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测4 第1~2章滚动练习(教师版)高中生物学人教版必修1同步周周测

文档属性

名称 周测4 第1~2章滚动练习(教师版)高中生物学人教版必修1同步周周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01.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25 09:5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周测4 第1~2章滚动练习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细胞学说被认为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B.细胞学说的建立运用了完全归纳法
C.生物学的研究随之进入分子水平
D.细胞学说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证据
答案 D
解析 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不是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证据,A错误,D正确;施莱登和施旺归纳出“所有的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一结论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B错误;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这使得人们对于生物学的研究从器官、组织水平进入细胞水平,促进了生物学的发展,C错误。
题点 细胞学说的内容、意义及建立过程
难度 基础题
2.根据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相关内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上述图片中属于生命系统最基本的层次的只有①
B.“一块肌肉”与上述图片中②所属结构层次相同
C.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一个湖泊中所有的④构成一个种群
D.池塘中的水、阳光等环境因素属于生命系统的一部分
答案 A
解析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层次,图片中属于生命系统最基本的层次的是①肌细胞和④草履虫(单细胞生物),A错误;“一块肌肉”属于器官,与上述图片中②心脏(器官)所属结构层次相同,B正确;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一个湖泊中所有的④草履虫由同种生物构成,属于一个种群,C正确。
题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难度 基础题
3.感染性肺炎高发于秋冬季,有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等多种类型。如图为支原体的结构模式图。已知青霉素杀菌的原理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据图可知支原体是原核生物
B.核糖体是支原体中唯一的细胞器
C.支原体与病毒的区别是其具有细胞结构
D.青霉素可用于治疗以上三种肺炎
答案 D
解析 由题意可知,青霉素杀菌的原理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病毒和支原体无细胞壁,所以青霉素不能用于治疗病毒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D错误。
题点 原核细胞的区别
难度 中档题
4.实验中用同一显微镜观察了某一装片4次,得到清晰的、亮度相同的四个物像如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换用高倍物镜前应先提升镜筒,以免损伤镜头或压碎玻片标本
B.实验者若选用目镜15×和物镜40×的组合观察,则物像的细胞面积是实物的600 倍
C.若每次操作都未调节反光镜,看到清晰物像时物镜离装片最远和光圈最大的分别是④③
D.若视野中一半亮一半暗,则可能是制作装片的生物材料厚度不同
答案 C
解析 换用高倍物镜时,不能提升镜筒,A错误;显微镜放大倍数指的是放大物体的长度或宽度,不是面积,若选用目镜15×和物镜40×的组合观察,则物像的细胞面积是实物的360 000 倍,B错误;物镜离装片最远,放大倍数最小,高倍显微镜观察下,视野较暗,需要用大光圈,所以看到清晰物像时物镜离装片最远和光圈最大的分别是④③,C正确;若视野中一半亮一半暗,则可能是没对准光圈,D错误。
题点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难度 中档题
5.近海水域富营养化易导致浒苔(一种绿藻)爆发,淡水水域富营养化易导致蓝细菌大量繁殖形成水华。下列关于浒苔和蓝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浒苔和蓝细菌的组成元素种类和含量差异很大
B.浒苔和蓝细菌的细胞中具有拟核,核内有染色质
C.某湖泊中的所有蓝细菌构成一个蓝细菌种群
D.浒苔和蓝细菌进行光合作用都需要叶绿素
答案 D
解析 不同生物的组成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差别很大,A错误。浒苔是真核生物,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核内有染色质;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具有拟核,DNA裸露存在,没有染色质,B错误。蓝细菌不是一种生物,而是一类生物,如发菜、颤蓝细菌都属于蓝细菌,所以湖泊中的所有蓝细菌是多个种群,C错误。浒苔中有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蓝细菌中有藻蓝素和叶绿素,二者进行光合作用都需要叶绿素,D正确。
题点 真原核细胞的区别
难度 基础题
6.银杏树树形优美,春夏两季叶色嫩绿,到秋季变成黄色。关于银杏细胞中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银杏树中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
B.组成银杏的大量元素中,O是最基本的元素
C.银杏树内含有的元素含量和人体内的完全相同
D.银杏叶中含有磷、铁、锰、硼等微量元素
答案 A
解析 银杏树中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体现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A正确;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B错误;银杏树内含有的元素含量和人体内的不完全相同,体现了生物之间的差异性,C错误;磷元素属于大量元素,D错误。
题点 组成细胞的元素综合
难度 基础题
7.在自然界中,小麦、玉米等在即将成熟时,如果持续经历一段时间的干热天气之后又遇到大雨天气,其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发芽的种子的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高于结合水的
B.水在常温下呈液态与水分子间的氢键不易形成和断裂有关
C.小麦发芽的代谢速率与含水量有关
D.进入冬季的植物细胞中结合水/自由水的值通常增大
答案 B
解析 水在常温下呈液态与水分子间的氢键容易形成和断裂有关,B错误。
题点 有关水的综合
难度 基础题
8.如表是关于农作物a、b在相同土壤中N、P、K三种元素肥效实验的结果记录(“+”表示施肥,“―”表示未施肥)。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项目 农作物a 农作物b
肥料成分 N + - + + - + - + + -
P + - + - + + - + - +
K + - - + + + - - + +
产量 100 54 83 65 100 100 34 70 55 40
A.对于农作物a来说,其生长发育不需要N元素
B.对于农作物a来说,施肥时最重要的是施加磷肥
C.对于农作物b来说,三种元素中K元素最重要
D.两种农作物对土壤中N、P、K的需求量基本相同
答案 B
解析 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是C、H、O、N,对于农作物a来说,施加氮肥和不施加氮肥产量不变,说明其自身具有生物固氮途径,不能说明其生长发育不需要N元素,A错误;与未施加氮肥、磷肥、钾肥和同时施加氮肥、磷肥、钾肥相比,缺磷肥对农作物a的产量影响最大,缺氮肥对农作物b的产量影响最大,说明对于农作物a来说,施肥时最重要的是施加磷肥,对于农作物b来说,三种元素中N元素最重要,B正确,C错误;两种农作物的减产数据表明,两种农作物对土壤中N、P、K的需求量不同,D错误。
题点 无机盐的功能
难度 中档题
9.下列有关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HCO既能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又能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B.人体内Na+缺乏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升高,最终引发肌肉酸痛、无力等
C.心肌坚韧,血液呈液态,但两者含水量相差无几,原因是心肌细胞内结合水相对含量较高
D.水能溶解、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并维持细胞形态
答案 B
解析 HCO为无机盐离子,又属于缓冲物质,既能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又能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A正确;人体内Na+缺乏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最终引发肌肉酸痛、无力等,B错误;心肌坚韧,血液呈液态,心肌与血液含水量相差无几,但是二者形态差异较大,这是因为心肌细胞结合水含量高,血液中自由水含量高,C正确;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能溶解、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并维持细胞形态,D正确。
题点 水和无机盐的综合
难度 基础题
10. “三减三健”是国家开展的一项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专项行动,“三减”指减盐、减油、减糖。下列有关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细胞中的糖类都可以水解
B.等量糖类分子比脂肪储存的能量更多
C.人体细胞中多余的糖类可以转化为脂肪
D.人体内的脂肪在室温下常呈液态
答案 C
解析 人体细胞中的糖类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其中只有二糖和多糖可以水解,A错误;与脂肪相比,糖类分子储存的能量较少,脂肪是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B错误;人体内的脂肪在室温下常呈固态,D错误。
题点 糖和脂质综合
难度 基础题
11.色氨酸是一种必需氨基酸,可由动物肠道微生物产生。当色氨酸进入大脑时会转化为血清素,血清素是产生饱腹感的一种重要信号分子,最终会转化为褪黑素使人感觉困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色氨酸中至少含四种大量元素,在人体内可由葡萄糖转化而来
B.如果食物中色氨酸的含量较高,则产生饱腹感时需摄入的食物更多
C.人在吃饱之后容易产生困倦的直接原因是血液中色氨酸含量上升
D.血液中色氨酸含量较多的动物,肠道中产生色氨酸的微生物可能更多
答案 D
解析 色氨酸是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体内合成,A错误;如果食物中色氨酸的含量较高,色氨酸转化为血清素,机体产生饱腹感,食物摄入量减少,B错误;人在吃饱后产生困倦的直接原因是血液中褪黑素的含量增加,C错误。
题点 氨基酸的元素组成
难度 基础题
12.下列关于核糖核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核糖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4种核糖核苷酸
B.核糖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有3种
C.生物的遗传信息可能会储存于核糖核酸中
D.核糖核酸与脱氧核糖核酸的彻底水解产物不完全相同
答案 B
解析 核糖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有6种,分别是A、U、G、C四种碱基,磷酸和核糖,B错误。
题点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综合
难度 基础题
13.图甲表示某种核苷酸的结构式,图乙是某核苷酸链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所示的核苷酸是构成图乙核苷酸链的基本单位之一
B.图乙中的④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一般情况下,DNA分子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
D.DNA和RNA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答案 A
解析 图甲所示核苷酸含有核糖,是核糖核苷酸,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而图乙中含有碱基T,是DNA链,因此图甲所示的核苷酸不是构成图乙核苷酸链的基本单位之一,A错误;图乙是DNA链, ④是由一分子①(磷酸)、一分子②(胞嘧啶)和一分子③(脱氧核糖)组成的,因此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B正确;DNA和RNA都是核酸,核酸是生物体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D正确。
题点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综合
难度 基础题
14.细胞内大分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如图1所示,图2为某种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图1中的化学元素中含有N,则物质b一定是蛋白质
B.若图1中的单体a中含有碱基A,则物质b一定是DNA
C.图2中的化合物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90
D.形成图2中化合物时脱去的水分子中的H都来自羧基
答案 C
解析 若图1中的化学元素中含有N,则物质b不一定是蛋白质,也可能是核酸,A错误;若图1中的单体a中含有碱基A,则物质b可能是DNA或RNA,B错误;图2中的化合物含有5个肽键,该化合物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5×18=90,C正确;形成图2中化合物时脱去的水分子中的H来自羧基和氨基,D错误。
题点 蛋白质和核酸综合
难度 中档题
15.如图为细胞中化合物a与化合物b生成化合物d的过程示意图,c为化学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为甘油,b为脂肪酸,则化合物d为磷脂
B.若a为果糖,b为葡萄糖,则化合物d为蔗糖
C.若a、b为两种氨基酸,则c为磷酸二酯键
D.若a、b为两种核苷酸,则c为二硫键
答案 B
解析 若a为甘油、b为脂肪酸,则d为脂肪,A错误;若a、b为两种氨基酸,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键,则c为肽键,C错误;若a、b为两种核苷酸,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则c为磷酸二酯键,D错误。
题点 细胞中的有机物综合
难度 中档题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6.有关下列5种生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和⑤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①②③④⑤都含有蛋白质,但不都含有染色体
C.①②④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都是自养生物,细胞内都含有叶绿体
D.⑤是生物,有4种核苷酸
答案 BD
解析 ①蓝细菌和⑤HIV病毒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细胞结构,A错误;①蓝细菌是原核生物,不含叶绿体,其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C错误;⑤HIV病毒只有RNA一种核酸,有4种核糖核苷酸,D正确。
题点 真原核细胞的区别
难度 基础题
17.下列关于有机物鉴定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向新榨的苹果匀浆中加入新配制的斐林试剂,出现由蓝色到砖红色的变化
B.向新榨的2 mL豆浆中依次加入1 mL双缩脲试剂A液(0.1 g/mL NaOH溶液)、4滴双缩脲试剂B液(0.01 g/mL CuSO4溶液),会出现紫色
C.如果换成煮开后冷却的豆浆重复B选项的操作,会出现紫色
D.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处理的花生子叶徒手切片的装片,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有大有小,大多在细胞内,细胞外极少或没有
答案 A
解析 新榨的苹果匀浆含有还原糖,向新榨的苹果匀浆中加入新配制的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50~65 ℃,2 min),出现由蓝色到砖红色的变化,A错误;双缩脲试剂用来鉴别蛋白质,新榨的豆浆中含有蛋白质,向新榨的2 mL豆浆中依次加入1 mL双缩脲试剂A液(0.1 g/mL NaOH溶液)、4滴双缩脲试剂B液(0.01 g/mL CuSO4溶液),会出现紫色,B正确;煮开后冷却的豆浆重复B选项的操作,会出现紫色,因为高温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但不会破坏肽键,C正确。
题点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难度 中档题
18.苯丙氨酸(C9H11NO2)是一种必需氨基酸,其在体内可转化为其他氨基酸或者参与合成蛋白质等。下列关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苯丙氨酸的结构中只含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
B.苯丙氨酸与其他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C.苯丙氨酸与不同的氨基酸之间的脱水缩合方式相同
D.在机体细胞中,苯丙氨酸可由其他氨基酸转化而来
答案 ABC
解析 苯丙氨酸的分子式为C9H11NO2,说明其结构中只含有1个氨基(—NH2)和1个羧基(—COOH),A正确;苯丙氨酸是一种必需氨基酸,不能由其他氨基酸转化而来,D错误。
题点 氨基酸的结构和类型
难度 中档题
19.人类的进化史就是与病原体的“搏斗史”。艾滋病是由HIV引起,通过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的一种传染病。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一种传染病。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HIV内含有1种核酸、1种五碳糖、4种碱基、4种脱氧核苷酸
B.结核分枝杆菌内含有2种核酸、2种五碳糖、8种碱基、8种核苷酸
C.结核分枝杆菌的DNA主要分布在拟核中,线粒体内也有少量DNA分子
D.可通过检测疑似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相应的核酸来进行是否感染的诊断
答案 ABC
解析 HIV内含有4种核糖核苷酸,A错误;结核分枝杆菌属于细菌,含有5种碱基,B错误;结核分枝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线粒体,C错误。
题点 核酸的结构综合
难度 中档题
20.人类的许多疾病与人体细胞内肽链的错误折叠有关,如囊性纤维化、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为了预防折叠的失误,细胞拥有一种特殊的蛋白质—伴侣蛋白。科学家将伴侣蛋白加入被人为错误折叠的苹果酸脱氢酶中,此酶被复原,重新恢复活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伴侣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其元素组成主要是C、H、O、N
B.高温变性的伴侣蛋白也具有预防错误折叠的功能
C.伴侣蛋白的发现和研究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D.经过胃蛋白酶处理后的蛋白质,其活性可以被伴侣蛋白恢复
答案 BD
解析 伴侣蛋白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其元素组成主要是C、H、O、N,A正确;高温变性的伴侣蛋白其空间结构被破坏,其功能也被破坏,不具有预防错误折叠的功能,B错误;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会对机体产生破坏性的影响,如使人患上阿尔茨海默病,伴侣蛋白能将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复原,故伴侣蛋白的发现和研究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C正确;经过胃蛋白酶处理后的蛋白质,被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其活性不可以被伴侣蛋白恢复,D错误。
题点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综合
难度 中档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
21.(10分)某研究小组测定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相关物质干重的百分含量,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种子中淀粉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在6~20 d内小麦种子中淀粉含量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上述定量测定之前,研究小组进行了还原糖含量变化的预测实验,请填写实验原理,完成实验步骤,并写出初步的实验结论。
Ⅰ.实验原理:还原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淀颜色深浅与还原糖含量呈正相关。
Ⅱ.实验步骤:
①取三份等量的分别发育至6、12、18 d的小麦种子,各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碎、提取、定容后离心得到还原糖制备液;
②取3支试管,编号为A、B、C,分别加入等量的上述还原糖制备液;
③在上述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将三支试管放入盛有50~65 ℃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 min,观察颜色变化。
Ⅲ.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先增加后保持稳定 (2)还原糖不断转化成淀粉 (3)Ⅰ.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 Ⅱ.③等量且适量现配的斐林试剂 Ⅲ.A试管中砖红色沉淀颜色最深,其次是B试管,C试管中砖红色沉淀颜色最浅
解析 (1)由图可知,成熟的小麦种子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淀粉,在种子成熟过程中,种子中淀粉含量的变化是先增加后保持稳定。(2)由图可知,在种子成熟的6~20 d内,小麦种子中还原糖含量逐渐减少,淀粉含量逐渐增加,蛋白质的含量基本不变,故可知在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还原糖转化成了淀粉。(3)Ⅰ.鉴定还原糖的原理:还原糖可以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沉淀颜色的深浅与还原糖含量呈正相关。Ⅱ.本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成熟期的种子,因变量为还原糖的多少,可用斐林试剂来检测,通过观察砖红色沉淀的颜色深浅来反映还原糖的多少。
题点 糖类的综合
难度 中档题
22.(14分)冬小麦在生长过程中会经历春化和光照两大阶段。收获后的种子可以制作加工成各类食品,食品被人体消化吸收后通过一系列代谢来提供营养,具体途径如图所示。分析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4分)冬小麦在冬天来临前,含水量会降低,而结合水的比例会逐渐上升,其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冬小麦种子中脂肪水解产生的脂肪酸是___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脂质中______________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也是构成__________的重要成分。
(3)某同学要减肥,制定了高蛋白、高淀粉、低脂的减肥餐,根据图示信息,该方案______(填“有效”或“无效”),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提高抵抗寒冷的能力,避免气温下降时,自由水过多导致结冰而损害自身 (2)不饱和 胆固醇 动物细胞膜 (3)无效 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
解析 (1)冬季来临时,冬小麦细胞内自由水的比例逐渐降低,而结合水的比例逐渐上升,可以避免气温下降时,自由水过多导致结冰而损害自身,增强了植株的抗逆性,这是植物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2)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呈液态,冬小麦种子中脂肪水解产生的脂肪酸是不饱和脂肪酸。
题点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综合
难度 基础题
23.(11分)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水、无机盐、维生素、糖类、脂质和蛋白质。这些营养物质在人体细胞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自由水在细胞内的生理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
植物细胞中特有的储能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分)人每天都要补充一定量的蛋白质,尤其是婴幼儿时期,如果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抵抗力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于制作面包的强筋小麦种子中蛋白质含量高达14%~20%,主要是麦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麦醇溶蛋白易溶于酒精、微溶于水,麦谷蛋白不溶于水和酒精,造成这两种蛋白溶解性不同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分)如图是某化合物的结构简图,⑥的名称是__________。图中表示R基的代号是__________,图中共有__________种氨基酸。形成该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方式叫作__________。
答案 (1)良好的溶剂、参与生物化学反应、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淀粉 (2)起免疫作用的蛋白质抗体合成不足 (3)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 (4)羧基 ②③⑤ 3 脱水缩合
解析 (2)人体的免疫能力依靠体内的抗体消灭病原体,而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因此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抗体的合成受阻,进而导致抵抗力下降。(4)图中⑥是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②③⑤表示3种不同的R基,故图中共有3种氨基酸;3种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三肽化合物。
题点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综合
难度 中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