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课时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历史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5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课时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历史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1.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5 09:1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5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课时练 2025-2026学年
上学期初中历史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某同学搜集了以下的历史信息,据此可知该同学研究的国家是( )
元老院掌握国家决策权 万民法适应疆域的扩张 阶级矛盾激化奴隶起义
A.斯巴达城邦 B.罗马共和国 C.古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2.在早期罗马,存在着两个阶级或阶层,即( )
A.贵族和平民 B.领主和佃户 C.农奴和商人 D.资本家和工人
3.罗马共和国时期,制定了共和制法律,完善了共和制机构。其中,最重要的机构是( )
A.五百人会议 B.公民大会 C.元老院 D.西陪审法庭
4.”对贵族滥用权利作了一些限制,按律量刑,贵族不能再任意解析法律,…对于中世纪和近代欧洲法学也有重要影响”。材料内容属于( )
A.《十二铜表法》 B.《万民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民法典》
5.他首创“元首制”,并获得了“奥古斯都”的尊号,使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他是( )
A.斯巴达克 B.屋大维 C.凯撒 D.查理曼
6.德国的一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以下可以印证罗马“以武力”征服世界的是( )
A.把基督教定为国教并推动其传播
B.以武力打败大流士灭亡波斯帝国
C.血腥镇压斯巴达克起义
D.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7.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疆域达到最大规模,曾经成为其“内湖”的是( )
A.黑海 B.里海 C.地中海 D.波罗的海
8.罗马在扩张过程中,大量被征服地区的人被掠为奴隶,奴隶起义不断发生,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A.凯撒发动的起义 B.斯巴达克发动的起义
C.屋大维发动的起义 D.亚历山大发动的起义
9.“地中海地区保持了200多年的和平。由于奴隶和广大平民的辛勤劳动,帝国内不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以及贸易的发展,帝国在1-2世纪空前繁荣。”材料中“帝国”指的是( )
A.古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10.“古老文明被蛮族破坏,接着就重新形成另一种社会结构(罗马人和野蛮人,封建主义和高卢人,东罗马帝国和土耳其人)。对野蛮的征服者民族来说,正如以上所指出的,战争本身还是一种经常的交往形式。”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罗马帝国危机的实质是奴隶制危机 B.基督教的兴起推动了欧洲社会进步
C.战争和征服客观上推动了历史的演进 D.和平交往是人类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
二、简答题
11.在西方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人物,不仅书写了欧洲历史的辉煌,也备受世界瞩目。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结合图片,说出这两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分别是古代哪个国家的领导人?
(2)雅典达到全盛时期是在什么时候?图1中的人物是通过怎样的努力使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的?
(3)图2中的人物首创了什么制度?他使罗马历史进入什么时期?
三、综合题
12.人类社会的法治传统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引言部分,他宣扬“君权神授”,颂扬其功绩,说他制定法典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法典明确规定,凡拐骗、藏匿他人或宫廷奴隶者处死刑; 理发师未经奴隶主许可而剃掉奴隶发式标记,应处砍手之刑……奴隶打自由人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将遭受割耳之刑。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
材料二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前的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曲伸,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中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氏族贵族斗争的产物。
———《西方法文化史纲》
材料三 中华法系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丰富法治思想和深邃政治智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要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中华法治文明新的时代内涵,激发起蓬勃生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法典的名称并指出这部法典的实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十二铜表法》的重大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建设法治中国提出你的建议。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C A B D C B A C
1.B
【详解】据题干“元老院掌握国家决策权、万民法适应疆域的扩张、阶级矛盾激化奴隶起义”结合所学可知,罗马共和国时期,元老院作为贵族政治的核心,实际掌握国家大权,负责立法、外交和财政等决策。随着罗马共和国对外扩张,被征服地区民族增多,公民法(仅适用于罗马公民)无法满足需求,万民法逐渐形成,适用于帝国境内所有自由民。罗马共和国后期,奴隶制导致阶级矛盾尖锐,爆发了斯巴达克斯起义等大规模奴隶反抗,加速了共和国的衰落。因此,题干信息描述的是罗马共和国,B项正确;斯巴达以军事寡头政治著称,排除A项;古罗马帝国时期元老院权力被皇帝架空,排除C项;拜占庭帝国是罗马帝国分裂后的东罗马延续,与题干特征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贵族和平民是古罗马社会的主要社会阶层。 在古罗马,社会阶层分为贵族和平民,这两个阶层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上有着显著的差异。 在共和国的最初几个世纪里,罗马处于平民与贵族两个阶级的激烈斗争中,它们之间持续的斗争促进了罗马城邦的发展,A项正确;领主和佃户之间是封建土地所有制下的依附关系,领主提供土地和保护,佃户缴纳地租并服劳役 ,与“早期罗马”不符,排除B项;农奴是人身隶属于农奴主或封建主的农业劳动者,虽然有自己的土地,但处于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下,缺乏人身自由。与“早期罗马”不符,排除C项;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本质上是 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 。这种关系基于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而工人则通过出卖劳动力换取工资。与“早期罗马”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3.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罗马共和国时期,制定了共和制法律,完善了共和制机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老院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主要机构之一,元老院在内政外交等一切国家大事上拥有决定权的传统,贯穿于整个罗马历史的大部分时期,C项正确;五百人会议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机构,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排除B项;罗马共和国时期最重要的机构是元老院,而不是西陪审法庭,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A项正确;《万民法》是适用于罗马公民和非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典,排除B项;《查士丁尼法典》是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而编成,排除C项;为了整理革命以来的立法成果,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民法典,名为《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排除D项。故选A项。
5.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1年,屋大维成为罗马内战中最后的胜利者,他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势,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B项正确;斯巴达克的领导了罗马共和国爆发的一次最大的奴隶起义,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公元前49年,凯撒担任罗马执政官,控制了元老院,并未首创“元首制”,排除C项;查理曼是法兰克著名国王,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6.D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可以印证罗马以“武力”征服世界,D项正确;确定基督教为国教并推动其传播,不能印证罗马以“武力”征服世界,排除A项;亚历山大以武力击败大流士灭亡波斯帝国,与罗马无关,排除B项;罗马军团血腥镇压斯巴达克起义与罗马以“武力”征服世界无关,排除C项。故选A项。
7.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疆域达到最大规模,地中海成为其“内湖”,C项正确;罗马帝国最强盛时是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黑海、里海、波罗的海均不在此地域内,排除ABD三项。选C项。
8.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在扩张过程中,大量被征服地区的战俘和人口被掠夺为奴隶,奴隶起义不断发生,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斯巴达克发动起义,发生在公元前73年的斯巴达克起义是在斯巴达克领导下,罗马共和国爆发的一次最大的奴隶起义,这是古罗马最大的一次起义,动摇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B项正确;罗马在扩张过程中,大量被征服地区的人被掠为奴隶,奴隶起义不断发生,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斯巴达克起义,而不是凯撒发动的起义,A项错误;在罗马共和国的扩张过程中,大量被征服地区的人被掠为奴隶,奴隶成为罗马共和国的主要生产者,奴隶起义不断,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斯巴达起义,起义声势浩大,多次打败罗马军团,而不是屋大维起义,C项错误;亚历山大继续其父的扩张行动,大规模地对亚洲、北非进行侵略性远征,史称“亚历山大东征”,公元前323年病逝,而材料所述罗马扩张过程中影响最大的起义是斯巴达克起义,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
9.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内湖”,A项正确;拜占庭帝国建立于公元330年,排除A项;亚历山大帝国建立于公元前4世纪,排除B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于15世纪,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由“古老文明被蛮族破坏,接着就重新形成另一种社会结构(罗马人和野蛮人,封建主义和高卢人,东罗马帝国和土耳其人)。对野蛮的征服者民族来说,正如以上所指出的,战争本身还是一种经常的交往形式。”可知,材料体现了战争和征服客观上推动了历史的演进,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战争和征服客观上推动了历史的演进,没有涉及罗马帝国危机的实质是奴隶制危机,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战争和征服客观上推动了历史的演进,没有涉及基督教的兴起推动了欧洲社会进步,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战争和征服客观上推动了历史的演进,没有体现和平交往是人类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排除D项,故选C项。
11.(1)伯里克利和屋大维。古代雅典和古代罗马。
(2)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当政时期进行了改革,扩大公民权利,使更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建立津贴制度等。
(3)“元首制”。罗马帝国时期。
【详解】(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图一是公元前 5 世纪中后期雅典的伯里克利;图二是古罗马的屋大维。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5 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伯里克利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这些主席团由各地抽签产生,主席团主席也经抽签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伯里克利还建立了津贴制度。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12.(1)《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2)使刑事诉讼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中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原因:它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3)建议:要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借鉴外国法治建设经验;法治建设要符合本国国情;法治建设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赋予中华法治文明新的时代内涵等。
【详解】(1)名称:根据材料一“宣扬‘君权神授’‘凡拐骗……将遭受割耳之刑’”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部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
实质:根据材料一“理发师未经奴隶主许可而剃掉奴隶发式标记,应处砍手之刑……奴隶打自由人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将遭受割耳之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部法典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2)意义:根据材料二“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中的定罪量刑……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可概括出《十二铜表法》的意义是使刑事诉讼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中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因此说它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3)建议: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三“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丰富法治思想和深邃政治智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可得出建设法治中国可以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根据“要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中华法治文明新的时代内涵”可得出法治建设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赋予中华法治文明新的时代内涵。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设法治中国,还可以借鉴外国法治建设经验;法治建设要从国情出发,符合本国国情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