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九上历史第一~四单元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小史同学在利用网络资源了解世界古代文明成就时,看到某一文物的介绍是“在它的周围有许多模仿现实世界建筑的石头结构。建造这些设施的目的是促使他(法老)抵达来世,使他可以永生不朽。”这里的“它”可能是( )
A. 秦始皇陵兵马俑 B. 金字塔
C. 释迦牟尼佛像 D. 雅典帕特农神庙
B
2.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奴隶不是权利主体,而是权利客体——物。奴隶主可以任意处置奴隶,就像处置自己的所有物一样,可以买卖、赠予、继承。主人杀伤奴隶,不仅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而且是法律所确定和保障的重要权利。由此可知,该法典( )
A. 不利维持社会稳定局面 B. 体现了同态复仇的特点
C. 内容全面且具有操作性 D. 维护了奴隶主阶级利益
2. D
3. 印度作家泰戈尔的作品《弃绝》讲述了身为婆罗门的男主人公赫门达因与低阶级首陀罗的女主人公库松相恋,而被父亲赶出家门的故事。这一故事的创作灵感源自( )
A. 庄园制度 B. 君主专制制度
C. 种姓制度 D. 奴隶制度
3. C
4. 小史同学在参加“探寻欧洲文明起源”兴趣学习活动时,搜集了如下学习材料。这体现了希腊城邦( )
在这片土地上,各个城邦犹如繁星般散落,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先后出现了200多个奴隶制城邦国家,小的城邦不过几百人
A. 等级森严 B. 法律完备 C. 经济发达 D. 小国寡民
4. D
5. 《十二铜表法》颁布前,法律被“保留在仪式及祭司书中,而今它已失去了其宗教的神秘性,成为人人都可以读和说的一种语言了……意味着贵族不能再任性与专横地曲解规则,而平民则能够学习、掌握这一‘神秘莫测’的祭司专有知识”。这段文字旨在强调《十二铜表法》( )
A. 重视对公民物权的保护 B. 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
C. 结束了贵族的司法专断 D. 一定程度维护了平民利益
5. D
6. (中考新考法·观点印证)“对于意大利半岛的罗马人来说,财富收益大多是通过武力征服各边缘板块和异族而得,农耕收益只占一小部分,这意味着罗马人的利益获取模式,主要是靠外部流入到罗马本部,而不是意大利半岛本土的自我生产模式。”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罗马征服迦太基 B. 罗马万民法的不断完善
C. 罗马帝国的建立 D. 罗马版图横跨了欧亚非
6. A 【解析】考查点:罗马的征服与扩张。解题思路:
观点印证类解法
第一步:提取观点。分析题干信息提取出观点。根据题干信息“罗马人……财富收益大多是通过武力征服各边缘板块和异族而得”“罗马人的利益获取模式,主要是靠外部流入到罗马本部”→选择最能体现罗马人通过武力征服获得大部分财富收益的内容。
第二步:关联所学。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征服意大利半岛,公元前2世纪,罗马为征服地中海地区,与迦太基爆发了多次大规模战争,在扩张过程中大量被征服地区的人被掠为奴隶成为罗马共和国的主要生产者,因此罗马征服迦太基是其征战掠夺财富的有力证明,A项符合题意。
7. 某班同学在进行专题复习,如下是李老师展示的部分教学素材。据此可知,他们本次学习的主题是古希腊罗马( )
A. 文明泽被后世 B. 文明成就多样
C. 社会生活多彩 D. 政治制度建设
7. B 【解析】考查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解题思路:
8. 克洛维率领亲兵接受了罗马派基督教的洗礼,之后克洛维的征服和建国事业,得到了罗马教俗地主贵族的支持。罗马派基督教会也得以依靠法兰克政权的力量在西欧和中欧推行基督教。这说明当时( )
A. 教会权力居王权之上 B. 西欧国家普遍崛起
C. 王权和教权相互依存 D. 封建王权不断强化
8. C
9. 小史同学在学习完《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这一课时后,制作了如下表格,据此可知封君封臣制( )
封臣→封君 ·封臣带领骑士为封君效命作战,每年服役40天 ·出席上一级领主法庭,为封君出席作证和辩护 ·封君被俘,为之缴纳赎金 封君→封臣 ·提供保护义务,使其不受侵害 ·对封臣之间的争执和诉讼予以公正仲裁
A. 具有严格的等级性 B. 有明确规范的仪式
C. 权利与义务相交织 D. 具有明确契约意义
9. C
10. 李老师在课堂上向同学们展示了一则有关庄园法庭的判罚案例(如下),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庄园法庭( )
某天,庄园佃户控诉领主擅自将交给他的橄榄油杯子的容积扩大,从而增加了佃户的交纳量。法庭依据习惯法确定“领主有权向佃户进行收纳,但不得随意增加收纳的数量”,最终佃户胜诉
A. 以村法为审判依据 B. 扩大了领主的特权
C. 调节内部公共秩序 D. 维护了佃户的权益
10. D
11. “中世纪西欧自治城市通过斗争,向国王或领主争取一定的自治和自由权利。他们可以征收赋税,即使一些没有完全取得自治的城市,也在内部事务上取得了自治权。”据此可知,西欧中世纪城市( )
A. 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B. 完全摆脱了封建统治
C. 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D. 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
11. A
12. 一种途径是由主教学校脱胎而成,学校往往有素负盛名的学者任教师,各地青年慕名而来,逐步发展为大学;另一种途径是以学生团体为中心,吸引名流学者前来讲学,也逐步发展为大学。材料论述了早期西欧大学成立的 ( )
A. 方式 B. 目的 C. 特点 D. 影响
12. A
13. 《罗马民法大全》中对继承制度有着细致的规定,明确了法定继承的顺序,区分了遗嘱继承的有效条件、形式要求,同时对遗产分配的原则以及特殊情况下的继承处理方式等都进行了详细说明,构建起了较为完备的继承法律体系。这说明《罗马民法大全》( )
A.实现了男女的平等 B.凸显了人文色彩
C.维护了奴隶主权益 D.内容细致与严谨
13. D 【解析】考查点:《罗马民法大全》。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信息“对继承制度有着细致的规定……区分了遗嘱继承的有效条件、形式要求”“对遗产……进行了详细说明”并结合所学可知,《罗马民法大全》的法律涵盖范围不仅广泛,而且在每个不同的分支作了尽可能明确的规定,说明其内容细致且严谨,D项符合题意。
14. 日本参照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设立了二官八省一台制,在地方上则效仿唐朝的州县制,划分国、郡、里等行政区划。这体现了日本( )
A. 仿效中国政治制度 B. 建立了完备的法律
C. 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D. 强化了贵族的统治
14. A
15. (中考新考法·示意图填充)绘制历史示意图有助于整体理解历史。你认为“?”处可填写( )
A. 中西合璧、注重创新 B. 丰富多彩、多元发展
C. 交流互鉴、冲突不断 D. 民族交融、多元一体
15. B 【解析】考查点:世界古代文明。解题思路:根据示意图信息“法制建设”“文化传播”“发明创新”“政治发展”可知,其呈现了世界古代不同文明的成就,在法制、文化、政治、发明创新方面均有瞩目成果,说明世界古代文明丰富多彩、多元发展,B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其中16题8分,17题10分,18题12分,共3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一个雅典公民是不会因为照顾自己的家而忽视国家的,我们之中即便是那些忙于业务的人也都具有极其鲜明的政治观念。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在我们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 但是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使我们心悦诚服。
——摘编自《伯里克利在殉国将士葬礼上的演说词》
材料二 在封建关系下,同为领主阶层的封君和封臣围绕具象封土及抽象人身依附而形成相关权利与义务。当封土赐予封臣,封臣就享有土地上的用益权,收益归封臣。但封君能够以其地位和权力获取相关利益……作为经济利益而存在于领主之间的纽带自然是封土。各种利益分配方式或者类型,也主要围绕封土而形成。
——摘编自黄春高《封建时代的领主经济》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2分)
(2)(中考新考法·绘制示意图)根据材料二,指出封君封臣关系的纽带,并结合所学知识绘制示意图,呈现材料二中的“封建关系”。(4分)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的认识。(2分)
16. (1)特点:公民参政议政意识较高;实行主权在民的民主政治。(2分)
(2)纽带:土地的封赐。(2分)
示意图:
(示意图需呈现双方关系、方向、内容。2分,符合题意即可)
(3)良好的政治制度建设有利于社会(或国家)的发展;世界古代政治制度建设具有多样性。(2分,任答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图1 亚历山大东征示意图 图2 古代罗马的扩张示意图
从古代国家的发展规律看,帝国时代无疑是其社会经济处于繁荣的时代,广土众民的帝国开疆拓土往往达到其文明所能触及的最远地区,从而促进人类文明的传播,它一方面通过战争结束了古代世界分散割据的小国林立状态,另一方面则通过文明的融合成为古代世界文明交往的更大中心。 ——摘编自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
材料二 拜占庭帝国处于欧亚大陆的交汇处,其首都君士坦丁堡正处在欧亚大陆的黑海与地中海的交通要道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和船运中心,为文化发展提供了经济支持。其次,拜占庭帝国曾经所辖的地区也是多个古代文明的诞生之地,比如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等大量差异明显的文化。这种多样性的文化,在拜占庭帝国形成的过程中必然会带来相互之间的碰撞、交流和融合。在此基础上,拜占庭文化兼收并蓄、推陈出新,丰富了人类文化硕果。
——摘编自刘建军《拜占庭文化的历史价值新论》
材料三
《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来自三部分:一是波斯,译自波斯的“一千个故事”;二是伊拉克,讲的是以巴格达为中心的阿拔斯王朝流行的故事;三是埃及的故事……《一千零一夜》与中国也有密切的关系。第一个故事的第一句话就出现了中国。以后的故事中出现中国的字样不胜枚举。许多故事,尤其是著名的故事都把中国作为主人公活动的中心舞台,并在北非——埃及——巴格达——中国如此广阔的背景下展开故事情节。 ——摘编自纳忠等《传承与交融:阿拉伯文化》
(1)(跨地理·地图辨识)观察图1、图2,指出亚历山大帝国与罗马帝国在地理分布上的相同点,并结合文字材料,说明两大帝国建立的共同历史影响。(3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拜占庭帝国文化发展的有利条件,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拜占庭帝国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的历史贡献。(3分)
(3)根据材料三,简要说明《一千零一夜》的创作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故事布局背景“广阔”的原因。(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世界古代不同文明间交流碰撞的认识。(1分)
17. (1)相同点:亚历山大帝国与罗马帝国疆域均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帝国均起源于地中海北岸。(1分,任答一点即可)共同历史影响:均结束了地中海地区割据分裂的局面,推动地中海统一局面的出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传播,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交融。(2分)
(2)有利条件:拜占庭帝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交汇处,地理条件优越,其疆域范围内有不同类型的文明,有利于拜占庭帝国对不同文化的吸收借鉴;君士坦丁堡商业经济活跃,有利于文化事业发展。(1分,任答一点即可)历史贡献: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同时,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2分)
(3)创作特点:故事取材广泛。(1分)原因:阿拉伯帝国疆域地跨亚、欧、非三大洲,地理位置优越,东西方文化在此地交汇;阿拉伯商人来往于东西方之间,活动范围广,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融,社会文化多种多样,为《一千零一夜》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2分)
(4)认识:不同文明的交流碰撞带来文明的新生与创造;世界古代不同文明的碰撞体现古代文化的丰富多彩。(1分,任答一点即可)
18. 主题情境 项目化学习活动 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12分)
任务一 【学术著作·探寻文明古国起源】
第一波浪潮中诞生的人类文明,都是原生型文明(按照自身谱系发展、在特有的自然和文化环境中生发出来),依其先后,当为中东地区的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埃及文明,亚洲南部的古代印度文明、亚洲东部的古代中国文明,即俗称的四大文明古国,第一批文明大都出现在早期的农耕中心区,都在农耕生产基础上形成。 ——摘编自刘景华《世界历史上文明兴起的四波浪潮》
(1)请你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四大文明古国的特点。(4分)
任务二 【精美文物·诉说多元瑰丽成就】
辉煌壮丽· 古埃及 法制启迪· 古巴比伦 古典雄伟·古希腊
历史 文物 ①金字塔 ②《汉谟拉比 法典》石柱 ③帕特农神庙遗址
文物 物语 入选理由: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入选理由: 入选理由:
(2)请你根据上表中其它文物的“入选理由”,分别为②、③文物写出入选理由。(4分)
任务三 【法制经典·领悟人类法治思维】
《十二铜表法》 左侧法律表达了一种基本的思维,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就是共和城邦社会每个人的行为都受到明确的、公开的和一般性的法律的共同规范,没有人可以逾越,故西方人将其视为“平等法律”的源头。 ——摘编自沈瑞英、杨彦璟著《古希腊 罗马公民社会与法治理念》
根据上述材料,请你概括《十二铜表法》体现了哪些法治精神?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其颁布的历史意义。(4分)
18. (1)特点:都是原生型文明;都是建立在农耕生产基础上的农业文明。(4分)
(2)入选理由:②,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2分)③,帕特农神庙四周廊柱环绕,柱身有粗有细,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代表性成就。(2分)
(3)法治精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至上。(2分)历史意义: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确定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影响了后世法律的制定;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2分,任答两点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九上历史第一~四单元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小史同学在利用网络资源了解世界古代文明成就时,看到某一文物的介绍是“在它的周围有许多模仿现实世界建筑的石头结构。建造这些设施的目的是促使他(法老)抵达来世,使他可以永生不朽。”这里的“它”可能是( )
A. 秦始皇陵兵马俑 B. 金字塔
C. 释迦牟尼佛像 D. 雅典帕特农神庙
B
2.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奴隶不是权利主体,而是权利客体——物。奴隶主可以任意处置奴隶,就像处置自己的所有物一样,可以买卖、赠予、继承。主人杀伤奴隶,不仅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而且是法律所确定和保障的重要权利。由此可知,该法典( )
A. 不利维持社会稳定局面 B. 体现了同态复仇的特点
C. 内容全面且具有操作性 D. 维护了奴隶主阶级利益
2. D
3. 印度作家泰戈尔的作品《弃绝》讲述了身为婆罗门的男主人公赫门达因与低阶级首陀罗的女主人公库松相恋,而被父亲赶出家门的故事。这一故事的创作灵感源自( )
A. 庄园制度 B. 君主专制制度
C. 种姓制度 D. 奴隶制度
3. C
4. 小史同学在参加“探寻欧洲文明起源”兴趣学习活动时,搜集了如下学习材料。这体现了希腊城邦( )
在这片土地上,各个城邦犹如繁星般散落,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先后出现了200多个奴隶制城邦国家,小的城邦不过几百人
A. 等级森严 B. 法律完备 C. 经济发达 D. 小国寡民
4. D
5. 《十二铜表法》颁布前,法律被“保留在仪式及祭司书中,而今它已失去了其宗教的神秘性,成为人人都可以读和说的一种语言了……意味着贵族不能再任性与专横地曲解规则,而平民则能够学习、掌握这一‘神秘莫测’的祭司专有知识”。这段文字旨在强调《十二铜表法》( )
A. 重视对公民物权的保护 B. 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
C. 结束了贵族的司法专断 D. 一定程度维护了平民利益
5. D
6. (中考新考法·观点印证)“对于意大利半岛的罗马人来说,财富收益大多是通过武力征服各边缘板块和异族而得,农耕收益只占一小部分,这意味着罗马人的利益获取模式,主要是靠外部流入到罗马本部,而不是意大利半岛本土的自我生产模式。”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罗马征服迦太基 B. 罗马万民法的不断完善
C. 罗马帝国的建立 D. 罗马版图横跨了欧亚非
6. A 【解析】考查点:罗马的征服与扩张。解题思路:
观点印证类解法
第一步:提取观点。分析题干信息提取出观点。根据题干信息“罗马人……财富收益大多是通过武力征服各边缘板块和异族而得”“罗马人的利益获取模式,主要是靠外部流入到罗马本部”→选择最能体现罗马人通过武力征服获得大部分财富收益的内容。
第二步:关联所学。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征服意大利半岛,公元前2世纪,罗马为征服地中海地区,与迦太基爆发了多次大规模战争,在扩张过程中大量被征服地区的人被掠为奴隶成为罗马共和国的主要生产者,因此罗马征服迦太基是其征战掠夺财富的有力证明,A项符合题意。
7. 某班同学在进行专题复习,如下是李老师展示的部分教学素材。据此可知,他们本次学习的主题是古希腊罗马( )
A. 文明泽被后世 B. 文明成就多样
C. 社会生活多彩 D. 政治制度建设
7. B 【解析】考查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解题思路:
8. 克洛维率领亲兵接受了罗马派基督教的洗礼,之后克洛维的征服和建国事业,得到了罗马教俗地主贵族的支持。罗马派基督教会也得以依靠法兰克政权的力量在西欧和中欧推行基督教。这说明当时( )
A. 教会权力居王权之上 B. 西欧国家普遍崛起
C. 王权和教权相互依存 D. 封建王权不断强化
8. C
9. 小史同学在学习完《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这一课时后,制作了如下表格,据此可知封君封臣制( )
封臣→封君 ·封臣带领骑士为封君效命作战,每年服役40天 ·出席上一级领主法庭,为封君出席作证和辩护 ·封君被俘,为之缴纳赎金 封君→封臣 ·提供保护义务,使其不受侵害 ·对封臣之间的争执和诉讼予以公正仲裁
A. 具有严格的等级性 B. 有明确规范的仪式
C. 权利与义务相交织 D. 具有明确契约意义
9. C
10. 李老师在课堂上向同学们展示了一则有关庄园法庭的判罚案例(如下),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庄园法庭( )
某天,庄园佃户控诉领主擅自将交给他的橄榄油杯子的容积扩大,从而增加了佃户的交纳量。法庭依据习惯法确定“领主有权向佃户进行收纳,但不得随意增加收纳的数量”,最终佃户胜诉
A. 以村法为审判依据 B. 扩大了领主的特权
C. 调节内部公共秩序 D. 维护了佃户的权益
10. D
11. “中世纪西欧自治城市通过斗争,向国王或领主争取一定的自治和自由权利。他们可以征收赋税,即使一些没有完全取得自治的城市,也在内部事务上取得了自治权。”据此可知,西欧中世纪城市( )
A. 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B. 完全摆脱了封建统治
C. 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D. 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
11. A
12. 一种途径是由主教学校脱胎而成,学校往往有素负盛名的学者任教师,各地青年慕名而来,逐步发展为大学;另一种途径是以学生团体为中心,吸引名流学者前来讲学,也逐步发展为大学。材料论述了早期西欧大学成立的 ( )
A. 方式 B. 目的 C. 特点 D. 影响
12. A
13. 《罗马民法大全》中对继承制度有着细致的规定,明确了法定继承的顺序,区分了遗嘱继承的有效条件、形式要求,同时对遗产分配的原则以及特殊情况下的继承处理方式等都进行了详细说明,构建起了较为完备的继承法律体系。这说明《罗马民法大全》( )
A.实现了男女的平等 B.凸显了人文色彩
C.维护了奴隶主权益 D.内容细致与严谨
13. D 【解析】考查点:《罗马民法大全》。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信息“对继承制度有着细致的规定……区分了遗嘱继承的有效条件、形式要求”“对遗产……进行了详细说明”并结合所学可知,《罗马民法大全》的法律涵盖范围不仅广泛,而且在每个不同的分支作了尽可能明确的规定,说明其内容细致且严谨,D项符合题意。
14. 日本参照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设立了二官八省一台制,在地方上则效仿唐朝的州县制,划分国、郡、里等行政区划。这体现了日本( )
A. 仿效中国政治制度 B. 建立了完备的法律
C. 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D. 强化了贵族的统治
14. A
15. (中考新考法·示意图填充)绘制历史示意图有助于整体理解历史。你认为“?”处可填写( )
A. 中西合璧、注重创新 B. 丰富多彩、多元发展
C. 交流互鉴、冲突不断 D. 民族交融、多元一体
15. B 【解析】考查点:世界古代文明。解题思路:根据示意图信息“法制建设”“文化传播”“发明创新”“政治发展”可知,其呈现了世界古代不同文明的成就,在法制、文化、政治、发明创新方面均有瞩目成果,说明世界古代文明丰富多彩、多元发展,B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其中16题8分,17题10分,18题12分,共3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一个雅典公民是不会因为照顾自己的家而忽视国家的,我们之中即便是那些忙于业务的人也都具有极其鲜明的政治观念。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在我们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 但是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使我们心悦诚服。
——摘编自《伯里克利在殉国将士葬礼上的演说词》
材料二 在封建关系下,同为领主阶层的封君和封臣围绕具象封土及抽象人身依附而形成相关权利与义务。当封土赐予封臣,封臣就享有土地上的用益权,收益归封臣。但封君能够以其地位和权力获取相关利益……作为经济利益而存在于领主之间的纽带自然是封土。各种利益分配方式或者类型,也主要围绕封土而形成。
——摘编自黄春高《封建时代的领主经济》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2分)
(2)(中考新考法·绘制示意图)根据材料二,指出封君封臣关系的纽带,并结合所学知识绘制示意图,呈现材料二中的“封建关系”。(4分)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的认识。(2分)
16. (1)特点:公民参政议政意识较高;实行主权在民的民主政治。(2分)
(2)纽带:土地的封赐。(2分)
示意图:
(示意图需呈现双方关系、方向、内容。2分,符合题意即可)
(3)良好的政治制度建设有利于社会(或国家)的发展;世界古代政治制度建设具有多样性。(2分,任答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图1 亚历山大东征示意图 图2 古代罗马的扩张示意图
从古代国家的发展规律看,帝国时代无疑是其社会经济处于繁荣的时代,广土众民的帝国开疆拓土往往达到其文明所能触及的最远地区,从而促进人类文明的传播,它一方面通过战争结束了古代世界分散割据的小国林立状态,另一方面则通过文明的融合成为古代世界文明交往的更大中心。 ——摘编自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
材料二 拜占庭帝国处于欧亚大陆的交汇处,其首都君士坦丁堡正处在欧亚大陆的黑海与地中海的交通要道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和船运中心,为文化发展提供了经济支持。其次,拜占庭帝国曾经所辖的地区也是多个古代文明的诞生之地,比如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等大量差异明显的文化。这种多样性的文化,在拜占庭帝国形成的过程中必然会带来相互之间的碰撞、交流和融合。在此基础上,拜占庭文化兼收并蓄、推陈出新,丰富了人类文化硕果。
——摘编自刘建军《拜占庭文化的历史价值新论》
材料三
《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来自三部分:一是波斯,译自波斯的“一千个故事”;二是伊拉克,讲的是以巴格达为中心的阿拔斯王朝流行的故事;三是埃及的故事……《一千零一夜》与中国也有密切的关系。第一个故事的第一句话就出现了中国。以后的故事中出现中国的字样不胜枚举。许多故事,尤其是著名的故事都把中国作为主人公活动的中心舞台,并在北非——埃及——巴格达——中国如此广阔的背景下展开故事情节。 ——摘编自纳忠等《传承与交融:阿拉伯文化》
(1)(跨地理·地图辨识)观察图1、图2,指出亚历山大帝国与罗马帝国在地理分布上的相同点,并结合文字材料,说明两大帝国建立的共同历史影响。(3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拜占庭帝国文化发展的有利条件,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拜占庭帝国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的历史贡献。(3分)
(3)根据材料三,简要说明《一千零一夜》的创作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故事布局背景“广阔”的原因。(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世界古代不同文明间交流碰撞的认识。(1分)
17. (1)相同点:亚历山大帝国与罗马帝国疆域均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帝国均起源于地中海北岸。(1分,任答一点即可)共同历史影响:均结束了地中海地区割据分裂的局面,推动地中海统一局面的出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传播,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交融。(2分)
(2)有利条件:拜占庭帝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交汇处,地理条件优越,其疆域范围内有不同类型的文明,有利于拜占庭帝国对不同文化的吸收借鉴;君士坦丁堡商业经济活跃,有利于文化事业发展。(1分,任答一点即可)历史贡献: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同时,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2分)
(3)创作特点:故事取材广泛。(1分)原因:阿拉伯帝国疆域地跨亚、欧、非三大洲,地理位置优越,东西方文化在此地交汇;阿拉伯商人来往于东西方之间,活动范围广,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融,社会文化多种多样,为《一千零一夜》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2分)
(4)认识:不同文明的交流碰撞带来文明的新生与创造;世界古代不同文明的碰撞体现古代文化的丰富多彩。(1分,任答一点即可)
18. 主题情境 项目化学习活动 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12分)
任务一 【学术著作·探寻文明古国起源】
第一波浪潮中诞生的人类文明,都是原生型文明(按照自身谱系发展、在特有的自然和文化环境中生发出来),依其先后,当为中东地区的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埃及文明,亚洲南部的古代印度文明、亚洲东部的古代中国文明,即俗称的四大文明古国,第一批文明大都出现在早期的农耕中心区,都在农耕生产基础上形成。 ——摘编自刘景华《世界历史上文明兴起的四波浪潮》
(1)请你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四大文明古国的特点。(4分)
任务二 【精美文物·诉说多元瑰丽成就】
辉煌壮丽· 古埃及 法制启迪· 古巴比伦 古典雄伟·古希腊
历史 文物 ①金字塔 ②《汉谟拉比 法典》石柱 ③帕特农神庙遗址
文物 物语 入选理由: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入选理由: 入选理由:
(2)请你根据上表中其它文物的“入选理由”,分别为②、③文物写出入选理由。(4分)
任务三 【法制经典·领悟人类法治思维】
《十二铜表法》 左侧法律表达了一种基本的思维,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就是共和城邦社会每个人的行为都受到明确的、公开的和一般性的法律的共同规范,没有人可以逾越,故西方人将其视为“平等法律”的源头。 ——摘编自沈瑞英、杨彦璟著《古希腊 罗马公民社会与法治理念》
根据上述材料,请你概括《十二铜表法》体现了哪些法治精神?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其颁布的历史意义。(4分)
18. (1)特点:都是原生型文明;都是建立在农耕生产基础上的农业文明。(4分)
(2)入选理由:②,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2分)③,帕特农神庙四周廊柱环绕,柱身有粗有细,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代表性成就。(2分)
(3)法治精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至上。(2分)历史意义: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确定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影响了后世法律的制定;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2分,任答两点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