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苏科版(2024)-第1章声现象同步练习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2026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苏科版(2024)-第1章声现象同步练习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25 16:0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2026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苏科版(2024)-第1章声现象同步练习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如图所示,演奏者拨动古筝琴弦发出婉转悠扬的琴声。琴声是下列哪个物体振动产生的(  )
A.手指 B.空气 C.琴弦 D.耳朵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震耳欲聋”说的是音调
B.“隔墙有耳”说明真空能传声
C.装消音器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超声波击碎结石,声波能传递能量
3.非洲草原上,一群大象停下脚步,在无声无息中一起改变了行进方向,关于这个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象之间交流没有依靠振动 B.大象之间的交流不需要介质
C.大象通过次声波传递信息 D.大象依靠心灵感应传递信息
4.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防止噪声干扰,中考考场附近禁止鸣笛,表示“禁止鸣笛的标志是(  )
A. B.
C. D.
5.琴和瑟都是我国的传统乐器,通过弹拨琴和瑟的弦,使之发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琴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手指振动产生的
B.琴和瑟发出的声音可以用响度来区分
C.弹拨琴弦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同一根琴弦振动部分越长,弹奏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低
6.如图所示是一款具有哼唱识别功能的音乐软件,当我们对着手机哼唱时,它就能识别出曲目。它识别歌曲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能量
7.如图所示是央视《国家宝藏》节目中的贾湖骨笛,它是以鹤类鸟的翅膀骨头制成的,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的乐器,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2000年。关于骨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悠扬的笛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吹奏出的笛声是由于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C.按住不同的笛孔发出笛声的响度不同
D.吹奏骨笛发出的音调越高,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快
8.如图所示实例中,属于防治噪声措施的是(  )
A.设立环境噪声检测仪
B.机场周边安装超声驱鸟器
C.球场外围安装围栏网
D.航母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9.如图所示,几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用嘴贴近瓶口吹气或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子,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瓶口吹气,发声体主要是瓶内的水
B.改变敲击瓶子力度,可改变声音的响度
C.相同力度向瓶口吹气,最左边的瓶子音调最低
D.相同力度敲击瓶子,最左边的瓶子音调最高
10.2023年国庆节,南海九江超级龙舟联赛某场比赛场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锣鼓声能够在真空传播
B.锣鼓声与加油声的音色相同
C.用锣鼓声指挥选手,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有节奏的锣鼓声不可能成为噪声
11.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
B.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用不同的力度敲击同一编钟,声音的音调不同
D.只要敲击编钟,听力正常的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12.图为094型核潜艇,它是我国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水下航行时是通过声呐系统发出的超声波感知附近海域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B.超声波只能在水中传播
C.感知附近海域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
D.潜艇上的船员不能听见超声波
二、填空题
13.声音在介质中是以   的形式传播,利用声音可以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音具有   。
14.医务人员利用   波(选填“超声”或“次声”)震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传递   :当车辆距离障碍物太近时,倒车雷达会发出报警声,说明声音能传递    (后两空均选填“信息”或“能量”).
15.如图所示,敲击音叉时,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且看到近旁的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用更大的力敲击音叉时,球被弹起的幅度更   ;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在真空中   传播(选填“能”或“不能”).
16.小强家的冰箱在忘记关门时,会发出“滴滴”的报警声,报警声是由报警器里的发声装置   产生的,通过   传到人耳,声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m/s.
17.歌曲《东方红》简谱中有如下片段:其中的数字符号表示声音的   ,声音的这一特性与声源振动的   有关,分别用小提琴和长笛来演奏,发出声音的   一定不同。

18.小漫制作了一个哨子(如图甲),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   ;如图乙所示,活塞在管中不同位置时,用嘴吹管的上端能分别吹出“l( do)”“2( re)”“3( mi)”三个音阶,则“1( do)”这个音阶与乙图中的   (选填“A”“B”或“C”)对应。
三、实验探究题
19.爱好音乐的小华,平时喜欢吹口琴,学习了声音的知识后,他想弄清口琴的发声原理,便拆开自己的口琴,发现口琴的琴芯结构如图甲所示,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铜片在气流的冲击时振动,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1)口琴吹出优美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
(2)对着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在图甲中,C区是   音区(选填“高”、“中”或“低”);
(3)当吹同一个气孔用力越大时,发出的声音的   越大;
(4)停止吹气后,但仍“余音未绝”,其原因是___________;
A.这是声音的回声
B.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的缘故
C.铜片在继续振动
(5)图乙中示波器中声音的图形是口琴的是   。
20.小刚安装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进行探究声音的有关实验。
(1)实验中,小刚发现发声体发声时,塑料小球不断地跳动;当发声体停止发声时,塑料小球也停止了跳动,这一现象表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实验中,听到发声体的声音是通过固体和   传入耳朵的;
(2)他让发声体持续发声,同时用抽气机不断往外抽气,发现听到的发声体声音的音调   (选填“变高”“不变”或“变低”),响度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由此,他进一步推导得出,如果钟罩内是真空,   (填“能”或“不能”)听见发声体的声音;
(3)在抽气的过程中,同时他看到塑料小球跳动的剧烈程度   (选填“明显加剧”“明显变弱”或“几乎不变”)。
21.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好物理要多做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反复弹开,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发现左边的音叉把乒乓球弹开了,这说明   可以传声;假设在月球上进行该实验,则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
(3)如图丙所示,将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先后轻拨与重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则钢尺两次发出声音的   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   发生了变化;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用相同的力拨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钢尺此时发出的声属于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22.小提琴音乐活动中,如图甲所示,同学们观察琴弦的发声情况,想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于是组装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一块厚木板上有A、B两个楔支撑着琴弦,其中A楔固定,B楔可沿木板移动以改变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将钢制琴弦的末端固定在木板O点,另一端通过滑轮悬挂个数不同、规格相同的重物,重物个数越多,琴弦绷得越紧。轻轻拨动琴弦,使其在AB间产生振动,并用仪器测出发声频率,实验记录表格如下。
次数 长度L/m 重物个数/个 频率f/Hz
1 0.4 2 375
2 0.8 2 170
3
4 265
(1)分析表格中的数据,第   次实验中琴弦发声的音调最高;
(2)分析   两次实验数据可知,在松紧程度相同时,琴弦振动部分长度   (选填“越长”或“越短”),琴弦发声的音调越低;
(3)当表格中的空格数据为   时,可用2、3两次实验来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和琴弦松紧程度的关系。
四、计算题
23.“探索一号"科考船在大洋洲的某海域进行科学考察时,用声呐系统从海面垂直向海底发出超声波,经过 12s声呐系统接收到回声信号。(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激光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2.25×108m/s)
(1)求该海域的深度;
(2)如果发射的是激光,则激光传播到海底需要多长时间
24.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的深度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求:
(1)若测位仪从海面发射信号,到接收到返回来的信号用了8s,此处海水的深度是多少;
(2)若海水的深度是6.75km,则测位仪向海底发出信号后,需经过多少秒才能接收到返回来的信号。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D
6.【答案】A
7.【答案】B
8.【答案】D
9.【答案】B
10.【答案】C
11.【答案】A
12.【答案】D
13.【答案】声波;能量
14.【答案】超声;能量;信息
15.【答案】振动;大;不能
16.【答案】振动;空气;340
17.【答案】音调;频率;音色
18.【答案】音调;B
19.【答案】(1)铜片
(2)音调;高
(3)响度
(4)C
(5)B
20.【答案】(1)振动;空气
(2)不变;变小;不能
(3)几乎不变
21.【答案】(1)振动
(2)空气;不能;转换法
(3)响度;音调;次声波
22.【答案】(1)1
(2)1、2;越长
(3)0.8
23.【答案】(1)解: 该海域的深度:
答:该海域的深度为 9000 m 。
(2)解: 激光传播到海底所需的时间:
答:激光传播到海底所需的时间 。
24.【答案】(1)解:信号从海面到海底的传播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即
根据变形可得路程公式s=vt,即此处海水的深度是
(2)解:若海水的深度是675km,则测位仪向海底发出信号后,接收到返回来的信号时,信号的传播距离为
根据变形式可得,接收到信号所需的时间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