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的年代是( )
A.黄帝到汉武帝
B.战国到五代
C.春秋到五代
D.秦朝到宋朝
2.下列文学形式与宋朝有关的是( )
A.
B.
C.
D.
3.明朝统治者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专制统治,下列属于他们的措施有( )
①设立锦衣卫
②设立东厂
③设军机处
④设廷杖制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写诗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说明了( )
A.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办事效率
B.军机大臣掌握了处理军国大事的实权
C.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
D.军机大臣揣摩皇帝的意思来拟发谕旨
5.“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明太祖制义取士”指的是( )
A.八股取士
B.锦衣卫和东厂
C.文字狱
D.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6.乾隆时,内阁学士胡忠藻的诗里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乾隆看了竞说:“加‘浊’字于国号‘清’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忠藻和族人被杀,罪及师友.这反映了统治者( )
A.设立军机处
B.实行八股取士
C.制造文字狱
D.设置厂卫机构
7.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康熙年间的有( )
①平定准噶尔部贵族叛乱
②册封五世达赖
③册封五世班禅
④设驻藏大臣。
A.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③
8.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又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
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
9.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象征。该长城东西起止点为(嘉峪关﹣鸭绿江),该长城修筑于( )
A.明朝
B.秦朝
C.清朝
D.汉朝
10.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 )
A.开元盛世
B.贞观之治
C.康乾盛世
D.贞观遗风
二、非选择题
11.“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到明清时期,我国的对外交往出现了新的变化。阅读下列有关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如图
(1)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人物的事迹?根据所学结合地图说明他最远到达了哪些地区?有何作用?
材料二:
时间(朝代)
侵略者
反侵略代表人物
主要事迹
明朝
A
B
台州九捷
明末清初
荷兰
C
D
清初
E
康熙帝
F
(2)请将表格中的A﹣F处内容补充完整。
材料三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商家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
浙民俗谷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清高宗圣训》
(3)材料三反映了清代帝王怎样的心理状态?产生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清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简述该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4)综上所述,归纳明清时期我国对外交往的变化特点。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①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②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③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
材料三:明清时期传统科技仍居世界领先地位,传统科技呈现出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而且这一时期有些研究成果仍居世界领先地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代表的是我国古代的哪项世界领先的科技成就?
(2)材料二中的①②③处分别对应材料一中哪幅图片?(写字母)材料二对我们学习材料一有何帮助?
(3)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三中“集大成的科技著作”两例及其作者。
(4)综上所述,归纳上述材料学习的主题。
2015-2016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的年代是( )
A.黄帝到汉武帝
B.战国到五代
C.春秋到五代
D.秦朝到宋朝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治通鉴》.
【解答】《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司马光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共294卷,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详略得当,以述事论人为主,全书绝大部分篇幅记述了历代治乱兴衰,以供统治者借鉴.
故选B.
【点评】注意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的异同:
1、相同点:
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通史巨著,即不限于某个特定的朝代,而是贯通历代的著作.
2、不同点:
(1)编写体例不同;《史记》是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资治通鉴》是编年体,以时间为主线.
(2)内容不同;《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
3000年的主要历史;《资治通鉴》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述了从战国时期到五代末年
共1362年的历史.
(3)编写目的不同,《史记》是一部纯历史著作;而《资治通鉴》则以与历代朝政兴衰得失相关的政治、军事、民族关系为主要内容,取“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之意.
2.下列文学形式与宋朝有关的是( )
A.
B.
C.
D.
【分析】本题考查宋朝.
【解答】仔细观察图片,A《如梦令》是词牌名,词是宋朝主要文学方式,而B《红楼梦》和C《西游记》是小说,D《窦娥冤》是元曲.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读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我国各个朝代的主要文学成就.
3.明朝统治者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专制统治,下列属于他们的措施有( )
①设立锦衣卫
②设立东厂
③设军机处
④设廷杖制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解答】明朝统治者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专制统治,明太祖设立锦衣卫,设廷杖制度,明成祖设立东厂,设军机处的是清朝雍正帝.
故选D.
【点评】知道明太祖设立锦衣卫,设廷杖制度,明成祖设立东厂.
4.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写诗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说明了( )
A.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办事效率
B.军机大臣掌握了处理军国大事的实权
C.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
D.军机大臣揣摩皇帝的意思来拟发谕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
【解答】依据课本知识,清雍正帝时,为加强君主专制,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军国大权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分析提干和选项,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要准确掌握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的基础上顺利解答.
5.“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明太祖制义取士”指的是( )
A.八股取士
B.锦衣卫和东厂
C.文字狱
D.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八股取士的认识.
【解答】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明太祖制义取士”,根据所学可知,为了选拨听命于皇帝的官吏,明政府实行八股取士,与秦朝“焚书坑儒”产生的影响一样,都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从而判断“明太祖制义取士”指八股取士.
故选A.
【点评】注意扎实掌握明朝强化君权的主要措施.知道加强思想文化控制是历代王朝统治的重要内容.
6.乾隆时,内阁学士胡忠藻的诗里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乾隆看了竞说:“加‘浊’字于国号‘清’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忠藻和族人被杀,罪及师友.这反映了统治者( )
A.设立军机处
B.实行八股取士
C.制造文字狱
D.设置厂卫机构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文字狱的内容.
【解答】A.军机处是雍正帝在中央设立的机构,
B.八股取士是科举制在明清时期的一种状况,
C.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还从思想领域严格控制知识分子.康雍乾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曲解,借题发挥,制造了大批冤狱,被称为文字狱.材料中反应的就是当时的事例.
D.厂卫机构是明朝设立的特务机构.
故选C.
【点评】注意清朝文字狱的知识点的识记.
7.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康熙年间的有( )
①平定准噶尔部贵族叛乱
②册封五世达赖
③册封五世班禅
④设驻藏大臣。
A.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③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发生在康熙年间的历史事件.
【解答】册封五世达赖的是顺治帝,设驻藏大臣的是雍正帝,据此可排除含②和④的ABD三个选项.①平定准噶尔部贵族叛乱和③册封五世班禅发生在康熙帝时.
故选C.
【点评】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8.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又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
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皇帝制的特点.
【解答】皇帝“家天下”制度的特点包括皇权至上、皇位世袭制度和皇权特权制度.A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天人合一,故A项错误;B项建筑功能齐全不能体现出来,故B项错误;C项材料中通过记述皇帝等重大活动都在太和殿举行,且太和殿又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这体现出的实质问题是突出皇权至上,故C正确;D项本题没有涉及国家大一统的观念,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皇帝制的特点的了解.
9.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象征。该长城东西起止点为(嘉峪关﹣鸭绿江),该长城修筑于( )
A.明朝
B.秦朝
C.清朝
D.汉朝
【分析】本题考查明长城的修建.
【解答】明长城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历时近二百年修筑而成.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多米,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明长城的修建,要知道他的两端及功能,可以与秦长城对比学习.
10.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 )
A.开元盛世
B.贞观之治
C.康乾盛世
D.贞观遗风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康乾盛世.
【解答】从明中期到清初,是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经济迅速发展,国力空前强盛,史称“康乾盛世”.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康乾盛世是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
二、非选择题
11.“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到明清时期,我国的对外交往出现了新的变化。阅读下列有关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如图
(1)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人物的事迹?根据所学结合地图说明他最远到达了哪些地区?有何作用?
材料二:
时间(朝代)
侵略者
反侵略代表人物
主要事迹
明朝
A
B
台州九捷
明末清初
荷兰
C
D
清初
E
康熙帝
F
(2)请将表格中的A﹣F处内容补充完整。
材料三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商家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
浙民俗谷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清高宗圣训》
(3)材料三反映了清代帝王怎样的心理状态?产生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清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简述该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4)综上所述,归纳明清时期我国对外交往的变化特点。
【分析】(1)本题考查了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
(2)本题考查了明清时期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相关史实.
(3)本题考查了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背景及影响.
(4)本题考查了明清时期我国对外交往的变化特点.
【解答】(1)由材料一地图中的信息“明”“刘家港”“西洋”“非洲”可知,这反映的是郑和下西洋.据所学知,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2)据所学知,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明朝中期,倭寇为患,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明朝政府派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戚继光带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基本肃清东南沿海的倭寇.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清初,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清的郑成功,决心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经过激战,郑成功取得了大胜,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城堡,作为扩大侵略的据点,为了保卫祖国疆土,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围攻盘踞雅克萨的侵略军,经过两次雅克萨之战,清军大胜,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3)由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浙民俗谷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可知,这反映了清代帝王夜郎自大,惧怕滋事的心态.这种心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在这种夜郎自大的心态影响下,清朝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也使清朝与世隔绝,既看不到时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了.
(4)由上面材料可知,明初郑和下西洋显示了中国的开放政策,而到了清初则实行闭关锁国的封闭政策,这表明明清时期我国对外交往的特点是由开放到闭关.
故答案为:
(1)郑和;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2)A
日本;B
戚继光;C
郑成功;D
收复台湾;E
沙俄;F
雅克萨之战.
(3)夜郎自大,惧怕滋事;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闭关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侵略的一面,但最终导致中国在世界上落伍.
(4)由开放到闭关.
【点评】识记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识记明清时期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相关史实,了解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①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②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③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
材料三:明清时期传统科技仍居世界领先地位,传统科技呈现出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而且这一时期有些研究成果仍居世界领先地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代表的是我国古代的哪项世界领先的科技成就?
(2)材料二中的①②③处分别对应材料一中哪幅图片?(写字母)材料二对我们学习材料一有何帮助?
(3)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三中“集大成的科技著作”两例及其作者。
(4)综上所述,归纳上述材料学习的主题。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的知识点.
(2)本题考查的是四大发明对世界影响的知识点.
(3)本题考查的明清时期的科技成就的知识点.
(4)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总结、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答】(1)A图是印刷品,反映是的我国古代印刷术的成就.B图是《司南》,反映的是我国古代指南针应用的成就.C图是火炮,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火药应用的成就.
(2)骑士阶层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代表的封建制度.火药和火药武器的西传,为资产阶级打败封建势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援.指南针的西传,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新航路的开辟,打开了世界市场并使殖民地开始建立.印刷术的西传,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变成了新教传播的工具.因此①对应的是C;②对应的是B;③对应的是A.材料二中的材料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对外传播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因此材料二有利于我们理解材料一产生的影响或作用.
(3)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材料一、二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成就.材料三反映的是明清时期科技成就的有关知识,因此材料学习的主题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故答案为:
(1)A、印刷术;B、指南针;C、火药.
(2)①C,②B,③A;有助于理解材料一产生的影响或作用.
(3)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
《天工开物》.
(4)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四大发明和明清时期科技成就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