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1.3《我的小问号》习题(含答案)
【基础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乌龟需要晒太阳吗?B.小狗多少钱一只? C.金鱼喜欢吃什么?
2.( )是学习科学的第一步,要养成爱提问的好习惯。
A.提出问题 B.动手操作 C.观察发现
3.在玩陀螺时,想让陀螺转得更久可以( )。
A.用力甩 B.给陀螺加装饰 C.调整重心
4.莲叶上的水珠滚来滚去是因为莲叶表面( )。
A.很光滑 B.有蜡质层 C.很柔软
二、填空题
5.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活动的 。
6.在开展网上研究之前,需要先选定研究的 ,确定一个研究的方向。
7.秋天里树叶变黄了,你会产生:“在秋天树叶 会变黄呢?”这样的问题。
8.亲历探究是我们学习 的最佳方法, 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式。
三、判断题
9.观察和比较,能让我们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 )
10.明确问题时,问题可以来源于突发灵感产生的创意。( )
11.科学家在寻找问题答案时,会根据观测的数据或假设,制作出初步的模型。( )
12.小鸟出生后就会离开妈妈。( )
13.只有下雨后才会有彩虹。( )
【能力提升】
四、连线题
14.把学生的活动与对应的科学探究环节用线连起来。
五、简答题
15.科学家是怎样研究问题的?我们怎样像科学家那样学科学?
16.请写出三个在生活中遇到的小问号?
六、实验题
17.观察图中的现象,完成探究任务。
疫情期间,许多同学在室内窗台上种植物,大家发现了图中这样的现象,植物向着窗外生长。
(1)据此请你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你的假设是:
七、综合题
小华妈妈说她们小时候在家周围经常能看到燕子。但小华发现他现在很难见到燕子,带着问题他询问了科学老师,老师建议他和同学研究一下。
18.小华和同学决定以“燕子为什么减少?”为问题进行研究,针对问题下一步他们可以( )。
A.提出自己的假设 B.搜集有关的证据 C.与其他人分享交流研究结果
19.小华和同学决定查阅文献了解一些资料,他们可以从( )查阅可信度高。
A.抖音视频 B.中国知网资源网站学术期刊 C.百度搜索
参考答案
1.B
2.A
3.C
4.B
5.起点
6.主题
7.为什么
8.科学 深入调查
9.√
10.√
11.√
12.×
13.×
14.
15.科学家研究问题的主要环节是提出问题、提出猜想、寻找证据、得出结论。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好奇心、进行观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方式,像科学家那样学科学。
16.(1)为什么月亮有时候是圆圆的,有时候又像弯弯的小船呢?
(2)为什么花儿会有各种各样的颜色?
(3)为什么下雨后,天空会出现彩虹?
17.植物的茎为什么伸向窗外生长? 植物的茎具有向光性。
18.A
19.B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2张PPT)
第3课 我的小问号
第一单元 走进科学课
青岛版六三制(新教材)科学一年级上册
科学观念
知道“小问号”源于自然现象、动手操作等场景,了解提问能探索事物秘密,认识生活处处有值得探究的问题。
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小车、球、植物等现象,归纳“为什么”“怎么办”等提问方向,培养观察与发散提问思维。
探究实践
能在玩小车、做陀螺等活动中提 3 个以上“小问号”,会用规范句式表达,尝试结合制作过程提问。
态度责任
激发对自然与动手实践的好奇心,敢于提问、乐于分享,养成爱观察、善思考的科学探究习惯。
核心素养
目录
情境与问题
1
探究与实践
2
研讨与迁移
3
巩固与练习
4
总结与评价
5
情境与问题
情境与问题
走在校园里,看到树叶飘落,
看听到小鸟唱歌….我们能提出哪些“小问号”呢
探究与实践
活动一:玩小车,提出“小问号“。
玩小车时,
你会想到哪些问题?
探究与实践
活动一:玩小车,提出“小问号“。
小车动起来靠的是什么?
玩具车的轮子为什么是圆的
探究与实践
活动一:玩小车,提出“小问号“。
小车不动了,怎么办?
玩具小车可以更换电池
探究与实践
球落地后为什么会弹起来呢?
怎么让它平衡呢?
活动二:“小问号”无处不在。
动手操作时可以提出“小问号”
探究与实践
活动二:观察下面现象,你可以提出哪些“小问号“?
探究与实践
活动二:“小问号”无处不在。
水中的鱼怎样呼吸?
探究与实践
活动二:“小问号”无处不在。
莲叶上的水珠为什么会滚来滚去?
探究与实践
活动二:“小问号”无处不在。
爬山虎靠什么往上爬?
探究与实践
活动二:“小问号”无处不在。
什么时候会出现彩虹?彩虹有几种颜色?
探究与实践
活动二:“小问号”无处不在。
小鸟有妈妈吗?它们和妈妈一直生活在一起吗?
探究与实践
活动二:“小问号”无处不在。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探究与实践
活动二:“小问号”无处不在。
思考时还能不断提出新的“小问号“
探究与实践
提出问题是学习科学的重要一步,要养成爱提问题的习惯。
03 拓展·迁移
拓展与迁移
做一个纸陀螺,玩一玩并提出问题。
在选材料、做陀螺、玩陀螺的过程中,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拓展与迁移
1. 用硬纸板剪一个直径约五厘米的圆圈。
2. 在圆上画出几个相同大小的扇形。
3. 用水彩笔将几个扇形分别图上不同的颜色。
4. 中间扎个小孔,穿上铅笔或火柴。
做一个纸陀螺,玩一玩并提出问题。
拓展与迁移
快速转动纸陀螺,看看有什么发现?
换几种颜色涂上试试,看看有什么变化?
做一个纸陀螺,玩一玩并提出问题。
04 巩固·练习
一、填空题
1.提出“小问号”的常见句式有 和 。
2.看到爬山虎顺着墙壁向上爬,我们可以问:“爬山虎靠 爬得这么稳?”
3.玩小车时思考“小车动起来靠的是什么?”,其实是在探究小车运动的 (填“原因”或“样子”)。
4.制作纸陀螺时,至少需要两种材料,比如 和 。
巩固与练习
为什么
怎么办
什么
原因
彩纸
铅笔
1.看到校园里树叶飘落,以下哪个是真正的“小问号”?( )
A.树叶是绿的吗? B.树叶为什么会飘落下来? C.这片树叶大不大?
2.玩玩具车时提出“小车不动了怎么办?”,这个问题属于哪类提问?( )
A.“怎么办”类 B.“为什么”类 C.“是什么”类
3.做纸陀螺时,下列问题与“选材料”直接相关的是( )。
A.陀螺能转多久? B.用木头做陀螺比用纸做的好吗?
C.陀螺上画什么颜色好看?
B
B
巩固与练习
二、选择题
A
1.从“彩虹什么时候出现?”想到“彩虹为什么在雨后才出现?”,这是 “连环问”的好例子。( )
2.做纸陀螺时,“不同形状的纸做的陀螺转得一样快吗?”比“陀螺的图案美不美?”更有探究价值。( )
3.只有玩玩具的时候能提出“小问号”,校园里和大自然中没有可探究的问题。( )
√
×
巩固与练习
三、判断题
√
05 总结·评价
总结与评价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到了哪些提出问题的方法呢?
观察现象时可以提出问题
动手操作时可以提出问题
思考问题时还能不断提出新问题
总结与评价
自我评价
小组互评
总结与评价
回家后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去找寻找无处不在的“小问号”,记得记录下自己提出“小问号”的个数哦!
作业布置/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青岛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课题 1.3 我的小问号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小问号”源于自然现象、动手操作等场景,了解提问能探索事物秘密,认识生活处处有值得探究的问题。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小车、球、植物等现象,归纳“为什么”“怎么办”等提问方向,培养观察与发散提问思维。 探究实践:能在玩小车、做陀螺等活动中提3个以上“小问号”,会用规范句式表达,尝试结合制作过程提问。 态度责任:激发对自然与动手实践的好奇心,敢于提问、乐于分享,养成爱观察、善思考的科学探究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校园、自然、动手场景提出有意义的“小问号”;掌握“为什么”“怎么办”提问句式。
难点:避免表面化问题,学会围绕“现象原理、操作方法”提探究性问题;结合制作过程连贯提问。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与问题 1.播放视频:打开“小问号大集合”。 2.引出主题:走在校园里,看到树叶飘落,看听到小鸟唱歌……我们能提出哪些“小问号”呢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的小问号》。 环节二、探究与实践 活动一:玩小车,提出“小问号”。 1.场景拓展:“玩小车时,你会想到哪些问题?” 预设:小车动起来靠的是什么? 预设:玩具车的轮子为什么是圆的 ’ 预设:小车不动了,怎么办? 2.句式强调:“小车动起来靠的是什么?玩具车的轮子为什么是圆的 ”是“为什么”类问题;“小车不动了,怎么办?”是“怎么办”类问题。 活动二:“小问号”无处不在。 1.动手操作时可以提出“小问号” (1)出示拍球、平衡游戏图片。 (2)引导学生提问。 预设:球落地后为什么会弹起来呢? 预设:怎么让它平衡呢? (3)小结:动手操作时可以提出“小问号”。 2.观察现象时可以提出“小问号”。 (1)观察下面现象,你可以提出哪些“小问号“? (2)引导学生提问。 预设:水中的鱼怎样呼吸的? 预设:莲叶上的水珠为什么会滚来滚去? 预设:爬山虎靠什么往上爬? (3)小结:观察现象时可以提出“小问号”。 3.思考时还能不断提出新的“小问号”。 (1)观察下面现象,你可以提出哪些“小问号”? (2)引导学生连续提问。 预设:什么时候会出现彩虹?彩虹有几种颜色? 预设:小鸟有妈妈吗?它们和妈妈一直生活在一起吗? (3)小结:思考时还能不断提出新的“小问号”。 4.教师小结:提出问题是学习科学的重要一步,要养成爱提问题的习惯。 环节三、拓展与迁移 拓展活动:做一个纸陀螺,玩一玩并提出问题。 1.示范制作:快速剪出圆形彩纸,穿铅笔做成纸陀螺,旋转展示:“在选材料、做陀螺、玩陀螺的过程中,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2.发放材料:每组发陀螺制作材料。 3.制作过程: (1)用硬纸板剪一个直径约五厘米的圆圈。 (2)在圆上画出几个相同大小的扇形。 (3)用水彩笔将几个扇形分别图上不同的颜色。 (4)中间扎个小孔,穿上铅笔或火柴。 4.做一个纸陀螺,玩一玩并提出问题。 快速转动纸陀螺,看看有什么发现? 换几种颜色涂上试试,看看有什么变化? 环节四、巩固与练习 1.填空题 (1)提出“小问号”的常见句式有 和 。 (2)看到爬山虎顺着墙壁向上爬,我们可以问:“爬山虎靠 爬得这么稳?” (3)玩小车时思考“小车动起来靠的是什么?”,其实是在探究小车运动的 (填“原因”或“样子”)。 (4)制作纸陀螺时,至少需要两种材料,比如 和 。 2.选择题 (1)看到校园里树叶飘落,以下哪个是真正的“小问号”?( ) A.树叶是绿的吗? B.树叶为什么会飘落下来? C.这片树叶大不大? (2)玩玩具车时提出“小车不动了怎么办?”,这个问题属于哪类提问?( ) A.“怎么办”类 B.“为什么”类 C.“是什么”类 (3)做纸陀螺时,下列问题与“选材料”直接相关的是( )。 A.陀螺能转多久? B.用木头做陀螺比用纸做的好吗? C.陀螺上画什么颜色好看? 3.判断题 (1)从“彩虹什么时候出现?”想到“彩虹为什么在雨后才出现?”,这是 “连环问”的好例子。( ) (2)做纸陀螺时,“不同形状的纸做的陀螺转得一样快吗?”比“陀螺的图案美不美?”更有探究价值。( ) (3)只有玩玩具的时候能提出“小问号”,校园里和大自然中没有可探究的问题。( ) 环节五、总结与评价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 3.作业布置:回家后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去找寻找无处不在的“小问号”,记得记录下自己提出“小问号”的个数哦!
板书设计 1.3 我的小问号 动手操作时可以提出“小问号” 观察现象时可以提出“小问号”。 思考时还能不断提出新的“小问号”。
教学反思 做陀螺环节需控制时间,可提前剪好圆形彩纸,避免学生因剪形耗时影响提问;强调“先想问题再动手”,避免重制作轻提问。 自然现象提问时,学生可能因认知有限提不出深入问题,可提前准备“问题提示卡”(如“爬山虎的脚长什么样?”)引导。 家庭作业可鼓励家长拍下“做陀螺、提问题”的过程,课堂播放增强互动,对优秀作业贴“最佳探险奖”。 对内向学生,采用“小组接力提问”模式,让其跟着同伴一起说,逐步培养提问勇气。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