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测7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教师版)高中生物学人教版必修1同步周周测

文档属性

名称 周测7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教师版)高中生物学人教版必修1同步周周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25 09:5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周测7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现象或过程不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
A.水分子通过玻璃纸由烧杯进入漏斗中
B.红墨水滴入清水后,清水变成红色
C.外界低浓度溶液中的水进入动物细胞
D.细胞液中的水进入外界高浓度溶液中
答案 B
解析 红墨水滴入清水后,清水变成红色,是红墨水分子扩散的结果,不属于渗透作用,B符合题意。
题点 渗透作用的概念
难度 基础题
2.将家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示意图如图(箭头方向表示水分子的进出,箭头粗细表示水分子进出的多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段时间后,甲细胞可能因渗透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
B.甲和丙细胞发生渗透作用,其中丙细胞中水的渗透方向为:细胞外→细胞内
C.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乙细胞中水分子的双向进出
D.与甲和乙细胞相比,丙细胞所处的外界溶液浓度最高
答案 B
解析 家兔红细胞属于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不能发生质壁分离,A错误;光学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水分子的进出,C错误;甲细胞失水,乙细胞水分子的双向进出保持动态平衡,丙细胞吸水,说明丙细胞所处的外界溶液浓度最低,D错误。
题点 动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分析
难度 基础题
3.如图为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浸没在0.3 g/mL蔗糖溶液中的显微照片,若细胞仍保持活性,①②代表有关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细胞液,②是细胞质
B.若此时处于平衡状态,则①与②处溶液的浓度相同
C.如果此时要做质壁分离复原实验,需将装片取下载物台
D.将②替换成清水后,①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答案 B
解析 ①是原生质体,②是外界溶液,A错误;如果此时要做质壁分离复原实验,可在载物台上直接操作,通过引流法将外界溶液换成清水即可,C错误;将②替换成清水后,随着质壁分离复原的进行,细胞液浓度逐渐降低,①的吸水能力逐渐减小,D错误。
题点 质壁分离及复原的综合
难度 基础题
4.下列各项中,不能通过质壁分离实验检测的是(  )
A.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
B.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范围
C.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D.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
答案 D
解析 将成熟植物细胞放到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若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则说明是死细胞,反之是活细胞,A不符合题意;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通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状态从而确定某种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范围,B不符合题意;质壁分离的内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因此可通过质壁分离实验来说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C不符合题意;质壁分离实验不能判断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D符合题意。
题点 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应用
难度 基础题
5.为研究成熟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设计简易渗透吸水装置如图甲所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一成熟植物细胞放在某外界溶液中发生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如图丙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甲中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实验结束时b液体的浓度大于a液体的浓度
B.由图乙可知,图甲中漏斗里溶液的吸水速率在一定范围内会一直下降
C.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的是③④⑤
D.图丙所示细胞正处于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
答案 D
解析 图丙所示状态(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分开)的细胞,可能正在发生质壁分离或正在质壁分离复原或处于动态平衡状态,D错误。
题点 质壁分离及复原的综合
难度 中档题
6.把蚕豆植株放在湿润的空气中照光一段时间后,取蚕豆叶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先在清水中观察,然后用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取代清水,继续观察,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对此现象的推断中,最合理的是(  )
A.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因失水导致气孔开放
B.蔗糖进入保卫细胞后,细胞因吸水导致气孔关闭
C.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出现质壁分离很快自动复原
D.蔗糖溶液中的保卫细胞因失水导致气孔关闭
答案 D
解析 由题图可知,在清水中气孔开放,在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中气孔关闭,推测可能是蔗糖溶液中的保卫细胞因失水而导致气孔关闭。
题点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难度 基础题
7.用细胞液浓度相同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分别制成5个临时装片,同时滴加甲、乙、丙、丁、戊5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相同时间后,观察记录原生质体(细胞壁以内各种结构的总称)的体积变化,绘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质壁分离程度最大的是乙溶液中紫色洋葱叶外表皮细胞
B.实验后,甲~戊溶液中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最低的是丙溶液中的细胞
C.5种蔗糖溶液的起始浓度大小关系:乙>丁>甲>戊>丙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处于乙~丁之间
答案 D
解析 据图可知,甲、乙和丁溶液中的原生质体的体积相对变化小于0,说明细胞失水,且乙溶液中原生质体体积变化最大,即失水最多,质壁分离程度最大,A正确;本实验所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浓度相同,实验后,甲、乙和丁溶液中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加,丙溶液中细胞的原生质体的体积相对变化大于0,说明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下降,因此实验后,丙溶液中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最低,B正确;甲、乙和丁溶液中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乙溶液中细胞失水最多,其次是丁、甲溶液,因此蔗糖溶液浓度乙>丁>甲,戊溶液中细胞少量吸水,说明细胞液浓度稍大于外界溶液浓度,丙溶液中细胞吸水较多,细胞液浓度远大于外界溶液浓度,即丙溶液浓度最小,因此5种蔗糖溶液的起始浓度大小关系:乙>丁>甲>戊>丙,C正确;戊溶液中细胞少量吸水,细胞液浓度稍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甲溶液中细胞失水最少,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因此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处于甲~戊之间,D错误。
题点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难度 中档题
8.用同一打孔器在一白萝卜上打出若干萝卜条,切成相同长度,均分为三组,分别置于等体积的Ⅰ、Ⅱ、Ⅲ三种溶液中一段时间,b点时将三组实验的萝卜条同时放回相应溶液的低浓度溶液中一段时间。实验期间持续观察萝卜条体积的变化,并计算相对体积,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的自变量包括时间、溶液的种类和浓度,观测指标是萝卜条的体积变化
B.初始Ⅰ溶液浓度小于Ⅱ溶液,Ⅰ溶液和Ⅱ溶液中的溶质都能进入细胞
C.随着萝卜条体积减小的同时,萝卜细胞的原生质层逐渐与细胞壁分离
D.b点时Ⅱ溶液的渗透压等于细胞液的渗透压,Ⅲ溶液中的细胞已死亡
答案 B
解析 曲线Ⅰ与Ⅱ最初重合,说明初始Ⅰ溶液的浓度与Ⅱ溶液的浓度相同,Ⅰ溶液中细胞还没有放回低渗溶液内即复原,说明溶质能进入细胞,但Ⅱ溶液中细胞需要放回低渗溶液内细胞才能复原,说明其溶质不能进入细胞,B错误;由图可知,至b点时,Ⅱ溶液的萝卜条体积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在b点时,Ⅱ溶液的渗透压等于细胞液的渗透压,否则萝卜条会继续失水,Ⅲ溶液中的细胞放入该浓度溶液中,萝卜条体积无变化,说明细胞因失水过多已死亡,D正确。
题点 质壁分离及复原的综合
难度 中档题
9.如图为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请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②的共同点是都顺浓度梯度进行
B.图中②③的共同点是都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
C.图中③的发生需要但是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条件是载体蛋白和能量
D.①与浓度差有关,②③都与核糖体和线粒体的功能有关
答案 D
解析 据图分析,①中物质的运输方向是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转运蛋白和能量,可表示自由扩散,扩散速率与浓度差有关;②中物质的运输方向是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消耗能量,可表示协助扩散;③中物质的运输方向是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可表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与该过程相关的细胞器主要有核糖体(提供载体蛋白)和线粒体(提供能量)。
题点 物质运输的类型综合
难度 基础题
10.水是极性小分子,如图为水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分子更多以方式2进出细胞
B.水通道蛋白属于跨膜蛋白,主要由核苷酸组成
C.水分子可通过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
D.若水通道蛋白失活,则该细胞在高浓度溶液中不会发生渗透作用
答案 A
解析 水通道蛋白属于跨膜蛋白,其基本单位是氨基酸,B错误;水分子可通过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方式进出细胞,C错误;若水通道蛋白失活,该细胞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行水分子的运输,在高渗溶液中细胞会发生渗透作用而失水,D错误。
题点 水的被动运输
难度 基础题
11.利用荧光素双醋酸酯(FDA)染色法测定动物细胞的活力,其基本原理是FDA本身无荧光,可自由通过细胞膜,经细胞内酯酶分解产生荧光素,积累在细胞内并能发出绿色荧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中配制的FDA溶液是一种低渗溶液
B.FDA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
C.荧光素分子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D.一定范围内,荧光强度与细胞活力呈正相关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FDA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而自由扩散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故实验中配制的FDA溶液是一种高渗溶液,A、B错误;荧光素分子是在细胞内产生的,在细胞内积累,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C错误。
题点 物质运输的类型综合
难度 基础题
12.在人体肠道内寄生的一种变形虫——痢疾内变形虫,能通过胞吐作用分泌蛋白分解酶,溶解人的肠壁组织,通过胞吞作用“吃掉”肠壁组织细胞,并引发阿米巴痢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痢疾内变形虫“吃掉”肠壁组织细胞,与溶酶体作用有关
B.细胞分泌蛋白分解酶的过程促进了生物膜成分的更新
C.物质在运输过程中,胞吞、胞吐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且需要消耗能量
D.胞吞、胞吐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但不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参与
答案 D
解析 胞吞、胞吐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且需要与膜上的靶蛋白结合,然后定向发生胞吞或胞吐,故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参与,D错误。
题点 胞吞、胞吐方式的判断
难度 基础题
13.如图为小肠上皮细胞转运葡萄糖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均为协助扩散
B.Na+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C.抑制细胞呼吸影响K+通过Na+-K+泵的转运
D.能同时转运葡萄糖和Na+的载体蛋白不具有特异性
答案 C
解析 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是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而运出细胞时,是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运输,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Na+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是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运输,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属于协助扩散,B错误;K+通过Na+-K+泵的转运需要消耗能量,而抑制细胞呼吸影响能量供应,所以抑制细胞呼吸影响K+通过Na+-K+泵的转运,C正确;能同时转运葡萄糖和Na+的载体蛋白只能转运葡萄糖和Na+,并不是能转运任意的物质,说明其具有特异性,D错误。
题点 物质运输的类型综合
难度 中档题
14.人进食后,胃壁细胞通过质子泵催化ATP水解释放能量,向胃液中分泌H+同时吸收K+,细胞内K+又可经通道蛋白顺浓度梯度进入胃腔。胃内酸性环境的维持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质子泵同时具有催化功能和转运功能
B.质子泵能转运两种离子,与其结构的特异性有关
C.H+和K+在胃壁细胞中的跨膜运输方式均需消耗能量
D.抑制质子泵功能的药物可有效减少胃酸的分泌
答案 C
解析 根据“质子泵催化ATP水解”可知,质子泵具有催化功能,原子泵能分泌H+同时吸收K+,说明具有转运功能,A正确;结构决定功能,质子泵能转运两种离子,与其结构的特异性有关,B正确;质子泵分泌H+、吸收K+均需要载体和能量,而K+运出胃壁细胞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需要通道蛋白但不消耗能量,C错误;抑制质子泵功能的药物会抑制H+的分泌,所以可有效减少胃酸的分泌,D正确。
题点 物质运输的类型综合
难度 中档题
15.如图是几种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运输速率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曲线图。下列与图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甘油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①③⑤
B.与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④⑥
C.与碘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④⑤
D.与蛋白质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③⑥
答案 A
解析 甘油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属于自由扩散,其动力是浓度差,与能量和载体无关,相符的图有①③⑤,A正确;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与浓度差和载体有关,与能量无关,相符的图有②③⑥,B错误;碘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与浓度、能量和载体均有关,相符的图有②④⑥,C错误;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其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与上述图都无关,D错误。
题点 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
难度 中档题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6.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其中的半透膜不允许蔗糖分子通过,但水分子和离子可通过。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液面差为Δh。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渗透平衡时S1和S2浓度相等
B.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细胞膜、液泡膜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细胞核组成的结构
C.若S1为质量分数15%的蔗糖溶液,S2为质量分数15%的NaCl溶液,则漏斗内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D.若S1为KNO3溶液,S2为蒸馏水,则渗透平衡时不会出现液面差
答案 AB
解析 渗透平衡时存在液面差,两种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是S1浓度>S2浓度,A错误;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不包括细胞核,B错误;若S1为质量分数15%的蔗糖溶液,S2为质量分数15%的NaCl溶液,那么S1的初始溶液浓度要小于S2,因此漏斗内液面先下降,后由于Na+和Cl-可以通过半透膜进入S1,此时漏斗内液面逐渐上升,C正确;半透膜可以让K+、NO自由通过,渗透平衡时漏斗内外的液面相平,D正确。
题点 渗透现象原理分析
难度 中档题
17.如图是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概念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方式表示协助扩散
B.⑤⑥两种方式的共同特点是都需要载体
C.③④两种方式都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D.质壁分离实验中蔗糖进入细胞的方式为④
答案 ABD
解析 ①和②是离子和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其中①表示主动运输,A错误;②表示被动运输,⑤⑥表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特点是都不消耗能量,B错误;③④为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表示胞吞和胞吐,两种方式都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C正确;质壁分离实验中蔗糖不能进入细胞,D错误。
题点 物质运输的类型综合
难度 基础题
18.在研究水生拉恩氏菌HX2吸收亚硒酸盐时发现,亚硒酸盐不能自由进出细胞。水通道蛋白抑制剂能显著抑制HX2对亚硒酸盐的吸收,而呼吸抑制剂只是部分抑制该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X2只能逆浓度梯度吸收亚硒酸盐
B.亚硒酸盐的跨膜运输可与水共用一种通道蛋白
C.亚硒酸盐可通过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HX2
D.HX2吸收亚硒酸盐的方式以协助扩散为主
答案 BCD
解析 水通道蛋白抑制剂能显著抑制HX2对亚硒酸盐的吸收,说明存在协助扩散,而呼吸抑制剂只是部分抑制该过程,说明也存在主动运输,因此HX2可以逆浓度梯度吸收亚硒酸盐,也可以顺浓度梯度吸收亚硒酸盐,A错误;根据“水通道蛋白抑制剂能显著抑制HX2对亚硒酸盐的吸收”可知,亚硒酸盐的跨膜运输可与水共用一种通道蛋白,即水通道蛋白,B正确;亚硒酸盐可通过协助扩散(通过水通道蛋白)和主动运输(逆浓度运输)的方式进入HX2,C正确;水通道蛋白抑制剂能显著抑制HX2对亚硒酸盐的吸收,因此HX2吸收亚硒酸盐的方式以协助扩散为主,D正确。
题点 物质运输的类型综合
难度 中档题
19.ABC转运蛋白是一类跨膜转运蛋白,参与细胞吸收多种营养物质,每一种ABC转运蛋白对物质运输具有特异性。ABC转运蛋白的结构及转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BC转运蛋白可提高O2的跨膜运输速率
B.ABC转运蛋白能协助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
C.K+和氨基酸依赖同一种ABC转运蛋白跨膜运输
D.温度变化会影响ABC转运蛋白的转运过程
答案 D
解析 ABC转运蛋白转运物质的方式是主动运输,O2的跨膜方式是自由扩散,所以ABC转运蛋白不能提高O2的跨膜运输速率,A错误;ABC转运蛋白转运物质时需要消耗能量,而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故ABC转运蛋白不可协助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B错误;每一种ABC转运蛋白对物质运输具有特异性,故K+和氨基酸依赖不同种ABC转运蛋白跨膜运输,C错误;温度会影响蛋白质的结构以及ATP的产生,因此温度变化会影响ABC转运蛋白的转运过程,D正确。
题点 物质运输的类型综合
难度 中档题
20.一些特殊的分子常常通过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运入真核细胞,如图所示,被运输的分子首先与细胞膜上特定的受体结合,运输的过程是特异性的,只有分子的形状刚好与受体匹配才能进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B.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体现了细胞膜对运输的分子具有选择性
C.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不需要载体蛋白参与,也不需要消耗能量
D.参与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的蛋白质只有一种
答案 CD
解析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不需要载体蛋白参与,但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
题点 胞吞、胞吐
难度 基础题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35分。)
21.(10分)洋葱是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材料,胭脂红是一种水溶性的大分子食用色素,呈红色。某兴趣小组尝试以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为材料,用含有适量胭脂红的乙二醇溶液和清水进行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探究实验。图1为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结构模式图,图2是某时刻显微镜视野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区域。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图1中①②③共同组成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____,相当于渗透装置中的____________。
(2)(5分)实验操作中,共涉及________次显微镜观察,第一次观察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若观察到图2中b区域逐渐变小,此时细胞中正发生____________现象,a区域充满____________溶液。若需进一步观察细胞甲,应将装片向____________移动。
(3)(3分)某同学进行相关实验时,观察到原生质体体积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请据图分析,A→B段,洋葱细胞液的浓度将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B→C段原生质体体积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原生质层 半透膜 (2)三 观察正常状态的细胞,与质壁分离状态的作对照 质壁分离 有适量胭脂红的乙二醇溶液 左下方 (3)变大 乙二醇分子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细胞液浓度增加,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解析 (3)A→B段,原生质体体积变小,细胞失水,洋葱细胞液的浓度将变大;B→C段原生质体变大,原因是乙二醇分子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细胞液浓度增加,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题点 质壁分离及复原的综合
难度 中档题
22.(15分)如图甲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A、B、C表示物质,a、b、c、d表示运输方式。图乙为将水稻和番茄分别放在含Ca2+、Mg2+和SiO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液中的离子浓度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5分)根据图甲中____________(填字母和汉字)的存在位置,可判断出各种物质的运输方向,其中c与d的运输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者的差异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分)若图甲为红细胞膜,则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运输方式为图甲中的________(填字母)。人红细胞中K+的浓度比血浆高30倍,Na+的浓度却只有血浆的1/6。据此判断,d可以表示下列四个选项中的________。
A.红细胞吸收K+ B.红细胞排出K+
C.红细胞吸收Na+ D.红细胞排出Na+
(3)(3分)图乙中,一段时间后番茄组织培养液中Mg2+和Ca2+的浓度降低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种离子吸收量有差异与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有关。
(4)图乙中,一段时间后番茄组织培养液中SiO的浓度增加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对番茄根细胞使用某种毒素,结果是Mg2+的吸收显著减少,而Ca2+和SiO的吸收没有受到影响,可推知该毒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分)图甲和图乙均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糖蛋白 从细胞内到细胞外 c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d是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消耗能量 (2)a D (3)吸收水的相对速率比吸收Mg2+、Ca2+的相对速率慢 转运蛋白 (4)吸收水的相对速率大于吸收SiO的相对速率 抑制了Mg2+载体蛋白的活性 (5)选择透过性
解析 (1)分析图甲,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外侧,由于C糖蛋白的存在,可判断出各种物质的运输方向;其中运输方式c与d的运输方向为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c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d是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消耗能量。(2)若图甲为红细胞膜结构,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方式是协助扩散,应为方式a。人红细胞中K+的浓度比血浆高30倍,Na+的浓度却只有血浆的1/6,方式d属于主动运输,红细胞吸收K+和红细胞排出Na+均由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但方式d表示运出细胞,故D符合题意。(3)由于番茄细胞吸收水的相对速率比吸收Mg2+、Ca2+的相对速率慢,所以一段时间后,培养液中的Mg2+和Ca2+浓度降低;这两种离子吸收量有差异与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有关。(4)图乙中,一段时间后番茄组织培养液中SiO的浓度增加是因为吸收水的相对速率大于吸收SiO的相对速率。若对番茄根细胞使用某种毒素,结果是Mg2+的吸收显著减少,而Ca2+和 SiO的吸收没有受到影响,可推知该毒素的作用是抑制了Mg2+载体蛋白的活性。
题点 物质运输的类型综合
难度 中档题
23.(10分)碱蓬等耐盐植物生活在靠近海滩或者海水与淡水汇合的区域。耐盐植物能够在盐胁迫逆境中正常生长,其根细胞独特的转运机制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图是耐盐植物根细胞参与抵抗盐胁迫有关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盐碱地上大多数植物难以生长,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分)耐盐植物根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物质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盐浸入根周围的环境时,Na+借助通道蛋白HKT1以__________方式大量进入根部细胞,同时抑制了K+进入细胞,导致细胞中Na+、K+的比例异常,影响蛋白质的正常合成从而影响植物生长。与此同时,根细胞会借助Ca2+调节Na+、K+转运蛋白的功能,进而调节细胞中Na+、K+的比例。由此推测,细胞质基质中的Ca2+对HKT1和AKT1的作用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填“激活”或“抑制”),使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恢复正常。另外,一部分离子被运入液泡内,通过调节细胞液的渗透压促进根细胞吸水。
(3)图示各结构中H+浓度分布存在差异,该差异主要由位于______________上的H+-ATP泵逆浓度梯度转运H+来维持。根据植物抗盐胁迫的机制,提出促进盐化土壤中耐盐作物增产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 (1)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植物根部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2)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协助扩散 抑制 激活 (3)细胞膜及液泡膜 适当增施钙肥
解析 (1)盐碱地含盐量高,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植物根部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导致植物无法从土壤中获得充足的水分甚至萎蔫,大多数植物难以在盐碱地生长。(2)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是耐盐植物根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据题意可知,在高盐胁迫下,当盐浸入根周围的环境时,Na+借助通道蛋白HKT1以协助扩散方式大量进入根部细胞,同时抑制了K+进入细胞,导致细胞中Na+、K+的比例异常,影响蛋白质的正常合成从而影响植物生长。要使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恢复正常,则细胞质基质中的Ca2+通过抑制HKT1、激活AKT1,使细胞中Na+/K+的比例恢复正常。(3)位于细胞膜及液泡膜上的H+-ATP泵可逆浓度梯度转运H+,维持了各结构中H+的浓度差异。根据图中Ca2+调控植物抗盐胁迫的机制可知,农业上为了促进盐化土壤中耐盐作物增产,可采取适当增施钙肥的措施。
题点 物质运输的类型综合
难度 中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