷达人,故虽苍凉感叹中,自有无穷逸趣。
——《古文观止》
兰 亭 集 序
通假字
重要实词
一词多义
悟 趣
会稽山阴 少长咸集 茂林修竹 取诸怀抱
趣舍万殊 所之既倦 感慨系之 向之所欣
修短随化 若合一契 喻之于怀 其致一也
亦犹今之视昔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信可乐也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凡在故老,犹蒙矜遇,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
修禊事也 一觞一咏 齐彭殤为妄作
信
固
诸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固若金汤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蔺相如固止之
仆非敢如此也,请略陈固陋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1.坚固、稳固
2.坚持
3.顽固
4.鄙陋
5.副词,本来等
【一词多义】
固(p129)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低眉信手续续弹
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
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1.言语真实
2.名词,信用
3.副词,实在、的确
4.动词,相信
5.音讯,消息(书信)
6.副词,随意、随便
【一词多义】
信(p425)
绛侯(周伯)诛诸吕(吕后及亲族)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投诸渤海之尾
子闻诸?
诉诸武力
1.众,各
2.兼词,相当于“之于”
3.兼词,相当于“之乎”
4.第三人称代词
【一词多义】
诸(p510)
兰 亭 集 序
虚词用法和意义
【若】若合一契
【所】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向之所欣
【为】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也】是日也,天朗气清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以】引以为流觞曲水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像,如,好像
所用来……的……
所字结构
以……为,把……当作
判断动词,是
句中,表停顿
句末,表判断
介词,因为
连词,表目的,用来
……的……原因
兰 亭 集 序
【因】或因寄所托
【与】夫人之相与
【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亦将有感于斯文
【之】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足以极视听之娱 夫人之相与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及其所之既倦
结交,亲附
介词,引出动作的地点,在
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结构助词,的
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到,往
代词,它
介词,依靠、凭借
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音节衬字
介词,对
兰 亭 集 序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怀抱 斯文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亦将有感于斯文
其他
游目骋怀:纵目游览,驰骋胸怀
俯仰一世:喻人生短暂
放浪形骸:不拘形迹,自由放纵地生活
★ 修禊(xì)事:
★ 清流激湍:
★ 映带左右:
★ 流觞曲水:
★ 列坐其次:
★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品类:
★ 俯仰一世:
★ 悟言一室之内:
★ 放浪形骸之外:
★ 虽趣舍万殊:
★ 不知老之将至:
★ 兴(xīng)怀:
举行祛(祓)除不祥的礼俗之事;
清澈湍急的溪流;
像带子般环绕映衬着四周的景物;
古人的酒戏。将酒杯置于曲水上,杯触岸
则停,坐于其岸者取饮赋诗;
依次排列,坐在曲水岸边;
丝竹管弦:音乐;盛:热闹;
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
俯,低头;仰,抬头;指时间短暂;
“悟”通“晤”,悟言:面对面交谈;
放浪:任性不羁,放纵;
【“趣”通“取”】趣舍,进取或退止;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云尔”(《论语·述而》);
触发感慨。
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
⒈首段记叙一次兰亭集会,这次集会带给作者怎样的情感体验?请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一个句子。
信可乐也
⒉谢灵运认为“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试着从这四个方面体验作者所乐之处。
【记宴会之乐】
良辰
暮春之初(三月)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美景
赏心
乐事
良辰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与陈伯之书》(南北朝时·丘迟)
良辰
美 景
会稽山阴之兰亭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美景
赏心
乐事
高
清澈回旋的水流,和四周景色交相辉映。
山环水绕,环境清幽 。
良辰
美景
赏心
乐事
赏心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
之:定后标志
所以:用来··
游、骋:使动用法
极:尽享
娱:快乐
心旷神怡
良辰
美景
赏心
乐事
乐事
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一觞一咏 ,畅叙幽情。
禊:消灾祈福
毕、咸:都
幽情:幽雅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