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三首 《三衢道中》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古诗三首 《三衢道中》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5 23:3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1 古诗三首
—三衢道中
作者简介
曾几(jī) : (1084——1166)南宋朝诗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赣州(今江西赣州市)人。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
课前导入
趣味引入
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结合诗句的意思联系生活想象画面,说说古诗写了怎样的景象。
你看到了怎样的绿阴?听到了怎样的鸟叫?想到了什么?
小组 自由读《三衢道中》这首诗
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通诗句
学习活动一
课文朗读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三衢道中
宋 曾几
梅子黄日日晴,小溪泛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曾几在吕本中“活法说”基础上加以改进,以身体力行的方式,摆脱了江西诗派“只从典籍中寻找灵感、只注意技巧法度而产生的“脱空”现象,对陆游影响深远。这首诗就是诗人最杰出的代表作,也是身体力行一扫“脱空”之佳作。
再读古诗,划分节奏。
三衢道中
宋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字词学习
学习生字
梅 子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母字的横折与竖折钩右下边交叉、折钩下边稍向左拉。

méi
结构:左右
组词:梅子 梅开二度
造句:这些梅子太好吃了。
音序:M 部首:木


组词:小溪 溪水
不要少写这一点。
易写错
梅子黄时日日晴,
梅子黄时、晴,点出季候和天气。梅子黄时,正值江南初夏季节,这段时期常常阴雨连绵。诗人于“梅子黄时”出行,最怕遇雨;可是天公作美,竟然“日日晴”,惊喜之情溢于言表,表现了作者这次出行的快乐。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 子 黄 时 日 日 晴,
小 溪 泛 尽 却 山 行。
绿 阴 不 减 来 时 路,
添 得 黄 鹂 四 五 声。
绿阴不减来时路,
路边的绿阴与我来时的路上一样浓郁,
诗意:
山路两旁生长的许多高大的树,枝叶浓密像一把把大伞,形成了浓密的树荫,这里的树荫和来的时候一样浓密。绿树丛中,传来黄鹂清脆的叫声,令人心旷神怡。
轻松、舒服、惬意
小溪泛尽却山行。
我乘着小舟一直来到溪水的尽头,又步行上山。
对比阅读
学习了三首古诗,你们对比着读一读,试分析这三首古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练习。
(1)相同点:这三首诗都是写( )的诗。(景 事)
(2)不同点:前两首古诗描写的是( )的景象,《三衢道中》描写的是( )的景象。(春天 初夏)

春天
初夏
题材、时间、内容、情感
添得黄鹂四五声。
只是多了黄鹂鸟几声清脆的鸣叫。
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描写诗中“四趣”,将一个诗意盎然的浅夏勾勒出来,迷人美丽,极富情思。
对比阅读
我发现每首诗描写的事物不同:第一首写的了太阳、草花、燕子、鸳鸯等。第二首写了竹子、小鸭子、蒌蒿、芦芽等。第三首诗写了绿荫、黄鹂等。
我发现的是相同的地方,都表现了对大自然的喜爱。
小溪泛尽却山行。
诗人泛舟小溪,溯流而上,当不能再行进时,便舍舟登陆,循着山间小路继续前行。“却”字含有转折意味,可见诗人游兴之浓。
我看见山路的两旁长着高大的树,它们的树冠像大伞一样,形成了浓密的树荫;我听见黄鹂清脆的叫声,好像在欢迎我的到来。
游玩
结构梳理
山中游玩
意趣无穷
归途
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
小溪泛尽
绿阴浓浓
黄鹂啼鸣
走山路
乐无穷
《三衢道中》写了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