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10 古诗三首
第三课时 《石灰吟》
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于谦(1398年-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明朝大臣、军事家,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有《于忠肃集》传世。
《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作者简介
走进石灰
石灰的自述
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我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焚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经过这次沸腾后,我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这时,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你们看,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
听了石灰的自述,你有什么感受?
马 诗
[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竹 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朗读
诗
词
初读诗歌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学习古诗的方法吗?
(1)解诗题
(3)读诗句
(2)知作者
(4)明诗意
(5)品诗味
(6)悟诗情
方法回顾
明诗意
诗意:(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读第一二句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说说:石灰是怎样开采的?
读读全诗,说说由石灰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
刚强勇敢、甘愿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
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
他要做个像石灰一样清清白白的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我们曾经学过孟郊的《游子吟》。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吟:吟咏、吟颂,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诗题解析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
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击打、开凿。
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等闲:
诗歌解读
锤:敲打。凿:撞击,雕琢。
千、万:虚指,表示撞击次数多。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夸张
坚强不屈的精神。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好像平常事一样。
写石灰石开采和烧炼过程的艰难。
再读这首诗,注意读出石灰不怕牺牲的精神和高洁的品格。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题解析
图片来源于网络
《石灰吟》
译文:石灰要经历过千万次的捶打和开凿,才能被开采出深山。把烈火焚烧,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情。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于谦。透过那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感的石灰,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立志清白做人的于谦。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面对着“粉骨碎身”石灰害怕了吗?那么,它害怕什么?
失去高尚的节操
要留高尚的情操
石灰石是经过( )才被运出山的。开采出来的石灰又被运到石灰窑里经受( )。可是石灰石却是( )的态度。
悟诗情
这是 的石灰,
这是 的石灰!
北风吹
北风吹,吹我庭前柏树枝。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冰霜历尽心不移。况复阳和景渐宜,闲花野草尚葳蕤,风吹柏树将何为?北风吹,能几时!
对比阅读
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对比阅读
《石灰吟》以石灰自喻,表达了诗人
的意愿和 的决心。
为国尽忠、不怕牺牲
坚守高洁情操
课堂小结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自由背诵古诗。
2.收集积累托物言志的诗歌。
布置作业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