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测10 救亡图存——晚清时期国家出路探索(教师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周周测

文档属性

名称 周测10 救亡图存——晚清时期国家出路探索(教师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周周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5 10:0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周测10 救亡图存——晚清时期国家出路探索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1-12题每题3分,13-20题每题4分,共68分)
1.(2024·北京房山区高一下期末)据《广东军务记》记载:“初九、初十日,逆夷又往三元里及萧冈各乡,复行扰害。由是乡民共愤,鸣锣聚众,杀死逆夷六七人,余逆脱回……十一日,乡民仍鸣锣传递,富者捐资,贫者出力,备乃器械,持乃糗粮,响应风从,不谋而合者遥遥百有余里,聚至百有余乡……逆夷各狐凭鼠伏,潜避两炮台中,不敢出入。”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清政府支持民众抗击英军的斗争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具有自发性
C.抗英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D.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可知,这是三元里地区民众在遭受英军侵扰后,基于自身利益和民族情感而自发组织的反抗斗争,故选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清政府对于民众抗击英军斗争的态度,排除A项;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鸦片战争期间民众自发反抗英国侵略的一个典型例子,排除C项;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排除D项。
【题点】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及失败原因
2.(2024·青岛高一上期末)《南京条约》签订后,江苏布政使李星沅指出:“夷妇与大皇帝并书,且约中如赎城、给烟价、官员平行、汉奸免罪,公然大书特书,千秋万世何以善后。”这反映出统治者(  )
A.尚未摆脱传统华夷观念
B.对战争的失败进行反思
C.运用条约维护国家利益
D.主张秘密缔结外交条约
答案 A
解析 李星沅对“夷妇与大皇帝并书”表示不满,这体现了传统的华夷观念,故选A项;材料中并未提及李星沅对战争失败的反思,排除B项;李星沅对条约内容表达了强烈的不满,而非试图通过条约来维护国家利益,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提及李星沅主张秘密缔结条约,排除D项。
【题点】《南京条约》及其影响
3.(2025·佳木斯三校联考期末)鸦片战争后,魏源编撰了《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认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姚莹则考察西南地区,并撰写《康輏纪行》,提出要加强“边海之防”“欲吾中国稍习夷事,以求抚驭之方耳”。这反映出当时(  )
A.“中体西用”理念渐成社会主流
B.传统华夷观念已得到扭转
C.民族危机引发士人思想的嬗变
D.近代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
答案 C
解析 鸦片战争后魏源、姚莹均主张学习西方以求自强,体现鸦片战争带来的民族危机推动士人开眼看世界,故选C项;洋务运动强调中体西用,不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引进西方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排除A项;传统的华夷观念强调清政府为天朝上国,将其他国家视为不如自己的蛮夷,排除B项;“普遍觉醒”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
【题点】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4.(2025·湖北楚天协作体高一下联考)1853年之前,每年漕粮北运者达400万石。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江浙漕米二百万石,粒米不得北上,漕粮主要以上海为中转站取道海路北运,上海由此取代杭州、扬州、淮安、临清等港埠的地位。材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
A.导致了传统漕运衰落
B.改变了原有运输格局
C.促进了近代海运发展
D.冲击了清政府的统治
答案 B
解析 材料描述的这一变化的核心在于运输路线和枢纽的调整,属于运输格局的改变,故选B项;材料未明确漕运整体衰落,仅强调路线被迫改变,排除A项;材料仅提及海运作为替代路线,未涉及海运技术或规模的近代化,排除C项;材料重点强调的是运输方式的变化,未体现冲击了清政府统治,排除D项。
【题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5.(2025·北京房山区高一上调研)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资政新篇》,其内容包括四部分:用人察失,禁止朋党;革除腐朽生活方式,移风易俗;实行新的社会和经济政策,仿效西方资本主义;采用新的刑法制度。由此可知,《资政新篇》(  )
A.反映了农民阶级建立共和国的诉求
B.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C.使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D.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
答案 D
解析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的改革方案,在太平天国面临诸多困境的情况下,试图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回答农民革命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向何处去的问题,故选D项;《资政新篇》并没有明确提出建立共和国的诉求,排除A项;《资政新篇》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具体斗争策略和目标,排除B项;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运动,其性质没有发生改变,排除C项。
【题点】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
6.(2025·揭阳高一期末)有学者认为,19世纪80年代的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的技术明显高于日本的横须贺造船所,上海轮船招商局自创办之初的20年间获利甚丰,湖北织布局转为民办后以各种经营方式不断获利。据此可推知,洋务运动(  )
A.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
B.满足了晚清财政支出需要
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巩固了晚清封建专制统治
答案 A
解析 材料说明这些洋务企业促进了商业经营和经济收益的增长,表明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故选A项;晚清时期面临着巨额的军费开支、赔款等财政压力,仅靠材料中洋务企业的获利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财政问题,排除B项;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在 19 世纪末,排除C项;洋务运动主要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技术,材料未体现其对封建专制制度的作用,排除D项。
【题点】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7.(2024·济南高一上期末)从“自强”到“求富”,洋务派逐渐形成对“西学”认识的新突破。这一变化(  )
A.巩固了传统封建统治
B.使西学成为主流思想
C.冲击了传统华夷之辨
D.使实业救国成为共识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先后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从而冲击了传统的华夷之辨,故选C项;洋务运动没有达到维护传统封建统治的目的,排除A项;当时中国传统思想仍旧是主流思想,排除B项;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是在19世纪末,排除D项。
【题点】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8.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冀为中土开此风气,渐收利权”。1902年,轮船招商局达到鼎盛,资产增加到2 000万两。但其终究无法成为像明治维新时期日本邮船会社那样,从外国人手中完全夺回本国的航运权。这主要是因为(  )
A.自身缺陷难以克服 B.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C.外国垄断了航运权 D.效益低下难以为继
答案 A
解析 轮船招商局发展受限的主因在于官办企业的弊端,比如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模式等,说明其自身缺陷难以克服,A项正确;洋务运动宣告破产与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有关,排除B项;外国垄断了航运权、效益低下难以为继是原因之一,非主要原因,排除C、D项。
【题点】洋务运动的内容;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9.(2025·江西多校联考高一下质检)晚清,康有为在《孟子微》中赋予公羊学“三世”说新的意义:以“据乱世”为君主专制,“升平世”为君主立宪,“太平世”为民主共和。据此可知,康有为(  )
A.推崇民主共和的治国理念
B.意在为政治变革提供理论依据
C.仍然坚持“中体西用”理念
D.以传承儒家的政治理想为宗旨
答案 B
解析 晚清时期,康有为对传统的公羊学“三世”说赋予新含义,将社会发展分为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三个阶段,意在借助传统学说为自己主张的君主立宪政治变革提供理论依据,而非传承儒家的政治理想,故选B项,排除D项;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排除A项;康有为重新解释 “三世” 说是借儒家思想服务于自己的政治变革主张,排除C项。
【题点】戊戌维新运动兴起的背景
10.(2024·河南青桐鸣高一联考)1898年7月10日,光绪帝发布上谕,令各省书院改为新式学堂,改建或新创学堂的工作迅速铺开,京师、直隶、山西、陕西、两湖、江浙乃至边远的甘肃、贵州等省份都有新学堂的设立。第一批女子学校也在上海等地创设。这表明,维新变法(  )
A.得到了各省督抚的支持
B.建立了完整的新学制体系
C.开近代妇女解放的先河
D.推动了教育近代化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 维新运动时期,新式学堂在各地迅速建立且涉及地域广泛,由此可知,维新变法推动了教育近代化的发展,故选D项;当时有支持维新变法的督抚,也有督抚对变法持观望或反对的态度,排除A项;清末新政时期,我国建立了完整的新学制体系,排除B项;早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就已有妇女和男子一样分得土地、不缠足等规定,有利于妇女解放,排除C项。
【题点】百日维新
11.(2024·无锡高一上期末)“慈禧太后待皇上无不疾声厉色。(光绪)少年时,每日呵斥之声不绝。稍不如意,常加鞭挞,或罚令长跪。故积威既久,皇上见慈禧太后如对狮虎,战战兢兢,因此胆为之破。”这段文字可以说明(  )
A.帝党和后党矛盾突出
B.外戚专权较为明显
C.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
D.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答案 D
解析 光绪帝受慈禧太后压制,权力受限,这导致戊戌变法时光绪帝难以有效推行改革,是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故选D项;材料未突出帝党和后党矛盾突出,排除A项;慈禧不属于外戚,排除B项;题干没有直接反映出清政府面临的统治危机,排除C项。
【题点】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
12.(2025·衡阳部分学校高一月考)19世纪末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它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人民大众与专制清政府的矛盾
B.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
C.中国农民和外国传教士的矛盾
D.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矛头直指外国侵略者,说明当时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是主要矛盾,故选D项;人民大众与专制清政府的矛盾并非主要矛盾,排除A项;材料中的口号是义和团提出的,并不能代表清政府的态度,排除B项;义和团矛头指向的是所有洋人,而非单指外国传教士,排除C项。
【题点】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其局限性
13.(练易混点)魏源认为“中国”是因为它处于“天时之适中”(温带),而不是说它处于地球的中心。但又认为亚洲最重要,而亚洲中又以中国最重要,他甚至说中国是人主,其他各国分别是象主、马主、金主,而人为万物之主,所以四主之中,“自以人主为上”。据此可知魏源(  )
A.强调民族独立以抵制外侵
B.拒绝西方影响以固守传统
C.借鉴西方技术以增强国力
D.兼收中西观念以因应世变
答案 D
解析 在民族危机的冲击下,这种混合了中西观念的思想,正是魏源“兼收中西观念以因应世变”的体现,故选D项;魏源的观点更多是在讨论中国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而非民族独立或抵制外侵问题,排除A项;魏源对地理知识的了解显示了他对西方科学有一定的接受度,排除B项;材料并非强调借鉴西方技术以增强国力,排除C项。
【题点】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14.(练真题)(2023·海南卷,6)轮船招商局采用“官督商办”的经营管理模式。创办初期,李鸿章通过允许其承运官物、免税、贷款和缓息等多种途径,使它在与外国轮运公司的竞争中未曾处于劣势。从1874年到1892年,年年盈利。由此可知,该局(  )
A.得益官方扶助,实力匹敌洋商
B.过于依赖官方,不利自身成长
C.专意谋取贴补,影响竞争公平
D.享有垄断特权,助推同业发展
答案 A
解析 轮船招商局在封建政府的支持下获得了一系列优惠条件,使其在与外资企业竞争的过程中不至处于劣势地位,故选A项;“未曾处于劣势”“年年盈利”说明封建官府的支持在当时促进了轮船招商局的良性发展,排除B项;清政府给予轮船招商局的资金支持主要用于企业经营,有利于洋务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排除C项;轮船招商局所享有的优惠条件只有洋务企业才能享有,无法带动同行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排除D项。
【题点】洋务运动的内容
15.(练易错点)太平军攻占绍兴后,地主“向佃户收租如乞丐状,善者给数斗,黠者不理”。江苏无锡面对“各佃户认真租田当自产,故不输租”的情况,对抗租的佃农进行武装镇压。这从侧面反映出(  )
A.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得到满足
B.《天朝田亩制度》取得成效
C.农村土地所有制尚未实现变革
D.地主与农民间的矛盾加剧
答案 C
解析 虽然太平军占领了一些地区,但农村土地仍然是地主所有,这从侧面反映出农村土地所有制尚未实现变革,故选C项,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天朝田亩制度》实施后取得成效,排除B项;地主与农民间的矛盾加剧是材料直接体现出来的现象,而不是侧面反映的内容,排除D项。
【题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进程
16.(练常考点)据史料记载,19世纪中期,天京城“买卖街极多做洋枪铺户,佛兰西人城内甚多,俱穿长毛服饰,携带洋枪及各种枪械在彼消(销)售”。这一现象(  )
A.说明了太平天国依赖西方武器
B.开启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
C.反映了西方列强同情中国革命
D.刺激了中国近代化的尝试
答案 D
解析 此时处于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西方武器在太平天国占领区销售,这刺激了洋务派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刺激了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尝试,故选D项;材料没有涉及太平军具体购买西方武器的情况,也没有涉及太平军使用本土武器与西方武器的占比情况,排除A项;中西方的贸易往来在19世纪中期以前就已经存在,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西方列强对中国革命的态度,排除C项。
【题点】洋务运动的内容
17.(练重点)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陆续兴办了数十个近代军事、民用企业。到1894年,洋务企业的资本额和工人数分别在全国近代企业中占45.2%和41.6%。而清政府对洋务企业的投资仅占其同期财政总收入的4.2%和财政总支出的4.0%。据此可知(  )
A.洋务运动改变了工业落后状况
B.传统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C.晚清政府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
D.近代化受制于政府政策
答案 D
解析 清政府对洋务企业的投资占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比例很低,这说明近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政府的政策和投入,故选D项;洋务运动并没有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状况,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洋务运动与政府政策的关系,与传统小农经济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出政府对洋务企业投资少,不能直接得出晚清政府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排除C项。
【题点】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18.(练难点)如表是甲午战争后部分督抚(将军)关于矿务的相关言论。由此可知,当时(  )
地方督抚(将军) 言论
四川总督鹿传霖 “金、银两矿,若概由商人集股承办,官仅抽一二成充课,则利悉归商,无裨帑饷”
云贵总督崧蕃 “云南地处边瘠,兵燹后,实鲜富商大贾,若不先发官本,商民仍多观望”
吉林将军延茂 “省城设立矿务公司,招商集股,统归官办”
A.矿务经营模式发生明显变化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困难重重
C.地方政府积极支持发展矿业
D.财政困难推动晚清矿务开采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三人的观点均强调政府要在矿务中发挥重要控制作用,这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故选B项;“明显变化”表述绝对,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地方政府积极支持发展矿业,排除C项;四川总督认为矿务的利润全归商人所有,并未直接表述此时政府财政困难,排除D项。
【题点】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19.(练真题)(2023·天津卷,6)1895-1898年间,强学会、知耻学会、粤学会、保国会、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等纷纷成立。这些民间团体的出现表明(  )
A.中央权力的下移 B.救亡路径的求新
C.革命力量的发展 D.社会转型的完成
答案 B
解析 随着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爱国团体成立,它们宣传民权观念,传播维新思想,这些民间团体的出现表明救亡路径的求新,故选B项;这些团体是民间团体,并没有掌握地方权力,与中央权力的下移无关,排除A项;其中部分团体主张维新变法,并不主张革命,排除C项;此时中国依旧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未完成社会转型,排除D项。
【题点】戊戌维新运动兴起的背景
20.(练易错点)关于义和团的记载,有大量荒诞无稽的谣传。如清末仲芳氏所著《庚子记事》中写道:“团民善用遁法,山岭城垣不能阻挡……刀枪炮弹不能伤身,枪炮子至即落,皮肤毫无痕迹。”这些在当时社会广为传播的谣言(  )
A.完全不具备任何史料价值
B.表明了对西方自然科学的抵触
C.体现出了朴素的民族情感
D.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谣言无法反映义和团的真实情况,但是对于研究当时社会思想动态来说,却是宝贵的原始史料,因为它反映社会对义和团的认知和态度,故选D;谣言能部分反映社会情况,具备一定程度的史料价值,排除A;材料未提及西方自然科学,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民族情感,排除C。
【题点】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二、非选择题(共32分)
21.(2025·云南昭通一中教研联盟高一上期末)(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后期已有士大夫开设书院对学徒讲学。唐末和五代期间,连年战乱,官学大为凋敝,更是为宋代书院的大发展提供了机遇。宋代书院一般由民间投资设立,独立于官学系统以外,是理学大师们著书立说、培养人才、进行社会教化的基地,其中最有名的当数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和应天书院。书院的教学内容以理学为主,而且十分强调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与行为规范培养,要求学生“三省吾身”。书院的教学方式比起传统官学有所创新,鼓励学术自由,提倡师生互相交流。——摘编自陈金肃《宋代书院教学管理制度探微》
材料二 1898年7月,光绪皇帝下诏建立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近代化国立大学,成立之初既是国家最高学府,也担任全国教育的行政管理职能。学校一改“中体西用”的旧思想,秉持“兼容并包,中西并用”之理念。儒学经典不再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而是开国内风气之先,引入西方近代学科,分科教学以培养某一领域的专门人才。到20世纪初,学校已开设师范馆、译学馆、医学馆、仕学馆,后又细化为文科、商科、工程科、法政科等学科。中华民国成立后,京师大学堂的主体改名为北京大学。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的特征。(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京师大学堂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8分)
答案 (1)特征: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民间投资,目的是培养人才;对社会有教化功能;形成著名的、有代表性的书院;教学内容以理学为主,重视对学生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培养;教学方式灵活自由,提倡师生互动。(8分)
(2)影响:是我国第一所近代国立大学,为我国培养了新式人才,推动了教育近代化;教育理念中西并用,开教育新风;教学内容引入西方教学理念,推动了思想解放;分科教学,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对后世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在当时环境下,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8分)
【题点】百日维新;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22.(2024·沧州四县联考高一月考)(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丁漕、课税、正供之外,添出厘金、捐输二款,百方罗掘,仍不足用。……如铜铁、羽呢、洋布等类,皆关民生日用,洋船转运迅捷,输纳又仅半税……大宗货物皆免完厘。因税则载在和约,无可议加……英国呢布运至中国,每岁售银三千馀万……彼物来自重洋,势不能与内地自产者比较,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不独有益厘饷也。……一切仿西法行之,或由官筹借资本,或劝远近富商凑股合立公司,开得若干,酌提一二分归官,其收效当在十年以后。——摘编自李鸿章《筹议海防折》(1874年)
材料二 洋务事业虽涉军工、民用相关行业,然其兴衰利弊多与倡导之人荣辱与共。以李鸿章一贯坚持的“官督商办”“官办”为例,严信厚、徐友兰等商人熟识弊端:“上海织布局自光绪八年三月奉旨创办以来,几易人手,办理终不合法。皆由资本不丰,而官为经理,未能洞悉商情。是以屡更屡绌,迄无成效。”——摘编自庄和灏《清末洋务实业的创办歧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经济领域出现的挑战及李鸿章的应对措施。(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末洋务实业采用官督商办模式的局限性。(6分)
答案 (1)挑战:财政困难;洋货冲击传统经济;不平等条约导致税收流失。(6分)
应对措施:创办民用工业,倡导官督商办,与洋商争利,充盈国库;学习西方近代化生产管理方式。(4分)
(2)局限性:封建官僚体制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官商结合容易滋生腐败;产权不明晰,内在矛盾激化;缺乏市场竞争机制,活力和创新不足;资金不足,且使用效率低下。(6分,任答三点即可)
【题点】洋务运动的内容;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