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0.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6 10:5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1.(2025辽宁大连高二期中)下表内容为15—16世纪部分学者关于君权的论述。这些主张(  )
论述 提出者
统治者为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意大利]尼科罗·马基雅弗利(1469—1527年)
国家权力是至高无上的,君主是国家主权唯一的承担者 [法国]让·波丹(1530—1596年)
A.顺应了民族国家兴起的潮流
B.折射出欧洲政局的四分五裂
C.表明神权与君权的矛盾缓和
D.促进了近代外交制度的推广
2.(2024安徽合肥高二月考)1525年马丁·路德的德语版《圣经》出版之后,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1541年瑞典语《圣经》出版,1550年丹麦语《圣经》以及1584年斯洛文尼亚语《圣经》也相继出版。这说明宗教改革(  )
A.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兴起
B.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开展
C.阻碍了欧洲王权的加强
D.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3.(2025广东清远高二期中)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欧洲一些国家的军队侵入法国。法国人民群情激愤,纷纷组织义勇军开赴前线。马赛的义勇军高唱着《马赛曲》奔向巴黎,这支进行曲后来成为法国的国歌。这反映出(  )
A.封建专制王权进一步强化
B.资产阶级革命激化了民族矛盾
C.启蒙运动在法国掀起高潮
D.法国大革命促进民族意识觉醒
4.(2025河北秦皇岛高二期中)15世纪,佛罗伦萨历史学家列奥纳多·布鲁尼编纂《佛罗伦萨人民史》,他从佛罗伦萨建城开始写,以政治、军事为主线,充满强烈的城邦爱国主义的情绪。这一著作开人文主义新史学的先河。此后,各国的人文主义历史学家纷纷效仿,写作自己民族的历史。这一现象(  )
A.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C.标志着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D.加速了近代史学理论的完善
题组二 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5.(2024河南许昌高二月考)格劳秀斯在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中认为,“根据一般规则:本人是处理自己事务的最佳裁断者,因而拥有发动战争之权力的人,乃是唯一拥有缔结和约之权力的人。由此推导,公战能够由各方主权者单独发动,在王权政制下这种权力理所当然属于君主”。这说明了(  )
A.主权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日益加剧
B.结束了欧洲的混战局面
C.主权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主体地位
D.近代外交制度由此建立
6.(2025陕西部分学校高二期中)欧洲的“三十年战争”结束后,各交战方于1648年10月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根据这一条约,独立的诸侯邦国对内享有至高无上的国内统治权,对外享有完全独立的自主权。这说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
A.确立了国家主权与独立原则
B.提供了和平解决争端的途径
C.促进了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D.颠覆了近代欧洲的政治秩序
7.(2025河北邯郸高二期中)拿破仑战争结束后,俄国实力大增,擅自吞并了大部分波兰;普鲁士国王则要求将萨克森并入普鲁士。奥地利与英、法达成秘密协定,相互保证它们在维也纳会议上共同反对俄、普的要求,并对战败国法国作出了非常宽大的处理。由此可见,维也纳会议(  )
A.顺应时代潮流  
B.确立大国一致原则
C.强调欧洲均势  
D.加速了德意志统一
8.(2024辽宁抚顺高二开学考试)1815年建立的维也纳体系,首创了“总决议书”的体例,要求所有与会国都须签字,将欧洲各国纳入了一个共同的体系中,承担责任和义务,为其后的凡尔赛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格式基础。由此可知维也纳体系(  )
A.促进欧洲民族意识的萌发
B.极力维护国家主权利益
C.体现了大国的强权政治
D.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
题组三 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9.(2024福建厦门高二开学考试)有学者指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欧洲“均势”,实际上是由英、法这两个实力严重受损的传统大国和德、意这两个随时准备好对外扩张的大国,再加上一系列没有多少自卫能力的小国、弱国组成的不均衡体系。学者意在揭示(  )
A.凡尔赛体系具有脆弱性
B.欧洲丧失世界优势地位
C.资本主义阵营趋于瓦解
D.欧洲分裂局面正式形成
10.(2025河北张家口高二期中)下表内容从侧面反映出(  )
《国际联盟盟约》 提出各缔约国要“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
《非战公约》 否定了“战争权”的合法性,明确表达了世界各国力求避免战争的共同目标
《联合国宪章》 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作为联合国的首要宗旨
A.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流
B.战争严重破坏了人类生活
C.追求和平主导国际法发展
D.和平主义已成为国际共识
11.(2025辽宁名校联盟高二期中)1920年国际联盟成立,1945年联合国成立;国际联盟就普遍性、广泛性来说,远不能与联合国相比。这是因为联合国更注重(  )
A.组织设立的政治性  
B.参与成员的广泛性
C.运行机制的有效性  
D.维护和平的道义性
12.(2025福建龙岩一级校联盟高二期中)以下是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部分文件。据此可知,不结盟运动意在(  )
1961年 《关于战争的危险和呼吁和平的声明》
1964年 《和平和国际合作纲领》
1973年 《经济合作行动纲领》《关于民族解放斗争的宣言》
1976年 《经济宣言》《不结盟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行动纲领》
A.谋求成员国的发展  
B.成立区域经济集团
C.壮大社会主义阵营  
D.挑战传统殖民体系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1.(2025湖南长沙长郡中学高二期中,P187定点1)1534年英国《至尊法案》中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的首领,拥有任命教会各种神职和决定教义的权力,拒绝接受法案者以叛国罪处死。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中,要求所有法国公民都说法语,并创立了国旗、国歌和国家节日等政治仪式。这些史实反映出(  )
A.封建专制王权的强化
B.天主教会受到科学冲击
C.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
D.英法民族国家意识增强
2.(新考法·辩证看待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概念)(2025浙江浙东北联盟高二联考)有学者认为,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在崛起过程中,以自由、民主等标准嫁接“民族国家”的概念,一方面以此标准肢解大规模的古文明国家,另一方面也以此干预“落伍国家”。从该观点中可以推论(  )
A.西方民族国家是自由民主的
B.“民族国家”概念的提出带有政治性目的
C.民族国家产生是历史的必然
D.世界古文明国家毁于近代西方民族国家
题组二 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
3.(2025广东广州一中高二期中)19世纪末,欧洲国际法学家明确地以欧洲“文明”来衡量世界各国的国际行为及法律权利,从而在国际法中形成了一套规范国际关系的“文明”标准。按这一标准,世界上的国家被划分为“文明”“野蛮”和“蒙昧”等不同类别,在国际法上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这反映了(  )
A.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  
B.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C.不同文明间冲突加剧  
D.外交规则逐步完善
4.(2025江苏南京高二期中)1848年欧洲革命后,马克思指出,维也纳体系自从建立后就只能通过进行各种密谋和交易才能实现短暂的、新的妥协,以干涉他国内政和战争的“提货单”方式来实现和满足利益,实现所谓的“欧洲协调和稳定”。据此,马克思认为维也纳体系(  )
A.扩大了国际法实际应用范围
B.体现大国一致的国际关系原则
C.充斥西方国家恶劣外交行径
D.开创用国际会议解决争端先例
5.(2025辽宁高二期中,P187定点2)1920年1月正式生效的《国际联盟盟约》有关于部分禁止战争的规定;1928年8月,美、法等国签订的《非战公约》宣布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1945年缔结的《联合国宪章》则规定全面禁止使用武力。这说明(  )
A.民族自决原则得到认同
B.国际法发挥的作用有限
C.国际安全机制不断强化
D.大国强权政治色彩弱化
题组三 思维训练
6.(2024广西玉林高二期中)有学者认为,“历史的遗憾在于,这样一个明确宣布战争为非法的国际公约(《非战公约》)并没有能够制止战争……正是由于《非战公约》的事先存在以及战胜国的引用,才保证了纽伦堡审判的有法可依、有理可据。《非战公约》在审判、惩办战犯的过程中可谓功不可没”。对该学者的观点理解最为恰当的是《非战公约》(  )
A.确定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国际法发展到新阶段
B.对维护世界和平没有任何意义
C.从有名无实转变为纽伦堡审判的坚强法律保障
D.使得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A 2.A 3.D 4.B 5.C 6.A
7.C 8.D 9.A 10.C 11.B 12.A
1.A 根据材料可知,15—16世纪部分学者认同君权的扩张,这些论述顺应了民族国家兴起的潮流,A项正确。材料强调单一民族国家,不是整个欧洲政局,排除B项;世俗王权在加强过程中会激化其与神权的矛盾,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君权的扩张,与近代外交制度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
2.A 宗教改革期间,德语、丹麦语、斯洛文尼亚语的《圣经》相继出版,表明宗教改革推动了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的发展,这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故选A项。材料主要涉及宗教改革的影响,与启蒙运动无关,排除B项;宗教改革有利于加强王权,排除C项;《圣经》不是传播民主思想的读物,排除D项。
3.D 根据材料可知,法国大革命爆发后,面对外来侵略者,法国人民自觉组织义勇军保卫国家,这体现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是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的发展,D项正确。
4.B 各国人文主义历史学家纷纷效仿布鲁尼,写作自己民族的历史,这种对本民族历史的关注和书写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B项正确。
5.C 据材料可知,格劳秀斯认为公战能够由“主权者单独发动”,而在王权政制下拥有主权的人是“君主”,“君主”代表的是国家,所以,格劳秀斯认为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是国际关系中的主体,故选C项。材料论述的是国际法理论,而不是当时欧洲国际关系的实际状况,排除A项;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结束了欧洲的混战局面,排除B项;17世纪,欧洲国家的君主们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在此基础上,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排除D项。
6.A 根据材料“独立的诸侯邦国对内享有至高无上的国内统治权,对外享有完全独立的自主权”可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A项正确。《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但没有提供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途径,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国际关系,不是民族意识,排除C项;“颠覆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
7.C 材料描述了欧洲列强之间的复杂关系,奥地利与英、法共同反对俄、普的扩张要求,体现了列强间相互制衡、保持欧洲均势的意图,这是维也纳会议的一个重要目的,即通过各国间的妥协和平衡来维持欧洲的和平与稳定,C项正确。维也纳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旧制度和欧洲列强的势力范围,这与当时不断高涨的民主意识、民族独立要求和现代化的时代潮流并不一致,排除A项;确立大国一致原则的是《联合国宪章》,排除B项;维也纳会议主要是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调整欧洲政治格局,与德意志统一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
8.D 维也纳体系,首创了所有与会国都须签字的“总决议书”的体例,将欧洲各国纳入了一个共同的体系中,要求与会各国承担责任与义务。这些内容符合国际法的定义,因此可知,维也纳体系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故选D项。
9.A 根据材料“组成的不均衡体系”并结合所学可知,该学者认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构建的凡尔赛体系是不稳定的,具有脆弱性,故选A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欧洲还没有丧失世界优势地位,排除B项;资本主义阵营的出现是在二战结束以后,排除C项;材料论述的不是欧洲的分裂,排除D项。
10.C 从这些国际组织和公约的规定和宗旨来看,它们都在强调和平的重要性以及对战争的否定和限制,这反映出在国际法的发展过程中,追求和平成为主导方向,C项正确。
11.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几乎包括了世界上所有的主权国家,在参与成员的广泛性上远超国际联盟,这与材料中的普遍性、广泛性相契合,B项正确。国际联盟和联合国都是政治性组织,排除A项;运行机制的有效性与材料中强调的普遍性、广泛性不符,排除C项;国际联盟和联合国都注重维护和平的道义性,排除D项。
12.A 根据材料可知,不结盟运动成立后,从关注战争、呼吁和平,争取和平和合作,到提出《经济合作行动纲领》、发表《经济宣言》等,反映出不结盟运动合作领域从政治扩展到经济,表明其意在谋求成员国的发展,A项正确。
能力提升练
1.D 2.B 3.A 4.C 5.C 6.C
1.D 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宗教的政治影响力逐渐衰退,世俗政权的统治逐渐加强,法国国家概念增强,这反映出近代英法民族观念和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D项正确。法国大革命反对封建专制,排除A项;英国宗教改革体现了王权对天主教会的冲击,而非科学对天主教会的冲击,排除B项;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不属于宗教改革,排除C项。
2.B 根据材料“一方面以此标准肢解大规模的古文明国家,另一方面也以此干预‘落伍国家’”可知,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崛起,向古文明国家强制推行西方的价值观,干预其文明进程,说明“民族国家”概念的提出带有政治性目的,B项正确。材料强调西方民族国家崛起对古文明国家的影响,没有强调西方民族国家的性质和特点,排除A项;材料主旨不是民族国家产生的必然性,排除C项;世界古文明国家毁于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3.A 欧洲国际法学家以欧洲“文明”为标准将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文明”“野蛮”和“蒙昧”等不同类别,不同类别的国家在国际法上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这种划分为欧洲殖民扩张提供了依据,是西方主导下的国际体系在国际法上的体现,故选A项。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时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排除B项;国际法对于世界不同国家的划分并不能直接导致不同文明间冲突的加剧,排除C项;材料中国际法的划分是不公正的,不属于外交规则的完善,排除D项。
4.C 根据材料可知,马克思认为维也纳体系建立后,通过密谋和交易实现短暂的妥协,以干涉他国内政和战争的“提货单”方式满足大国利益,所谓的“欧洲协调和稳定”只是表象。马克思的这一描述揭示了维也纳体系下西方国家在外交上的恶劣行径,如密谋、交易、干涉他国内政等,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国际法实际应用范围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揭示的是维也纳体系下大国通过不正当手段实现自身利益的外交行为,并非大国一致原则,排除B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排除D项。
5.C 材料中提到的三个国际条约和公约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战争和使用武力进行了限制或禁止,反映了国际社会在不断努力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和平与安全,这一过程体现了国际安全机制的逐步强化,C项正确。民族自决是指一个民族有权决定自己的政治命运和选择自己的政府形式,材料没有涉及相关内容,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国际法关于战争和使用武力内容的发展,没有涉及国际法实际发挥的作用,排除B项;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形成过程中,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但材料没有涉及,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国际安全机制的强化,排除D项。
6.C 
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了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排除A项;B项“没有任何意义”的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没有体现集体安全体制的完善,排除D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