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四单元《自然选择的证明》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自然选择的证明》阐述了生物进化论的基本原理“适者生存,择优弃劣”,用大量的事实论述了有关生物进化的基本法则,并多角度批驳了特创论的荒谬,表现了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阅读课文,抓住主要概念,梳理论证思路。 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长句,理解句意,掌握“深文浅读”这一阅读自然科学论著的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语言,体会科学论著表达严密的特点。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文章所体现的科学严谨,富于实证的求真精神。
教学重点 感受文章所体现的科学严谨,富于实证的求真精神。
教学难点 分析长句,理解句意,掌握“深文浅读”这一阅读自然科学论著的方法。
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了解达尔文的研究过程。
认识作者:达尔文(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以及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对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代表作品有《物种起源》等。
写作背景:1831年,亨斯楼推荐达尔文参加“贝格尔号”的环球旅行。这次环球旅行可以说彻底改变了达尔文的一生,使他在生物学研究上更进一步。达尔文跟随“贝格尔号”穿过了大西洋和太平洋,到达了南美洲、澳洲和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一路上,达尔文沿途考察各地的地质、动植物的特性,采集了无数标本,并将自己的发现做了详细的观察笔记。经过5年的时间,达尔文游遍了世界大部分地区,终于回到了英国。在环球航行的过程中,每个地区都存在着既相似又不一样的物种,或者是南美洲和大洋洲的小岛环境相似,但是物种却不相同,这些发现让达尔文更加坚信了研究生物特性的决心。1842年,达尔文完成了《物种起源》的简要提纲,经过十几年的刻苦研究,终于在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
作品介绍:《物种起源》于1859年11月24日出版,详细介绍了达尔文20年来收集到的丰富证据,充分论证了生物的进化,并明确提出自然选择学说来说明进化机理。《物种起源》不仅开创了生物学发展史上的新纪元,使进化论思想渗透到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而且引起了整个人类思想的巨大革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活动一:抓关键,梳理文章思路
“深文浅读”是针对有一定难度作品的阅读策略。“深文”是指专业性、逻辑性较强的论著,包括科学与文化类论著和学术类论著等;“浅读”是指能把握论著的基本观点,初步了解其论述的方法或特色。“深文浅读”就是通过把握论著中所列举的事实及结论,抓住核心概念和关键句,从而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
深文浅读——找句子,梳理文章思路
根据文中哪一句可以将文章分为两部分?概括这两部分的大意。
文章第二段结尾的一句话——
“我已经尽可能忠实地将反对这一学说的种种疑难问题和意见加以概要地综述,现在我将转而谈谈支持这一学说的各种具体事实和论点。”
根据这句话以及红字部分,可以将文章分为两大部分:
第1-2段:指出自然界存在生物变异现象,提出自然选择学说。(总)
第3-14段:从自然选择的基本法则与相关事实证据展开论述。(分)
深文浅读——抓概念,明确主要问题(阅读文章,填写下表)
根据以上表格的填写,我们可以归纳出文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分别是什么?说一说你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全文主要围绕“生物变异”“自然选择”两个概念展开论述。
生物变异:不加人工控制,生物个体在自然情况下发生的变异。包括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自然选择: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
活动二:找推理,学习科学思维
当有人评价达尔文“是一个优秀的观察者,但缺乏推理能力”时,达尔文为自己辩护:“我觉得这种说法不符合事实,因为《物种起源》从头到尾都在推理论证。"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其逻辑思维的严密性,为达尔文的反驳提供相关佐证。
推理一:类比推理
(1)达尔文在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过程中,为什么将自然条件下的变异和人工驯养情况的变异类比?
类比推理: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那么如果A有一属性,就能推断出B也有同一属性
A:属性一,属性二,属性三……
B:属性一,属性二,……
所以,可以推断出B可能也具有属性三
同理,那么人工驯养和自然繁衍有哪些相同属性?
推理二:归纳推理
除了用事实反驳,达尔文还用逻辑推理进行反驳,比如第十段:
如果物种只是特征明显而稳定的变种,我们马上就会发现其杂交的后代,在某些性质或程度上,如在连续杂交之后,彼此可以融合等方面,酷似其父母,并且都如公认的变种的杂交后代一样,遵循着同样复杂的法则。
使用学过的逻辑知识,梳理一下本段的推理过程。
前提:物种只是特征明显而稳定的变种。
结论:其杂交后代遗传了父母的特性,遵循同样的法则。
这一推论符合事实,因而证明了前提的正确性。
如果物种是独立创造的,而变种是由次级法则所产生的,上述相似性就变得颇为离奇了。
使用学过的逻辑知识,梳理一下本段的推理过程。
前提:物种是独立创造的,而变种是由次级法则所产生的。
结论:杂交的后代无法遗传父母特性,不具有相似性。
事实具有相似性,这一结论与事实相反,以此证明自然选择的正确,特创论的荒谬。
活动三:找关联词,读懂长复句
自然科学论著的语言讲求严密、准确,复杂的思路常常用长句子来表述。请找出一处长句子来尝试理解。达尔文主要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逻辑思维,在语言上表现就是大量多重复句的运用,尤其是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这几类复句的综合运用,体现出逻辑的严密。比如第四段开头的长复句。
由于每个物种都有按照几何级数过度繁殖的趋向,//而且各个物种中变异了的后代,可以通过其习性及构造的多样化去占据自然条件下多种多样的生活场所,//以满足数量不断增加的需要,//所以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更倾向于保存物种中那些最为歧异的后代。(第四段)
前提:
第一,物种按照几何级数过度繁殖;
第二,数量增加了,就要求有更多的资源和场所;
第三,物种后代必须实现习性和构造的多样化变异,以占据和适应尽可能多的资源和场所。
结论:自然选择的结果更倾向于保存物种中那些最为歧异的后代。
用以上方法,同学们可以理解课文中的其他长复句。
读懂长复句方法:(1)圈画关联词(2)划分层次框架(3)理清句子关系
总结“深文浅读”的基本方法:
找句子,梳理文章思路
找概念,明确主要问题
(3)找推理,学习科学思维
(4)找关联词,读懂长复句
活动四:比较分析,体会语言特点
下面文句或文段分别是文章原文及其对应的修改文句、文段,请找出它们在修改前及修改后的不同,品味科学论著的语言特点,并从文章中再找出一个具有同类语言特点的其他句子。
原句1:地质学清楚地揭示,各个大陆过去都曾经历过巨大的环境条件变迁,所以我们可望在自然条件下看到生物的变异,如同它们在驯养情况下所发生的那样。
改句1:地质学清楚地揭示,各个大陆过去都曾经历过巨大的环境条件变迁,所以我们可以在自然条件下看到生物的变异,如同它们在驯养情况下所发生的那样。
原文语言特点:严密准确
“可望”,是有希望、可能之意,说明自然条件下的变异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只是有这种可能,用“可望”比较符合实际情况,更加准确。
原句2:由于每个物种都有按照几何级数过度繁殖的趋向,而且各个物种中变异了的后代,可以通过其习性及构造的多样化去占据自然条件下多种多样的生活场所,以满足数量不断增加的需要,所以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更倾向于保存物种中那些最为歧异的后代。这样,在长期连续的变异过程中,同一物种的不同变种间细微的特征差异趋于增大,并成为同一属内不同物种间较大的特征差异。新的改良变种必将替代旧的、少有改良的中间变种,并使其绝灭;这样,物种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为确定的、界限分明的自然群体了。
改句2:由于每个物种都有按照几何级数过度繁殖的趋向,而且各个物种中变异了的后代,可以通过其习性及构造的多样化去占据自然条件下多种多样的生活场所,以满足数量不断增加的需要,所以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更倾向于保存物种中那些最为歧异的后代。这样,在长期连续的变异过程中,同一物种的不同变种间细微的特征差异趋于增大,并成为同一属内不同物种间较大的特征差异。新的改良变种必将替代旧的、少有改良的中间变种,并使其绝灭;这样,物种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为确定的、界限分明的自然群体了。
原文语言特点:严密准确。
1.“按照几何级数、变异了的、物种中那些最为歧异的、长期连续的、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修饰、限制性词语,即定语或状语等修饰语,让句子表意更完整、客观、符合实际。
2.“更倾向于”和“变成了”两个动词相比,前者更加精准。
3.“由于”“而且”“所以”属于关联词,增加句子的层次,更能突出说明内容的重点所在。
原句3: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自然界处处充满着美,这很大一部分应归功于自然选择。
改句3: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自然界处处充满着美,这应归功于自然选择。
原文语言特点:严密准确
“在一定程度上”“很大一部分”是表示程度范围的词语,不显绝对。
同学们还能不能在文中找出其他体现严密准确的语言特点的词语?请分类概括。
活动五:人物素材,多维解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本文的学习,说说我们从达尔文身上可以学习他的哪些方面的品质?
达尔文9岁时对他父亲说:我想世界上肯定还有许多未被人们发现的奥秘,我将来要周游世界,进行实地考察。为此他一直在积极准备。1831年12月达尔文终于搭上海军勘察船“贝格尔号”作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在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不仅说明了物种是可变的,对生物适应性也做了正确解说,从而摧毁了神造论、各种唯心的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成了英国著名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先驱。
话题:探求真理、科学精神、理想与人生、勇于挑战、行万里路、实践出真知、兴趣与成功等。
素材运用:没有理想的人生是灰暗的,有了理想而不付诸实践、不向着理想的方向坚定前进的人生是虚幻的。少年达尔文就曾经立志周游世界,进行实地考察,发现人类未发现的奥秘。有了理想,他坚定地走下去,遵循自己的人生选择,排除了家人让他学医或成为一个“尊贵的牧师”的干扰,为实现理想而时刻准备着。在海军勘察船“贝格尔号”上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会经历多少困难?会有多少生死考验?然而,他初心不改,在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釆集,最终写出《物种起源》一书,摧毁了神造论、各种唯心的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成为进化论的先驱,为人类的生物学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
课堂总结:本文阐述了生物进化论的基本原理“适者生存,择优弃劣”,用大量的事实论述了有关生物进化的基本法则,并多角度批驳了特创论的荒谬,表现了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作业:任选一题完成
(1)生物学上认为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相信你能举出许多适应的现象与事实。请你利用这些现象与事实,运用今日所学的推理方法和相关知识,写一则论述文段证明生物具有适应性特征,300字左右。
(2)选择你了解的一种科学理论或一项科技产品,写一个作文片段,介绍你所知道的有关知识,力求语言严密准确,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