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期中阶段测试卷(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期中阶段测试卷(一)(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0.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5 12:2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阶段测试卷(一)-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下面是五年级(1)班小军同学撰写的活动宣传语,请你帮他推敲其中的字音、字形,完成后面的任务。
同学们,“少年强则国强”梁启超先生这句铿锵有力的话语,让我们中国少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今天,国泰民安的中国已经不再是内忧外患,不再惧怕shì( )强凌弱的外来qīn lüè( )者。幸福的中国少年,成长在蓬勃发展的中国。我们是祖国的脊梁,是祖国的希望,我们似娇艳的花朵,未来的绽放定会呈现一个果实累累的中国。天道chóu( )勤,中国少年们,不lǎn duò( ),不懈怠,锚定远方的目标,坚定前行的脚步,做出彩中国少年,一起描绘祖国辽阔 jiānɡ tǔ( ),创造更加huī huánɡ( )的未来!
1.根据语境和文段中的拼音,在括号中填写正确的字词。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脊梁 绽放 铿锵有力 果实累累
A.jí dìnɡ jiān jiānɡ lěi B.jǐ dìnɡ kēnɡ qiānɡ léi
C.jǐ zhàn kēnɡ qiānɡ léi D.jí zhàn qiānɡ kēnɡ lěi
3.“泰”字有以下解释:①平安;安定。②善;好。③极;最。④太;过甚。“国泰民安”中,应该选择的释义是( )(填序号);下面的词语中和“国泰民安”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举世闻名 B.政通人和 C.民不聊生 D.饮水思源
二、选择题
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抵御(yù) 眼睑(liǎn) 完壁归赵 金碧辉煌
B.眸子(móu) 便宜(pián) 兵慌马乱 太平盛世
C.匣子(xiá) 垂蔓(màn) 流离失所 安居乐业
D.嫌弃(xián) 嗜好(sì) 众星供月 哀鸿遍野
5.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非是藉秋风(凭借) B.万马齐喑(阴暗)
C.九州生气恃风雷(依靠) D.干将发硎(磨刀石)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习作中存在的问题。
B.能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C.通过车辆尾号限行措施的实施,使我市的交通状况改观了很多。
D.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7.下面哪句诗与《桂花雨》中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含义相似(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B.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C.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D.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三、填空题
8.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凭借智慧和精湛的技术,建造出了hóng wěi( )壮丽的长城、jīn bì huī huáng( )的gōng diàn( )、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zhì shēn( )其中,你就能lǐng lüè( )到艺术的迷人shén yùn( )。
9.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并按照要求填空。
①得( )忘形 ②兵( )马( ) ③呕心( )血 ④足智多( )
⑤举世( )名 ⑥( )离失所 ⑦兴高采( ) ⑧( )通人和
(1)我们形容长城名气很大可以用 ,形容诸葛亮的智慧可以用 。(填序号)
(2)清朝末期,外国列强侵略中国,当时中国 ,老百姓 。(填序号)
(3)选择一个成语造句: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诗文能明志:《少年中国说》,梁启超面对未来,他激情满怀:“美哉,我 , !壮哉;我 , !”:《蝉》,虞世南用“ ,非是藉秋风”表达高洁清远之志。
(2)诗文吐真情: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 ”,传递出他渴望收复失地的心情;“我劝天公重抖擞, ”,这句诗则抒发了龚自珍对杰出人物涌现,改革大潮荡涤旧势力的期盼之情;南宋诗人林升借“暖风熏得游人醉, 。”一句抨击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无耻行径。
(3)诗文有启迪:大诗人陶渊明告诫我们:“盛年不重来 。 ,岁月不待人。”
(4)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人民生活美好而幸福。你可以用 、 形容这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填两个成语)
四、语言表达
11.我国的民间故事中有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如机智的徐文长、代父从军的花木兰、歌如泉涌的刘三姐……在口语交际课上,老师让同学们结合阅读民间故事的感受,完成“读书笔记”。(提示:结合故事情节或主要人物等方面谈感受;《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除外。)
读书笔记 故事题目: 阅读感受:
五、现代文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①在电子阅读的冲击下,实体书店一度面临关店危机。但近年来,实体书店纷纷探索新形势下的生存之道。目前,多家实体书店都实现了华丽的转型,实体跨界书店的模式,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
②如今实体书店已经从以往单纯陈列式的“买书场所”变成了“花费时间的场所”。当你犹豫是否购买的时候,可以坐在沙发上慢慢思考,还有一杯咖啡伴着你。实体书店不再只是传统的陈列书籍的场所,喝咖啡、打卡拍照发朋友圈、购买有趣的文创产品,这些都能在跨界融合的实体书店里拥有。【材料二】
在一次“对实体书店哪些活动更有兴趣的调查”中,我们获得了如下数据:
12.请结合【材料一】补足以下对话。
小宇:这个周末咱们去逛书店吧?
小鹏:我很久不逛书店了。买书,网上动动手指,还能送货上门,为什么要去书店?
小宇:你看你落伍了吧。现在的实体书店不仅可以 ,而且可以 。
13.从【材料二】的图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请概括出来。(至少两条)
14.新华书店要举办一个亲子阅读活动,请你为这个活动设计一条宣传语。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竹笋印象
仇士鹏
①我对竹笋的印象,一直是励志和积极的。
②在黑暗中积累了一季的力量,竹笋用根握紧了大地的脉动。当春雨洒落,它便猛地抬头,捅破大地,一跃而上。或许从蚂蚁的视角来看,那就如一座座巍峨的金字塔拔地而起,直入云霄。
③我也很喜欢吃竹笋,尤其喜欢吃竹笋炒肉,素雅和荤腥相遇,鲜味便在猛烈中有了更加悠久的余韵。《诗经》有言:“其蔽维何,维笋及蒲。”竹笋是幼年期的竹子,却有极佳的口感。“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只有亲口品尝了竹笋的滋味,才能真正明白苏东坡流连忘返的原因,才会理解陆游“味抵驼峰牛尾狸”的感叹。
④高中时一位同学也很喜欢竹笋,不仅在课桌、墙边贴满了竹笋的卡通照片,还写下座右铭“像竹笋一样,一鸣惊人”。他也是这么做的。
⑤在高一,他算是班里的“拖油瓶”,时常挂在成绩单的最后一名。那应当是他生命里的冬天。他学习基础很薄弱,听课时经常掉线,但他并没有自甘堕落,和顽劣者沆瀣一气,而是如竹子一般,牢牢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无论我什么时候看他,他都在低头刷题。终于,在高二摸底考的时候,他冲入了班里的前二十;在高三,更是直接迈入了年级前十。他从一根不起眼的竹笋,长成了翠色欲滴的青竹。
⑥“嘴尖皮厚腹中空”,竹笋着实其貌不扬。母亲时常对我开玩笑说:“你以后要像竹笋一样,做事有冲劲儿,但又不招摇。”她说,“不要像花花草草那样,个子长不高,心思全都放在花香上了。当然,还要有足够厚的脸皮。”每次下雨后,竹笋就一个赶着一个地冒了出来——它们只会把谦逊留给大地和阳光,却绝不会把生存的机会拱手让人。早一点破土,多长高一点,就能吸收到更多雨露。
⑦母亲以前因为害羞,错失了某次上台的机会,单位领导因此便没能发现她这匹“千里马”。她便经常对我念叨,不管心里多么不好意思,也要像竹笋那样,该出手时就出手。
⑧我最喜欢的,还是看父亲挖竹笋。
⑨长时间生活在高楼上,我和竹林之间早已经没有了默契,在竹林里走来走去也发现不了被泥土抱在怀里的竹笋。而父亲不一样,在乡野中土生土长的他,目光一扫,便能找到笋的痕迹,锄头一创,就把竹笋挖了出来。在我看来,这简直就是无中生有的魔术。当母亲用山泉水把父亲挖到的竹笋做成汤,我一口口地饮,似乎又和自然达成了默契。因为这时,春天好像也从我体内破土而出了。
15.选文围绕竹笋记叙了哪几件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高中同学贴竹笋照片,写座右铭激励自己。
(2)
(3)
16.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当春雨洒落,它便猛地抬头,捅破大地,一跃而上。
17.下列对文章结尾画“ ”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句话总结了全文内容,照应文章开头。
B.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表达了“我”受竹笋精神影响所产生的感受。
C.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语言优美且富有深意。
18.竹笋的生长过程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六、文言文阅读
塞翁失马
近塞上①之人,有善术②者,马无故亡③而入胡。人皆吊④之,其父曰:“此何遽⑤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bì)。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⑤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选自《淮南子》,有删改)
[注释]①塞上:指长城一带。②术:特指医、卜、星、相等方术。③亡:逃跑。④吊:慰问。⑤何遽(jù):如何,怎样。
19.请解释加点字意思。
(1)近塞上之人( ) (2)有善术者( )
20.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B.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C.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D.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21.下列各项中,与“人皆贺之”中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近塞上之人 B.人皆吊之 C.此独以跛之故 D.不毛之地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23.这个故事带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七、书面表达
24.我们每天在学校里学习,书籍成了我们最好的伙伴。你有没有想过,二十年后的语文书会是什么样呢?它的样子和功能会有哪些变化呢?请以“二十年后的语文书”为题,畅想二十年后语文书的崭新姿态。
要求:想象大胆、具体,用细节描写出未来语文书的样子及功能或作用,写出自己的心情和感受,表达出对未来语文书的向往之情;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清楚;语句通顺,叙述清楚,不少于450字。
《期中阶段测试卷(一)-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4 5 6 7
答案 C B D A
1.恃 侵略 酬 懒惰 疆土 辉煌 2.C 3. ① B
【解析】1.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侵”“懒”“疆”“辉”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2.本题考查字音的掌握。
脊梁:jǐ,是指全身骨骼的主干,比喻在国家、民族或团队中起中坚作用的人。
绽放:zhàn,指花开放。也形容如花一样开放。
铿锵有力:kēnɡ qiānɡ,声音响亮有力而有节奏。
累:léi,连续成串;多余,不简洁;lěi,连续,重叠,堆积;
果实累累:léi,果实非常多、丰盈。
故选C。
3.本题考查字义及近义词。
结合句子“今天,国泰民安的中国已经不再是内忧外患,不再惧怕恃强凌弱的外来侵略者。”可知“国泰民安”意思是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
泰:平安;安定。故选①。
A.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
B.政通人和:政治开明顺利,百姓安乐和睦。
C.民不聊生:原指百姓没有赖以生存的东西,生活极端困苦。
D.饮水思源:喝水的时候想起水是从哪儿来的,比喻不忘其本。
故选B。
4.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辨析。
A.眼睑(liǎn)——jiǎn,完壁归赵——完璧归赵;
B.兵慌马乱——兵荒马乱;
D.嗜好(sì)——shì,众星供月——众星拱月;
故选C。
5.B
【详解】本题进考场字词解释。
B.万马齐喑(阴暗)——沉默,不说话;
故选B。
6.D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病因:语序错误,习作中的问题应该是先指出后纠正,应把“纠否”和“指出”调换顺序。应改为:老师耐心地指出并纠正了我这次习作中存在的问题。
B.病因:前后矛盾,应该去掉“能否”或者在“取得”前加“是否。应改为: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C.病因:缺少主语,去掉“使”即可。应改为:经过车辆尾号限行措施的实施,我市的交通状况改观了很多。
故选D。
7.A
【详解】本题考查对句子表达情感的理解。
《桂花雨》中母亲的话表达了对家乡桂花的特殊情感,体现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认为家乡的东西是无可替代的。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意思是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觉得故乡的月亮都比别处的明亮,与题干句子含义相似,都体现了对家乡的特殊情感和偏爱。
B.“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表达的是久别回乡时既急切又害怕的复杂心情,与题干表达的对家乡事物的特殊情感的侧重点不同。
C.“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主要是向亲友传达自己的心志和品格,与对家乡的眷恋情感无关。
D.“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重点在感慨时光流逝和离家之久,乡音未改,没有突出对家乡事物的那种特殊情感。
故选A。
8. 宏伟 金碧辉煌 宫殿 置身 领略 神韵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碧”“辉 ”“煌 ”“殿” “置” “略” 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9. 意 荒 乱 沥 谋 闻 流 烈 政 ⑤ ④ ② ⑥ 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吸引了无数游客。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选词填空和词语造句。
①得意忘形:指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失去常态。常用于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记了应持有的态度。含贬义。
②兵荒马乱:形容战争年代动荡不安的景象。
③呕心沥血: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④足智多谋:富有智慧,善于谋划。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
⑤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形容非常著名。
⑥流离失所:无处安身,四处流浪。
⑦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⑧政通人和:政治开明顺利,百姓安乐和睦;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1)根据词语解释,结合所给关键词“名气很大”可知,应选“举世闻名”,故选⑤。结合关键词“诸葛亮的智慧”可知,诸葛亮善于用智谋取得胜利,料事如神,应选“足智多谋”,故选④。
(2)根据词语解释,结合所给关键词“外国列强侵略中国”可知,当时的中国社会动荡、连年战乱,应选“兵荒马乱”,故选②;百姓生活困苦,无处安身,应选“流离失所”。故选⑥。
(3)任选一个词语,根据词义造句即可。如:得意忘形: 她因为一时的赞誉,得意忘形,错失了更深层次的成长机会。
10. 少年中国 与天不老 中国少年 与国无疆 居高声自远 家祭无忘告乃翁 不拘一格降人材 直把杭州作汴州 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 国泰民安 安居乐业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默写和成语理解。
(1)书写时注意“国”“老”“疆”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祭”“翁”“降”“杭”“汴”的正确写法。
(3)书写时注意“晨”“励”的正确写法。
(4)题干描述了一个国家繁荣富强、人民生活美好幸福的场景,要求用两个成语来形容这一太平盛世的景象。结合日常成语积累,写出能够准确反映国家繁荣和人民生活幸福的成语。
示例:
丰衣足食:形容人民衣食无忧,生活富裕,是人民生活美好、物质充裕的体现。
政通人和:形容政治清明,社会和谐,人民团结,是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标志。
歌舞升平:形容社会和谐、人民生活欢乐的景象,常用于描绘太平盛世时的欢庆场面。
海晏河清:比喻天下太平,社会安定,人民安乐,是形容国家强盛、社会和谐的经典成语。
11. 《梁山伯和祝英台》 梁祝的传说体现了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婚姻自由的追求,代表了人民的心声。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外阅读的积累和读书笔记的整理。
在作答时要注意准确理解文章并且阅读篇目要写民间故事,学生在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要注意找出文章的主要介绍对象和主要事件,准确理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道理。语言表达合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示例:《徐文长的故事》
徐文长在遇到难题时总能用一种让人出乎意料的方式解决,这种能力来自他的聪慧,更来自他的善于思考。
12. 买书 喝咖啡、打卡拍照、购买有趣的文创产品 13.①大部分人对实体书店的“亲子活动/亲子阅读”“读书沙龙”更有兴趣(或对亲子活动/亲子阅读感兴趣的人最多);②极少数人对实体书店的“观影会”“演奏会”感兴趣(或对演奏会不感兴趣的人最少);③对实体书店“促销”活动感兴趣的人比对“朗诵会”感兴趣的人多。 14.共读一本书,共享好时光。
【导语】这篇阅读文章通过两则材料,展现了实体书店在电子阅读冲击下的转型与创新。材料一详细描述了实体书店从传统的“买书场所”转变为多元化的“花费时间的场所”,强调了跨界融合带来的新体验。材料二则通过数据调查,进一步揭示了读者对实体书店活动的兴趣点。
1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分析材料:仔细阅读【材料一】,明确其中提到的实体书店在新形势下的变化和功能。提取关键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实体书店区别于网上购书的独特之处,如提供的体验、开展的活动等。组织答案:根据提取的关键信息,简洁准确地回答小宇的话,体现实体书店的优势。
示例:
小宇:你看你落伍了吧。现在的实体书店不仅可以坐在沙发上边喝咖啡边思考是否买书,而且可以打卡拍照发朋友圈、购买有趣的文创产品 。
13.本题考查概括能力。
观察数据大小:仔细比较不同活动对应的数据数值,找出数值较大和较小的活动。分析数据差异:思考数据之间的差距所反映的情况,即人们对不同活动的兴趣程度差异。概括信息:根据上述分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至少两条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受欢迎程度较高和较低的活动等。
示例:
①在对实体书店的活动调查中,人们对亲子活动/亲子阅读更感兴趣,参与人数达1601560,是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
②相比其他活动,观影会和演奏会参与人数较少,说明人们对这两项活动在实体书店开展的兴趣较低。
14.本题考查写宣传语。
紧扣主题:宣传语要围绕“亲子阅读”这一主题,突出亲子共同参与阅读的重要性和乐趣。语言简洁:用简洁明了、朗朗上口的语言表达,便于人们记忆和传播。富有感染力:从情感角度出发,激发家长和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示例:亲子阅读同参与,共享温馨好时光。
15. 母亲教育“我”要像竹笋一样有冲劲儿,但又不招摇。 “我”看父亲挖竹笋,喝母亲做的竹笋汤。 16.“猛地”“捅破”“跃”等词形象地展现了竹笋破土而出的果敢和力量,表达了作者对竹笋的赞美之情。 17.C 18.竹笋其貌不扬,保持谦逊的姿态,默默积蓄力量,但是一有机会它就迅速成长,坚忍不拔,奋发向上,它是励志、积极的形象代表。
【解析】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
由第⑥段中“母亲时常对我开玩笑说:‘你以后要像竹笋一样,做事有冲劲儿,但又不招摇’”“她说,‘不要像花花草草那样个子长不高,心思全都放在花香上了。当然,还要勇于向上’”可知,第二件事主要写母亲结合自己的经历教育“我”要像竹笋一样有冲劲,不招摇;
由第⑧段中“我最喜欢的,还是看父亲挖竹笋”,第⑨段“当母亲用山泉水把父亲挖到的竹笋做成汤,我一口口地饮,似乎又和自然达成了默契”可知,第三件事主要写“我”看父亲挖竹笋,喝母亲做的竹笋汤。
16.本题考查词语的作用。
“正当春雨洒落,它便猛地抬头,捅破大地,一跃而上”这句话写出了竹笋破土而出、努力生长的状况,动词“抬头”“捅破”“跃”生动地写出竹笋破土而出的果敢与力量,“猛地”准确表现出竹笋生长的力量,这些词语都表现了作者对竹笋的赞美之情。
17.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分析。
C.“春天好像也从我体内破土而出了”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内心的生机”比作了“破土而出的春天”,表达了内心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感受。
故选C。
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②段“在黑暗中积累了一季的力量,竹笋用根握紧了大地的脉动。当春雨洒落,它便猛地抬头,捅破大地,一跃而上”可知,竹笋的生长非常缓慢,且需要很多准备时间,可以说是厚积薄发,要突破自身包裹的困难才长成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样子,它就像一把利剑,破土而出,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19. 靠近 擅长 20.B 21.B 22.人们都来安慰他(塞翁),他的父亲却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 2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福祸相依,事情的好坏往往难以预料,因此不必因一时的得失而过度欢喜或悲伤,应保持平和的心态。
【导读】这篇《塞翁失马》通过跌宕起伏的情节,生动诠释了"祸福相依"的辩证哲理。作者以简洁的白描手法,通过"失马-得马-折髀-免战"的四重转折,展现了命运的无常与生活的智慧。塞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态度,体现了道家"福兮祸所伏"的哲学思想。文本结构精巧,三次"何遽不为福乎"的重复设问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美,最终以"父子相保"的圆满结局,完成了对祸福转化的终极论证。
19.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1)近塞上之人:靠近边塞居住的人。“近”的意思是:靠近。
(2)有善术者:有位精通术数的人。“善”的意思是:精通,擅长。
2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的意思是: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
“胡人大入塞”是主谓句,“胡人”是主语,“大入塞”是谓语部分;“丁壮者引弦而战”是主谓句,“丁壮者”是主语,“引弦而战”是谓语。根据主谓之间停顿的原则,“胡人”和“丁壮者”后需分别停顿。这句话朗读节奏划分为: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故选B。
21.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人皆贺之”意思是人们都前来祝贺他们一家。这里的“之”是代词,指塞翁。
A.“近塞上之人”这里的“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B.“人皆吊之”的意思是人们都前来慰问他。这里的“之”是代词,也指塞翁。
C.“此独以跛之故”意思是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这里的“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D.“而疑邻人之父”意思是怀疑邻居的父亲。这里的“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故选B。
2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结合注释“吊:慰问。”“何遽:如何,怎样。”可知,“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的意思是:人们都来慰问他,他的父亲却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 ”。
23.本题考查主旨概括。
文章主要讲了边塞老翁的马逃入胡地,众人安慰,他却认为可能是福;后马带回胡马,众人祝贺,他却担忧招祸;儿子因骑马摔断腿,众人慰问,他仍持乐观态度;最终因儿子残疾免于征战,保全性命。故事以祸福循环阐明道家“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思想,告诉我们福祸相倚,世事无常,需以长远眼光看待问题。
【点睛】参考译文: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精通术数的人。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逃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来安慰他,那个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丢失的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个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那户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来安慰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24.例文:
二十年后的语文书
时光飞逝,转眼间二十年过去了。此时,我已成为一名教师,而新学期拿到的语文书,彻底颠覆了我对传统书籍的认知。
二十年后的语文书,外观宛如一块轻薄的平板电脑,仅有几毫米厚,重量不过百克,携带起来轻松便捷。封面不再是纸质印刷,而是一块柔性显示屏,能根据不同的课文主题,呈现出相应的动态画面。学习古诗词时,封面会展现出诗词所描绘的意境,读《望庐山瀑布》,屏幕上便出现气势磅礴的庐山瀑布,水花飞溅,云雾缭绕,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翻开语文书,里面不再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而是一个个立体的虚拟场景。学习《桂林山水》,书中瞬间投射出桂林山水的立体影像,清澈的江水、奇形怪状的山峰环绕四周,同学们伸手仿佛就能触摸到那清凉的江水。每篇课文都配备了多国语言的朗读功能,轻轻一点,纯正的英语、日语等朗读声便会响起,为同学们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它还有智能互动功能。遇到不懂的字词,只需长按,语文书便会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解释,还能通过动画演示字词的演变过程。在学习《草船借箭》时,书里的人物会动起来,演绎草船借箭的全过程,让同学们清楚地看到每个细节。
当我第一次拿到这样的语文书时,内心满是震撼与惊喜。这哪是一本书,分明是一个知识的魔法盒!它将抽象的文字变成了生动有趣的场景,让学习变得轻松愉悦。我仿佛看到同学们沉浸在知识海洋中,眼中闪烁着对学习的热爱与渴望。
二十年后的语文书,让我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了期待,它必将开启一场全新的学习革命,带领孩子们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一、审题
题目要求以“二十年后的语文书”为题进行写作,需着重畅想二十年后语文书在样子和功能方面的变化。要通过大胆、具体的想象,运用细节描写展现未来语文书的崭新姿态,还需写出自身心情感受,表达向往之情,且重点部分要分段叙述清楚,字数不少于450字。
二、立意
通过描绘二十年后语文书的独特模样与强大功能,展现科技进步对学习的积极影响,表达对未来学习方式变革的期待,以及对知识获取更便捷、有趣的向往。
三、提纲
开头:开篇点题,引出对二十年后语文书的畅想。
中间:描写二十年后语文书外观:形状、材质、颜色等细节。重点阐述功能变化:如智能讲解、情景模拟、互动学习等,用具体事例体现。讲述使用中的心情感受,表达向往。
结尾:结尾总结,再次强调对未来语文书的期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