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各种各样的运动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能举例说明物体的运动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并知道把事先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可以用来确定某个物体是否运动。初步意识到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 经历从朴素地描述运动到科学地描述运动的认知过程,并在活动过程中,能倾听其他同学的观点,能表述自己的研究结果。
3. 体会从纷纭的现象中认识事物共同本质特征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2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运动现象有比较充分的生活感性认识,但通过前期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运动就是正在“动”的物体,静止就是“不动”的物体;少数学生能够说出由于地球的公转自转,地球上的物体都在运动;没有学生能够用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看来学生的认识还是表面的、肤浅的,并不能用科学的语言和手段描述运动与静止。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况。
教学难点:把正在“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况。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展示前概念
1、课件演示并谈话:在一张课桌上放着一本书,书上有一块橡皮,旁边还放着一把尺子。如果推动书,让书在桌面上滑动,那么你认为这些物体谁是运动的?谁是静止的?为什么?
预设1:运动的物体是书、橡皮;静止的物体是桌子、尺子。
因为书和橡皮在动,桌子和尺子没有动。
预设2:运动的物体是书;静止的物体是橡皮、桌子、尺子。因为书在动,橡皮、桌子和尺子没有动。
预设3:地球在自转和公转,所以地球上的物体都在运动着。
……
2.如果出现预设1、2的情况,则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副板书。如果出现预设3的情况,则解释:自然界中的物体都在运动,但我们还常说某物体是静止的,主要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如果都运动,我们也不容易为物体定位了。
3.你还能举些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预设:静止的:房屋、树木、黑板……运动的:行使的汽车、飞出的足球、跑步的人……
4.谈话示题:科学上是如何定义运动和静止的呢?是不是像同学们想的这样,正在动的就是运动的,不动的就是静止的呢?那就让我们来研究研究运动和静止吧。(板书课题)
活动2【导入】分解细化建构概念
1、认识运动是“位置的变化”
①课件演示并谈话:星期天,妈妈带着小红去科技馆参观。他们来到路边打车,正好有一辆出租车。正在这时,妈妈看见小红的鞋带开了,就提醒她系鞋带。等小红系完了鞋带,再一看出租车已经无影无踪了。同学们,你们说出租车开得快不快呀?
②提问:咦?你们看见出租车行驶了吗?那为什么说它开得真快呢?
③讲解:看来,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运动的,并不是看它是不是在动,而是看它的位置有没有变化。(板书:一个物体、位置)
2、认识判断运动要找“标准物体”,建构“参照物”概念
①提问:小红和妈妈打到车,坐在车里,这车可真稳啊,简直感觉不出这车是行驶着还是停止了。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够知道车是行驶着还是停止了吗。
②讲解:通过车窗外的树快速向后退,我们判断出车在行驶着。看来,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运动,要选择另一个物体来做标准才行。(板书:标准物体)
③讲解:我们把事先找到的作为标准的物体,科学上叫做参照物(板书:参照物取代标准物体)。参照物一般是预先假设的不动的物体。
3、初步认识“参照物”选择的多样性。
①课件演示并提问:乘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②将学生分为左右两大组,示意左边三行同学趴在桌子上,向右边三行同学提问:假如你们是路边的同学,请你们判断,乘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③示意右边三行同学趴在桌子上,向左边三行同学提问:假如你们是司机,请你们判断,乘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④故作神秘状提问:对于同一个乘客,你们却有两种不同的判断,是不是谁错了?请你们说说理由。
⑤讲解:看来,对于同一个物体,由于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的运动状况也不一样,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4、扩大对参照物的认识,知道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状况,
①课件演示并提问:男同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②同样将学生分为左右两大组,向一组提问:假如你们是女同学,请你们判断,男同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向一组提问:假如你们是司机,请你们判断,男同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③故作神秘状提问:对于同一个人,你们又有两种不同的判断,这次是不是谁错了?请你们说说理由。
④讲解:看来参照物的选择是多样的,不光我们以前认为不动的物体比如树木、山等可以作为参照物,而且以前我们认为动的物体比如行使的汽车也可以作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也不一样。
⑤随着Flash演示,随着提问:谁是运动的?把谁当成参照物?
⑥小结: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先要选择一个参照物,看这个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位置改变了,则说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变,则说物体是静止的。
活动3【导入】举一反三运用概念
1、找出歌曲中的科学知识
视频:歌曲《红星照我去战斗》
小小竹排水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竹排在运动,以青山为参照物。
青山在运动,以竹排为参照物。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月亮在运动,以云朵为参照物。
2、判断所给场景中的运动现象
①提问:现在让我们回到刚上课时的问题,书、橡皮、尺子、桌子谁是运动的?谁是静止的?
②谈话:哪组同学愿意将你们的研究结果与同学们分享?
③谈话:拿出你们上一张记录单,与现在的记录单比较一下,恭喜你们,在通往科学顶峰的大路上,你们又前进了一大步。
3、模拟在天空中飞翔的场景
①视频演示并提问:在拍电影时,是不是真的让演员在高空中飞呀?我们能不能在教室中拍出人在天上飞的效果呢?
②谈话:谁愿意到前面来表演一下?谁愿意当摄影师?
③当场将学生拍摄的画面在电脑上展示。谈话:快来看看我们的作品吧。
④提问:玩具人在飞吗?那为什么我们能感觉到玩具人在飞?
4、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诗:“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什么意思呢,与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有什么关联呢?请同学们课下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
课件12张PPT。运动与静止讨论与交流讨论与交流?乘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讨论与交流?小男孩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小小竹排水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竹排在运动,是以_____为参照物,青山竹排云朵青山在运动,是以_____为参照物,月亮在运动,是以_____为参照物,“手抓子弹”的奥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时,发现身边似乎有一条“小虫”在蠕动着,他抓来一看,令他大吃一惊,竟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