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11. 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首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8-24 18:5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
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有些物质容易让电流通过,它们被称作导体,有些物质不容易电通过,它们被称作绝缘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不同材料的检测,使学生经历猜测、检测、总结归纳的科学探究过程,并学会和应用科学的检测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2学情分析
科学知识方面: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通过前面的学习与学生们日常的积累,大多数学生对电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简单电路的基本组成原理、结构、和开关的作用,会组装简单电路。尽管学生原来都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导体与绝缘体”的知识,但还都只是些模糊的概念。了解了一些简单的电学知识,但对哪些材料容易导电,哪些材料不容易导电知之甚少,对安全用电知识了解不够。课堂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检测16种物体甚至更多的物体,让学生获取足够多的感性经验,从而建立对导体与绝缘体的认识才是一种具体的、充满生命力的认识。而对于人体、水是否导电的探究,这应该是学生很感兴趣的,本课中将引入万用表,力求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自然地对他们进行安全用电的教育。
科学探究方面: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并理解一种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然而根据四年级学生现有的探究水平,他们只能零零散散地说出其中了几个步骤,要让学生自己探究出这么一份科学规范的检测计划,是不现实的。对这一问题的处理,我们采用了将一根粉笔的检测计划以直接呈现的方式出现在课堂上,意在为学生后面“动手做”的探究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今后的自行探究活动中能派生出更多的、更富有生命力的方法。
情感态度方面:活动中学生经历了检测18个物体是否容易导电的一个科学规范的检测过程,渗透了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如何科学合理分工的合作意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检测初步认识一些导体和绝缘体以及安全用电常识
难点:掌握科学的检测方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激发探究欲望
用导线将电池、小电珠、开关连接起来组合成一个闭合的电路,让电流在电路中流动起来,就可以点亮小电珠。投影打出定义,投影连接电路图。
2.如果我们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3.你能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电珠吗?
学生说教师实验:教师用导线缠绕在一起,小灯泡不亮,将铜丝或铁丝连接在一起小电珠亮了,你发现了什么。
师总结:在此过程中发现电线外部包着的塑料不能让电流通过;电线里面的铜丝可以让电流通过。
我们把向铜丝这样能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就说它容易导电。(板书:容易导电)像塑料这样不能够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说它不容易导电。(板书:不容易导电。)
活动2【讲授】制订计划,进行探究指导
1.学习检测一根粉笔的方法
出示橡皮,提问:你认为粉笔容易导电还是不容易导电呢?如果一根粉笔容易导电小电珠会怎样?如果不容易导电小电珠会怎样?
怎么证明你的想法呢?小组分组讨论一下研究方法,并把它画出来。
2.提问:谁来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检测?
3.汇报后教师提出具体的检测要求:(幻灯片投出)
(1)检查电路本身是否有问题,看能不能点亮小电珠;
(2)为了减少失误,要至少检验两次;
活动3【活动】实验探究
1.提问:我们已经了解了一根粉笔的检测方法,那你能用它来检测一些物体是容易导电的还是不容易导电的吗?
2.师谈话:在检测前我们先预测一下,(投影出记录单)你认为这些物体哪些容易导电可以点亮小电珠,哪些不容易导电,不可以点亮小电珠?我们把容易导电的物体用√表示,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用○表示。
3.各小组预测完后,组长到前边领实验材料,并按照提出实验要求进行检测。也可以自己选择身边的材料进行补充。把检测结果进行分类。
出示实验要求:
(1)小组成员学会分工与合作,组长做好组内的安排;
(2)实验时声音要轻,不影响他人。
(3)一边检测,一边填写记录单。
(4)汇报时,根据记录单进行汇报
4.学生进行预测、检测。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4【练习】表达与交流
1.汇报探究结果
提问:哪个小组愿意先汇报一下: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其他小组注意倾听,和一你们组不一样的可以及时提出进行补充。
2.学生边汇报,教师在投影上用红颜色标出容易导电的物体。
3.总结:通过我们的检测我们知道这些物体容易导电,我们把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板书:导体)我们把这些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板书:绝缘体)
4.观察容易导电物体的特点。
(1)提问:从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情况看,导体基本上都是哪些物体?(金属)那么其他非金属物体是否都是绝缘体呢?
(2)介绍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也是导体
铅笔芯是一种非金属导体。像我们人体、不纯净的水也是导体。一般用我们的简单电路是不能够检测出来的,以后生活中,千万不能光用这种简单工具就判断一个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需要借助一种更加先进的检测器——万用表。
介绍万用表由指针、电源、金属棒组成。检查其正常与否后检测铅笔铅、碳棒、人体、不纯净的水
、湿木头也是导体。
总结:有些物体,如布条、木头、空气、土等,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导电。
活动5【测试】知识拓展
1.提问:让学生找一找教室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2.出示插销、螺丝刀、导线、钳子、电笔等实物或图片。
谈话:这是我们生活中使用的一些工具,大家判断一下它们哪部分是导体,哪部分是绝缘体?为什么这样设计?
3.小结:导体和绝缘体都是组合使用的,在电器中,凡是需要电流通过的部分,都要用导体。导体外部或导体间相互接触的部一定要用绝缘体,以防漏电。在各种电工工具中,凡是直接与人体接触的部分必须用绝缘材料做成,这样人在操作时才能安全。
活动6【测试】安全用电教育
1.分析现状: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必须注意安全用电。(板书:安全用电)
2.挂图出示课本第41页的图判断对错。
谈话:在生活中下面这些图片中的主人公他们这些做法对不对 为什么
3.总结:因为人是导体,如不注意,当有强大电流流过身体时,就会把人电伤或电死。老师把这首安全用电儿歌送给全体同学们,大家一起读一读。希望同学们不但要自己记在心里,而且回到家以后,还要向其他人宣传一下,让更多的人了解电的知识。或以少先队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教育大家都来安全用电,好吗?
投影出示:安全用电歌谣:
大地、人体是导电,
安全用电记心里。
修理电器要断电,
风筝远离高压线,
湿布不能擦灯泡,
电线不能晾衣衫。日常用电要小心,严防触电伤人命;
破旧插座和电线,及时更换保安全;
湿手不要摸电器,干燥绝缘应牢记;
线与插头一起拔,只拽电线危险大;
电器冒烟或起火,压沙不能用水泼;
发现有人触了电,立即断开电源线;
落地电线不要捡,八米以外才安全;
热爱生命每一天,安全用电牢记心。
活动7【作业】课后延伸
导体和绝缘体在我们生活中应用的地方还很多,我们可以继续搜集一些资料进行检测,进一步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并学会安全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