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
竹石
作者介绍
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出自寒门,幼年丧母,随父亲靠卖画为生,科更是屡试不第,四十多岁才考中进士,但终因官场黑暗而去官,可谓历经磨难。但他从未低头,从不苟且,这不也是"千磨万击还坚劲"吗?因为这样的人生经历,促成了他对竹子顽强、潇洒精神的深度挖掘和由衷赞赏。
作者介绍
竹,枝杆挺拔,修长,傲雪凌霜,倍受中国人喜爱,与梅、兰、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文人墨客,爱竹咏竹者众多。
新课导入
竹子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马诗》,知道它写了马,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读《竹石》,说说它在写什么?
理解诗题
所谓托物言志,是指诗人运用象征等手法,通过描写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志向。
新课导入
你知道人们是怎么赞美竹子的吗?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杜甫《咏竹》
竹劲由来缺祥同,画家虽巧也难工。——徐渭《风竹》
朗读诗歌
竹 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诗意:哪怕遭受了千万次的磨难和打击,竹子依然还是那样的坚韧和强劲。也不管刮的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都不能让它屈服。
内容感知
竹 石
[清]郑 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xiè
任
尔
你。
/
/
/
jìnɡ
/
/
/
/
/
/
/
任凭。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是的,竹子生长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表现了竹子坚韧不拔的性格。
也体现了竹子勇于直面困难的精神。
jìng 坚强有力:
~敌、刚~、强~、疾风~草。
jìn 有力气、有精神:
使~、干~、拼~。
劲
字词理解
初步感知
这句诗里有一句诗总的写了这丛竹子活下来不容易,哪一句?
竹子要经受一千次的折磨,一万次的打击。“千、万”都是虚数,指许许多多。
从“千磨万击”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除了风吹雨打,竹子还会经历什么折磨呢?
风吹、雨淋、日晒、霜冻、雪落,竹子经历了太多苦难,这就是千磨万击。写出了竹子的经历。
理解诗意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强有力,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竹石
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品欣赏
郑板桥作品欣赏
一节复一节,
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
免撩蜂与蝶。
竹
郑燮
作品欣赏
郑板桥作品欣赏
深入的想一想,这首诗的竹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悟诗情
咬定
立根
坚劲
任尔
竹
坚忍不拔
人
刚直不阿
状物
言志
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表面上写物,实际上是在赞颂某种精神和品质,表达了诗人做人的志向和高尚节操。
诗中仅仅只是描写竹子的坚韧不拔吗?
本诗用了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表达诗人要做有骨气、坚韧不拔的人的决心。这首诗借竹子来表明自己的人生志向,我们结合郑燮的人生经历来看看。
同学们,学过这首诗后,你是否想到,那些抗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的一言一行,就是竹子精神的写照!
墨竹图题诗
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课外拓展:
1、背诵郑燮写的另外两首有关竹的诗歌。
2、了解郑燮其人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