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种树郭橐驼传》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种树郭橐驼传》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4 22:4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人。世称“柳河东”。贞元九年(793),二十一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授校书郎。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改革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散文峭拔矫健,说理透彻。山水游记多有寄托,尤为有名。寓言笔锋犀利,诗风清峭幽远。著有《河东先生集》。
文题解读
种树:种树的人,“种树”突出郭橐驼的职业。
郭橐驼:本文的主人公。橐驼,即骆驼。郭橐驼因驼背而得名。
传:本指人物传记,但本文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也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
从内容和风格看,本文当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
文体知识:
传记:一种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我国古代的传记可分为两类:一是历史传记,二是文学传记。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杂记文的一种。用假托的故事或比喻拟人来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
生字词:
郭橐 tuó驼  伺sì  孳zī 豚tún 病偻lǚ 佝偻gōu lóu 移徙xǐ 早实以蕃 fán 木寿且孳zī 莳shì 勖xù尔植 早缫sāo而绪 传zhuàn其事 辍chuò 飧sūn饔yōng
01
第壹段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当初,原来
患病;脊背弯曲即佝偻病
脊背高起的样子
弯着腰走
似,像
名作动,给……称号,称作
名作动,起名
本来
段意:简介郭橐驼的形象特征及名号由来
骆驼,这里指人驼背
因此
于是
句末语气词,此处可译“了”
思考1:郭橐驼是个什么样的人?
①外形古怪;
②豁达、身残而自信。
思考2:从郭橐驼身上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①自己瞧得起自己,不能妄自菲薄。
②正视他人讥讽和嘲笑,坚持走自己的路。
③要懂得自我解嘲,不为外界所烦扰。
02
第贰段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以……为业
雇佣
硕大茂盛
名作动,结果
以,而且
蕃,多
窥伺,观察
段意:介绍郭橐驼的籍贯及高超的种树技艺
比得上
(定语后置)凡长安(为观游)富豪人及卖果者
思考:郭橐驼的种树本领如何?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明确:本段通过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及反衬表现了郭橐驼高超的种树技艺。
①正面描写:通过介绍郭橐驼所种的树的特点,一是成活率高,二是长得硕茂,结果又早又多,具体说明他种树技术的高超。
②侧面描写:通过欢迎他的人,暗示出郭橐驼种树技术的高超。
③反衬:通过其他植树人暗中观察、效仿羡慕但比不上他来反衬郭橐驼种树技术的高超。
03
第叁段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滋长,繁殖
天性
表目的

性质,方法

罢了
舒展
培土
旧,原来的
已经;这样;已,“矣”,了
捣土
结实
种植,移植
像对待孩子那样
放在一边不管
保全
妨害
使……硕大
使……茂盛
得以(发展)
它的果实
抑制损耗
使……早
使……多
使它的本性发展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段意:写郭橐驼种树与他人种树的不同
不这样
拳曲,伸展不开
更换
如果不是过多,就是不够
假如
和这种做法相反
情深,指用心
回头看
名作动,划破
树皮
检验,查看
活着
背离,远去
树干
疏松还是密实
表修饰
这实际上
宾语前置,不若我;若,如、像
在早上
宾语前置,吾又能为何哉
思考1:哪句话可以概括郭橐驼的种树经验?并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总括了郭橐驼的种树经验。
含义:这句话暗含了全文的寓意,一语破的,简单明了地揭示了万物的生长规律。
思考2:郭橐驼的“种树妙招”是什么?为什么“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讨论并在原文中勾画、批注)
郭橐驼 他植者
种树方法
种后态度
结果
原因分析
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其莳也若子
根拳、土易、培土或过或不及
勿动勿虑,去不复顾,不害其长,不耗其实,其置也若弃
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暮抚,已去复顾,爪其皮肤,摇其根本
其天者全而其性得
木之性日以离、害之仇之、不我若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违反木之天性,勤虑害树
04
第肆段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官治,当官治民。理,治、统治。唐代人避高宗李治名讳,改“治”为“理”。
职业
做官的。长,治理。人,民、老百姓。
形容词的使动
使……繁多
好像
终于
省略句,
而卒以(之)祸
因为
名作动,造成祸患
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段意:在问答中将种树之理“移植”到做官治民之理上来
一天到晚
你们
勉励
督促
收割
通“尔”,你们
丝的头绪
线
教育

梆子
小民
停止
名作动,吃饭
慰劳
尚且
空闲
以何,靠什么
繁殖
性命
穷困
像这样
表推测,大概
像,相似
05
第伍段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段意:写问者的意外收获及作传的目的
治民的方法
记载
把……作为
叹词,表示高兴
思考1:作者说,他问“养树术 ”得 “养人术” ,种树与官理有何相似之处?郭橐驼如何是描述官吏的? (讨论并在原文中勾画、批注)
他植者 官 吏
行为描述
结果
相似之处
结论
根拳,土易,培不当 ,旦视暮抚,已去复顾/爪其皮肤,摇其本
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击木而召
木性日以离
无以蕃吾生安吾性,病且怠
勤虑害树
繁政扰民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顺民之性以养其民
思考2:既然种树需“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那么你认为统治阶级应该如何实行“官理”呢?
吾小人“不得暇”、 不能“蕃吾生而安吾性”
使百姓“得暇”,能“蕃生而安性”
清肃吏治,顺应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民休养生息。
明确:这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也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作者借郭橐驼之口,用“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种树方法,委婉含蓄地说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揭露并讽刺了统治者的苛政烦令给百姓带来的灾祸,提出宽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
概括主旨
文言知识总结
(一)古今异义词
1、不抑耗其实而已
古义:它的果实。
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
2、既然
古义:两个词,既是已经,然是这样。
今义: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就、也、还”跟它呼应,表示先对现实已有的结论予以承认,而后进一步做出判断。
3、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古义:小民,地位低下的人,平民百姓。
今义:指人格卑鄙的人。
4、若不过焉则不及
古义:不是过多。
今义:用在后半句的开头,表示转折,对上半句话加以限制或修正,跟“只是”相同。
5、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古义:疏松还是密实。
今义:指事物间的距离远近,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亲疏。
6、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1)名词的活用
①旦视而暮抚 (名词作状语,在早上)
②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③病偻,隆然伏行 (名词作动词,患病)
④名我固当 (名词作动词,起名)
⑤故乡人号之“驼” (名词作动词,给以称号,称作)
⑥且硕茂,早实以蕃 (名词作动词,结果)
⑦其筑欲密 (名词作动词,捣土)
⑧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名词作动词,划破)
⑨字而幼孩 (名词作动词,教育)
⑩驼业种树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业)
(二)词类活用
(2)形容词的活用
①非有能硕茂之也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硕大茂盛)
②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早,使……早;
蕃,使……多)
③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繁多)
(3)动词的活用
①凡长安富豪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动词作名词,观赏游玩的(园林)】
②或移徙 (动词作名词,移栽的树)
梳理结构 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