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地形图的判读 课时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地理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地形图的判读 课时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地理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25 09:1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 地形图的判读 课时练 2025-2026学年
上学期初中地理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等高距是( )
A.50米 B.100米 C.150米 D.200米
2.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约( )
A.100米 B.200米 C.300米 D.350米
今年第47个植树节上,NSZ中学组织学生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植树场地选在郊外山区。下图是植树场地地周边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山顶的海拔可能为( )
A.324米 B.430米 C.514米 D.609米
4.植树活动分四条路线通往山顶,最省力的是( )路线
A.甲 B.乙 C.丙 D.丁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近期,某校组织学生到成都西岭雪山进行研学实践。读“成都西岭雪山局部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5.此次研学实践,同学们最有可能在____地发现“千秋雪”( )
A.① B.② C.③ D.④
6.该研学实践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A.高原 B.山地 C.平原 D.盆地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关于该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形以丘陵为主 B.①河段的流速比②河段快
C.地势四周高中部低 D.位于北方地区,河流结冰期长
8.图中甲乙丙丁四个村落描述正确的是( )
A.在甲村能看到乙村 B.乙村地形起伏最小
C.丙村位于山脊附近 D.丁村平均海拔最低
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依托“中国天眼”发展“天文小镇”,成为国内科技旅游热门地。西安某校研学社团从停车场步行到瞭望台观赏“中国天眼”的美景。读“中国天眼”所在地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中国天眼”所在的地形类型是( )
A.丘陵 B.平原 C.山地 D.盆地
10.读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瞭望台位于山顶位置,视野开阔 B.从停车场到瞭望台应向东南方向行进
C.从停车场到瞭望台选择②步道较省力 D.停车场与瞭望台的相对高度可能为120米
100多年前,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时,将八达岭段线路设计成“人”字形。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1.甲地的海拔约为( )
A.600米 B.650米 C.660米 D.680米
12.线路a~b段经过的地形部位是( )
A.山谷 B.山脊 C.山峰 D.陡崖
泥石流是在坡度较陡的沟谷中形成的饱含石块和泥土的特殊洪流。图1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2示意泥石流发生时正确的逃生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甲地与山峰的相对高度是( )
A.782米 B.882米 C.982米 D.1082米
14.泥石流发生时,①②③④逃生方向中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某学校初中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学完《地形图的判读》这一节后,绘制了如下图所示的四幅地形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地形特点的描述,与序号所示地形互相匹配的是( )
A.①——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B.②——四周高,中间低
C.③——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相对较小
D.④——海拔在500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较陡
16.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出现绿色→黄色→褐色的颜色变化表示的地势变化为( )
A.高→低→高 B.低→高
C.低→高→低 D.高→低
二、解答题
17.香山红叶是北京最浓的秋色。读“香山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区域地势总体特征是 ,东部地区主要的地形类型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 色表示。
(2)景点落后身所处的地形部位是 ,沿线路①登山,碧云寺到落后身与落后身到香炉峰距离相近,但前半段用时较短,原因是前半段等高线较 (稀疏、密集),说明坡度较 (缓、陡)。
(3)如果选择乘坐索道上山,索道上升的高度大约( )
A.300米 B.350米 C.380米 D.400米
(4)说出①②③三条登山线路中欣赏红叶的最佳线路,并说明理由。
18.长沙浏阳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赴某地进行研学实践活动。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最高峰与G点的相对高度是 米。图中两个山峰之间的图上距离为4厘米,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米。当地居民想在阳光充足的、坡度较缓的山脊部位栽种脐橙树,图中字母所在地较适宜的是 。
(2)E为哪种地形部位 ,易发育为 ;A为哪种地形部位
(3)图中陡崖位置适合开展哪种运动 ;F、E适合漂流的是
(4)图中C为 (地形部位);沿 (G坡/B坡)爬山登顶535米山峰较合适。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D B B B B C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A C B A B
1.B 2.D
【分析】1.等高距是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由图可知,图中所示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是100米,所以等高距是100米,故选B。
2.两地的相对高度即两地的海拔相减,图中甲处的海拔在500米以上,乙的海拔是200米,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至少在300米以上,但不能等于400米,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以及相对高度的计算,考查学生的读图计算能力。
3.D 4.B
【解析】3.从图中可知,等高距为50米。最高山峰外围的等高线数值是600米,所以最高山峰的海拔范围是600米-650米之间,可能是609米,D正确,排除ABC。故选D。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爬坡越省力;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爬坡越费力,读图可知,乙路线等高线最稀疏,坡度最缓,最省力,B正确,排除ACD。故选B。
【点睛】等高线越稠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根据等高距和等高线数值的递变规律可以确定两地的海拔高度范围,采取交叉相减的方法计算相对高度。
5.B 6.B
【解析】5.“千秋雪”指的是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图中①地海拔高度为1500米,②地海拔高度为3100~3200米,③地海拔高度为2400~2500米,④地海拔高度为1900~2000米,②地海拔最高,最可能处于雪线之上,存在“千秋雪”,B正确,排除ACD;故选B。
6.高原的特点是海拔较高,顶面较为宽阔、平缓;图中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较大,不符合高原特征,A错误;山地的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图中等高线数值大多在500米以上,且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符合山地的特征,B正确;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图中海拔远高于200米,不符合平原特征,C错误;盆地是四周高,中间低;图中并非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D错误;故选B。
【点睛】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越陡,等高线密集;坡缓,等高线稀疏。
7.B 8.C
【解析】7.据图可知,该地海拔高于500米,且起伏较大,地形以山地为主,A错误;①河段等高线比②河段等高线密集,因此①河段的流速比②河段快,B正确;据图可知,河流大致自东向西流,因此南北两侧高,中间较低,C错误;据图例可知,此处分布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应分布于南方地区,南方地区一月气温高于0℃,河流无结冰期,D错误,故选B。
8.结合所学知识和读图可知,甲村位于山谷处,海拔在300~400米之间,乙村海拔在200~500米之间,中间有山脊阻挡,故在甲村看不到乙村,A错误;图中甲村所在区域等高线最稀疏,因此地形最平坦,B错误;图中丙村所在区域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部位,C正确;图中甲村海拔在300~400米之间,乙村海拔在200~500米之间,丙、丁两村海拔均在300~500米之间,故丁村海拔不是最低,D错误,故选C。
【点睛】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
9.D 10.B
【解析】9.由图可知,中国天眼所处的位置等高线呈中间小、四周高且闭合状态,是盆地地形,D正确,排除ABC。故选D。
10.瞭望台位于山顶位置,视野开阔,A不符合题意;本图是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方向,从停车场到瞭望台应向东北方向行进,B符合题意;从停车场到瞭望台选择②步道,等高线越稀疏、坡越缓,较省力,C不符合题意;本图的等高距是40米,停车场的海拔是1000-1040米,瞭望台的海拔是1120-1160米,相对高度是80-160米,所以可能为120米,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11.B 12.A
【解析】11.读图可知,甲地在600米、660米两条等高线之间,所以甲地海拔大于600米、小于660米,只有650米符合,因此甲地的海拔约为650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闭合,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峰;多条等高线重合为陡崖。观察线路a-b段等高线的特点,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所以该地形部位是山谷,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13.C 14.B
【解析】13.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为150米,甲地的海拔为900米,山峰的海拔为1882米,则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1882-900=982米,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读图可知,泥石流发生时,要从与泥石流垂直的山体上逃生,①、②、③、④种逃生方向中,②逃生方向与泥石流方向垂直,是正确的逃生方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处容易发生泥石流。
15.A 16.B
【解析】15.据图可知,①地形海拔较高,内部起伏和缓,地面平坦,边缘比较陡峭,是高原地形,A正确;②地形海拔高,峰峦起伏,坡度较陡,是山地地形,B错误;③地形四周高,中间低,为盆地地形,C错误;④地形海拔一般在200~500米之间,为丘陵地形,D错误。排除BCD,故选A。
16.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褐色表示高山,因此出现绿色→黄色→褐色,代表从平原—高原—高山的地形顺序,也就是地势从低—高的变化。B正确,故选B。
【点睛】地形是地物形状和地貌的总称,具体指地表以上分布的固定性物体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地形与地貌不全一样,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其中地表起伏大势称地势,地表起伏形态也称地貌。按形态分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地形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效果,它时刻在变化着。此外,还有受外力作用而形成的河流、三角洲、瀑布、湖泊、沙漠等。山地是众多山体的统称,由山岭和山谷组合而成。山脉是沿一定方向有规律分布的若干相邻山岭的总称。山系是沿一定方向延伸,在成因上有联系、有规律分布的若干相邻山脉的总称。
17.(1) 西高东低 绿
(2) 山谷 稀疏 缓
(3)C
(4)③,③线路坡度最缓。
【分析】本题以“香山局部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涉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设色原则、海拔和相对高度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可知,该区域西部海拔在500米以上,自西向东,海拔逐渐降低,东部海拔在100米以下,所以该区域地势的总体特征是西高东低。该区域东部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可推知东部地区主要的地形类型是平原,平原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绿色表示。
(2)景点落后身所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可推知其山体部位是山谷。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据图可知,沿线路①登山,从碧云寺到落后身与从落后身到香炉峰的距离差不多,但前半段用时较短,后半段用时较长,其原因主要是前半段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缓,容易攀登;后半段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不容易攀登。
(3)图中等高距为50米,索道上站海拔高度为500米,下站海拔高度在100~150米之间,所以索道上站与下站的相对高度范围是350~400米之间。题中四个选项中,只有380米在此范围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从图上红叶观赏点分布来看,①②③三条登山线路中欣赏红叶的最佳线路是③,③处等高线最稀疏,登山最容易。
18.(1) 85 200 A
(2) 山谷 河流 山脊
(3) 攀岩(蹦极翼装飞行也可) F
(4) 鞍部 B
【分析】本题以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涉及等高线的判断、相对高度的计算以及比例尺的计算等知识点,考查读图分析能力以及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为10米,故G点海拔高位450米,最高点海拔为535米,两地的相对高度为535米-450米=85米。根据比例尺的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所以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4*5000=20000cm=200米。读图A位于山峰的南坡,为阳坡,且等高线较为稀疏,坡度较缓;B地为山峰的北坡,为阴坡;C为鞍部,D、E为河谷地带,所以A字母所在地较适宜栽种脐橙树。
(2)E处附近等高线凸向高值,对应的地形应为山谷(等高线凸高为低),山谷处水流易汇聚,容易发育为河流;A处附近等高线凸向低值,对应的地形应为山脊(等高线凸低为高)。
(3)陡崖处岩壁直立,适宜发展攀岩、蹦极、翼装飞行等活动。漂流应选择等高线密集的地方 ,因为等高线密集表示地势起伏较大,水流速度快,更适合追求刺激的漂流体验,F相对于E处等高线更密集,河流流速更快,更适宜漂流。
(4)图中C地位于两山之间的地势相对平缓地区,是南北两侧谷线的最高点,也是东西两侧脊线的最低点,对应的地形区是鞍部;沿G坡爬山登顶535米山峰经过的相对高差更大,且经过陡崖,而沿B坡爬山登顶535米山峰经过的相对高差更小,且路程更短,所以沿B坡爬山登顶535米山峰较合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