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九上物理新考向阶段测试】第十二章 欧姆定律检测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版九上物理新考向阶段测试】第十二章 欧姆定律检测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25 08:52:20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物理学科
【北师版九上物理新考向阶段测试】
第十二章检测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 下列生活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
A. 塑料尺 B. 橡胶手套 C. 陶瓷碗 D. 不锈钢勺
2. 如图所示的是一种铜芯导线.某校安装空调后将原有线路导线进行更换,更换的铜芯导线比旧铜芯导线电阻更小,主要是因为新导线的(  )
第2题图
A. 铜芯更粗 B. 绝缘皮更厚 C. 铜芯更细 D. 绝缘皮更薄
3.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灯泡的亮度,若要求闭合开关S,滑片P向右端滑动时灯泡逐渐变亮,应选择下列哪种接法(  )
第3题图
A. M接A,N接B B. A接C,N接D
C. M接C,N接B D. M接A,N接D
4. 将甲、乙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锰铜丝以某种方式同时接入电路中(甲比乙粗),关于通过它们电流I甲和I乙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甲、乙串联,则I甲>I乙 B. 若甲、乙串联,则I甲<I乙
C. 若甲、乙并联,则I甲>I乙 D. 若甲、乙并联,则I甲<I乙
5. 将阻值为30 Ω的定值电阻R1与最大阻值为20 Ω的滑动变阻器R2按图示电路连接,闭合开关,调节R2的滑片到某一位置,下列关系一定成立的是(  )
 第5题图
A. U1<U2
B. I1>I2
C. U1>U2
D. I1<I2
6. 两个定值电阻,甲标有“16 Ω 1.5 A”,乙标有“22 Ω 5 A”.现把它们串联起来,则该串联电路两端允许加载的最高电压是(  )
A. 57 V B. 41 V
C. 35 V D. 19 V
7.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 V,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20 Ω,R1为滑动变阻器,、为电流表,闭合开关后,的示数为0.5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7题图
A. 电流表的示数为0.2 A
B. R1接入的电阻为30 Ω
C. R0与R1两端的电压之比为1∶4
D. R0与R1接入电路的阻值之比为3∶2
8. (中考新考法·逆向思维)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的阻值为5 Ω,滑动变阻器滑片位于中点.用一阻值为10 Ω的电阻替换R1后,使电压表示数与替换R1前相等的方法是(  )
第8题图
A. 电源电压不变,不移动滑片P
B. 电源电压不变,向左移动滑片P
C. 增大电源电压,向左移动滑片P
D. 减小电源电压,不移动滑片P
9. 如图甲所示是身高体重测量仪,当体检者站在台面上时,能自动显示身高和体重,电路原理如图乙所示,电压表、电流表分别显示身高和体重的大小,压敏电阻R的阻值随压力增大而增大,滑片P随身高增大而上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第9题图
A. 体重越大,电流表示数越大 B. 体重越大,压敏电阻两端电压越小
C. 身高越高,通过R电流越小 D. 身高越高,电压表示数越大
10. 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从某a点移到b点时,滑动变阻器的U-I图像如图乙所示,则电源电压和定值电阻R1的阻值分别是(  )
第10题图
A. 9 V、10 Ω B. 9 V、30 Ω
C. 18 V、30 Ω D. 18 V、10 Ω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2分)
11. “测谎仪”可以测出人是否在说谎.人说谎时,心理与生理都要发生变化,它可以测出人的心跳次数(脉搏),人说谎最灵敏的反应是通过人体皮肤的电流发生变化.以上说明人体是    (选填“导体”或“绝缘体”),人体的电阻是    (选填“固定”或“可变”)的.
12. 旋转式变阻器(如图所示)与滑动变阻器相比,外形不同,但原理都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的导体的    来改变其接入电路的电阻.若图中旋转式变阻器的A、B两接线柱连入电路,则连入电路的弧形电阻片是    (选填“AP”“PC”或“AC”)段,当转轴顺时针旋转时,它连入电路的电阻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第12题图
13. 体脂率是指人体内脂肪的质量占人体总质量的百分比.肌肉比脂肪更容易导电.若人的体脂率下降,体重不变,肌肉占比增大,则人体的电阻    (选填“增大”或“减小”);若小强在医院测体脂率时,加在两手之间的电压为5 V,通过的电流为2.5 mA,则小强两手之间的电阻为    Ω.
14. 由不同材料制成的电阻RA和RB,各自的U-I关系图像分别为图中的A、B.若将它们串联接在电压为4.5 V的电源上,则RB两端的电压为    V,电阻RB的阻值为    Ω.
第14题图
15.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1=10 Ω.若甲、乙两表均为电压表,闭合开关S1、S2,两表指针位置相同,则R2=    Ω;若甲、乙两表均为电流表,闭合开关S1,断开开关S2,则甲、乙两表示数之比是    .(电表每次测量均未超过量程)
第15题图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共40分)
16. (12分)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小红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然后在M、N之间连接不同合金丝(导线序号为A、B、C、D),并得出如表数据.
第16题图
导线 材料 长度(m) 横截面积(cm2) 电流表示数(A)
A 镍铬合金 0.6 0.4 0.14
B 镍铬合金 1.0 0.4 0.08
C 镍铬合金 0.6 0.6 0.18
D 锰铜合金 0.6 0.4 0.16
(1)该实验通过观察    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分别将A、D两合金丝接入电路中M、N两点间,由表格数据可知,合金丝A的阻值比D的阻值    (选填“大”或“小”).
(2)如果选择合金丝A、B进行实验,是为了探究导体电阻与    的关系.
(3)要探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保持材料和长度不变,这种研究方法是    ,应选择合金丝    (选填导线序号)来比较,由此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17. (14分)某小组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实验器材:电源(电压恒为4.5 V),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开关一个,六个定值电阻(5 Ω、10 Ω、15 Ω、20 Ω、25 Ω、30 Ω),一个滑动变阻器(50 Ω 1 A),导线若干.
(1)小明按图连接完电路最后一根导线后,电流表指针有很大偏转.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是①       ;②       .
第17题图
(2)小明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改变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测得电流、电压的值如表.可以得出: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成    ;实验中他选择的电阻是    Ω.
电压U/V 1.2 1.6 2.0 2.4 2.8 3.0
电流I/A 0.12 0.16 0.20 0.24 0.28 0.3
(3)小红连接相同电路做“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实验.她先将5 Ω的电阻连入电路中,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 V,并记下电流值;再分别改接10 Ω、15 Ω、20 Ω、25 Ω、30 Ω的电阻,重复上述的实验.
①实验中,小红多次移动变阻器滑片的目的是       .
②当把5 Ω的电阻换为10 Ω后,为了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应使变阻器连入的阻值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在1.5 V的控制电压下实验,小红所选电阻中有一个完成不了实验,该电阻是
    Ω.
18. (14分)实验室里有一个标识不清的定值电阻,小亮设计实验进行测量(电源为两节新干电池).
第18题图
(1)根据公式    可知,通过对电流和电压的测量来间接测出定值电阻的阻值.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的电路连接完整(要求导线不得交叉).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
    (选填“A”或“B”)端.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电流表无示数,经检查电流表及各接线处均完好,则电路故障可能是       
    .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4 V,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Ω.小亮把该数据作为本实验的最终结果,请你做出评价或建议:       .
四、综合应用题(8分)
19. 如图甲是一个超声波加湿器,图乙是其内部湿度监测装置的简化电路图,湿度显示装置是由电流表改装的.已知电源电压为36 V,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40 Ω,R为湿敏电阻,其阻值R随环境湿度RH的变化如表所示,电流表量程为0~0.6 A;闭合开关S,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求:
湿度RH/% 0 20 40 60 80 100
湿敏电阻R/Ω 60 50 40 30 20 10
(1)当电路中电流表的示数为0.4 A时,电阻R的阻值?
(2)当环境湿度为40%时,定值电阻R0两端电压是多少?
(3)湿度表能够测量的最大环境湿度是多少?
第19题图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物理学科
【北师版九上物理新考向阶段测试】
第十二章检测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 下列生活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
A. 塑料尺 B. 橡胶手套 C. 陶瓷碗 D. 不锈钢勺
1. D
2. 如图所示的是一种铜芯导线.某校安装空调后将原有线路导线进行更换,更换的铜芯导线比旧铜芯导线电阻更小,主要是因为新导线的(  )
第2题图
A. 铜芯更粗 B. 绝缘皮更厚 C. 铜芯更细 D. 绝缘皮更薄
2. A
3.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灯泡的亮度,若要求闭合开关S,滑片P向右端滑动时灯泡逐渐变亮,应选择下列哪种接法(  )
第3题图
A. M接A,N接B B. A接C,N接D
C. M接C,N接B D. M接A,N接D
3. D
4. 将甲、乙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锰铜丝以某种方式同时接入电路中(甲比乙粗),关于通过它们电流I甲和I乙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甲、乙串联,则I甲>I乙 B. 若甲、乙串联,则I甲<I乙
C. 若甲、乙并联,则I甲>I乙 D. 若甲、乙并联,则I甲<I乙
4. C
5. 将阻值为30 Ω的定值电阻R1与最大阻值为20 Ω的滑动变阻器R2按图示电路连接,闭合开关,调节R2的滑片到某一位置,下列关系一定成立的是(  )
 第5题图
A. U1<U2
B. I1>I2
C. U1>U2
D. I1<I2
5. C
6. 两个定值电阻,甲标有“16 Ω 1.5 A”,乙标有“22 Ω 5 A”.现把它们串联起来,则该串联电路两端允许加载的最高电压是(  )
A. 57 V B. 41 V
C. 35 V D. 19 V
6. A
7.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 V,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20 Ω,R1为滑动变阻器,、为电流表,闭合开关后,的示数为0.5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7题图
A. 电流表的示数为0.2 A
B. R1接入的电阻为30 Ω
C. R0与R1两端的电压之比为1∶4
D. R0与R1接入电路的阻值之比为3∶2
7. B
【解析】由图可知,两电阻并联,电流表测通过R0的电流,电流表测干路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流表的示数I0===0.3 A,A错误;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特点可知,通过R1的电流I1=I-I0=0.5 A-0.3 A=0.2 A,则R1接入电路的阻值R1===30 Ω,B正确;根据并联电路电压特点可知,R0与R1接入电路两端的电压之比为1∶1,C错误;R0与R1的阻值之比R0∶R1=20 Ω∶30 Ω=2∶3,D错误.故选B.
8. (中考新考法·逆向思维)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的阻值为5 Ω,滑动变阻器滑片位于中点.用一阻值为10 Ω的电阻替换R1后,使电压表示数与替换R1前相等的方法是(  )
第8题图
A. 电源电压不变,不移动滑片P
B. 电源电压不变,向左移动滑片P
C. 增大电源电压,向左移动滑片P
D. 减小电源电压,不移动滑片P
8. D
【解析】图中电路,电阻R1的阻值为5 Ω,滑动变阻器滑片位于中点.用一阻值为10 Ω的电阻替换R1,根据串联电路分压特点可知,电压表示数变大,为了使电压表示数与替换R1前相等,可以减小电源电压,不移动滑片P,D正确;或者电源电压不变,向右移动滑片P,AB错误;若增大电源电压,向左移动滑片P,替换后电压表的示数更大,C错误.故选D.
9. 如图甲所示是身高体重测量仪,当体检者站在台面上时,能自动显示身高和体重,电路原理如图乙所示,电压表、电流表分别显示身高和体重的大小,压敏电阻R的阻值随压力增大而增大,滑片P随身高增大而上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第9题图
A. 体重越大,电流表示数越大 B. 体重越大,压敏电阻两端电压越小
C. 身高越高,通过R电流越小 D. 身高越高,电压表示数越大
9. D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R与R0并联,电压表测滑片P下方电阻丝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压敏电阻R支路的电流;因为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且都等于电源电压,当体重越大时,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越大,压敏电阻R的阻值越大,由I=可知,通过R的电流越小,AB错误;因并联电路各个支路互不影响,所以通过R的电流与身高无关,C错误;身高越高,滑片P下方电阻丝的阻值变大,R0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不变,由I=可知,通过R0的电流不变,由U=IR可知,滑片P下方电阻丝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D正确.故选D.
10. 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从某a点移到b点时,滑动变阻器的U-I图像如图乙所示,则电源电压和定值电阻R1的阻值分别是(  )
第10题图
A. 9 V、10 Ω B. 9 V、30 Ω
C. 18 V、30 Ω D. 18 V、10 Ω
10. C
【解析】当S闭合时,R1和R2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由图乙可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a点时,电压表示数为9 V,电路中电流为0.3 A,根据串联电路电流规律和欧姆定律可知,电源电压U=0.3 A×R1+9 V①;滑动变阻器滑片在b点时,电压表示数为6 V,电路中电流为0.4 A,则电源电压U=0.4 A×R1+6 V②,联立①②解得:R1=30 Ω,U=18 V.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2分)
11. “测谎仪”可以测出人是否在说谎.人说谎时,心理与生理都要发生变化,它可以测出人的心跳次数(脉搏),人说谎最灵敏的反应是通过人体皮肤的电流发生变化.以上说明人体是    (选填“导体”或“绝缘体”),人体的电阻是    (选填“固定”或“可变”)的.
11. 导体
可变
12. 旋转式变阻器(如图所示)与滑动变阻器相比,外形不同,但原理都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的导体的    来改变其接入电路的电阻.若图中旋转式变阻器的A、B两接线柱连入电路,则连入电路的弧形电阻片是    (选填“AP”“PC”或“AC”)段,当转轴顺时针旋转时,它连入电路的电阻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第12题图
12. 长度
AP
变大
13. 体脂率是指人体内脂肪的质量占人体总质量的百分比.肌肉比脂肪更容易导电.若人的体脂率下降,体重不变,肌肉占比增大,则人体的电阻    (选填“增大”或“减小”);若小强在医院测体脂率时,加在两手之间的电压为5 V,通过的电流为2.5 mA,则小强两手之间的电阻为    Ω.
13. 减小
2 000
【解析】肌肉比脂肪更容易导电,若人的体脂率下降,体重不变,肌肉占比增大时,人体的电阻会减小;根据欧姆定律可得,小强两手之间的电阻R===2 000 Ω.
14. 由不同材料制成的电阻RA和RB,各自的U-I关系图像分别为图中的A、B.若将它们串联接在电压为4.5 V的电源上,则RB两端的电压为    V,电阻RB的阻值为    Ω.
第14题图
14. 1.5
5
【解析】两只定值电阻RA和RB,若将它们串联接在电压为4.5 V的电源上,因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都相等,且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由图可知当电路中的电流为0.3 A时,RA两端的电压UA=3 V,RB两端的电压UB=1.5 V,电源电压U=UA+UB=3 V+1.5 V=4.5 V,根据欧姆定律可知RB===5 Ω.
15.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1=10 Ω.若甲、乙两表均为电压表,闭合开关S1、S2,两表指针位置相同,则R2=    Ω;若甲、乙两表均为电流表,闭合开关S1,断开开关S2,则甲、乙两表示数之比是    .(电表每次测量均未超过量程)
第15题图
15. 40
4∶5
【解析】由图可知,若开关S1、S2闭合,甲、乙两表均为电压表,R1、R2串联,电压表甲测电源电压,电压表乙测R1两端的电压,因为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两电压表指针位置相同,说明两电压表所选的量程不同,即甲电压表选的是0~15 V量程,乙电压表选的是0~3 V量程,所以==,则有=,根据串联电路分压特点可得==,即=,则R2=40 Ω;若两表均为电流表,开关S1闭合、S2断开,R1、R2并联,电流表甲测通过R1的电流,电流表乙测干路电流,由并联电路分流特点可得==,又因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共40分)
16. (12分)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小红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然后在M、N之间连接不同合金丝(导线序号为A、B、C、D),并得出如表数据.
第16题图
导线 材料 长度(m) 横截面积(cm2) 电流表示数(A)
A 镍铬合金 0.6 0.4 0.14
B 镍铬合金 1.0 0.4 0.08
C 镍铬合金 0.6 0.6 0.18
D 锰铜合金 0.6 0.4 0.16
(1)该实验通过观察    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分别将A、D两合金丝接入电路中M、N两点间,由表格数据可知,合金丝A的阻值比D的阻值    (选填“大”或“小”).
(2)如果选择合金丝A、B进行实验,是为了探究导体电阻与    的关系.
(3)要探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保持材料和长度不变,这种研究方法是    ,应选择合金丝    (选填导线序号)来比较,由此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16. (每空2分)(1)电流表示数大小

(2)长度
(3)控制变量法
A、C
导体的长度和材料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小,阻值越大
17. (14分)某小组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实验器材:电源(电压恒为4.5 V),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开关一个,六个定值电阻(5 Ω、10 Ω、15 Ω、20 Ω、25 Ω、30 Ω),一个滑动变阻器(50 Ω 1 A),导线若干.
(1)小明按图连接完电路最后一根导线后,电流表指针有很大偏转.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是①       ;②       .
第17题图
(2)小明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改变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测得电流、电压的值如表.可以得出: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成    ;实验中他选择的电阻是    Ω.
电压U/V 1.2 1.6 2.0 2.4 2.8 3.0
电流I/A 0.12 0.16 0.20 0.24 0.28 0.3
(3)小红连接相同电路做“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实验.她先将5 Ω的电阻连入电路中,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 V,并记下电流值;再分别改接10 Ω、15 Ω、20 Ω、25 Ω、30 Ω的电阻,重复上述的实验.
①实验中,小红多次移动变阻器滑片的目的是       .
②当把5 Ω的电阻换为10 Ω后,为了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应使变阻器连入的阻值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在1.5 V的控制电压下实验,小红所选电阻中有一个完成不了实验,该电阻是
    Ω.
17. (每空2分)(1)①连接电路时开关没有断开
②滑动变阻器滑片没有置于阻值最大处
(2)正比
10
(3)①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②变大
③30
18. (14分)实验室里有一个标识不清的定值电阻,小亮设计实验进行测量(电源为两节新干电池).
第18题图
(1)根据公式    可知,通过对电流和电压的测量来间接测出定值电阻的阻值.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的电路连接完整(要求导线不得交叉).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
    (选填“A”或“B”)端.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电流表无示数,经检查电流表及各接线处均完好,则电路故障可能是       
    .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4 V,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Ω.小亮把该数据作为本实验的最终结果,请你做出评价或建议:       .
18. (每图/空2分)(1)R=
如答图所示
(2)断开
B
定值电阻R断路
(3)8
只进行一次测量,误差较大,应该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第18题答图
四、综合应用题(8分)
19. 如图甲是一个超声波加湿器,图乙是其内部湿度监测装置的简化电路图,湿度显示装置是由电流表改装的.已知电源电压为36 V,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40 Ω,R为湿敏电阻,其阻值R随环境湿度RH的变化如表所示,电流表量程为0~0.6 A;闭合开关S,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求:
湿度RH/% 0 20 40 60 80 100
湿敏电阻R/Ω 60 50 40 30 20 10
(1)当电路中电流表的示数为0.4 A时,电阻R的阻值?
(2)当环境湿度为40%时,定值电阻R0两端电压是多少?
(3)湿度表能够测量的最大环境湿度是多少?
第19题图
19. 解:(1)闭合开关,两电阻串联接入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当电路中电流表的示数为0.4 A时,由欧姆定律可得,电路总电阻
R总===90 Ω (1分)
则电阻R的阻值
R=R总-R0=90 Ω-40 Ω=50 Ω (1分)
(2)当环境湿度为40%时,湿敏电阻接入电路的阻值R'=40 Ω (1分)
此时通过电路的电流
I'===0.45 A (1分)
此时定值电阻R0两端电压U0=I'R0=0.45 A×40 Ω=18 V (1分)
(3)电流表量程为0~0.6 A,当通过电路的最大电流为0.6 A时,电路总电阻
R总'===60 Ω (1分)
此时湿敏电阻接入电路的阻值
R″=R总'-R0=60 Ω-40 Ω=20 Ω (1分)
由表格数据可知,湿度表能够测量的最大环境湿度是80% (1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