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
2.会做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初步具有归纳概括实验现象的能力。
3.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空气可以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初步具有归纳概括实验现象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每个小组):水槽、矿泉水瓶、吸管、水杯、报纸、气球、自制泡沫小船
老师:砂子、水槽、矿泉水瓶、吸管、水杯、报纸、气球、自制泡沫小船、钩码。
教学过程:
教学引入
一、认识热空气
复习引入1、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讲过空气一课,你能说一说空气是什么样的吗?二、新课教学(一)认识物体占据空间1、出示三个瓶子。(砂子、水、空瓶)谈话:你能说一说这三个瓶子里面都有什么吗?提问:你能把钩码放入这三个瓶中吗?(师演示)谈话:有什么现象?为什么?小结:杯子里面的地方叫做空间。砂子把杯子里面的空间占着了,我们可以用这个词:占据。石子和水占据了瓶内的空间。(二)认识空占据空间1、谈:有的同学说空气也像砂子和水一样,存在于瓶中,占据着瓶内的空间。你们同意吗?2.空气我们已经学过,它是看不见的,你怎样才能证明你的观点呢?(怎样解决空气看不见的问题呢?)3.提示:在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可以借助水来看到空气,现象表现为水中的气泡。
教师演示:杯子竖直扣入水中,慢慢倾斜看到气泡冒出。(三)解决问题,归纳规律1.谈:如果把纸团紧紧塞在玻璃杯底部,像刚才一样,再竖直扣入水中,纸团会湿吗?注意:杯子提出水面,用毛巾擦杯口外围。
猜想、实验
汇报(现象及原因)如果把杯子慢慢倾斜呢,会有什么现象?试一试师问: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现象?说明什么?学生汇报小结:杯子中有空气,水没有进去,所以纸团没有湿。空气占据了杯内的空间。2.谈:我们把纸放在了杯底,如果我们把浮在水面上的小船用塑料瓶竖直的扣下去会怎么样呢?
猜测
动手验证
汇报(现象及原因)小结:塑料瓶中有空气,水没有进去。塑料瓶内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
谈:同学们,根据前面的实验,你有没有办法让小船离开水底慢慢向上升呢?比如升高到塑料瓶的一半,或升高到水平面。提示:小船升高的前提是水位升高水位升高的前提是水进入瓶中水进入瓶中的前提是空气从瓶中流出
分组试一试
说一说原来空气出来了,把塑料瓶内的空间让出来了,水就能进去了,小船随着水位的升高也逐渐升高了。3.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空气能够占据空间,下面我们做一个小竞赛:吹气球。谈:我们都吹过气球。那你试过把气球放在水瓶里吹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气球和水瓶,同时还有一根吸管。试一试,比一比,看哪个组吹得大分组活动汇报:怎样把气球吹大,说明原因。小结:瓶中有空气,空气占据了瓶内的空间,所以气球吹不大。只有把瓶中的空气放出来,让出空间,气球才能吹大。
师:出示注射器谈:同学们注射器内的空间也被空气占据着。演示:推动注射器这是为什么呢,空气占据的空间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下课。
说出空气的性质观察并思考根据生活经验回答问题明确“空间”和“占据”的意思思考空气是否占据着空间根据前面所学可以联想到借助水来观察空气。观察猜想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现象分组活动思考汇报原因猜想 动手实验汇报现象活动:试着让小船位置升高。汇报做法及原因游戏比赛:吹气球思考吸管的用处
复习前面所学内容:空气是看不见的、流动的。为后面借助水来观察空气做铺垫。认识固体和液体占据空间,引出问题:空气会占据空间吗?使学生明确在水中可以观察到空气,为后面的在水中的实验做铺垫。通过“进入水中纸不湿”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创设科学的探究范围,为学生的思维开放奠定情感基础。比较两种现象,明确只有空气流出,水才能进入杯中。从而证明空气占据着杯内的空间。把杯底的纸团换成水面上的小船,自然过渡到下一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只有空气让出空间,水才能进入瓶中。通过小游戏比赛等趣味活动。发散学生的思维,巩固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抛出现象,引出
空气占据空间
砂子
水
空气
占据烧杯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