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大调弦乐小夜曲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聆听《G大调弦乐小夜曲》,能够感受、体验不同的音乐情绪,并能从音乐要素方面探索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学生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大胆运用演唱、律动、打节奏等形式主动体验音乐。2、能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掌握有关装饰音、弦乐、小夜曲等音乐知识。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音乐感知和赏析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对情感的体验、感悟。并且有较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采用“情境陶冶、模唱感受,在师生的默契配合下自主合作学习的模式。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逐渐学会用不同的方式,主动的探索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学生愿意主动亲近、聆听、感受古典音乐。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课前准备
师:
1、播放《我不想长大》
播放《第四十交响曲》
2、SHE的不想长大正式采用了第四十交响曲中的一部分。
生:
用心去领略感受流行音乐、古典音乐。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从听觉、视觉等全方位的先让学生感受流行歌曲、古典音乐。
活动2【导入】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
1、老师用生动的语言,有感情地介绍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自幼从父学习音乐,4岁即公开演奏古钢琴,5岁开始作曲,故有“音乐神童”之称。
生:
了解莫扎特生平及代表作品。
2、揭示课题《G大调弦乐小夜曲》
活动3【讲授】聆听感受音乐
教师活动:
1、播放《G大调弦乐小夜曲》主部主题。
学生活动:
2、聆听感受主部主题音乐。
3、提问:
a、适合在什么场合演奏的?
b、在这段音乐中你印象最深的是那一句?每个乐段的风格和情绪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
4、简短讨论后,回答问题。
适合在宴会、歌舞厅等场合演奏。
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句。
教师活动:
5、1、播放第一句旋律:
A.首次聆听B.打节奏C.带领学生哼唱第一句,进一步感受旋律的特点。男女生分角色演唱(问答式)D.当听到主部主题第一段旋律的时候男生用beng雄壮有力地伴唱,学生活动:
6、从视觉和听觉上了解乐曲。
用象声词唱《G大调弦乐小夜曲》主题。
男声1 05 1 05 | 15 13
beng------------------------
5 0 | 4 02 4 02 |
beng---------------
42 72 5 0 |
beng-----------
教师活动:
7、播放第二句旋律:(简谱和图形谱结合)A.首次聆听,问:与第一乐句对比音乐有什么变化?B.哼唱,当听到主部主题第二段旋律的时候女声用la柔婉轻盈地伴唱再次感受旋律。
学生活动:
8、女声 5 — 6 — | 4 4
la la la la
3 3 | 2 2 17 67 |
la la la la la la
10 20 30 0 |.....
la la la .
教师活动:
9、合唱两个主部主题男声:主部主题一,用“beng”演唱(声音要集中、饱满,表现出音乐的雄壮、有力。)女生:主部主题二,用“la”演唱(柔美、抒情,可以用手势表达对音乐的理解。)教师活动:
10、播放第三句旋律:(图形谱)A.首次聆听B.用形象的舞蹈动作辅助感受音乐的美前半句:男士绅士高贵的摘帽邀请。 后半句:女生拎裙子优雅含蓄的接受。
学生活动:
11、 1=D 4/4
5 .432 10 60 | 40 20 50 0 | 3 . 217 60 40 |3 — 2 0 |
这段旋律精巧、活泼,每句的后半部分多用跳进写成。
教师活动:12、播放第四句旋律:(图形谱)A.带问题聆听:比比谁的耳朵灵敏,能找出特别的声音吗?B.节奏游戏:随着音乐在颤音处轻拍手,打节奏。学生活动:
13、当老师演奏下列旋律时,用手在指定位置做伴奏:
17 65 | 65 05 55 55 |
0 0 0 | ×× 0 0 0|
05 17 65 | 65 05 55
×× 0 0 0 |×× 0 0
55| 65
|××
教师活动:
6、播放整个乐曲。
用你的手势表现出来。是第几乐句就伸出几指,如果重复了就用另一只手指表示出来,如果不是所学的这四个乐句就握住你的拳头。
7、音乐知识:小夜曲
起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的一种音乐体裁,是用于向心爱的人表达情意的歌曲。最初,小夜曲由青年男子夜晚对着情人的窗口歌唱,倾诉爱情,旋律优美、委婉、缠绵,常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
18世纪中叶,作曲家创作的供室内乐队或管乐器演奏的组曲,也称作小夜曲。其音乐风格近似于嬉游曲或遣兴曲。常用于晚间娱乐活动。
8、再次播放全曲。
活动4【活动】巩固升华
师:
1、这节课我们欣赏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是谁写的?他是哪个国家的的作曲家?代表作有哪些?2、这首乐曲的体裁是什么?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3、这首乐曲的曲式结构是什么?请写出它的结构图。4、《G大调弦乐小夜曲》题目中的小夜曲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你还知道哪些小夜曲吗?
生:
5、学生依次回答问题
6、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小夜曲的资料。小夜曲:18世纪中叶,盛行于欧洲的一种声乐和器乐体裁。起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中的爱情歌曲。多为青年人于黄昏、夜晚徘徊于恋人窗前演唱的独唱曲或独奏曲。其音乐情绪缠绵委婉,多用吉他或曼陀铃伴奏。
教学意图:
通过问题进一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小夜曲资料的搜集与展示,培养了学生自学音乐的能力,拓展了音乐视野。
活动5【活动】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了非富多彩的形式辅助教学,对本节课来说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堂上对乐曲进行了大量的聆听,通过让学生听小夜曲、唱小夜曲,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中,每段的旋律我都设置了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如:模唱旋律、换用象声词演唱旋律等。学生忙在其中乐在其中,并从中记住了主题旋律。总的说,本节课上得比较成功,使学生对这部作品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了解。但细细思索,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是教师自身,对于语言的设计和课堂活跃方面,还要多下功夫,让学生们在欣赏完小夜曲之后,发表自己的感受及对小夜曲这种体裁的认识,从而更近一步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课堂互动的环节。
课件10张PPT。欣赏莫扎特 第四十交响曲SHE的不想长大正式采用了第四十交响曲中的一部分有没有什么发现?莫扎特(1756-1791) 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 莫扎特从三岁时就显出了非凡的音乐天才,四岁开始演奏古钢
琴,五岁开始作曲,被誉为“音乐神童”
莫扎特的主要代表作有:歌剧22部;以《费加罗的婚礼》、
《唐璜》、《魔笛》最为著名;交响曲41部,钢琴协奏曲27部,小
提琴协奏曲6部,此外,他还写了大量各种体裁的器乐与声乐作品。 金色乐章
大
调
弦
乐
小
夜
曲G小夜曲 起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的一种音乐体裁,是用于向心爱的人表达情意的歌曲。最初,小夜曲由青年男子夜晚对着情人的窗口歌唱,倾诉爱情,旋律优美、委婉、缠绵,常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
18世纪中叶,作曲家创作的供室内乐队或管乐器演奏的组曲,也称作小夜曲。其音乐风格近似于嬉游曲或遣兴曲。常用于晚间娱乐活动。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