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上学期9月月考九年级数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运城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上学期9月月考九年级数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26 17:21:53

文档简介

则该正方形教具发生形变后面积减少了 (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66分)
九年级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A. 50 cm2 B. 50 2 cm2  C. 100 cm2 D. 100 2 cm2 17.( 6分)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点E和点F在边BC上,且BE = CF.求证:AF = DE.
9. 如图,四边形ACBD是矩形,点B在直线MN上 .若BD平分∠ABN,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 A D
(  )
(本试卷满分120分) A. BC平分∠ABM  B. CD∥MN
C. △BOC是等边三角形  D. ∠COB = 2∠ABD B CE F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 y 第17题图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A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O D
答案 O A x
1. 菱形、矩形、正方形共有的性质是 (  ) M B N
A. 对角线相等 B. 对角线互相垂直 第9题图 第10题图
C. 对角线互相平分 D. 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内角 10.【 新考法】如图,明明将家中地砖中心的图案(由大小相同的菱形和正方形组成)绘制到平面
2. 2 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的坐标为(2,0),则点B的坐标为 (  )若正方形对角线的长为 ,则该正方形的面积为 (  )
A. 2 B. 2 C. 2 2 D. 4 A. (- 4,2 2 )  B. (- 2 - 2 2 2)
18.( 6 分)如图,在 Rt△ABC 中,∠ACB = 90°,D 是 AB 的中点,AE∥CD,CE∥AB,判断四边形

  ADCE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
3. 如图,在菱形ABCD中,AB = 6,∠BCD = 120°,则对角线AC的长为 (  ) C.( - 4,2)  D. (- 2 - 2 2 ,2 2 ) A
A. 8 B. 15 C. 10  D. 6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A 11. 如图,在菱形ABCD中,∠B = 40°,连接AC,则∠BAC D的度数为      . E
B ② y A DB D D ① B C BA B A 第18题图
C C A
3 O x第 题图 第4题图 第5题图 C
4. 如图,在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若∠A = 20°,则∠BDC的度数为 (  ) D C D B C
A. 40° B. 50° C. 60°  D. 70°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5. ①② ① 1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 ABCD的对角线 AC,BD相交于原点O.若点 A的坐标是如图,将一张矩形纸片对折两次,然后沿着图中虚线剪下,得到 两部分,将 展开后,得
(2,1),则点C的坐标是      .
到的四边形一定是 (  )
A. 正方形 B. 矩形 C. D. 13. 如图,工人师傅砌门时,要想检验门框ABCD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即门框是否为矩形),在确菱形   梯形 保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前提下,只要测量出对角线AC,BD的长度,然后看它们是否相等就 19.( 8分)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M,N分别在AB,BC上,且BM = CN,AN与DM相交于点P.
6. 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C = 10,P,Q分别为AO,AD的中点,则PQ的 可以做出判断 .这种做法的根据是                  . (1)求证:△ABN ≌ △DAM;
长为 (  ) 14. 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 4,E,F,G,H分别为边AB,BC,CD,AD的中点,则四边形EFGH (2)求∠APM的度数 .
A. 10 B. 5 C. 2.5  D. 2.25 的面积为      . D C
H D H C
D C A D A D
A Q D A D 60° FE A′ D′
P E G NB P G PO C A B
B C A B B C B C M
第6 F A E B题图 第7题图 第8题图 14 第19题图7. = ∠ 第 题图 第15题图 第16题图如图,在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取点E,使得AE AB,连接BE,则 CBE的度数为(  )
A. 22.5° B. 25° C. 20° D. 30° 15. 如图,两张宽度均为 3 cm的纸条交叉叠放在一起,交叉形成的锐角为 60°,则重合部分构成  的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      cm.
8. 我们都知道,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老师制作了一个正方形教具用于课堂教学,数学课代表 16. 如图,在矩形 ABCD 中,E,F 分别是边 AB,AD 上的动点,P 是线段 EF 的中点,PG ⊥ BC,
小亮在取道具时不小心使教具发生了形变(如图).若正方形教具的边长为10 cm,∠D′ = 30°, PH ⊥ CD,G,H为垂足,连接GH. 若 AB = 8,AD = 6,EF = 5,则GH的最小值是     .
班级: 姓名: 学号:
20.( 8分)数学实践活动课上,学习小组进行探究活动,老师要求大家对矩形ABCD进行如下操 23.( 10分)综合与实践 24.( 12分)综合与探究
作:①如图,分别以点 B,C 1为圆心,大于 2BC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 E,F,作直线 【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在菱形ABCD中,∠ABC = 60°,P是直线BD上一动点,以AP为边向右侧作等边
② △ (1)如图①,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M是BC边上一点,E是CD边的中点 .若AE平分∠DAM. 三角形APE(A,P,E按逆时针排列),点E的位置随点P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EF交 BC于点 O,连接 AO; 将 ABO 沿 AO翻折,点 B的对应点落在点 P处,作射线 AP交
. = 5 = 3 . 求证:AM = AD + MC. 【问题解决】(1)如图①,当点 P 在线段 BD 上,点 E 在菱形 ABCD 的内部或边上时,连接CD于点Q 若AD ,AB ,求线段CQ的长
【猜想证明】 CE,则BP与CE的数量关系是 ,BC与CE的位置关系是 ;
A P D (2)若四边形ABCD是长与宽不相等的矩形,其他条件不变,如图②,试猜想AM = AD + MC是 【类比探究】(2)如图②,当点P在线段BD上,点E在菱形 ABCD的外部时,(1)中的结论是
Q
E 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 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予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B C 【问题解决】 【拓展延伸】(3)如图③,当点 P在线段 BD 的延长线上时,其他条件不变,连接 BE.若 AB = O
F (3)若(2)中矩形ABCD的两边AB = 6,BC = 9,求AM的长. 2 3,BE = 2 19,请直接写出AP的长 .
第20题图 A D A D E
E
E E A A
A
B C B C B P D
①M ② M BE P D B P
第23 D题图
21.( 8分)如图,点E,F为菱形ABCD对角线BD的三等分点 . C C C
(1)求证:四边形AECF为菱形; ① ② ③
2 第24题图()若菱形ABCD的周长为52,BD = 24,求四边形AECF的面积 .
A D
E F
B C
第21题图
22.( 8分)如图,在 ABCD中,点E,F在对角线AC上,AE = CF,DE ⊥ AC,过点D作DG ∥ AC交
BF的延长线于点G.
(1)求证:四边形DEFG是矩形;
(2)连接DF,BE,当∠DFG = ∠BEF时,判断四边形DEFG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
G
D C
F
E
A
第22 B题图数学周刊 参考答案 第1期 北师大中考版 3版
第 6 期 参考答案
*4.5 相似1三6 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 综合与实践专练 △ADC.所以MB = AC1. B 2. D 3. 3 1 △ ∽ △ AD = DF 同理,得M1B1 =
,∠M = ∠C
A1C1,∠M1 =
A ∠D.C A D .
    或 1 1 1解:()易得 ADF ABC,所以 ,即 AB AC AM MB
4.( 1 3)证明:因为∠ AB BCDME = ∠A = α 所以 =,所以∠AMF +
∠ 180° - ∠ ∠ 180° - 3 = DF . 0.021. A1 B1 A C
= A M = M B .所以△ABM ∽
BMG = α, AMF + AFM = α. 所以
∠ 5 0.035
所以DF= △ 1 1 1 1 1 1A1B1M1. 所以 ∠BAM = ∠B1A1M1,∠M = ∠M1. 所以
AFM = ∠BMG.又因为∠A = ∠B,所以△AMF ∽ △BGM. 所2以小视力表中相应“E ”⊥的 高度为0.021 m. 2 △ ∽ △ ∠CAD = ∠C1A1D1. 所以∠BAC = ∠B1A1C1.()解: DMG DBM. ()如图,过点 C 作 CD MN 于点 D,延长线交
理由:因为∠D = ∠D,∠ AB ACDMG = ∠B,所以△DMG ∽ A′B′于点E.因为线段AB,A′B′关于直线MN对称,所以 又因为 A B = A C ,所以△ABC ∽ △A1B1C1.
△DBM. A′B′=1.6 m,DE=∥3 m. 所∥以′ C′D=CE△-DE= ∽2 (△m). △ ∽ △ ′ ′ . 17.
1
解:(1 1 1)因为 A′1B′与 AB 关于 CD 对称,AB∥
答案不唯一,同法可证得 EMF EAM. 由题意,得AB MN A B ,易得 MNC A B C
4.6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MN = CD MN = 2. MN 0.64. CD∥A′B′
AC
,所 以 = 1,MN∥A′B′ . 所 以 ∠PMN =
1. B 所以 ,即 所以 = 2. 18 3. 30 A′B′ CE 1.6 5 AA′ 2
4. 1 AB = 96 OC = OB = 60 OA = 所以镜长MN至少为0.64 m. ∠PA′B′,∠PNM = ∠PB′A′.解:()因为 , ,所以 MN AC 1
AB - OB = 36.因为AC ⊥ AB,所以在Rt△ AAOC 所以△PMN ∽ △PA′B′. 所以 = = .中,由勾 A′M A′B′ AA′ 2
股定理,得AC = OC2 - OA2 = 48. C 因为A′B′ = AB = 80 cm,所以MN = 40 cm.E
答:铅垂高度AC的长为48 cm. D 所以当观测点P在AB上自由移动时,MN的长度
(2)因 为 AC ⊥ AB,BE ⊥ AB,所 以 ∠OAC = N 不会发生改变,且MN = 40 cm.
∠OBD = 90°. B B′ (2)延长 PQ 交 CD 于点 L,交 A′B′于点 K,则 PL =
由题意,得∠AOC = ∠48BOD,所以△AOC ∽ △BOD.
图形的相似(4.5~4.8)同步诊断 PQ + AC = (100 + AC)cm,PK = PQ + 2AC = (100 +
AC = OA 36 一、1. B 2. D 3. C 4. A 5. A 6. D 7. B  2AC)cm.所以 BD OB,即 BD = 60. 所以BD = 80. 8. C 因为 MN∥A′B′,所以 ∠PMN = ∠PA′B′,∠PNM =
答:光屏上的反射点与量角器右端点的距离 BD 2 3 MN PL
的长为80 cm. 二、9. 5 10. 36° 11. 2 12. 10 13. 5 ∠PB′A′.所以△PMN ∽ △PA′B′. 所以
3 45 cm. 14.( - A′B′
= PK .
()BD的长为
4.7 三 、15
2., 3)(1)作图略,A(2, - 3 B 1 - 2 结合题图③,照片与实物是相似图形,所以), ( , ),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 1
1. B 2. C 3. B 4. B C(1 3, - 1).
M′N′ = C′D′ M′N′ MN1 MN A′B′,即      C′D′ = A′B′.5. 1∶ 2 6. 1∶2 7. 3∶2 8. 3 - 3 (2)作图略,△A1B1C1与△A2B2C2的相似比为 2. M′N′ PL 3.34.8 16. △ ∽ △ . 所以 C′D′ = PK,即 5.6 =
AC + 100 .
 图形的位似 解: ABC A1B1C1 理由如下: 2AC + 100
1. C 2. P 3. 5 4. . 因为AD∠是△ABC的中线,所以BD = CD.
所以AC = 230 cm = 2.3 m.
  3  6  略 又因为 BDM = ∠CDA,MD = AD,所以△MDB ≌ 所以井口到水面的距离AC的长为2.3 m.
参考答案
25
所以线段CQ的长为 12. 因2为NM = =N C + +M C,所以AM = A答案速览 ()解:AM AD CM仍然成立 . D + MC.
一、1. C  2. B  3. D  4. A  5. C  6. C  21.( 1)证明:连接AC交BD于点O. 证明:延长AE,BC相交于点N.
7. A 8. A 9. C 10. D 因为 = 四边. 形 ABCD 是菱形,所以 AC ⊥ BD,AO = ∠ 因 =为 ∠四边.形 ABCD 是矩形,所以 AD∥BC. 所以CO,BO DO DAE CNE 因为E是CD边的中
二、11. 70° 12.( - 2, - 1)
13. . 因为点E,F为 =对 角线BD的三等 =分 点.,所以BE = 又 =因 为. ∠DEA = ∠CEN,所以△
点,所 ≌以 △DE = CE.ADE NCE.所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DF 所以BO - BE DO - DF,即EO FO 以AD NC
14. 2 15. 8 3 16. 7.5 所以四边 ⊥形 AECF为平行四边形 . 因为 AE 平分∠DAM,因2为AC BD,所以平行四边形AECF为菱形 .三、解答题见“答案详解” 52 ∠MAN = ∠CN E= .所以 + AM =
所以. ∠DAE = ∠MAN. 所以NM
() 解= 1:3因. 为四边形 ABCD为菱形,且周长为 , 因3为NM NC MC,所以AM = AD + MC.所以AB17. 答案详解 1 1 ()解:设MC = x,则BM = BC - MC = 9 - x.
AB = 三、 证DC,∠B = =
明∠ : =因 9为0°.四边形 ABCD 是矩形,所以 因为BD = 24,所以EF = 3BD = 8,OB = 2BD = 12. 由(2)知AM = AD + MC = 9 + x. C + = Rt △ 在 Rt △ ABM 中,由勾股定理,得 AM2 - BM2在 AOB 中 ,由 勾 股 定 理 ,得 AO = = 因为B△E CF,所以BE EF CF1所8.以 ABF ≌ △DCE.所以AF. =
+ EFDE., 即BF = CE. 2 - 2 = 5. = 2 = 10. AB2,即(9 + x)2 = -9(
2
+9 1 - = x )10 .= 6
2,解得 x = 1.
AB OB 所以1 AC AOADCE = · = 1 × 8 × 10 = 40. 所24.以 AM解:四边形 是菱形证明:因为 AE∥CD,CE∥AB,所以四边形 ADCE 所以S 菱形AECF 2EF AC 2 2 解1:(1)BP = CE BC ⊥ .CE 是平行四边形 . 22.( 1)证明:因为四边形 ABCD 是 ()()中的结论仍然成立
在 Rt△ABC 中,∠ACB = 90°,D 是 AB 的中点,所 所以 = AD = CB,△AD∥C ≌B .△ 所以∠. DAE ∠= ∠
平行四. 边形,BCF 又因为 证明:连接AC.
以CD1 9=
AE CF,所以 因为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 = 60°,所以△ABC
.( AD1 .所以平行四边形ADCE是菱形 .)证明:因为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所以 ∥因为. ∠AFG
A=D ∠E CBF 所∠以 A =E D∠ = ∠CFB. CFB,所以 AED AFG. 所以 和∠ △ADC 都是等边三角形 . 所以 AB = AC,∠BAC = AB = AD = BC,∠DAM = ∠ABN = 90°. DE GF ACB = 60°.所以∠BAP = 60° + ∠CAP.
因为BM = CN,所以BC - CN = AB - BM,即BN = 因为DG∥AC,所以四边形DEFG是平行四边形 . 60°. 因为∠△APE =是 6等0°边 + 三∠角形.,所以∠AP = A=E ∠,∠PAE = AM.所以△ABN ≌ △DAM. 因为 DE ⊥ AC,所以∠CED = 90°.所以平行四边 △所以 ≌C A△E . CAP 所以 ∠BAP = ∠CAE.所(2)解:由(1)知△ABN ≌ △DAM,所以∠MAP = 形DEF2G是矩形 . . 以1 ABP ACE 所以 BP = CE, ACE ABP = ∠ADM∠. 所以 =∠ 1M80A°P - + ∠∠AMP =+ ∠∠ADM + = ∠ 9A0M°.P = 90°.
()解:四边1 形DEF∥G是正方形 DE BF DE = BF 2 ∠ABC = 30°. 所以∠BCE = ∠ACB + ∠ACE = 60° + 所以20A. PM ( MAP AMP)
理由:由()知 . , ,所以四边形解:连接OQ. DEBF是平行四边形 30° = 90°,即BC ⊥ CE.所以(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 .
=因 为 =四 5 边∠形 ABCD 是矩
所以DF∥BE.所以∠AFD = ∠BEF.
AD BC , B = ∠C = ∠D =形 90,°所. 以 AB = CD = 3, (3)AP的长为2 7. 因为∠∠DFG == ∠∠BEF ,=所 9以0°∠AFD = ∠DFG. = . 解析:连接AC交BD于点O.由作图,知OB OC 45°. 因为 E = = 3 = =
F G . DEF ,所以∠DFE =. ∠EDF = 因为四边形ABCD是菱形,所以AB = BC = 2 3,
∠ 由 折 叠 的 性 质 ,得 AP AB ,OP OB,
所以EF DE 所以矩形DEFG是正方形 1
APO = ∠B = 90 °=, 所以OP = OC,∠QPO = ∠C = 90°.
23.( 1)证明:延长AE,BC相交于点N. AO = CO,BO = DO,AC ⊥ BD,∠ABO = ∠ABC = 30°.
又因为 OQ OQ,所以 Rt △ QPO ≌ Rt △ QCO ∠ 因 =为 ∠四边形. ABCD是正方形,所以AD∥BC.
2
所以
(HL).所以PQ = CQ. DAE CNE 因为 E 是 CD 边的中点,所以 DE = 所以 AO = 12AB = 3 . 所以 BO = AB2 - AO2 = 3. 所
设PQ = CQ = x,则AQ = 3 + x,DQ = 3 - x. CE. 又因为∠DEA = ∠CEN,所以△ADE ≌ △NCE. 所Rt △ 以 BD = 6. 由(2)知 BC ⊥ CE,所 以 CE = 在 ADQ 中,由勾股定理,得 AD2 + DQ225 = 以AD = NC. 25 + 3 - = 3 + = . 因为 AE 平分∠DAM,所以∠DAE = ∠MAN. 所以 BE - BC
2 = 8. 由(2)知 BP = CE = 8,所以 OP = 5.
AQ2,即 2 ( x)2 ( x)2,解得 x 12 ∠MAN = ∠CNE.所以AM = NM. 所以AP = AO2 + OP2 = 2 7 .
题报第②期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自我评估 参考答案
2
答案速览 9,即(x + 3) = 13.开平方,得 x + 3 = ± 13 . 1 b 3 3a - 2b
一、1. D 2. B 3. D 4. B 5. A 6. A 解得 x1 = - 3 + 13,x2 = - 3 - 13 . 当 2 × 3 = a,即 b = 2a 时 , - = a b
7. A 8. D 9. D 10. C 19. 解:设一个人每节课能手把手教会 x名同学 . 3a - 2 × 3 a
11. - 1 12. 2 - = 0 根据题意,得 1 + x + x(1 + x) = 49,即(1 + 22 2 = 49 = 0.二、 x x (答案不唯一) x) ,解得 x1 = 6,x2 = - 8(不合题意,舍去). 3
13. 2 14. x2 + 7x - 30 = 0 a - a答:一个人每节课能手把手教会6名同学 . 2
15. - 2 - 3 16. = 1 20. 解:(1)设方程的两个根分别为 t,2t. 21. 解1:(1)由题意,得 AB = CD = x m,AC = BD,或 x 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t + 2t = 6,t·2t = c,解 所以BD = ×( 28 + 8 + 4) - x =( 20 - x)m.
三、解答题见“答案详解” 得 t = 2.所以 c = 2 × 4 = 8. 2所以 c的值为8. 所以 x(2 =0 -8 mx) = 75,解 >得 8.x1 = 15,x2 = 5.
17. 1 = -答 3案 详= 解- 1. (2)由(x - 3
b
)(ax - b) = 0,解得 x1 = 3,x2 = . 因为AF ,所以 x 所以 x的值为15.
三、 ()x ,x a (2)生态园的面积能达到110 m2.1 2
2 = 1 - 41 = 1 + 41 . 当 2 × 3 = b,即 b = 6a 3a - 2b时 , - = 由题意,得 BD =
1
2 × (28 + 8 + 4 + 2) - x = ()x1 4 ,x2 4 a a b18. 1 (21 - x)m.所以 x(21 - x) = 110,解得 x1 = 10,x2 = 11.2 解:()②
3a - 2 × 6a 3 5
()移项,得 x2 + 6x = 4.配方,得 x2 + 6 + 9 = 4 + - 6 = 5 ; 当110C Dm的. 长为 10 m 或 11 m 时,生态园的面积能x a a 达到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