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单元现代文阅读精选题练习-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阅读《为竹唱一支颂歌》,完成习题。
冬天来临,树木大多褪去了盛装,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而翠竹却在严寒中抖擞身姿,竹叶沙沙作响,一如既往地唱响生命之歌。
松、竹、梅,向来被称为“岁寒三友”,正是因为它们在冬天依旧尊贵。而三友中的竹,更是有它不平凡的气质。
它和松树一样碧绿常青,和梅花一样傲霜斗雪,它还有着松、梅所没有的中通外直,难怪自古以来颇得文人的青睐。
“ ”是啊,竹就是这样,把根牢牢扎在山坡上、小道旁,甚至是岩石缝中。它对生命是如此执着,如此坚定。砍去了它的躯干,还有地里的竹鞭;挖出了它的竹鞭,更有那深埋在地底的竹根。即使只是刚从地里冒出的小笋子,也不可小看。不管压在它身上的东西有多大,有多重,它都不会屈服。它只是拼命地向上,向上,向上……直到将重物掀开,一株全新的、蕴藏着无数生机和力量的翠竹就挺立在天地之间了!
竹的家族成员众多,不管是浑身斑斑泪痕的湘妃竹,还是高大挺拔的楠竹;不管是婆娑起舞、婀娜多姿的凤尾竹,还是不起眼的毛竹……也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还是肥沃的原野里,它们个个都那么坚定、端直、挺拔、秀颀。它们总是无忧无虑地生长,它们沐浴着春风,也承受着烈日;它们在秋风中翩翩起舞,也在风雪中摇曳生姿。从不要人们给它修剪、施肥、浇水,真可谓无所求。
竹对人们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挺好的东西。它们有的被用来编竹器,作为日用品;有的被用作栋梁之材修造房屋;有的被制成竹笛、长箫等乐器,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还有的被当作燃料,虽然被烧成灰,也无怨无悔…
我要为竹唱一支颂歌!赞美它不畏风霜严寒,赞美它顽强的生命力,赞美它的端庄、挺拔,赞美它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高尚情操。
1.下列诗句填在文中的“ ”处,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
A.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B.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C.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D.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2.竹与松或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分别是什么?
相同点:
不同点:
3.整体感知短文是从竹的特点、 、种类和 四个方面来写竹。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 )
A.梅、兰、竹,向来被称为“岁寒三友”。
B.竹中通外直,自古以来颇得文人的青睐。
C.竹从不要人们给它修剪、施肥、浇水,真可谓无所求。
D.短文赞美了竹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高尚情操。
5.你由竹想到了哪些人?
阅读,完成习题。
一窠(kē)八哥的谜
小时候,我不会养鸟,却有探险和猎取神秘事物的野性。有一年的麦收季节,听说城墙上出现了一窠八哥,我在城墙下绕来绕去寻找。果然,听到了一丝儿很稚嫩而清脆的声音,似出壳不久的雏鸡的叫声。顺着细微的声音找去,终于望见了在高高城墙上的一孔洞穴里,四五张鲜红的小嘴正张着,像一束喇叭花悬挂在崖畔上,好看极了。
我当下就想把它们掏下来。但壁立的城墙太高太陡,无法攀登。八哥的窠在城墙的上方,用梯子够不着,从城墙上用绳子缒(zhuì)下来一定可以掏着,但我不敢。我只能立在城墙跟前,仰起头望着那一窠神秘的八哥,想攀登上去掏这窠八哥。
全村的孩子中,我最会爬墙上树,我天天练攀登,苦练了一二十天,一天比一天攀登得高。小八哥的爹妈从天空嗖的一声回到窠里喂食,翅膀又黑又亮,在我眼前一闪而过,随后从窠里伸出头,朝下望着我,吱吱地叫,我知道它们在咒骂我。有几次,头发上落了雨点似的鸟粪,还有脏土。我心里明白,这是大八哥在对我进行反抗。
小八哥抖动着茸茸的羽毛,我闻到了奇异的鸟的气味,再往上攀登三五尺,就能够着八哥了。
一天清早,我来到城墙下,感到有点异样没有听到小八哥的声息。前几天,我已听出小八哥的声音变得洪亮了起来,不再是嗷嗷待哺,而是牙牙学语,已经很像在歌唱。八哥的歌,一定不同于鸽子那种柔媚而混浊的声音,更不是麻雀粗糙的吵叫,也不同于村里八音会上的任何一种乐器声。
我顿然明白,八哥一家已经飞走了,已经移居到不可知的远方。
我这一辈子不会忘记这窠小八哥,而且直到现在也不明白:它们在大难临头的时候,如何能神奇地飞到了远方?
6.一窠八哥的谜主要指什么( )
A.被老鹰叼走 B.如何飞走的 C.生病死了 D.悄悄躲起来
7.在本文中作者对八哥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
A.讨厌——喜欢 B.讨厌——难受
C.好奇——担忧 D.好奇——欣喜
8.第1自然段作者对小八哥作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
A.声音、外形 B.声音 动作
C.外形 颜色 D.外形 声音
9.结合你的成长经验或阅读积累,谈谈你从文中获得的启示。
课内阅读。
桂花雨 (节选)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0.文中有两句是对“我”的语言描写,第一句应读出( )的语气,第二句应读出( )的语气。
A.亲切 B.兴奋 C.期待 D.赞
11.下列对第一自然段的概括,最合适的是( )
A.盼望摇花 B.母亲摇花 C.摇花之乐 D.花雨之大
12.文中哪些地方让“我”感受到了摇花的快乐?
13.人们都说“八月桂花香”,为什么作者却说“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呢?
阅读。
落花生(节选)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道很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14.一家人在议花生时,所站的角度各不相同:姐姐、哥哥和“我”分别从花生的 、 、 三个方面发表了各自的看法,而父亲则着眼于花生的 。
15.选文将花生和 、 、 进行了比较,突出了 。
16.下列对父亲的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不喜欢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认为它们没有花生的果实好吃。
B.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C.父亲认为花生的内在很可贵,它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新鲜、美丽的果实露在外面,即使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
17.你身边是否也有像落花生一样的人?举例说一说。
课外阅读与欣赏。
白天鹅
白天鹅在我心中总是那么神秘莫测,而它的出现,则带给我无限的惊喜!
那是一个雾气朦胧的早晨,我来到了无锡市动物园。周围满满的雾气,仿佛置身于云雾缭绕的仙境一般。若隐若现中,白天鹅在水面上缓缓滑行,悄无声息地来到了我的身边,清澈宛如黑宝石一般的大眼睛静静地望着我。我被它秀丽的形体给迷住了,不愧是象征着高贵、纯洁的白天鹅,气质非凡,任何一种鸟类都无法与它媲美,真是“鸟中之王”!
白天鹅那一身白瓷般光滑的羽毛,没有一丝杂质,完美得无可挑剔。就好像一团浓墨泼上去也会滚落下来,沾不上一点儿。因为它的外表洁白无瑕,所以,人们总喜欢把心灵美和外表美的女孩儿比作白天鹅。
一丝晨光照射进来,雾气逐渐散去。此时,一大群白天鹅飘然而至,它们在湖中优雅地舞蹈起来。白天鹅的舞姿煞是好看,它们有时成群结队地在一起翩翩起舞,有时则分散开来,独自舞蹈。红脚蹼轻轻地划动着那绿宝石般透明发亮的湖水,身体在湖面上画出了一道道优美的弧线。身后,一圈圈涟漪扩散开去,不一会儿,又恢复了平静。水清见底,山光水色融为一体,洁白的天鹅仿佛置身于仙境之间。
白天鹅们时而昂首挺胸,神气如同将军;时而曲颈低头,娴雅胜似仙子。看着那一只只美丽而又高贵、纯洁而又善良的白天鹅,我不禁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18.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白天鹅那一身白瓷般光滑的羽毛,没有一丝杂质,完美得无可挑剔。( )
(2)此时,一大群白天鹅飘然而至,它们在湖中优雅地舞蹈起来。( )
19.白天鹅的哪些地方给“我”带来了惊喜?( )(多选)
A.形体无可挑剔,洁白无瑕。 B.舞姿优雅,煞是好看。
C.姿态高贵。 D.置身仙境,美不胜收。
20.本文画面感强,仿照《白鹭》概括画面的方法,可将第4自然段概括为 图。
21.作者通过描写白天鹅的姿态和动态,表达了 。
课外阅读与欣赏。
又见樱花
在我工作单位的楼下有很多樱花树,三五一丛或独自一株。
午后的阳光是那样的和煦,而眼前的樱花,就在这春寒料峭里三五一簇,淡淡地开着,没有浓烈扑鼻的花香,也没有光艳夺目的花色,有的只是如云似锦的花簇,随风轻轻地摇曳,像极了少女们浅浅矜持的微笑。
最难忘的是乡下我家楼下那一株樱花树。树很老了,但枝繁叶茂,粗壮、高大。儿时的我总爱在盎然的春日中,待到无数璀璨的星辰挂上天空时,我便会淘气地( )上枝干,惬意地半( )半靠在树枝上享受着乡村的幽僻。一阵微风( )过,雪白的花瓣伴着风、( )着舞飞进了我甜蜜的梦里……
后来上大学了,校园里也有两株樱花树。低矮得让人总是容易忽略它。但每到夜晚,那些开着大团大团花儿的树下总会聚集纳凉的学子,或读书或低声交流。
此时的我虽然站在樱花树下,但思绪已不在樱花树下了。故乡和母校那些樱花,它们也正开着吗?
22.请将“跳、拂、躺、攀”四个动词分别填入文中相应的括号内。
23.文章一共写了 个地方的樱花,其中最难忘的是( )的樱花。
24.第2自然段中加点的“眼前的樱花”指的是( );尽管( )算不得是一处赏春的风景,也容易让人忽略,但是仍然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A.大学校园里的樱花 B.工作单位楼下的樱花
25.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作者的“思绪”在哪儿,从中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1单元现代文阅读精选题练习-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D 2. 在冬天依旧尊贵。它和松树一样碧绿常青,和梅花一样傲霜斗雪 它有松、梅所没有的中通处直 3. 品质 用途 4.A 5.我想到了那些有气节,顽强而又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如:宁死不屈的文天祥,热爱祖国的闻一多,抗疫英雄钟南山。
【解析】1.考查诗句的理解。
A.出自李颀的《望秦川》,意思是秋风吹起,家家户户的竹林飒飒作响,五陵一带的松林蒙上一层寒冷的色彩。
B.出自李白的《别储邕之剡中》,意思是溪水清澈,掩映着丛丛绿竹,水明净如镜,映着荷花的倒影,传出阵阵清香。
C.出自吴均《山中杂诗》,意思是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从竹林的缝隙里看洒落下余晖的夕阳。
D.出自郑板桥《竹石》,意思是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结合“竹就是这样,把根牢牢扎在山坡上、小道旁,甚至是岩石缝中。”可知应选D。
2.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松、竹、梅,向来被称为“岁寒三友”,正是因为它们在冬天依旧尊贵。”“它和松树一样碧绿常青,和梅花一样傲霜斗雪,”可知竹与松或梅的相同点是在冬天依旧尊贵。它和松树一样碧绿常青,和梅花一样傲霜斗雪。
结合“它还有着松、梅所没有的中通外直”可知竹与松或梅的不同点是它有松、梅所没有的中通处直。
3.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文章第一到三段主要写竹的特点,第四段主要写竹的品质,第五段主要写竹的种类,第六段主要写竹的用途,
4.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A.错误,松、竹、梅,向来被称为“岁寒三友”。
B.结合“它还有着松、梅所没有的中通外直,难怪自古以来颇得文人的青睐。”可知说法正确。
C.结合“从不要人们给它修剪、施肥、浇水,真可谓无所求。”可知说法正确。
D.结合“赞美它不畏风霜严寒,赞美它顽强的生命力,赞美它的端庄、挺拔,赞美它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高尚情操。”可知说法正确。
5.考查开放性题。
文章主要赞美了竹不畏风霜严寒,赞美它顽强的生命力,赞美它的端庄、挺拔,赞美它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高尚情操。我们身边的“交通警察”、“清洁工人”等等,为了人们默默无闻的付出着,不求回报,只为付出,这样的精神品质就好像竹子一样。
6.B 7.C 8.A 9.①突然的灾难往往使人更早直面人生,炼就坚强的意志。比如说文学家胡适,他幼年丧父,家道中落,在贫寒中苦读,终有所成。
【解析】6.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我这一辈子不会忘记这窠小八哥,而且直到现在也不明白:它们在大难临头的时候,如何能神奇地飞到了远方?”可知一窠八哥的谜主要指如何飞走的。
7.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听说城墙上出现了一窠八哥,我在城墙下绕来绕去寻找。”可知“我”最初的情感是好奇。结合“我这一辈子不会忘记这窠小八哥,而且直到现在也不明白:它们在大难临头的时候,如何能神奇地飞到了远方?”可知“我”的感情是担忧八哥的未来。
8.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果然,听到了一丝儿很稚嫩而清脆的声音,似出壳不久的雏鸡的叫声。”可知描写的是八哥的声音,结合“四五张鲜红的小嘴正张着,像一束喇叭花悬挂在崖畔上,好看极了”可知描写的是八哥的外形。
9.考查开放性题。
“我”的好奇可能使得八哥一家放弃窠巢,提前离开,从自然界动物应对困难的角度和人应该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角度作答即可。
参考示例:自然界中,动物们有极强的生存和应变的能力,如提早离窝的小鸟也能搏击风雨,壁虎断了尾巴又会再生,面对这些动物朋友,我们应该充满敬意并与他们和谐相处。
10. C D 11.C 12.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满头满身都是桂花,就像下着香香的桂花雨。 13.因为人们把桂花晒干保存起来,用桂花泡茶、做糕饼,四季都可以闻到桂花的香味,也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解析】10.本题考查对句子的朗读。
结合“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可知,我是缠着母亲,想去摇桂花,故读出期待的语气;故选:C。
结合“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可知,此时“我”在赞美桂花好香呀,故选:D。
11.本题考查对段落的概括。
结合“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可知,本段主要写了我觉得摇桂花时是多么快乐的。故选:C。
12.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可知,这是写“我”摇花的快乐。
13.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可知,家家户户都把桂花做成茶叶,做成糕饼,一年四季随处都可以闻到桂花的香味,故作者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4. 味道 作用 价钱 品质 15. 桃子 石榴 苹果 花生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名利的品质 16.C 17.我的妈妈是一名护士,她就像落花生一样,总是默默无闻、不图回报地细心照顾每一位病人。
【解析】14.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姐姐说:‘花生的味道很美。’”可知,姐姐从花生的味道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结合“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可知,哥哥从花生的作用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结合“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可知,我从花生的价钱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结合“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可知,爷爷从花生的品质出发,觉得花生虽然不好看,但是很有用。
15.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可知,选文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进行比较,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不炫耀自己的品质。
16.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意思。
A.错误,无中生有,父亲没有不喜欢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只是相比之下,更喜欢花生默默无闻的品质。故题干说法有误
B.错误,以偏概全,父亲没有否认桃子、石榴、苹果的好处。故题干说法有误。
C.正确。
17.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通过阅读可知,花生是有很多优点,但是不急于表露自己,默默地做自己的事,例举出身边像落花生这样的人。
如:我的老师就像落花生一样,总是默默无闻、不图回报地教导我们。
18. 比喻 拟人 19.ABC 20.湖中起舞 21.对白天鹅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
【解析】18.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的识记,需要不断地练习。
(1)将白天鹅的羽毛比作看白瓷,突出白天鹅羽毛的白。所以是比喻句。
(2)将湖中飘然而至的白天鹅看做在跳舞将它的游姿拟人化。所以是拟人句。
19.本题考查的是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根据阅读短文内容“白天鹅那一身白瓷般光滑的羽毛,没有一丝杂质,完美得无可挑剔”;“此时,一大群白天鹅飘然而至,它们在湖中优雅地舞蹈起来”;“看着那一只只美丽而又高贵、纯洁而又善良的白天鹅”可知选择ABC。
20.结合短文内容是在说白天鹅各种跳舞的样子,所以可以概括为“湖中起舞”图。
21.本题考查的是对短文感情的体会。
仔细阅读短文通过描写白天鹅的姿态和动态都在表达作者对白天鹅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
22.攀 躺 拂 跳 23. 三/3 乡下“我”家楼下 24. B A 25.作者的“思绪”在故乡和母校,体会到了作者对故乡和母校的怀念之情。
【解析】22.本题考查了选字填空。
“跳、拂、躺、攀”是表示动作的词语,跳:两脚离地全身向上或向前的动作。拂:拭,掸去。
躺:身体倒在地上或其他物体上,也指车辆、器具等倒在地上。攀:抓住东西向上爬。
“枝干”是用“攀”,结合“半靠”填“躺”,“微风”是“拂”,搭配“舞”用“跳”。
可依次填写:攀、躺、拂、跳。
23.本题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本文通过描写工作单位、家乡楼下、校园里的樱花树,特别是带着儿时甜蜜梦境的老樱花树,表达了作者对樱花树的喜爱,更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故文中一共写了三个地方的樱花,其中最难忘的是乡下我家楼下的樱花。
24.本题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作者共写了三处地方的樱花,结合句子“在我工作单位的楼下有很多樱花树,三五一丛或独自一株。”可知“眼前的樱花”指的是作者工作单位楼下的樱花。通过眼前的樱花,作者回忆起上大学时校园里的两株樱花树,尽管算不得是一处赏春的风景,也容易让人忽略,但是仍然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25.本题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思绪”思想的头绪。从句子“此时的我虽然站在樱花树下,但思绪已不在樱花树下了。故乡和母校那些樱花,它们也正开着吗?”可知“思绪”在故乡和母校,表达的是对家乡和校园里的樱花树的美好回忆,表达是一份浓浓的思念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