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历史(新考向)阶段测试】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检测卷(原卷版+答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上历史(新考向)阶段测试】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检测卷(原卷版+答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5 06:44:34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九上历史第五单元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14世纪中叶以后,为了谋求获得更高的土地收益,封建庄园领主开始改变土地经营方式;富裕起来的农民则逐渐演变为农场主,雇用农民进行耕种,最后按契约规定与土地所有者按比例分配生产所得。上述材料可用来研究(  )
A. 庄园经济的兴起 B. 市民阶层的产生
C. 农业技术的革新 D. 租地农场的出现
1. D 
2. 14世纪前后,商人不仅给手工业者供应生产原料,而且还供应生产工具。这就使手工业者彻底地从属于商人,变成了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商人将这些劳动者集中在大型作坊中一起进行生产。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庄园经济的发展 B. 手工工场的发展
C. 自然经济的解体 D. 早期城市的产生
2. B 
3. 市民阶层为确保自身利益,组织工匠和工人形成各种行业公会,通过商业和金融活动逐渐积累了财富和权力,使得他们在城市自治和政府决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材料说明城市居民(  )
A. 摆脱了封建统治 B. 政治地位提高
C. 成为了特权阶级 D. 获得自由平等
3. B 
4. 1338年的佛罗伦萨有两百多家手工工场从事呢绒生产;14、15世纪的威尼斯城市繁荣,以造船业和从事跨地区海上贸易著称。在经济繁荣的过程中,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力图推动精神文化领域的“解放”。据此可知,意大利(  )
A. 拥有新文化兴起的社会环境 B. 文学艺术受古希腊罗马影响
C. 城市崛起推动文艺复兴产生 D. 最早诞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4. A 
5. 文艺复兴时期抛弃了传统服装的层层包裹,女性服饰和男性服饰大多轮廓分明、剪裁紧身,通过服装表现出了自然纯粹的人体之美。这体现了(  )
A. 女性社会地位的逐步提高 B. 社会服饰脱离神学的束缚
C. 人文主义影响到社会生活 D. 人类崇尚自然简约的风格
5. C 
6. 右图是为纪念16—17世纪欧洲某位文学家而发行的货币。这位文学家是(  )
A. 彼特拉克
B. 薄伽丘
C. 达·芬奇
D. 莎士比亚     
20英镑纸币(注释:图中场景为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月下会谈”)
6. D
7. 中世纪时,音乐为宗教服务,有着一种神秘不可侵犯的威严。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更具有生活气息,特别是《圣歌》翻译为更容易记忆的本国语言,不再用拉丁语。这反映出文艺复兴(  )
A. 提倡进取的人生 B. 影响了音乐创作
C. 复兴了古典音乐 D. 传播了自由观念
7. B 【解析】考查点:文艺复兴。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信息“中世纪时,音乐为宗教服务”“文艺复兴运动前后,音乐更具有生活气息”可知,材料表述了文艺复兴运动前后欧洲音乐的变化,体现了文艺复兴对音乐创作的影响,B项符合题意。
8. 15世纪晚期,航海者通过使用十字标尺测量太阳或者北极星和地平线的高度角,以此计算出他们所处的纬度(示意图如下)。这一技术的出现(  )
A. 使得地圆学说深入人心
B. 提高了航程的安全性
C. 给美洲地区带去了灾难
D. 改变了人们出行方式    
8. B 【解析】考查点:航海技术的进步。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信息“航海者……以此计算出他们所处的纬度”可知,材料描述了航海者通过技术确定了自身的纬度,不仅极大提升了航行便利性,更增强了航海安全系数,B项符合题意。
9. 某历史社团的同学进行历史剧汇报演出,下图是九年级(1)班同学排练的历史舞台剧,可推断该剧讲述的历史人物是(  )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麦哲伦
D. 哥伦布    
第一幕:梦想萌芽·艰难筹备
第二幕:扬帆起航·初见“美洲”
第三幕:邂逅土著·宣告“发现”
第四幕:归航汇报·历史轰动
9. D 【解析】考查点:哥伦布“发现”美洲。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
综上所述,舞台剧演绎的人物是哥伦布,D项符合题意。
10. (跨地理·地图解读)某校九年级师生在学习完“探寻新航路”一课后,以“世界地图重绘”为主题开展兴趣学习活动。如下是某同学搜集的地图资料,图中这一航线(  )
A. 充分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  B. 开辟了通向印度的新航路
C. 建立了欧洲与美洲间的联系  D. 给非洲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10. A 【解析】考查点: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解题思路:根据地图信息“1519年”“菲律宾群岛”“1522年”可知,图中航线为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19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继续寻找盛产黄金和香料的亚洲。经过 3年的航行,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 1522年返回欧洲。麦哲伦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A项符合题意。
11. “新航路的开辟,把各大洲连成一个世界市场,许多新的商品出现在这一市场上,传统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流通量也迅速扩大。”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
A. 促进了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B. 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
C. 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D. 给亚非拉带来深重的灾难
11. B 
12. 某同学在阅读完《世界上古史·下》后,制作了如下摘抄笔记。该笔记说明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对外扩张(  )
·西班牙发现美洲新大陆后,对美洲进行殖民活动。据统计,从1520—1820年的300年间,西班牙人从美洲运回黄金250万公斤,白银100万公斤
·1493—1600年的108年间,葡萄牙人从非洲运出黄金27.6万公斤
A.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B. 掠夺了殖民地大量财富
C. 传播了欧洲的社会文化 D. 造成了殖民地人口流失
12. B
13. 综合如下3个维度,可以得出的共同历史认识是“三角贸易”(  )
维度1 欧洲的商品被运到非洲,换取奴隶;奴隶被运送到美洲,换取糖、金属矿产、烟草等;而这些商品再被运回欧洲,形成一个闭环的经济系统
维度2 大量的非洲人口被强迫运输到美洲,导致了非洲多个社会结构崩溃,失去了大量劳动力,影响了非洲大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维度3 “三角贸易”为欧洲列强在美洲、非洲和亚洲建立殖民地提供了经济基础。欧洲国家通过控制贸易路线、剥削殖民地资源来加强对这些地区的政治统治
A. 推动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B. 造成非洲国家发展长期停滞衰落
C. 为西方世界的崛起提供条件
D. 具有经济、社会、政治多方面影响
13. D 【解析】考查点:“三角贸易”。解题思路:分析表格信息,
综上可知,“三角贸易”在经济、社会、政治方面均有影响,D项符合题意。
14. (中考新考法·要素辨识)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英国的手工业尤其是毛纺织业的迅速发展,促使英国开拓海外市场。英国为了确保海外贸易航道的通畅,只有打破西班牙的海上霸权才能向海外发展,同时,荷兰、法国等殖民国家也有扩张海外殖民地和市场的现实需求。这段文字描述了荷、法、英殖民争霸的(  )
A. 历史背景 B. 斗争过程 C. 主要特点 D. 历史影响
14. A 【解析】考查点:荷、法、英殖民争霸。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信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促使英国开拓海外市场”“荷兰、法国等殖民国家也有扩张海外殖民地和市场的现实需求”可知,欧洲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进行对外扩张,争夺更多海外殖民地与市场,这是荷、法、英殖民争霸的历史背景,A项符合题意。
15. 某校九年级(3)班学习完本单元内容后,李老师准备开展一堂“大单元教学”主题课程,如下是他挑选的教学资料(部分),据此可知,本堂课程的主题是(  )
·巴黎羊毛织工行会章程(节选) ·法兰克福呢绒业行会章程(节选) ·一首关于16世纪英国手工工场的歌谣 ·《哈姆雷特》(节选) ·《哥伦布航海日记》片段 ·伯尔那勒·迪亚士关于西班牙殖民者征服墨西哥的记载
A. 古代欧洲文明 B.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C. 封建时代的欧洲国家 D. 走向近代
15. D 【解析】考查点:走向近代。解题思路:根据表格信息“行会章程”“16世纪英国手工工场”“《哈姆雷特》”“《哥伦布航海日记》”“西班牙殖民者征服墨西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教学资料分别反映了“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探寻新航路”“早期殖民掠夺”等内容,这些内容共同体现了“走进近代”的主题,D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其中16题8分,17题10分,18题12分,共30分)
16. 中世纪晚期,欧洲经历着一场巨大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11世纪,欧洲开垦的新土地数量越来越多。12世纪,封建领主经常请农民移居于他们的新土地,这样他就可以收租了,作为收取租金的回报,领主往往需要提供一些优惠条件,通常包括人身自由,免去大部分劳役,并给予村落社会相当大的处理其自身事务的自治权。对于领主而言,若领主收取现金而不是劳役,他就可以雇用劳动力去耕作其领地,用赚来的钱支付佣金,提高劳动效率。有时,领主甚至更进一步,把领地分成若干农庄进行出租,领主仅需要一个收租人进行管理。有的收租人签订契约,集中土地,建立了租地农场,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摘编自[美]布莱恩·蒂尔尼、西德
尼·佩因特《西欧中世纪史》
材料二 
中世纪印刷工场 资料1:早在15世纪,分散的手工工场就在英国农村出现了。由商人先到市场上购买羊毛,交给各家纺工纺成毛线,他再收取毛线,分给各家织工织成毛呢,收取成品再出售,并付给纺工、织工工资,这时生产分散进行 资料2:到16世纪,集中的手工工场出现了。伦敦的一个纺织业商人,拥有一个上千人的手工工场,其中男女织工、纺工和助手600人,梳毛、理毛工人250人,修整工50人,染工40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纪刚著《经济运行图:还 原经济生活的原貌》
(1)根据材料一,概括11世纪以来欧洲农村发生了哪些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具有怎样的历史影响。(3分)
(2)根据材料二中的资料1、资料2,说明手工工场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3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其拟定一条主题线索。(2分)
16. (1)新变化:土地面积增加;农民聚集形成新的村落社会,并享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与事务自治权利;出现了新式生产方式,领主雇用劳动力进行土地耕作;土地租赁出现,出现了租地农场;农业转向为市场而生产。(2分,任答两点即可)历史影响:促进西欧庄园制度逐渐衰落与瓦解;促进新式生产经营方式出现;推动新的社会阶级出现。(1分,任答一点即可)
(2)变化:由分散的手工工场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发展。(1分)原因:生产规模的扩大;劳动分工的要求;商品经济的发展等。(2分,任答两点即可)
(3)主题线索: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的形成与发展。(2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4—15世纪,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已孕育资本主义的萌芽,从事资本主义生产的作坊主和银行家成为最初的资产阶级,他们希望冲破封建束缚,进行社会变革。这种新思想首先在佛罗伦萨和威尼斯产生了,这里是当时欧洲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方。同时,此时代的某些学者和艺术家则已经预感到一个更好的时代即将到来,古希腊罗马就是他们模仿学习的榜样,据此创作了体现新文化的作品。
——摘编自[德]曼弗雷德·马伊著《世界简史》
材料二 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是人类历史上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又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打破了封建思想的枷锁和各种宗教桎梏,为近代欧洲的资产阶级文明奠定了基础。恩格斯在谈到文艺复兴的意义时指出:“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给现代资产阶级统治打下了基础的人物,决不受资产阶级的局限。”
——摘编自李其荣主编《世界通史(近代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更好的时代”到来的积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一位在佛罗伦萨且符合“学者和艺术家”描述的人物及其代表作品。(4分)
(2)(中考新考法·对给定观点展开论述)请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划线处观点进行简要论述。(4分)
(3)综上所述,请你谈谈对思想解放的认识。(2分)
17. (1)积极因素: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突破封建束缚,进行社会变革;部分学者与艺术家的推动。(2分,任答两点即可)人物:达·芬奇;代表作品:《蒙娜丽莎》。(2分,其他符合题意亦可)
(2)论述: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蓬勃发展、思想解放的时代。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等领域诞生了许多瞩目成就,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的《大卫》以及但丁的《神曲》等,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赞誉,而且至今仍然是世界艺术的瑰宝。作品中体现的对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和个人主义精神的追求,打破了封建思想和宗教桎梏的束缚,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古典文化,崇尚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这种思想解放推动了人们对自由、平等、民主等价值的追求,为后来的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基础。(4分)
(3)认识:思想解放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2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18. 主题情境“扬帆远航的时代”探究活动15、16世纪,欧洲掀起了一场扬帆远航探寻新世界的冒险风尚,拉开了世界一体的帷幕。为此,九年级(3)班同学开展以“扬帆远航的时代”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12分)
【革新——扬帆远航的推力】
《马可·波罗行纪》
  15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经济不断发展,货币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那个时代被人们信奉的并广为传布的信条是“黄金妙不可言,它是宝贝……它甚至可以把堕落的灵魂送进天堂”。西欧社会各阶层热衷于这种财富和权力的象征,但是欧洲大陆所产金银有限,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东方成为他们向往的地方。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和地理知识的进步,远洋航行成为一种可能。以西班牙和葡萄牙为主的国家率先踏上了寻找黄金之旅,由此开启了大航海时代。
——摘编自张云飞、李秀红著《哲史论衡》
(1)一组同学根据学习主题搜集了如上图文素材。请你据此概括推动“扬帆远航”的积极因素。(2分)
【开拓——扬帆远航的历程】
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
航海故事:1497年,葡萄牙贵族率领由四艘轻便快船组成的船队启程,从欧洲向南行驶,绕过好望角,沿非洲东岸北上,在马林地找到一个有经验的阿拉伯航海员领航,在他的引导下,船队于1498年5月到达印度南部的卡里库特港。欧洲人向往多年的通往东方的新航路终于开辟成功。
(2)(中考新考法·绘制结构图)二组同学根据学习主题搜集了如上地图及“航海故事”,请你在地图中找出当时“新发现”的地区(至少两个)。结合所学知识,以结构图形式简要绘制“航海故事”中描述的航海航程。(4分,要求:标注清楚航行中的重要地点、航海家姓名等信息)
【征服——扬帆远航的影响】
·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使用的托勒密地图上只绘制有欧洲、北非和亚洲(部分),此后,随着航行的深入,世界地图上开始出现美洲、南极洲大陆以及河流海洋等。
·欧洲国家在西非沿海建立贩奴据点和要塞,向非洲内地和东非海岸扩展贩奴活动。每年从非洲输往美洲的黑奴达数万人。18世纪80年代,平均每年从非洲输出的奴隶达10万人之多。
·约7 000年前,南美洲安第斯山的居民最早栽培马铃薯;16世纪,西班牙人、英国人等把马铃薯从美洲带回欧洲种植。
(3)(中考新考法·自拟观点撰写小短文)三组同学根据学习主题搜集并整理了如上史实。请你围绕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观点,撰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6分,要求:观点正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表述完整)
18. (1)积极因素:欧洲社会出现了关注东方的热潮;欧洲商品经济的日趋发达,人们积极追求金钱;欧洲地理学的发展。(2分,任答两点即可)
(2)地区:好望角;美洲大陆等。(2分,符合题意即可)
航海航程:
(2分)
(3)观点:新航路的开辟利弊皆有。(2分)
小短文: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带来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一方面是新航路开辟促进了各大洲之间物种的交流,原产美洲的马铃薯等作物逐渐传播到欧洲和亚洲,促进了物种的交流;航海家的冒险活动极大开拓了欧洲人的视野,扩大了其对世界的认知。另一方面,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奴隶贸易以及殖民统治,造成了殖民地人口的大量死亡,殖民地人民承受了极大的灾难。
  综上所述,新航路的开辟具有双面性,有利也有弊。(4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九上历史第五单元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14世纪中叶以后,为了谋求获得更高的土地收益,封建庄园领主开始改变土地经营方式;富裕起来的农民则逐渐演变为农场主,雇用农民进行耕种,最后按契约规定与土地所有者按比例分配生产所得。上述材料可用来研究(  )
A. 庄园经济的兴起 B. 市民阶层的产生
C. 农业技术的革新 D. 租地农场的出现
1. D 
2. 14世纪前后,商人不仅给手工业者供应生产原料,而且还供应生产工具。这就使手工业者彻底地从属于商人,变成了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商人将这些劳动者集中在大型作坊中一起进行生产。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庄园经济的发展 B. 手工工场的发展
C. 自然经济的解体 D. 早期城市的产生
2. B 
3. 市民阶层为确保自身利益,组织工匠和工人形成各种行业公会,通过商业和金融活动逐渐积累了财富和权力,使得他们在城市自治和政府决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材料说明城市居民(  )
A. 摆脱了封建统治 B. 政治地位提高
C. 成为了特权阶级 D. 获得自由平等
3. B 
4. 1338年的佛罗伦萨有两百多家手工工场从事呢绒生产;14、15世纪的威尼斯城市繁荣,以造船业和从事跨地区海上贸易著称。在经济繁荣的过程中,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力图推动精神文化领域的“解放”。据此可知,意大利(  )
A. 拥有新文化兴起的社会环境 B. 文学艺术受古希腊罗马影响
C. 城市崛起推动文艺复兴产生 D. 最早诞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4. A 
5. 文艺复兴时期抛弃了传统服装的层层包裹,女性服饰和男性服饰大多轮廓分明、剪裁紧身,通过服装表现出了自然纯粹的人体之美。这体现了(  )
A. 女性社会地位的逐步提高 B. 社会服饰脱离神学的束缚
C. 人文主义影响到社会生活 D. 人类崇尚自然简约的风格
5. C 
6. 右图是为纪念16—17世纪欧洲某位文学家而发行的货币。这位文学家是(  )
A. 彼特拉克
B. 薄伽丘
C. 达·芬奇
D. 莎士比亚     
20英镑纸币(注释:图中场景为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月下会谈”)
6. D
7. 中世纪时,音乐为宗教服务,有着一种神秘不可侵犯的威严。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更具有生活气息,特别是《圣歌》翻译为更容易记忆的本国语言,不再用拉丁语。这反映出文艺复兴(  )
A. 提倡进取的人生 B. 影响了音乐创作
C. 复兴了古典音乐 D. 传播了自由观念
7. B 【解析】考查点:文艺复兴。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信息“中世纪时,音乐为宗教服务”“文艺复兴运动前后,音乐更具有生活气息”可知,材料表述了文艺复兴运动前后欧洲音乐的变化,体现了文艺复兴对音乐创作的影响,B项符合题意。
8. 15世纪晚期,航海者通过使用十字标尺测量太阳或者北极星和地平线的高度角,以此计算出他们所处的纬度(示意图如下)。这一技术的出现(  )
A. 使得地圆学说深入人心
B. 提高了航程的安全性
C. 给美洲地区带去了灾难
D. 改变了人们出行方式    
8. B 【解析】考查点:航海技术的进步。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信息“航海者……以此计算出他们所处的纬度”可知,材料描述了航海者通过技术确定了自身的纬度,不仅极大提升了航行便利性,更增强了航海安全系数,B项符合题意。
9. 某历史社团的同学进行历史剧汇报演出,下图是九年级(1)班同学排练的历史舞台剧,可推断该剧讲述的历史人物是(  )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麦哲伦
D. 哥伦布    
第一幕:梦想萌芽·艰难筹备
第二幕:扬帆起航·初见“美洲”
第三幕:邂逅土著·宣告“发现”
第四幕:归航汇报·历史轰动
9. D 【解析】考查点:哥伦布“发现”美洲。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
综上所述,舞台剧演绎的人物是哥伦布,D项符合题意。
10. (跨地理·地图解读)某校九年级师生在学习完“探寻新航路”一课后,以“世界地图重绘”为主题开展兴趣学习活动。如下是某同学搜集的地图资料,图中这一航线(  )
A. 充分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  B. 开辟了通向印度的新航路
C. 建立了欧洲与美洲间的联系  D. 给非洲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10. A 【解析】考查点: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解题思路:根据地图信息“1519年”“菲律宾群岛”“1522年”可知,图中航线为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19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继续寻找盛产黄金和香料的亚洲。经过 3年的航行,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 1522年返回欧洲。麦哲伦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A项符合题意。
11. “新航路的开辟,把各大洲连成一个世界市场,许多新的商品出现在这一市场上,传统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流通量也迅速扩大。”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
A. 促进了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B. 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
C. 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D. 给亚非拉带来深重的灾难
11. B 
12. 某同学在阅读完《世界上古史·下》后,制作了如下摘抄笔记。该笔记说明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对外扩张(  )
·西班牙发现美洲新大陆后,对美洲进行殖民活动。据统计,从1520—1820年的300年间,西班牙人从美洲运回黄金250万公斤,白银100万公斤
·1493—1600年的108年间,葡萄牙人从非洲运出黄金27.6万公斤
A.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B. 掠夺了殖民地大量财富
C. 传播了欧洲的社会文化 D. 造成了殖民地人口流失
12. B
13. 综合如下3个维度,可以得出的共同历史认识是“三角贸易”(  )
维度1 欧洲的商品被运到非洲,换取奴隶;奴隶被运送到美洲,换取糖、金属矿产、烟草等;而这些商品再被运回欧洲,形成一个闭环的经济系统
维度2 大量的非洲人口被强迫运输到美洲,导致了非洲多个社会结构崩溃,失去了大量劳动力,影响了非洲大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维度3 “三角贸易”为欧洲列强在美洲、非洲和亚洲建立殖民地提供了经济基础。欧洲国家通过控制贸易路线、剥削殖民地资源来加强对这些地区的政治统治
A. 推动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B. 造成非洲国家发展长期停滞衰落
C. 为西方世界的崛起提供条件
D. 具有经济、社会、政治多方面影响
13. D 【解析】考查点:“三角贸易”。解题思路:分析表格信息,
综上可知,“三角贸易”在经济、社会、政治方面均有影响,D项符合题意。
14. (中考新考法·要素辨识)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英国的手工业尤其是毛纺织业的迅速发展,促使英国开拓海外市场。英国为了确保海外贸易航道的通畅,只有打破西班牙的海上霸权才能向海外发展,同时,荷兰、法国等殖民国家也有扩张海外殖民地和市场的现实需求。这段文字描述了荷、法、英殖民争霸的(  )
A. 历史背景 B. 斗争过程 C. 主要特点 D. 历史影响
14. A 【解析】考查点:荷、法、英殖民争霸。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信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促使英国开拓海外市场”“荷兰、法国等殖民国家也有扩张海外殖民地和市场的现实需求”可知,欧洲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进行对外扩张,争夺更多海外殖民地与市场,这是荷、法、英殖民争霸的历史背景,A项符合题意。
15. 某校九年级(3)班学习完本单元内容后,李老师准备开展一堂“大单元教学”主题课程,如下是他挑选的教学资料(部分),据此可知,本堂课程的主题是(  )
·巴黎羊毛织工行会章程(节选) ·法兰克福呢绒业行会章程(节选) ·一首关于16世纪英国手工工场的歌谣 ·《哈姆雷特》(节选) ·《哥伦布航海日记》片段 ·伯尔那勒·迪亚士关于西班牙殖民者征服墨西哥的记载
A. 古代欧洲文明 B.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C. 封建时代的欧洲国家 D. 走向近代
15. D 【解析】考查点:走向近代。解题思路:根据表格信息“行会章程”“16世纪英国手工工场”“《哈姆雷特》”“《哥伦布航海日记》”“西班牙殖民者征服墨西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教学资料分别反映了“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探寻新航路”“早期殖民掠夺”等内容,这些内容共同体现了“走进近代”的主题,D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其中16题8分,17题10分,18题12分,共30分)
16. 中世纪晚期,欧洲经历着一场巨大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11世纪,欧洲开垦的新土地数量越来越多。12世纪,封建领主经常请农民移居于他们的新土地,这样他就可以收租了,作为收取租金的回报,领主往往需要提供一些优惠条件,通常包括人身自由,免去大部分劳役,并给予村落社会相当大的处理其自身事务的自治权。对于领主而言,若领主收取现金而不是劳役,他就可以雇用劳动力去耕作其领地,用赚来的钱支付佣金,提高劳动效率。有时,领主甚至更进一步,把领地分成若干农庄进行出租,领主仅需要一个收租人进行管理。有的收租人签订契约,集中土地,建立了租地农场,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摘编自[美]布莱恩·蒂尔尼、西德
尼·佩因特《西欧中世纪史》
材料二 
中世纪印刷工场 资料1:早在15世纪,分散的手工工场就在英国农村出现了。由商人先到市场上购买羊毛,交给各家纺工纺成毛线,他再收取毛线,分给各家织工织成毛呢,收取成品再出售,并付给纺工、织工工资,这时生产分散进行 资料2:到16世纪,集中的手工工场出现了。伦敦的一个纺织业商人,拥有一个上千人的手工工场,其中男女织工、纺工和助手600人,梳毛、理毛工人250人,修整工50人,染工40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纪刚著《经济运行图:还 原经济生活的原貌》
(1)根据材料一,概括11世纪以来欧洲农村发生了哪些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具有怎样的历史影响。(3分)
(2)根据材料二中的资料1、资料2,说明手工工场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3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其拟定一条主题线索。(2分)
16. (1)新变化:土地面积增加;农民聚集形成新的村落社会,并享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与事务自治权利;出现了新式生产方式,领主雇用劳动力进行土地耕作;土地租赁出现,出现了租地农场;农业转向为市场而生产。(2分,任答两点即可)历史影响:促进西欧庄园制度逐渐衰落与瓦解;促进新式生产经营方式出现;推动新的社会阶级出现。(1分,任答一点即可)
(2)变化:由分散的手工工场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发展。(1分)原因:生产规模的扩大;劳动分工的要求;商品经济的发展等。(2分,任答两点即可)
(3)主题线索: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的形成与发展。(2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4—15世纪,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已孕育资本主义的萌芽,从事资本主义生产的作坊主和银行家成为最初的资产阶级,他们希望冲破封建束缚,进行社会变革。这种新思想首先在佛罗伦萨和威尼斯产生了,这里是当时欧洲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方。同时,此时代的某些学者和艺术家则已经预感到一个更好的时代即将到来,古希腊罗马就是他们模仿学习的榜样,据此创作了体现新文化的作品。
——摘编自[德]曼弗雷德·马伊著《世界简史》
材料二 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是人类历史上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又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打破了封建思想的枷锁和各种宗教桎梏,为近代欧洲的资产阶级文明奠定了基础。恩格斯在谈到文艺复兴的意义时指出:“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给现代资产阶级统治打下了基础的人物,决不受资产阶级的局限。”
——摘编自李其荣主编《世界通史(近代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更好的时代”到来的积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一位在佛罗伦萨且符合“学者和艺术家”描述的人物及其代表作品。(4分)
(2)(中考新考法·对给定观点展开论述)请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划线处观点进行简要论述。(4分)
(3)综上所述,请你谈谈对思想解放的认识。(2分)
17. (1)积极因素: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突破封建束缚,进行社会变革;部分学者与艺术家的推动。(2分,任答两点即可)人物:达·芬奇;代表作品:《蒙娜丽莎》。(2分,其他符合题意亦可)
(2)论述: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蓬勃发展、思想解放的时代。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等领域诞生了许多瞩目成就,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的《大卫》以及但丁的《神曲》等,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赞誉,而且至今仍然是世界艺术的瑰宝。作品中体现的对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和个人主义精神的追求,打破了封建思想和宗教桎梏的束缚,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古典文化,崇尚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这种思想解放推动了人们对自由、平等、民主等价值的追求,为后来的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基础。(4分)
(3)认识:思想解放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2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18. 主题情境“扬帆远航的时代”探究活动15、16世纪,欧洲掀起了一场扬帆远航探寻新世界的冒险风尚,拉开了世界一体的帷幕。为此,九年级(3)班同学开展以“扬帆远航的时代”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12分)
【革新——扬帆远航的推力】
《马可·波罗行纪》
  15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经济不断发展,货币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那个时代被人们信奉的并广为传布的信条是“黄金妙不可言,它是宝贝……它甚至可以把堕落的灵魂送进天堂”。西欧社会各阶层热衷于这种财富和权力的象征,但是欧洲大陆所产金银有限,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东方成为他们向往的地方。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和地理知识的进步,远洋航行成为一种可能。以西班牙和葡萄牙为主的国家率先踏上了寻找黄金之旅,由此开启了大航海时代。
——摘编自张云飞、李秀红著《哲史论衡》
(1)一组同学根据学习主题搜集了如上图文素材。请你据此概括推动“扬帆远航”的积极因素。(2分)
【开拓——扬帆远航的历程】
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
航海故事:1497年,葡萄牙贵族率领由四艘轻便快船组成的船队启程,从欧洲向南行驶,绕过好望角,沿非洲东岸北上,在马林地找到一个有经验的阿拉伯航海员领航,在他的引导下,船队于1498年5月到达印度南部的卡里库特港。欧洲人向往多年的通往东方的新航路终于开辟成功。
(2)(中考新考法·绘制结构图)二组同学根据学习主题搜集了如上地图及“航海故事”,请你在地图中找出当时“新发现”的地区(至少两个)。结合所学知识,以结构图形式简要绘制“航海故事”中描述的航海航程。(4分,要求:标注清楚航行中的重要地点、航海家姓名等信息)
【征服——扬帆远航的影响】
·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使用的托勒密地图上只绘制有欧洲、北非和亚洲(部分),此后,随着航行的深入,世界地图上开始出现美洲、南极洲大陆以及河流海洋等。
·欧洲国家在西非沿海建立贩奴据点和要塞,向非洲内地和东非海岸扩展贩奴活动。每年从非洲输往美洲的黑奴达数万人。18世纪80年代,平均每年从非洲输出的奴隶达10万人之多。
·约7 000年前,南美洲安第斯山的居民最早栽培马铃薯;16世纪,西班牙人、英国人等把马铃薯从美洲带回欧洲种植。
(3)(中考新考法·自拟观点撰写小短文)三组同学根据学习主题搜集并整理了如上史实。请你围绕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观点,撰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6分,要求:观点正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表述完整)
18. (1)积极因素:欧洲社会出现了关注东方的热潮;欧洲商品经济的日趋发达,人们积极追求金钱;欧洲地理学的发展。(2分,任答两点即可)
(2)地区:好望角;美洲大陆等。(2分,符合题意即可)
航海航程:
(2分)
(3)观点:新航路的开辟利弊皆有。(2分)
小短文: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带来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一方面是新航路开辟促进了各大洲之间物种的交流,原产美洲的马铃薯等作物逐渐传播到欧洲和亚洲,促进了物种的交流;航海家的冒险活动极大开拓了欧洲人的视野,扩大了其对世界的认知。另一方面,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奴隶贸易以及殖民统治,造成了殖民地人口的大量死亡,殖民地人民承受了极大的灾难。
  综上所述,新航路的开辟具有双面性,有利也有弊。(4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