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现代文阅读精选题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现代文阅读精选题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4.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5 12:35: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单元现代文阅读精选题练习-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阅读理解
草原(节选)
(1)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 清鲜),天空是那么(晴朗 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柔软),就像只用绿色渲(xuán xuàn)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 惊讶),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yín yíng)一道奇丽的小诗。
1.用“√”在文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
2.我会划去文段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3.文中有2个表示“绿”的意思的词语,分别是 ,和 。
4.(2)中哪些句子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用“____”画出。哪些句子写了作者的感受?用“﹏﹏”画出。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草原情
还清楚地记得我初见草原时的那一份惊喜和感动,竟有种涤荡心灵的感触,也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广袤无垠。
盛夏的草原,缳一片绿色的海洋,无穷无尽地向远方延伸,和天边连成了一片。一座座蒙古包,宛如海洋中的点点白帆。草儿青青,一碧千里,悠闲自在的牛羊在草地上流动;天蓝欲滴,白云飘荡,一缕缕野花的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置身其中,仿佛把人带入了一个世外的神圣世界,让人流连忘返。但充满诱惑力的,却是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宽厚和那别具一格的民族风情。
蒙古族的篝火聚会,真正地让我体验到了那浓郁的民族风情。欢腾的草原上飘着悠扬豪迈的歌声,马头琴的旋律在草原上回荡。身着民族服装的蒙古族人民跳着优美的安代舞,强健的摔跤手表演着蒙吉式摔跤。更有精湛的马术和射箭让你叹为观止。如果您有兴趣,还可以身着他们的服装加入其中,去亲身体验蒙古族的风情,在意趣盎然间,尽情领略着醉人的草原风光,释放着美的激情。
欢腾过后,等待我们的是满桌热气腾腾的手扒肉,银色的酒具盛着浓烈的美酒,悠扬的祝酒歌再次响起:金杯银杯斟满酒,双手举过头。朋友请你尝一尝,这酒醇正,这酒绵厚。让我们心心相印,友情长久……
美酒和歌声点燃激情,热情豪爽的草原人展露着他们宽厚的胸襟!
风光旖旎的大草原,你有着宁静致远的美丽,我爱你!勇敢豪放的草原人,你有着古朴无华的纯真,祝福你!
5.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画“√”。
别其一格:①规格,标准:③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③击,打。
6.短文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作者的情绪变化。初见草原时( ),体验蒙古风情时( ),祝酒听歌时( )。
A.激情点燃 B.惊喜感动 C.意趣盎然
7.请用短文中的语句来解释“广袤无垠”,用“ ”画出来。
8.作者对草原的“情”体现在两个方面:作者爱草原,因为 ;作者祝福草原人,因为 。
9.读这篇文章,我想起了诗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红叶与白莲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望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飘散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hán bāo yù fàng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舒畅!——徘徊了一会,窗外雷声发作了,大雨接着就来,越来越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摇摆。在那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出去,也无法可想。
对面屋里母亲呼唤着,我便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身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正fù gài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打在勇敢慈爱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到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能为我遮挡?
10.按照内容,补充词语。
雨声 天 飘散 雨点
11.把短文中的拼音写在横线上。
hán bāo yù fàng fù gài
12.联系短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①徘徊:
②遮蔽:
13.文中的“唤”还可以换成 。
14.用横线画出文中的反问句,并把它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句子,联系短文回答问题。
①“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摇摆。”这句话与下文哪一句相照应?写出相照应的句子。
②“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这里作者把母亲比作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③“我心中深深地受到了感动”。“我”心中为什么会受到感动?在生活中,你曾受过感动吗?请把自己的过的感动用几句话写下来。
16.你还学过哪些描写荷花的诗篇?请把印象深刻的一,二句写下来。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巡道工的故事
暑假里,我乘火车到外婆家去玩。我靠着车窗,看见绿色的田野,清澈见底的溪流……从窗外匆匆闪过。眼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引着我。
“呜——”前方传来了一声汽笛长鸣,我探出头往前一看,车头正带着我们转弯,弯道旁站立着一位老工人,他虽然戴草帽,可是身上的汗水仍然像许多条细细的小溪往下淌,那光着的上身显得油光滑亮,好像是用紫铜铸成的,他的手里,举着一把铁锤,正微笑着向我们致意。
我敢肯定,他就是巡道工,因为爸爸曾经给我讲过巡道工的故事……
有一次,爸爸坐火车到远方去出差,在一个漆黑的深夜,列车在倾盆大雨中飞驰。突然,车厢“咯噔”一声猛响,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停下来。
人们从睡梦中惊醒过来,打开车窗,只见在列车的前言,一盏红灯在一晃一晃,借着车头的光柱大家看到了,雨幕中有个人提着红灯在走,浑身像刚从水里出来的一样,他就是巡道工。
后来才知道,这里山洪突然爆发,路被冲坏了一段。要不是巡道工冒着瓢泼大雨巡查路线,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在千里铁路线上,有许多巡道式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越是天气不好,他们就越是繁忙,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列车的安全行驶。”爸爸的话在我耳边又一次响起。
列车呼啸着向远方奔去,我却情不自禁地回过头来,注视着那位平凡的老工人,渐渐地远了远了,最后消失在我的视线中。然而听着列车有节奏的“咯噔”声,看着列车上的张张笑脸,巡道式的形象又浮现在我的眼前,留在我的脑际……
17.从短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写在横线上,并说明把什么比作什么。
18.在文中找出描写巡道工外貌的语句,再写出这样的描写说明了什么?
19.本文哪些方面的内容是主要的,哪些方面的内容是次要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20.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意思,并写出话的含意。
课文片段阅读理解。
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
2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A.找近义词:娇媚( ) 洁白( )
B.找反义词:烦心( ) 快乐( )
22.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 比作 。
23.如何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诗句?文中引用诗句的作用是什么?
24.雨中的丁香具有 、 的特点。作者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的原因是:
25.作者之所以把丁香花比喻为丁香结,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丁香花色彩绚丽、香气浓郁、婀娜多姿,令作者浮想联翩。
B.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C.丁香花担负着解不开的愁怨。
26.丁香结引发了“我”对人生怎样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27.用“ ”画出具体描写“花墙边两株丁香”的语句,并由此展开想象,说说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山林之晨
雨,忽急忽缓、忽飘忽洒地下了一夜,终于在黎明即将来临的时候,悄然停了。就在这迷蒙的早晨,我信步踏上了家乡的小路。
四周满溢着泥土的芳香,混杂着草香、花香,使人精神为之一振。那些圆圆的、亮亮的露珠,像散落的珍珠,像满天的星斗,挂在树枝上和草叶上,闪闪烁烁。走不多远,我的衣角已湿漉漉的了。真可谓“ ”呀!
山林中的小歌唱家——小鸟,倏地从一根树枝上飞到了另一根树枝上,抖落了身上的颗颗“珍珠”,愉快地跳着,唱着。那歌声,时而婉转,时而酣畅,使人陶醉。许是因为“ ”吧,此时的山林愈发清幽了。
晨雾似乳白色的薄纱,如梦,如幻,如诗,如画。山披着雾,雾笼着山,绿色造着白色,白色浸着绿色,如同挂着白霜的绿葡萄,又好似一幅典雅清秀的山水画。
渐渐地,群山就像一个少女揭开脸上白色的轻纱,脸颊飞起了一抹淡淡的红云,同时脱去白色的纱裙,换上了橘黄色的缀着珍珠的衣裙。那珍珠太小了,又太多了,看上去亮晶晶的一片,折射着一抹光芒,闪动着美丽的光泽。我不由自主地注目远望,看着看着,群山已悄然无声地穿上了深绿色的长裙,霞光围绕着她美丽的身躯,为她镀上一圈金色的光晕……
露珠似乎也惊诧于眼前的景象,悄悄地溜到别处游玩去了,地上留下了它们的痕迹,湿湿的,润润的。透过枝叶的间隙,霞光执拗地照在我的脸上、身上。此时,山林上空的晨雾已不见了,而山林之中,却流动着烟波,薄薄的一层,长长的一缕,浓浓的一团,我似乎置身于仙境之中,不禁陶醉了。这时,一束阳光斜射着我的眼睛,我眯起眼睛,望着这太阳的恩赐,心里涌起一种庄严、圣洁的感觉。恍惚之中,我似乎也成了花丛中的一朵,草丛中的一株,群鸟中的一只,阳光中的一缕,我的灵魂飘起,似旷野的鸟儿在蓝天中翱翔,拍打着翅膀,在更深远的空中自由飞翔。此时此刻,在这静寂的山林之中,我感慨不已。我想高歌,我想欢呼。不!何必破坏这份属于山林的清幽呢?只要深深地吸一口这新鲜的空气,并在心里高喊一声“我爱你,山林之晨”就足够了!
28.选择恰当的诗句填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序号)
A.鸟鸣山更幽 B.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C.道狭草木长,'朝露'沾我衣 D.两个黄鹏鸣翠额
29.作者在这迷蒙的早晨欣赏了 、 、 、 等景物,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30.本文不仅语言优美,还充满了联想和想象。用“ ”画出一句含有作者联想和想象的句子,并简单写一写这样表达的好处。
31.作者主要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山林之晨的景物,全文洋溢着人与自然水乳交融的真情实感。
32.“此时此刻,在这静寂的山林之中,我感慨不已。我想高歌,我想欢呼。”作者想说些什么?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
《第1单元现代文阅读精选题练习-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清鲜√ 明朗√ 柔美√ 惊叹√ 2.xuán yíng 3.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4.直接写草原景色: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写了作者的感受: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好处:情景融合,所写景物融入感彩,所抒发的感情又寄托在景物之中,从而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艺术效果。
【解析】1.考查从文段括号里选择出恰当的词。新鲜和清鲜,“新鲜”经常流通,不含杂类气体。“清新”清爽新鲜。在语段“空气是那么(新鲜 清鲜)”中应选择“清鲜”。晴朗和明朗,“晴朗”阳光充足,没有云雾。“明朗”未被遮蔽;无暗影。在语段“天空是那么(晴朗 明朗)”中应选择“明朗”。柔美和柔软,“柔美”柔和美好。“柔软”软和;不坚硬。在语段“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柔软)”中应选择“柔美”。
2.考查了对生字读音的掌握,完成本题较简单,结合课内对生字的掌握选择。注意审题,要求划去不正确的读音,即xuàn yíng
3.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文中有两个表示“绿”的意思的词语,一个是“一碧千里”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形容很大的范围内都是碧绿的颜色。这个词描写出了绿的范围;一个是“翠色欲流”形容绿到了极致,大多数说明草原翠绿的颜色好像要流淌出来一样。这个词描写出了绿的程度。
4.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阅读可知,“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直接描写了草原的景色。“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写出了作者的感受。这是一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好处是情景融合,所写景物融入感彩,所抒发的感情又寄托在景物之中,从而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艺术效果。
5.① 6. B C A 7.盛夏的草原,像一片绿色的海洋,无穷无尽地向远方延伸,和天边连成了一片。 8. 它有着宁静致远的美丽 他们勇敢豪放,有着古朴无华的纯真 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解析】5.考查词语的解释。别其一格:别,另样;具,具有。意为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6.考查体会作者情感变化的能力。第一自然段写了作者初见草原时的,心情是惊喜和感动,第四自然段写了作者通过蒙古族篝火聚会体会了蒙古族的激情,第五自然段写了欢腾过后的不舍,酒酣情浓的意趣盎然。
7.考查词语的理解能力。广袤无垠:形容广阔得望不到边际,辽阔无边。比喻非常广阔。文章第二自然段把草原的美丽展现无遗。
8.考查体会文章的主旨。文章最后一句是本文的中心句,结合文章第一部分写了草原宁静致远的美丽,第二部分通过描写蒙古族的活动,写出了蒙古族人民的勇敢豪放,有着古朴无华的纯真。
9.考查诗句默写。出自北川民歌《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
10. 繁杂的 浓阴的 轻轻的 心中的 11. 含苞欲放 覆盖 12. 作者不安的来回走动。 有东西遮挡。 13.叫 14.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能为我遮挡?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没人能为我遮挡。 15.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把母亲比作荷叶。因为在我伤心或遇到困难时只有母亲才能安慰我,就如荷叶保护红莲那样。 我被母亲的爱所感动。妈妈在我发烧时,一天一夜都没有合眼的照顾我。 1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或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分析】10.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横线上应填上形容词(或限制词),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找出即可。
11.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12.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13.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徘徊:表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或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遮蔽:1.遮挡。2.军事上指遮住目标,防止敌人发现。主要方法有利用地形、设置遮障、进行迷彩伪装、施放烟幕、使用角反射器等。
14.反问句:是一种修辞方法,是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的一般方法步骤:去掉句中的反问词“难道”“怎么”“怎能”;肯定改否定,否定变肯定;删掉语气助词“吗”“呢”,问号改成句号。
15.①考查照应句。解题思路引导: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这就是前后照应要根据文章整体意思找相照应的句子。②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③谈自己的感动时能结合文意或生活实际谈,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16.考查对古诗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古诗、名句即可。
17.①身上的汗水仍然像许多条细细的小溪往下淌。(把汗水比作小溪)
②那光着的上身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油光滑亮,好人旬用紫铜铸成的。(把上身比作紫铜) 18.“他虽然戴草帽,可是身上的汗水仍然像许多条细细的小溪往下淌,那光着的上身显得油光滑亮,好像是用紫铜铸成的。”说明了巡道工工作的艰辛。 19.回忆详写,乘火车和联想略写。这样不仅突出了巡道工的高贵品质,而且文章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20.尽职尽责,平凡而伟大,默默地工作忠于职守的精神。
【分析】17.考查比喻修辞手法。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①身上的汗水仍然像许多条细细的小溪往下淌。(把汗水比作小溪)
②那光着的上身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油光滑亮,好像用紫铜铸成的。(把上身比作紫铜)
18.考查外貌描写。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即对人物的外貌(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身上的汗水仍然像……好像紫铜铸成的。”说明了巡道工工作的艰辛。
19.考查详写、略写及其作用。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文中回忆详写,乘火车和联想略写。这样不仅突出了巡道工的高贵品质,而且文章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20.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撇开表面意思;找到在文章中的深层的意思。依据课文内容可知“爸爸”说的话的意思尽职尽责,平凡而伟大,默默地工作忠于职守的精神。
21.妩媚 莹白
顺心 愁怨 22.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花苞 衣襟上的盘花扣 23.古人关于丁香结的诗句中把花蕾丛生的丁香,喻人愁心不解,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作者引用古诗句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优美。 24. 线条模糊 格外妩媚 作者觉得雨中的丁香色彩仿佛流动一般,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而这种感受只有在雨天才极为明显。 25.A 26.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人生的问题也是永远解决不完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永远也解不完的结,我们的人生才充满乐趣,我们的明天才更加灿烂。 27.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雨中的丁香色彩仿佛流动一般,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
【分析】21.本题考查对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在文中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娇媚:形容撒娇献媚的样子。妩媚。
洁白:没有被其他颜色染污的白色。
烦心:使心烦。费心;操心。
快乐:感到幸福或满意。
22.本题考查对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辨析。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本题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23.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以及文段在文中的作用。引用是指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成语等,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思想感情等角度分析作答。
“芭蕉不展丁香结”的意思:芭蕉叶还未完全展开,丁香花也未绽放,打着丁香结儿。
“丁香空结雨中愁”的意思: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24.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本题的第一个空可以在选文的第一自然段的“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线条模糊了”中找到答案。第二个空需要在理解该段落的基础上作答。
25.本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A项中的“色彩绚丽、香气浓郁、婀娜多姿”不符合文意。BC两项可以在选文第二、三自然段找到相应的句子。
2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主旨的理解能力。题目要求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要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27.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根据题干中“花墙边两株丁香”,将答案定位到选文第一自然段中的“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然后细读句子,根据句中的描写,展开想象,可以从修辞及其表达效果来写。
28.C A 29. 露珠 小鸟 晨雾 群山 对大自然无比喜爱 30.恍惚之中,我似乎也成了花丛中的一朵,草中的一株,群鸟中的一只,阳光中的一律,我的灵魂飘起,似旷野的鸟儿在蓝天中翱翔,拍打着翅膀,在更深远的空中自由飞翔。
作者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把“庄严、圣洁的感觉”具体化了,写出了作者陶醉其中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及赞美之情。 31. 拟人 比喻 32.在这如梦如幻的仙境中,我陶醉了,我就是一位仙人,我是这里的主人,我爱你,山林之晨。
【分析】28.本题考查阅读理解和运用诗句的能力。运用诗句要结合文意。第二自然段主要写露珠,特别是“走不多远,我的衣襟已湿漉漉的了”这一句与诗句C吻合。第三自然段主要通过描写鸟叫来突出山林的幽静,用A句诗最恰当。
29.本题考查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注意细读本文,分自然段理解体会。本文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作者赏景的时间、地点等,最后一个自然段交代了作者赏景的时间、地点等,最后一个自然段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无比喜爱及赞美之情。中间几个自然段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依次描写了露珠、小鸟、晨雾、群山等,字里行间业透露着自己愉快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0.本题考查对联想和想象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把握能力。在写景的文章中要写出所见、所闻、所感,所感就是联想和想象,这种方法能把文章写得更具体、生动、形象。
31.本题考查把握本文修辞手法的能力。阅读本人,不难看出文章主要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当然也有排比,如“晨雾似乳白色的薄纱,如梦、如诗、如画、如幻”是排比,但整篇文章主要运用的还是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32.本题考查想象写话的能力。写话时主要围绕文章主题,并联系全文。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因此写的话字里行间要能体现出这种感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