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四章 人与环境
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问题探究:
某同学假期来到几乎没有工矿企业的青海省茶卡湖旅游,这是被称为“天空之镜”,湖水清澈、大气透明。联想到自己生活的大城市时常发生雾霾,他认为,没有人类干扰的自然环境就会很好。次年,他到几个海滨城市旅游,发现这里经济发达、环境优美。他认识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似乎并不矛盾。
开发环境友好技术,节能减排,实行循环经济。
1. 人类活动一定会破坏环境吗?
2. 怎样才能既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环境?
思考·讨论:
人类活动并非一定会破坏环境,要辩证地看待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① 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已达到70亿。2022年11月15日,已经达到了80亿;预计2050年增长至约97亿。
——数据来源于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2》
1804年
10亿
1927年
20亿
1960年
30亿
1975年
1987年
1999年
2011年
2022年
40亿
50亿
60亿
70亿
80亿
1. 人口现状
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我国历次人口普查人口总数
1. 人口现状
② 我国人口现状及政策
1983年起,开始实行计划生育
2015年全面二胎
2021年放开三胎政策
人口出生率和增长率明显下降,已进入低生育水平的国家行列。
未来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将加速。
人口基数大。
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③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人口的持续增长,给生态环境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
在生物圈中,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存在紧密而复杂的相互联系。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分析对人类未来的影响,不但对人类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在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人类生活和生产会消耗地球的资源,并产生大量的废物,每个人的生存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生存空间和资源。
1. 人口现状
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2. 生态足迹
① 定义
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料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面积。
某一单位人口
需要
产生
资源
废物
生产所需的
吸纳所需的
具有生产能力的地球面积
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某一单位人口
需要
产生
资源
废物
建设用地
林地
草地
耕地
渔业
碳足迹
交通、住房、工业、水电库区
木材、纸浆、薪柴
畜牧产品
农产品、饲料、橡胶
水产品
吸收化石燃料排放的CO2所需的森林面积
2. 生态足迹
② 生态足迹的6个方面
碳足迹
耕地
渔业
2. 生态足迹
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② 生态足迹的6个方面
|建设用地|
表示交通设施、住房、工业建筑物、水电库区等人类基础设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积。
| 林地 |
表示生产木材、纸浆、薪柴等林木产品所需的林地面积。
| 草地 |
表示生产肉、奶、毛、皮等畜产品所需的草地面积。
2. 生态足迹
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② 生态足迹的6个方面
建设用地
林地
草地
| 耕地 |
表示用来种植人类消费的作物、油料、橡胶以及生产畜牧饲料等农产品所需的农田面积。
| 渔业用地 |
表示支持水产品生产所需的水域面积。
| 碳足迹 |
表示扣除海洋对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所需的森林面积。
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与步行相比
开车增大生态足迹
汽车对道路、停车场的直接占用面积
吸收汽车尾气需要的林地面积
增大
增大
建设用地
碳足迹
与使用蔬菜相比
吃牛肉增大生态足迹
牛比菜的营养级高,能量流动逐级递减
养牛比种菜排放的CO2更多
增大
增大
草地
③ 生活方式对生态足迹大小的影响
2. 生态足迹
碳足迹
生态足迹的值越大
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
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一方面,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更好的物质支持,人们的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全球的人口持续飞速增长,近几十年来,养活地球人口的环境压力不断增大。
③ 生活方式对生态足迹大小的影响
2. 生态足迹
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18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世界人口增长情况,以及未来几十年预测情况如下图所示。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世界总人口的人口动态(1750-2100年)
思考·讨论: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
资料1
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有研究显示,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进入生态超载状态。与1961年相比,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增长了2倍,而生态承载力总量只提高了30%。地球早已进入生态超载的状态。
1961年以来,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和生态承载力总量变化曲线图
思考·讨论: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
资料2
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3.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
① 生态承载力
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
生态承载力
地球为人类提供的生物产生土地和水域面积总和。单位:“全球公顷”
地球提供的
生态足迹
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和水域面积总和。单位: “全球公顷”
人类需要的
② 生态盈余与生态赤字
生态承载力
生态足迹
生态盈余
生态承载力
生态足迹
生态盈余
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CO2升高的原因:
1750年,大气中CO2的体积分数只有大约0.028%,而2016年,这一数值已经超过0.04%。
化石燃料的使用
水泥的生产
土地利用的变化
大气CO2浓度升高
全球变暖
2010年,我国人均生态足迹为2.2全球公顷,约为世界人均值的85%,却是我国人均生态承载力的2倍多。而且,我国许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均低于全球人均水平,如人均耕地面积仅为全球人均值的1/3,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有全球人均值的1/4,等等。
思考·讨论: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
资料3
资料4
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1.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是不是人均生态足迹就小呢?
不一定,生态足迹与人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有关,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辩证的分析。
2. 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全球发展将面临的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全球生态足迹总量的增长远远高于生态承载力的增长,生态赤字增加,地球进入严重的生态超载状态。人口的增长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压力,这将带来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资料3显示的全球变暖就是其中之一。
思考·讨论: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
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3. 研究表明,目前生态承载力比1961年增长约30%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的发展。那么,未来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生态承载力
保护耕地,通过发展科技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开发新能源;提高利用能源的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和消费体系等
4.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我国的生态足迹总量位居世界首位。这给我国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请与同学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做。
从整体上思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思考·讨论: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
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③ 存在问题
人口增长
人口活动
生态足迹增长快
生态承载力增长慢
生态赤字
严重生态超载
④ 措施
节能减排、开发新能源、发展循环经济
3.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天涯若比邻”!国与国之间具有边界,但是生态环境问题却不会终止于国界。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需要全人类的关注与合作。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产生的核辐射粒子云,被送到了2 000km外的北欧。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 全球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
水资源短缺
臭氧层破坏
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
丧失
环境污染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 全球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 全球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
① 全球气候变化
煤、天然气和石油的大量燃烧
大气CO2浓度升高
水泥的生产等
温室效应加剧
全球变暖
南极冰盖融化
地球海平面上升
威胁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 全球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
② 水资源短缺
海水
淡水
2.53 %
可被人类直接利用的不到1/3
人口剧增
人类活动
加剧
水资源短缺危机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 全球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
③ 臭氧层破坏
氟氯烃(CFCs)、哈龙等
臭氧含量下降
南北极出现臭氧层空洞
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强
对人类和生物生存造成危害
紫外辐射
CFCl3
CFCl2
氯自由基
+
臭氧(O3)
氧分子(O2)
一氧化氯
反应系列
氯自由基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 全球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
④ 土地荒漠化
人类活动
滥砍乱伐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土地贫瘠、荒芜、沙化等
土壤荒漠化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 全球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
⑤ 生物多样性丧失
生物多样性在急剧下降。目前,物种灭绝的速率是自然灭绝速率的1000倍!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⑥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
大气
污染
水体
污染
土壤
污染
雾霾、酸雨
大量细颗粒物(PM 2.5)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将持续积聚,造成雾霾。
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所造成的污染
土壤中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其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到达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
1. 全球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 全球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
⑥ 环境污染
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原因及危害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排水
汇集
池塘、湖泊、海湾
(水体中N、P等矿质元素增多)
藻类植物、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微生物分解作用
死亡
大量耗氧
水中溶氧量减少
硫化氢、甲烷等有毒物质
厌氧
微生物
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死亡
淡水中的水华
海水中的赤潮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思考·讨论: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与个人生活
1. 上述环境问题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个人的行为习惯与环境问题的形成有怎样的关系呢?
环境问题与每个人的行为习惯息息相关,例如,节约用水要从点滴做起,绿色出行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等。
2. 绿色出行、多吃植物性食物、少吃肉类等,都可以缩小生态足迹。还有哪些可以缩小生态足迹、减少环境污染的生活方式?
不浪费食物,节约用水、用电,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不必要的消费等等。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 生态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
① 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了威胁。
② 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② 意义:
① 概念:
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经济、社会和生态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① 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② 践行经济、社会和生态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近些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整体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每个公民从我做起,积极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对于节能环保的绿色生活方式,我们不仅要深入理解,身体力行,而且要广为宣传,使之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国家节水标志
3. 治理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
为什么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① 生态环境本身所提供的生态服务是支撑和维护生命系统的前提和基础。
所以,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② 生态资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经济价值。
思考·讨论: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几年前,某地建起一家金属冶炼厂,此后,工厂周边的水稻产量明显下降。农民认为冶炼厂排放的废气导致了农作物减产。环境工作者的研究表明,冶炼厂周围的大气透明度明显下降。
冶炼厂方面认为,水稻产量下降的责任不在他们,因为他们排放的废气是经过处理的,检验报告显示,这些废气不会毒害人体,更没有证据表明他们排放的废气对水稻有毒害作用。
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思维技能,反驳冶炼厂方面的观点。
使农作物减产不一定要“毒害”农作物,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条件也可引起农作物减产;不毒害“人体”的废气不一定也危害水稻。
辨别“偷换概念”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
足迹
影响
导致
全球性
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
环境
全球气候变化
水资源短缺
臭氧层破坏
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丧失
环境污染
关注
可持续发展
课堂小结
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及原因
生态问题 原因
全球气候变化 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化石燃料的燃烧)
水资源短缺 人口多, 严重
臭氧层破坏 等物质的大量排放(制冷剂)
土壤荒漠化 植被的 ,土地退化
生物多样性丧失 生物生存的 被破坏
环境污染 包括 、 、 。
CO2
污染
氟氯烃、哈龙
破坏
环境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土壤污染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课堂小结
【概念检测】
1. 我们既要关注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也要注意人口停止增长或负增长带来的问题,请在左右两栏之间画上适当的连线。
练习与应用
教材P88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
人口停止增长或负增长
劳动力不足
资源短缺
人口老龄化
交通拥挤
环境恶化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概念检测】
2.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员发现,南极地区的部分海冰正在逐年融化,使企鹅的栖息地越来越少,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水土流失 B. 温室效应
C. 大气污染 D. 海洋污染
练习与应用
B
教材P88
3. 近年来,我国绿色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不断升级提速,带来更多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下列举措不利于改善环境的是( )
A. 进行垃圾分类
B. 大力植树造林
C. 工厂废气经净化处理后排放
D. 沿海兴建化工厂,污水直接排入海洋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