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测8 第3~4章滚动练习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探索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最初通过现象的推理分析得出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中有脂质
B.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细胞膜为静态的结构
C.流动镶嵌模型认为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D.三层结构模型和流动镶嵌模型都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均匀的
答案 D
解析 三层结构模型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均匀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D错误。
题点 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
难度 基础题
2.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亲水的,因此水分子能通过细胞膜
B.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
C.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肪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
D.脂质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溶于脂质的物质一般容易通过细胞膜
答案 D
解析 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的,水分子不容易通过磷脂双分子层进出细胞,A错误;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具有流动性,绝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B错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的糖类,C错误。
题点 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综合
难度 基础题
3.细胞连接是指在细胞膜的特化区域,通过膜蛋白、细胞骨架等形成的细胞之间的连接结构,常见的细胞连接包括高等植物细胞中的胞间连丝等,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
B.内质网参与形成的胞间连丝含有磷脂和蛋白质
C.胞间连丝具有信息交流和物质交换的功能
D.叶绿体、细胞核等细胞器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
答案 D
解析 细胞核不属于细胞器,D错误。
题点 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综合
难度 基础题
4.下列与细胞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有两层膜的细胞结构仅有乙、丙
B.结构甲的膜上可附着核糖体,提供分泌蛋白合成的场所
C.结构乙中分布大量的色素和酶,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D.结构丁的功能特性是具有流动性
答案 C
解析 细胞中有两层膜的细胞结构有乙(叶绿体)、丙(线粒体),还有核膜,A错误;结构甲(高尔基体)的膜上不附着核糖体,B错误;结构丁(生物膜)的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D错误。
题点 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综合
难度 基础题
5.肿瘤转移的关键步骤是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该过程需要细胞内细胞骨架的参与。细胞骨架突起形成的丝状伪足能与细胞外微环境进行信息交流,同时还参与细胞的黏附、扩展以及迁移。Fascin是丝状伪足形成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蛋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细胞骨架是纤维状的网架结构
B.细胞骨架由蛋白质和纤维素组成,可锚定并支撑细胞器
C.细胞骨架与细胞的运动、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D.提高Fascin蛋白的活性,可能抑制肿瘤细胞转移
答案 C
解析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细胞骨架,A错误;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聚合而成的网架结构,B错误;Fascin是丝状伪足形成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蛋白,抑制Fascin蛋白的活性,可能抑制肿瘤细胞转移,D错误。
题点 细胞骨架
难度 基础题
6.外泌体是细胞排出的纳米级的囊泡,可将多种生物功能分子(如亲水性的蛋白质、RNA、DNA等)转移至其他细胞实现信号传导、信息交流,在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外泌体由一层磷脂分子构成
B.细胞可通过胞吐的方式形成外泌体
C.外泌体释放生物大分子活性物质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D.可以利用差速离心法从细胞外的液体中提取外泌体
答案 A
解析 外泌体为细胞分泌形成的细胞外囊泡,单层膜,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故外泌体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A错误。
题点 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综合
难度 基础题
7.甲状腺细胞可利用氨基酸和碘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且将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其过程如图所示。图中a、b、c表示生理过程,①~⑦是结构名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b过程表示脱水缩合,发生在图乙中的①上,产生的水中的氧仅来自氨基酸的羧基
B.在甲状腺球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膜面积基本不变的有②③④,但膜成分均发生更新
C.与图甲中c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图乙中的③②⑤,⑥中的蛋白质是成熟的蛋白质
D.细胞分泌甲状腺球蛋白的过程依赖生物膜的流动性
答案 B
解析 膜面积基本保持不变的是②(高尔基体),④(细胞膜)的面积会增大,B错误;c过程表示蛋白质的加工、分泌,相关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对应图乙中的③②⑤,⑥中形成的蛋白质经过高尔基体的修饰加工,已经是成熟蛋白质,C正确;细胞分泌甲状腺球蛋白的过程依赖囊泡(⑥)膜和细胞膜(④)等生物膜的流动性,D正确。
题点 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
难度 中档题
8.PZP是肝脏特异性高分泌蛋白。研究表明,在进食状态下,小鼠和人体的血清和肝脏中PZP蛋白增多,该蛋白可与脂肪组织上的受体结合,促进脂肪产热,减轻肥胖并改善相关代谢紊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ZP蛋白的合成和运输需要多种细胞器的协调配合
B.PZP在脂肪细胞中能大量合成,有助于促进脂肪产热
C.PZP蛋白作为信号分子,实现了肝脏和脂肪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肥胖个体的血清PZP蛋白水平可能低于正常体重的个体
答案 B
解析 PZP蛋白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和运输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多种细胞器的协调配合,A正确;PZP在肝脏细胞中合成,与脂肪组织上的受体结合后再促进脂肪产热,B错误;PZP蛋白增多有利于减轻肥胖,故可判断肥胖个体的血清PZP蛋白水平可能低于正常体重的个体,D正确。
题点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综合
难度 中档题
9.在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中,游离核糖体最初合成的一段氨基酸序列作为信号肽,被位于细胞质基质中的信号识别颗粒(SRP)识别,肽链合成暂停。携带着肽链与核糖体的SRP与内质网膜上的SRP受体(DP)结合, 核糖体附着于内质网上,继续合成肽链。这就是信号肽假说,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DP合成缺陷的细胞中,分泌蛋白会在内质网腔中聚集
B.若在合成新生肽阶段切除了信号肽,则游离的核糖体不能附着于内质网上
C.在血红蛋白的合成过程中需要SRP与内质网膜上的DP结合
D.有活性的胰岛素含有信号肽
答案 B
解析 由题图可知,信号肽需借助DP和SRP的识别结合引导核糖体附着于内质网上后,才能转移至内质网膜上,肽链才能进入内质网,因此DP合成缺陷的细胞中,肽链不能进入内质网,不会形成分泌蛋白,即分泌蛋白不会在内质网腔中聚集,A错误;若在合成新生肽阶段切除信号序列,则新生肽不能被DP和SRP识别,游离核糖体不能附着于内质网上,B正确;图示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血红蛋白为胞内蛋白,不需要SRP与内质网膜上的DP结合,C错误;根据图示可知,信号序列在内质网内被切除,因此有活性的胰岛素不含信号肽,D错误。
题点 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
难度 中档题
10.下列关于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质中的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B.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C.蓝细菌等原核生物细胞中只有染色质,无染色体
D.染色体只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质中无染色体
答案 C
解析 原核细胞中的拟核DNA裸露,不形成染色质,C错误。
题点 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
难度 基础题
11.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能存活120天左右,而几乎不含细胞质的精子仅能存活24~72小时。下列关于细胞核和细胞质关系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细胞质为细胞核提供必要的养料和能量
B.细胞核指导细胞质进行细胞代谢
C.细胞质和细胞核之间的物质交换是通过核膜和核孔进行的
D.去核的细胞质中存在先前在细胞核中合成的各项蛋白质
答案 D
解析 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而非细胞核,D错误。
题点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综合
难度 基础题
1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物质的特点和细胞膜的结构有关。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和液泡膜都相当于半透膜
B.温度对性激素通过生物膜无影响
C.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转运分子和离子时,其作用机制是一样的
D.主动运输使膜内外物质浓度趋于一致,维持了细胞的正常代谢
答案 A
解析 温度影响膜的流动性,进而影响性激素通过生物膜的速率,B错误;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转运分子和离子时,其作用机制是不一样的,每次转运物质时载体蛋白分子构象会发生变化,而通道蛋白构象不发生变化,C错误;主动运输一般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会使膜内外物质浓度差加大,D错误。
题点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分析
难度 基础题
13.下列关于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将动物细胞置于低渗溶液中,则一定会发生吸水涨破现象
B.海带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积累I-等溶质,一般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C.小麦根尖成熟区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依赖渗透作用
D.腌制果脯时,高浓度的蔗糖通过协助扩散进入水果细胞中
答案 B
解析 动物细胞置于低渗溶液中会吸水,但不一定涨破,A 错误;植物根尖成熟区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依赖主动运输,C错误;腌制果脯时,外界浓度过高,导致细胞死亡,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故蔗糖以扩散方式进入细胞,D错误。
题点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判断
难度 基础题
14.在无任何相反压力时,渗透吸水会使细胞膨胀甚至破裂,高等动物、高等植物与原生生物细胞以三种不同的机制来解决这种危机(如图),如淡水中生活的草履虫,能通过收缩泡排出细胞内过多的水,以防止细胞涨破。据此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动物细胞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将离子排出以避免渗透膨胀
B.这三种细胞均以原生质层充当发生渗透吸水时所需要的半透膜
C.液泡能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细胞壁作为系统的边界有选择透过性
D.若将草履虫放入海水中,推测其收缩泡的伸缩频率会减慢
答案 D
解析 离子的跨膜运输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而自由扩散不需要转运蛋白协助,A错误;动物细胞和原生生物没有原生质层,B错误;植物细胞的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有选择透过性,C错误;由题图可知,原生生物通过收缩泡释放多余的水分,若将原生生物置于高于其细胞质浓度的溶液中时,其收缩泡的伸缩频率会减慢,D正确。
题点 动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分析
难度 中档题
15.囊性纤维化是一种严重的遗传疾病,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是Cl-分泌减少造成气道表面液体量减少,黏稠的液体黏附在气道细胞表面,导致患者支气管中黏液增多,造成细菌感染,使肺功能严重受损。这一疾病的发生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l-跨膜运输所借助的CFTR蛋白属于通道蛋白
B.载体蛋白只参与主动运输,通道蛋白只参与协助扩散
C.通道蛋白转运分子或离子的过程中需要与特定分子或离子结合
D.Cl-通过CFTR蛋白运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答案 D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Cl-运出细胞需要消耗ATP,属于主动运输,而通过通道蛋白运输的属于协助扩散,因此Cl-跨膜运输所借助的CFTR蛋白属于载体蛋白,A错误,D正确;载体蛋白参与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B错误;通道蛋白转运分子或离子的过程中不需要与特定分子或离子结合,C错误。
题点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判断
难度 基础题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6.下列有关细胞中各种膜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硝化细菌细胞中没有生物膜系统
B.线粒体具有两层膜结构,在心肌细胞中数量较少
C.内质网膜上均附着有核糖体,方便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
D.高尔基体可与细胞膜通过囊泡建立联系
答案 AD
解析 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只有细胞膜一种膜结构,没有生物膜系统,A正确;附着核糖体的是粗面内质网,不附着核糖体的是光面内质网,C错误。
题点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综合
难度 基础题
17.蓖麻毒素是一种分泌蛋白,它能使真核细胞的核糖体失去活性。细胞在合成和分泌蓖麻毒素过程中,通过囊泡将其从内质网运输到高尔基体,再运输进入液泡,并加工成成熟的蓖麻毒素,最后分泌至细胞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蓖麻细胞中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内质网膜直接相连,有利于物质运输
B.蓖麻细胞首先在核糖体上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
C.蓖麻毒素的加工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液泡的参与
D.蓖麻毒素可通过阻碍癌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用于癌症的治疗
答案 BCD
解析 蓖麻细胞中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内质网膜以囊泡的形式间接相连,有利于物质运输,A错误;蓖麻毒素是一种分泌蛋白,蓖麻细胞首先在核糖体上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再转移到内质网进行加工,B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蓖麻毒素能使真核细胞的核糖体失去活性,而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所以蓖麻毒素可通过阻碍癌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用于癌症的治疗,D正确。
题点 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
难度 基础题
18.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生了如图甲所示的变化。S代表两种结构间的平均距离,S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由图甲可以看出,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远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B.用黑藻叶片进行该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在O~t时间段内,随时间的延长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D.若放入蔗糖溶液中S逐渐减小,说明此时细胞液浓度大于蔗糖溶液浓度
答案 BC
解析 用黑藻叶片进行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不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而且叶绿体的存在可以作为参考,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错误。
题点 质壁分离及复原的综合
难度 中档题
19.细胞外囊泡(EV)是由细胞释放的膜泡状结构。研究表明,EV可以将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蛋白质、脂质等)输送到邻近或远处的细胞,被靶细胞识别并接受。下列有关EV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间可通过EV进行信息交流
B.EV由细胞释放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C.靶细胞识别EV与其细胞膜上特定磷脂有关
D.EV可保护其内部蛋白质不被细胞质中的酶降解
答案 C
解析 靶细胞识别EV与其细胞膜上特定糖蛋白有关,C错误。
题点 转运蛋白
难度 中档题
20.如图表示物质进出细胞相关的图像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与图丙代表的运输方式相同
B.图丁可代表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
C.环境中氧气浓度变化对图示代表的所有运输方式均有影响
D.抗体和胰岛素的释放方式均与图戊代表的方式相同
答案 ABD
解析 图甲和图丙代表的运输方式都是自由扩散,A正确;方式丁除了与浓度有关外,还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可用图丁表示,B正确;氧气浓度会影响能量的供应,因此可能会影响方式乙、丁和戊,但不影响方式甲和丙,C错误;抗体和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释放方式为胞吐,即图戊,D正确。
题点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判断
难度 基础题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35分。)
21.(10分)如图1为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表示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的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图1细胞相比,叶肉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有叶绿体、液泡和______________。
(2)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图1细胞的__________中(填序号)。以下对图1中部分结构和其对应的主要成分或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A.结构①的主要成分是磷脂、蛋白质等
B.结构②是细菌细胞呼吸的场所
C.结构④是动物细胞特有细胞器
D.结构⑦具有两层磷脂单分子层
(3)图2中单体是______________,a、b、c分别表示的三种细胞器对应图1中的序号依次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细胞壁 (2)⑤ A (3)氨基酸 ③⑧⑥
题点 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
难度 基础题
22.(11分)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降糖药物,也是一种潜在的抗肿瘤药物。它可以通过抑制线粒体的功能而抑制细胞的生长,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2分)图中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隔开的结构是________,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仁体积____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
(2)(3分)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和__________的主要通道,物质进出核孔____________(填“具有”或“不具有”)选择性,RagC进出细胞核需经过____________层生物膜。
(3)(2分)据图分析,二甲双胍会抑制线粒体的功能,进而影响了____________的运输,最终使物质ACAD10__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细胞生长。
(4)(4分)二甲双胍对细胞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及分泌还具有一定的影响,科学家常用____________法来研究分泌蛋白合成、运输过程。仅从分泌蛋白合成、分泌角度分析,其形成过程膜面积仅发生增大的是____________膜。分泌蛋白的运输及分泌与囊泡有着密切关系,细胞内利用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与某种蛋白质(S蛋白)有关。科学家经筛选获得了含有异常结构的S蛋白的酵母菌,与正常酵母菌相比,发现其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在细胞内大量积累。据此推测,具有正常结构的S蛋白的功能可能是____________。
答案 (1)核膜 较大 (2)信息交流 具有 0 (3)(无活型和激活型)RagC 抑制 (4)同位素标记 细胞 促进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
解析 (3)由图可知,二甲双胍直接抑制线粒体的功能,影响能量的供应,进而影响了(无活型和激活型)RagC的运输,另外二甲双胍也是一种潜在的抗肿瘤药物,说明能抑制细胞的生长,从图中的作用途径来看,最终是促进ACAD10来抑制细胞的生长。(4)科学家常用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过程。在分泌蛋白合成、运输及分泌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小,高尔基体膜面积先增大后减小,细胞膜面积增大,所以仅从分泌蛋白合成、分泌角度分析,其形成过程膜面积仅发生增大的是细胞膜。含有异常结构的S蛋白的酵母菌,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在细胞内大量积累,而正常酵母菌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推测具有正常结构的S蛋白的功能可能是促进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
题点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综合
难度 中档题
23.(14分)如图甲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示意图,GLUT是一种葡萄糖转运蛋白;图乙表示GLUT介导的动物肝细胞和原核生物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速率与葡萄糖浓度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可知,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该过程的运输载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葡萄糖排出小肠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该过程的运输载体是__________。
(2)(3分)图乙中的曲线表明,在相同葡萄糖浓度下,原核生物细胞的葡萄糖转运速率高于动物肝细胞,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分)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上,磷脂分子排列为疏水尾部相对的连续两层,对水分子有屏障作用,但水分子仍能跨膜转运。试从细胞膜成分的角度分析其原因: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主动运输 Na+驱动的葡萄糖同向转运载体 协助扩散 GLUT (2)原核生物细胞的细胞膜上的GLUT数量多于动物肝细胞的细胞膜上的GLUT数量 (3)水分子更多的是借助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进行跨膜运输,少部分的水分子也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
解析 (1)分析图甲可知,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Na+驱动的葡萄糖同向转运载体,葡萄糖通过Na+驱动的葡萄糖同向转运载体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伴随着Na+内流,即Na+内流的势能作为葡萄糖运输所需的能量,所以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葡萄糖排出小肠上皮细胞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且需要GLUT转运蛋白,所以该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2)葡萄糖的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分析图乙可知,在相同葡萄糖浓度下,GLUT介导的原核生物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速率比GLUT介导的肝细胞高,主要原因是原核生物细胞的细胞膜上的GLUT数量多于动物肝细胞的细胞膜上的GLUT数量。
题点 物质运输的类型综合
难度 中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