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1.(2025广东惠州高二期中)在雅典的法庭上,当事人为获胜,常花钱雇用通晓法律又能言善辩的人为自己撰写诉状或辩护词。古罗马出现“保护人”制度,保护人为被告提供意见和帮助,以保护被告的利益。近代以来,律师制度逐渐确立。这表明制度文明的发展具有( )
A.同源性 B.多样性
C.变迁性 D.延续性
2.(2025浙江钱塘联盟高二期中)长期以来,罗马的大小事务主要依靠沿袭先人的习惯法来解决,贵族们在法律释读方面占据显著优势。《十二铜表法》以人人可见的方式被公布出来,成为罗马法的“伟大建构的源泉”。由此可见,《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
A.有利于调解各民族的纠纷
B.旨在维护平民的利益
C.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
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3.(2024四川宜宾高二月考)某西方思想史专家称中古时期日耳曼人的法律是“发现”(Discover)的而不是“制定”(Make)的。该专家的主要依据是日耳曼法( )
A.以习惯法为基础 B.不承认判例效力
C.保障个人的权利 D.体现基督教伦理
4.(2025安徽阜阳高二期中)《外国法制史》中写道,教会法与中世纪的日耳曼法不同,它并不把刑罚看作一种复仇的满足,而看作用惩罚手段对被犯罪破坏了的上帝秩序的一种恢复,因而在施加刑罚时必须考虑对犯罪者灵魂的净化和道德的矫正。这说明教会法( )
A.发展和完善了日耳曼法
B.具有浓厚的原始非理性色彩
C.蕴含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D.利于强化教会对人们的控制
5.(2025江苏南通高二期中)11世纪以来,在西欧城市中掀起罗马法复兴运动。市民阶层援引罗马法为自己的活动寻求合法依据,君主们通过罗马公法来维护君权统治。同时,罗马法中的商业法规也对原有的庄园法与习惯法形成冲击。这说明罗马法( )
A.摒弃了习惯法的原则与规定
B.适应了中古欧洲的发展需要
C.体现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
D.强化了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
6.(2025辽宁沈阳高二期中)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法国民法典》,共有条款2281条,详细规定了资本主义的财产制度和公民平等的原则,保证了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还规定了一系列保障契约自由和契约法律效力的条款。由此可知,该法典( )
A.以法律形式保障公民个人权利
B.旨在维护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C.来源于习惯法基础上的普通法
D.保证了司法程序的公正公开
题组二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7.(2024北京第十四中学期中)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这体现的原则是( )
A.联邦制原则 B.主权在民原则
C.权力制衡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
8.(2025广东深圳高二期中)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宣布:“人人生来并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美国宪法第五条修正案规定:“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1982年《加拿大宪法》规定:“在独立的不偏袒的法庭举行公平的公开审判中,根据法律证明有罪之前,应推定为无罪。”这些规定( )
A.体现出宪法的根本法地位
B.注重对个人权益的保护
C.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
D.强化法院的独立司法权
9.(2025江苏常州高二期中)1876年郭嵩焘赴英考察时记载:“西洋律法,凡死刑以上,刑司延请绅士十二人公议之。……乃集讼师具事状,详录供词以授之十二人,其名曰纠里(Jury,陪审员)……议毕,刑司始具状上之内部……科定罪名。”该记载反映出西方法律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A.三权分立 B.程序公正
C.宪法至上 D.遵循先例
10.法律的执行比法律本身还要不人道得多,法律压榨穷人,富人支配法律;对穷人是一条法律,对富人是另外一条法律。治安法官也好,陪审员也好,他们本身都是富人,因此他们都袒护自己的同类,都是穷人的死对头。据材料可知( )
A.西方法律本身规定人人不平等
B.西方法律制度未受自由平等思想影响
C.西方法律制度为资产阶级服务
D.这体现了近代西方法律制度基本特征
题组三 西方宗教伦理与教化
11.(2025辽宁名校联盟高二期中)中世纪西欧基督教所宣扬的十诫内容有:“当孝敬父母,使你在世得福;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不可贪恋别人的房屋、妻子、财产等。”可见基督教( )
A.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B.有利于维护罗马帝国统治
C.有利于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D.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
12.(2024山东泰安期中)12世纪,教会学校的学生们除了阅读《圣经》和早期基督教作家的著作之外,也读古典罗马文学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拉丁译本。一些教会学校还提供法学、医学等方面的高等教育。此举( )
A.旨在推动世俗教育发展
B.注重弘扬古希腊理性精神
C.间接推动近代思想解放
D.表明了教权高于世俗王权
13.(2025湖南邵阳高二期中)加尔文新教认为:财富不是万恶之源,而是上帝祝福的标志……财产越多越应感到有责任为上帝的荣耀而不使财产减少。这一观点( )
A.直接引发了教派间冲突
B.导致基督教走向了分裂
C.适应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否定了基督教基本教义
14.(2025广东深圳高二期中)19世纪的美国,一些资本家在创业过程中秉持勤奋、节俭和诚信的原则。他们认为财富的积累是一种恩赐,同时也积极参与慈善活动回馈社会。据此可推知,当时这些资本家( )
A.忽视了市场竞争的规则
B.受到了新教伦理的影响
C.重视社会贫富差距问题
D.利用宗教掩盖剥削本质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1.(2025湖北武汉高二期中)在罗马共和国早期公布的《十二铜表法》中,将诉讼程序法置于人法和物法之前;6世纪《查士丁尼法学总论》首卷是关于人的规定,其次是关于物的规定,契约和诉讼程序则处于最后。这一变化说明罗马法( )
A.关注对个人权利的保障
B.忽视了司法的程序正义
C.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
2.(2025河南大学附中高二期中)中古时期,日耳曼部落中处在较高阶层的人可以发誓己方陈述属实,从而免罪。而普通人则需要通过“神明裁判”,如被控者被要求从滚沸的锅炉里拿出石头,如果被控者的手恢复,那他就无罪,如果没有恢复,那就有罪。这反映了日耳曼人的法律( )
A.保留了习惯法的色彩 B.根据基督教神学来制定
C.继承了无罪推定传统 D.体现市民阶级经济诉求
3.(2025湖北荆州高二期中)1244年,在召集意大利城市代表参与帝国议会时,皇帝腓特烈二世完整地使用了罗马法“关涉全体之事,须得全体同意”这句格言;1295年,英王爱德华一世在召集议会的令状中也直接使用了这一格言,要求城市和郡代表参与议会。这表明( )
A.议会的出现限制了西欧专制王权发展
B.罗马法成为后世反对专制统治的工具
C.罗马法复兴推动了中世纪议会的形成
D.西欧专制王权国家逐渐变为民族国家
题组二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4.(2025辽宁名校联盟高二期中)在1723年的“国王诉剑桥大学案”中,王座法庭裁决恢复了本特利的学位。担任该案件复审的首席法官指出:本特利在受到对他不利的指控时没有获得任何申辩的机会,这与自然公正原则是不相容的。上述案例可以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国王有权干涉司法 B.司法重视程序公正
C.法官依据先例判决 D.法庭坚持无罪推定
5.英美法系中陪审团的成员均来自民间,他们能够为审判活动带入更多普通人的思维,陪审团的介入可以提高判决中的非法律价值因素考虑的比重,避免法律机械主义的弊端。由此可知,英美法系下的陪审团制度( )
A.较好地维护了个人权利
B.极大地减少了法官对法律的误读
C.保证了司法程序的公平
D.利于提高司法的民主性和公正性
6.(2025广东惠州高二期中)1896年,美国联邦法院通过判决,允许州政府在公共设施中实行种族隔离,只要这些设施在质量上是一样的。但1954年在另一起案件中,最高法院推翻了这一判例,宣告种族隔离本身是一种不平等。这表明( )
A.联邦法律高于州法律 B.美国的法律缺乏延续性
C.美国消除了种族歧视 D.美国判例法具有伸缩性
题组三 西方宗教伦理与教化
7.(2023辽宁营口高二期中)“基督教的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古代文化遗产,并对其成员及周围地区的居民进行教育,传播了基督教教义,培养了一批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材料体现了基督教在欧洲的作用是( )
A.控制人们思想 B.大肆进行宗教迫害
C.宣传人文思想 D.促进文化教育发展
8.教材 史料改编(2025浙江杭州高二期中)宗教裁判所是13—19世纪负责侦查、审判和裁决基督教会认为是异端的法庭。到1820年,西班牙宗教法庭审判的“异端”有30多万人,其中10多万人被判处火刑。由此可知,宗教裁判所( )
A.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B.为基督教最终分裂埋下了伏笔
C.是基督教会强化思想控制的工具
D.是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下的产物
题组四 思维训练
9.(2025河南郑州高二月考,P179定点)16世纪中期,加尔文按新教原则在日内瓦建立了教会,其结构如下图所示。这可用于说明新教政治伦理( )
A.促使罗马教廷运作的民主化
B.贯彻了政治与宗教分立原则
C.为代议制民主建设提供借鉴
D.引入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题组五 综合题组
10.(2025山东肥城高二期中,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普通法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随着罗马人撤离不列颠岛,日耳曼习惯法成为当时英国法律的主体。为实现政治统一,英国国王先后对一系列习惯法进行整理、汇编。……亨利二世在位期间(1154—1189年)是英国普通法发展的重要时期。首先,巡回审判制度得以扩展,剥夺了地方的司法管辖权,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为司法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其次,完善王室法庭体系,国王建立了专职的王室法庭,不断扩大其司法权限,逐步削弱过去遗留下来的地方公共法庭和封建领主法庭的司法权。随着越来越多的案件被吸收到王室法庭中,原先分散的地方习惯法逐步融为一体,形成了通行全国的普通法。
材料二 在普通法的实践中,各种各样的原因经常会导致不公平,这些不公起初都要直接诉诸国王,后来因为数量太大而只好交由大法官来处理,大法官法庭即衡平法庭因而得以产生。15世纪以来,衡平法和罗马法不断兴起,普通法法院陷入危机。普通法法院通过自救改革,逐步扭转颓势。近代英国普通法法院与衡平法院“二元互动”的司法模式则初步形成。衡平法是一种补充性或附加性、注释性的法律,它以仆与主的关系围绕而服务于普通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普通法形成的条件。(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普通法形成发展的特点。(5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D 2.D 3.A 4.D 5.B 6.A 7.C
8.B 9.B 10.C 11.D 12.C 13.C 14.B
1.D 据材料可知,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出现了律师制度的萌芽,近代以来,律师制度逐渐确立,这说明西方法律制度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制度文明的发展具有延续性,故选D项。
2.D 结合所学可知,习惯法使贵族在法律释读方面占据优势,而《十二铜表法》被公布出来,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特权,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护平民利益,缓和社会矛盾,故选D项。《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为了缓和平民和贵族的矛盾,而非各民族,排除A项;《十二铜表法》维护的是贵族的利益,排除B项;《罗马民法大全》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排除C项。
3.A 日耳曼法是各日耳曼王国在记载和整理日耳曼人部落习惯法的基础上编纂而成的,A项正确。
4.D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教会法的目的是恢复上帝秩序,重视“对犯罪者灵魂的净化和道德的矫正”,这实质上有利于强化教会对人们的控制,故选D项。教会法和日耳曼法在中古时期各自独立发展,排除A项;教会法不把刑罚看作一种复仇的满足,这体现了一定的理性色彩,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法律至上的原则,排除C项。
5.B 据材料可知,罗马法适应了市民阶层和君主统治的需要,冲击了原有的庄园法与习惯法,这说明罗马法适应了中古后期欧洲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材料中仅涉及罗马法冲击习惯法,没有体现“摒弃”习惯法的原则与规定,排除A项;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14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排除D项。
6.A 拿破仑政府颁布的《法国民法典》,以国家意志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规定了公民平等的原则和保障契约自由,这是在以法律形式保障公民个人权利,故选A项。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法国民法典》与维护共和政体无关,排除B项;《法国民法典》属于大陆法系,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法国民法典》对司法程序的相关规定,排除D项。
7.C 材料“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体现了总统与国会权力相互制衡的原则,C项正确。
8.B 结合所学可知,宣布人人生而自由平等、强调程序公正、实行无罪推定,都体现了注重保护个人权益,B项正确;宪法的根本法地位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法国属于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美国、加拿大属于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法院的司法权问题,排除D项。
9.B 郭嵩焘的记载反映了英国的司法程序,这一流程体现了案件处理的严谨性和程序公正原则,故选B项。
10.C 材料“治安法官也好,陪审员也好,他们本身都是富人,因此他们都袒护自己的同类,都是穷人的死对头”体现的是西方的法律制度具有明显的阶级性,为资产阶级服务,C项正确。
11.D 根据材料可知,基督教十诫内容规范人的言行,宣扬了伦理道德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十诫具有解放思想的作用,排除A项;此时罗马帝国已经灭亡,排除B项;材料主要侧重规范人们的言行,宣扬宗教伦理道德,与教育和文化发展关联较小,排除C项。
12.C
材料强调的是教会学校,并不是世俗教育,排除A项;仅从学习内容上无法得出注重弘扬古希腊理性精神,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世俗王权的信息,排除D项。
13.C 加尔文新教产生于欧洲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材料中的观点肯定了追求财富的正当性,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诉求,适应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故选C项。教派冲突是由于教义不同引发的,与材料中的观点无关,排除A项;宗教改革导致基督教的分裂,而不是加尔文新教的财富观导致的,排除B项;加尔文新教依然坚持基督教基本教义,排除D项。
14.B 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这些美国资本家的行为与新教强调勤奋工作、节俭生活、回馈社会的观念相契合,这说明当时这些资本家受到了新教伦理的影响,故选B项。材料中资本家的行为并非忽视市场竞争规则,而是在市场竞争之外展现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排除A项;材料信息体现不出资本家积极参与慈善活动是因为重视社会贫富差距问题,排除C项;材料中资本家的行为并非利用宗教掩盖剥削本质,其行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排除D项。
能力提升练
1.A 2.A 3.C 4.B 5.D
6.D 7.D 8.C 9.C
1.A 结合所学可知,在顺序上排列在前的往往表示得到重视,《查士丁尼法学总论》首卷是关于人的规定,其次是关于物的规定,说明罗马法关注对个人权利的保障,A项正确。《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将契约和诉讼程序放在了最后,并不代表其忽视了司法的程序正义,排除B项;罗马法并没有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维护君主专制,排除D项。
2.A 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发誓免罪和神明裁判都是基于传统习俗的裁决方式,这些方式并不依赖成文法,而是更多地依赖当地的传统和习俗,这符合习惯法的特点,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基督教神学对日耳曼法律的影响,且神明裁判里的“神明”是指原始宗教的信仰,而非基督教的上帝,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无罪推定的原则,排除C项;市民阶级的经济诉求通常与近现代的法律体系和商品经济相关,材料并未体现,排除D项。
3.C 1244年皇帝腓特烈二世和1295年英王爱德华一世召集议会时均引用了罗马法的格言。这表明罗马法中的理念对中世纪议会的召集有推动作用,即罗马法复兴推动了中世纪议会的形成,故选C项。1244年和1295年时,西欧还处于中古时期,当时专制王权尚未完全发展起来,排除A项;中古时期的议会加强了王权,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西欧专制王权国家向民族国家转变的内容,排除D项。
4.B 根据材料可知,王座法庭恢复本特利的学位的原因是“本特利在受到对他不利的指控时没有获得任何申辩的机会”,也就是司法过程中存在程序性问题,这反映了英国司法重视程序公正,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国王在司法过程中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法官依据先例判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司法程序问题,并未体现无罪推定的司法原则,排除D项。
5.D 结合所学可知,陪审团成员来自民间有助于提高司法的民主性,陪审团制度提高了判决中非法律价值因素考虑的比重,这有助于提升司法的公正性,故选D项。材料中并未明确提及陪审团制度如何维护个人权利,排除A项;“极大地减少”说法夸大,排除B项;保证了司法程序的公平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
解题技巧
绝对选项是高中历史选择题中一种常见的错误选项类型,遇到此类选项往往要首先排除。绝对选项有的时间绝对,如带有“开始”字样的选项;有的程度绝对,如带有“消除”“决定”“保证”等具有“完全”含义词语的选项。
6.D 美国的司法体系以判例为重要裁决依据,当法院要对同一性质的案件作出判决时,可以沿用之前的判例,也可以推翻原有判例,创立新的判例,这种做法往往造成判例规则拥有伸缩性,故选D项。材料未提及州法律,无法表明“联邦法律高于州法律”,排除A项;不能以个别案例否定美国法律的延续性,排除B项;“美国消除了种族歧视”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7.D 修道院创办学校、修建图书馆、抄书,这些举措保存了古代文化遗产,同时对周边居民进行教育,培养了一批具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说明基督教在欧洲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D正确。
8.C 根据材料可知,宗教裁判所是基督教会对所谓的“异端”进行镇压的机构,这一机构通过审判和裁决来强化基督教会的思想控制,故选C项。宗教裁判所对“异端”的镇压,压制了思想文化的发展,不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排除A项;宗教改革后,西欧的基督教分裂为新教与天主教,与宗教裁判所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宗教裁判所成立于宗教改革运动之前,排除D项。
9.C 创新思维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新的情境得出新的结论,本题题干提供了加尔文教会的结构图,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得出新的历史结论,思路如下:
据上图分析可知,加尔文教会贯彻了后来资产阶级民主所包含的权力分立、民主选举、议会监督等原则,这为后来的代议制民主建设提供了借鉴,故选C项。材料涉及的是加尔文教会的结构,没有涉及其对罗马教廷的运作方式的影响,排除A项;从材料看不出政治与宗教分立的相关信息,且加尔文建立的是政教合一的政权,排除B项;当时尚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排除D项。
10.答案 (1)理论基础(习惯法、罗马法);王权的加强(国家的统一);司法改革的推动;封建经济的发展。(4分)
(2)过程漫长(曲折);多种因素影响;官方推动;不断完善;地位重要,始终占主导;等等。(5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