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测7 铁 金属材料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梦溪笔谈》记载“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磁石的主要成分为Fe3O4
B.《中医药典》记载木耳具有“和血养营”(治疗贫血症)功效,黑木耳富含铁元素
C.《淮南万毕术》记载“曾青(CuSO4)得铁,则化为铜,外化而内不化”,说明铁的还原性强于铜
D.《本草图经》“绿矾”项记载:“盖此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绿矾的化学式为FeSO4·7H2O,FeSO4·7H2O属于混合物
答案 D
解析 四氧化三铁俗称磁性氧化铁,磁石的主要成分为Fe3O4,A正确;曾青(CuSO4)得铁,则化为铜,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说明铁的还原性强于铜,C正确;FeSO4·7H2O属于纯净物,D错误。
2.(2025·杭州高一期末)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两种铁碳合金
B.FeO不稳定,在空气里受热,迅速被氧化成Fe2O3
C.FeCl2溶液可用作印刷电路板的腐蚀液
D.高温下,Fe和H2O(g)反应生成Fe2O3和H2
答案 A
解析 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两种铁碳合金,生铁的含碳量大于钢,故A正确;FeO不稳定,在空气里受热,迅速被氧化成Fe3O4,故B错误;FeCl3溶液可用作印刷电路板的腐蚀液,故C错误;高温下,Fe和H2O(g)反应生成Fe3O4和H2,故D错误。
题点 铁及其化合物性质
难度 基础题
3.(2025·长沙高一期末)我国某研究团队研发的“高亮不锈镁”荣获国际镁协2024年度“优秀变形镁合金产品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g3N2是一种新型合金
B.镁合金的熔点比纯镁的高
C.“高亮不锈镁”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
D.合金中只含有金属元素,不含非金属元素
答案 C
解析 Mg3N2是化合物,不是合金,故A错误;合金的熔点一般低于各成分金属,镁合金的熔点比纯镁的低,故B错误;合金一般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故C正确;合金中也可能含非金属元素,比如生铁和钢都含有碳元素,故D错误。
题点 合金
难度 基础题
4.下列反应结束后,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成红色的是( )
A.铁锈与过量稀盐酸
B.FeCl3溶液与过量铜片
C.FeCl3溶液与过量铁粉
D.FeCl2溶液与过量Zn粉
答案 A
解析 铁锈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3,溶液中存在铁离子,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成红色,故A正确; FeCl3溶液与过量铜片反应生成FeCl2,溶液中不存在铁离子,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色,故B错误;FeCl3溶液与过量铁粉反应生成FeCl2,溶液中不存在铁离子,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色,故C错误;FeCl2溶液与过量Zn粉反应生成ZnCl2和Fe,溶液中不存在铁离子,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色,故D错误。
5.(2025·新疆喀什高一期末)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氧化亚铁与稀盐酸反应:FeO+2H+===Fe3++H2O
B.向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氯水:2Fe2++Cl2===2Fe3++2Cl-
C.氯化铝溶液与浓氨水混合:Al3++3OH-===Al(OH)3↓
D.向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2[Al(OH)4]-+CO2===2Al(OH)3↓++H2O
答案 B
解析 氧化亚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Fe2+,A错误;NH3·H2O不能拆,C错误;向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生成HC,D错误。
题点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难度 基础题
6.按如图装置实验,不能较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的是( )
答案 A
解析 空气中的氧气能迅速将生成的Fe(OH)2氧化,因而不能较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A符合题意;苯层能够隔绝空气,防止NaOH与FeSO4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的Fe(OH)2白色沉淀被氧化,能够长时间观察到白色沉淀,B不符合题意;Fe与H2SO4反应产生FeSO4、H2,H2能够将溶液及装置中的空气排出,使FeSO4处于H2的惰性环境中,然后加入NaOH溶液,NaOH与FeSO4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Fe(OH)2白色沉淀,能较长时间看到白色沉淀,C不符合题意;打开止水夹,Fe与H2SO4反应产生FeSO4、H2,H2能够将a、b两个试管中的空气排出,FeSO4处于H2的惰性环境中,然后关闭止水夹,反应产生的H2将a中FeSO4溶液压入b中,与b中NaOH溶液反应产生Fe(OH)2白色沉淀,能较长时间看到白色沉淀,D不符合题意。
7.第五套人民币中硬币的材料分别为钢芯镀镍(1元)、钢芯镀铜(5角)、铝合金(1角),下列有关上述硬币及其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元硬币是铁镍合金
B.5角硬币可溶解在浓盐酸中
C.1角硬币可被碱溶液或酸溶液腐蚀
D.钢芯是纯净物,镀镍或镀铜后变成混合物
答案 C
解析 1元硬币是钢芯镀镍,属于铁合金镀镍,不是铁镍合金,故A错误;5角硬币是钢芯镀铜,铜和浓盐酸不反应,故B错误;1角硬币是铝合金,铝和酸、碱都能发生反应,可被碱溶液或酸溶液腐蚀,故C正确;钢芯是金属合金,为混合物,故D错误。
8.一种以铁粉、硫酸亚铁溶液为原料制取氧化铁黑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转化Ⅰ、Ⅱ均为置换反应
B.图中转化仅涉及Fe、O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C.转化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6Fe2++6H2O+O2===2Fe3O4+12H+
D.转化Ⅱ中所需O2可由通入过量的空气来实现
答案 C
解析 转化Ⅰ为置换反应,而反应Ⅱ中无单质生成,不是置换反应,A错误;Ⅰ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B错误;根据转化关系图可判断转化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6Fe2++6H2O+O2===2Fe3O4+12H+,C正确;转化Ⅱ中若通入过量的空气,则氧气将会继续氧化四氧化三铁中的亚铁,故不能通入过量的空气,D错误。
9.下列有关实验的现象或实验结论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 有白色沉淀生成 氢氧化铝不溶于过量氨水
B 在CO还原Fe3O4得到的黑色固体中加入盐酸,固体溶解,再加入KSCN溶液 溶液不显红色 黑色固体不一定是Fe
C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金属铝熔化而不滴落下来 金属铝熔点比氧化铝低
D 将铜粉加入1.0 mol·L-1Fe2(SO4)3溶液中 溶液变蓝 金属铁和铜发生置换反应
答案 D
解析 硫酸铝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与氨水不反应,故A正确;黑色固体不一定是铁,可能有四氧化三铁,当四氧化三铁和盐酸反应后生成铁离子,铁与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溶液中依然没有铁离子,不能使KSCN溶液变为红色,故B正确;金属铝熔化而不滴落下来,主要是铝的外面是氧化铝,氧化铝熔点比金属铝高,氧化铝像一层膜将铝兜着一样,不能使铝滴落下来,故C正确;Cu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亚铁,溶液变蓝,但不发生金属的置换反应,故D错误。
10.(2024·河北张家口高一期中)某同学通过如下流程制备氧化亚铜:
Cu2(OH)2CO3CuCl2溶液CuClCu2O
已知:CuCl难溶于水和稀硫酸,Cu2O+2H+===Cu2++Cu+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铜器生锈[主要成分为Cu2(OH)2CO3]的反应原理为2Cu+O2+H2O+CO2===Cu2(OH)2CO3
B.步骤②发生的反应中,SO2作还原剂
C.步骤③和步骤⑤都可用稀硫酸洗涤
D.步骤④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Cl+2OH-Cu2O+2Cl-+H2O
答案 C
解析 铜绿加入过量盐酸溶解,生成氯化铜溶液,通入二氧化硫反应,过滤、洗涤得到氯化亚铜,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过滤、洗涤后得到氧化亚铜;步骤⑤中若用稀硫酸洗涤,则会发生反应Cu2O+2H+===Cu2++Cu+H2O,因此不可用稀硫酸洗涤,C错误。
题点 工艺流程图题
难度 基础题
11.(2025·山西晋城高一期末)已知:①绿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②鞣酸亚铁溶液为无色,鞣酸铁溶液为蓝黑色,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流程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绿茶叶水蓝黑色恢复为原色不变色变为红色
A.绿茶叶水与FeSO4溶液反应生成的鞣酸亚铁易被氧化成鞣酸铁而呈蓝黑色
B.维生素C可将鞣酸铁还原成鞣酸亚铁
C.④中H2O2氧化Fe2+为Fe3+
D.服用补铁剂时,最好喝一些绿茶水
答案 D
解析 鞣酸亚铁溶液为无色,鞣酸铁溶液为蓝黑色,在绿茶叶水中加入FeSO4溶液,出现蓝黑色,说明鞣酸亚铁易被氧气氧化,A正确;向蓝黑色溶液中加入维生素C,溶液由蓝黑色恢复原色,说明维生素C能将鞣酸铁还原成鞣酸亚铁,表现还原性,B正确;④过程溶液最终变为红色,说明有Fe3+生成,则Fe2+ 被H2O2氧化生成Fe3+,Fe3+与SCN- 发生反应使溶液显红色, C正确;鞣酸亚铁不稳定,易被氧化为鞣酸铁,故服用补铁剂时不能喝绿茶水,D错误。
题点 Fe2+、Fe3+性质
难度 基础题
12.富脂食品密封保存往往需要在包装袋内装一小包脱氧剂(有效成分是还原铁粉),某小组为探究脱氧剂中铁粉是否变质,取少量样品溶于稀盐酸中,再进行下列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加盐酸时有气体产生,则证明脱氧剂未变质
B.若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再滴加氯水显红色,则证明脱氧剂未变质
C.若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则证明脱氧剂已变质
D.若加入铜粉充分反应后,溶液呈蓝色,则证明脱氧剂已完全变质
答案 C
解析 若加盐酸时有气体产生,说明样品中还有铁粉,但不能证明脱氧剂未变质,也可能部分变质,A错误;若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加入盐酸后的溶液中没有Fe3+,这可能是因为Fe+2Fe3+===3Fe2+,也可能是因为变质时Fe就被氧化为FeO,再滴加氯水显红色,故不能证明脱氧剂未变质,B错误;若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说明加入盐酸后的溶液中含有Fe3+,所以证明脱氧剂已变质,C正确;若加入铜粉充分反应后,溶液呈蓝色,说明加入盐酸后的溶液中含有Fe3+,发生Cu+2Fe3+===Cu2++2Fe2+,但不能证明脱氧剂已完全变质,还可能是部分被氧化,D错误。
13.(2025·吉林高一期末)利用铁元素“价—类”二维图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含铁物质的性质及其转化关系(其中为高铁酸根,铁元素为+6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物质转化角度分析,Fe2O3和FeCl3都可以通过一步反应直接转化成Fe(OH)3
B.欲证明某溶液中含Fe2+而无Fe3+的最佳方案为先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
C.转化⑦的现象是绿色沉淀转变为红褐色
D.转化⑤中Na2FeO4可用于自来水消毒杀菌,Na2FeO4的消毒效率是等物质的量的HClO的1.5倍
答案 D
解析 氧化铁不溶于水,不能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铁,FeCl3可以通过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直接转化成氢氧化铁,A项错误;欲证明某溶液中含Fe2+而无Fe3+的最佳方案为先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排除了Fe3+的干扰),再加入氯水,溶液变为红色,即可证明溶液中含Fe2+而无Fe3+,B项错误;转化⑦是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转化为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现象是白色沉淀先变为灰绿色,最终转变为红褐色,C项错误;Na2FeO4和HClO用于消毒时,1 mol Na2FeO4在反应中得到3 mol电子转化为Fe3+,1 mol HClO在反应中得到2 mol电子转化为Cl-,则Na2FeO4的消毒效率是等物质的量的HClO的1.5倍,D项正确。
题点 铁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
难度 基础题
14.常温下,将等质量的Mg和Al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金属越活泼和等浓度的酸反应越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Ⅰ代表Mg与稀硫酸反应的变化曲线
B.参加反应的Mg和Al的质量之比为
C.在Al与稀硫酸的反应中,每转移0.6 mol电子,同时生成气体的体积为6.72 L(标准状况下)
D.上述发生的反应中,稀硫酸的量不足
答案 B
解析 镁比铝活泼,反应速率更快,故曲线Ⅰ代表Mg与稀硫酸反应的变化曲线,A正确;反应生成氢气的量相同,Mg+H2SO4===MgSO4+H2↑、2Al+3H2SO4===Al2(SO4)3+3H2↑,参加反应的Mg和A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质量之比为(3×24)∶(2×27)=4∶3,B错误;在Al与稀硫酸的反应中2Al~6e-~3H2,每转移0.6 mol电子,同时生成0.3 mol氢气,体积为6.72 L(标准状况下),C正确;若反应中稀硫酸足量,则铝会生成更多的氢气,故上述发生的反应中,稀硫酸的量不足,D正确。
15.(2025·北京顺义区高一期末)某种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为LiFePO4。某种制备LiFePO4的方法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iFeP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B.Ⅰ中H2O2作氧化剂,还原产物为O2
C.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P===FePO4↓
D.Ⅲ中反应可能有 I2生成
答案 D
解析 LiFeP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A错误;Ⅰ中H2O2作氧化剂,还原产物为H2O,B错误;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H3PO4===FePO4↓+3H+,C错误。
题点 与铁有关的工艺流程图题
难度 基础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16.(12分)(2025·咸阳实验中学期末模拟)为节约资源变废为宝,合理利用铝、铁、铜合金废料,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回答下列问题:
(1)A→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沉淀C获得Al2O3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绿矾(FeSO4·7H2O)若保存不当或长期放置,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检验绿矾是否被氧化的方法是 。
(4)试剂Z应该是一种 (填“氧化剂”或“还原剂”);写出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钛和钛合金是21世纪重要的金属材料。工业上冶炼金属钛的原理是在氩气环境和高温条件下,利用金属镁和TiCl4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金属钛,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1)Na[Al(OH)4]+CO2===NaHCO3+Al(OH)3↓
(2)2Al(OH)3Al2O3+3H2O
(3)取样品,加少量水溶解后,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变成红色,可证明绿矾被氧化
(4)氧化剂 Cu+H2O2+2H+===Cu2++2H2O
(5)2Mg+TiCl42MgCl2+Ti
解析 铝、铁、铜合金废料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铝转变为四羟基合铝酸钠、铁和铜不溶解,经过滤,滤液A为四羟基合铝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混合物,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四羟基合铝酸钠转变为沉淀C氢氧化铝,经过滤并加热得氧化铝,滤渣B为铁和铜,加过量硫酸经过滤得滤液D(含硫酸亚铁),从中提取绿矾晶体,滤渣E为铜,铜不溶于稀硫酸,加试剂Z为氧化剂将铜氧化得硫酸铜,则Z为氧气(加热)或过氧化氢,据此回答。
(3)绿矾(FeSO4·7H2O)若保存不当或长期放置,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亚铁离子转变为铁离子,可通过硫氰化钾溶液检验,含有Fe3+的盐溶液遇到KSCN溶液时变成红色,则检验绿矾是否被氧化的方法是取样品,加少量水溶解后,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变成红色,可证明绿矾被氧化。
(4)试剂Z把铜转变为铜离子,则Z应该是一种氧化剂;为防止引入其他杂质,可选绿色氧化剂,即Z为过氧化氢,则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u+H2O2+2H+===Cu2++2H2O。
题点 工艺流程图题
难度 基础题
17.(14分)(2025·广州高一段考)某学习小组的学生设计如图装置制取少量K2FeO4,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①FeCl3的沸点为315 ℃;
②FeCl3与 KClO在强碱性条件下反应可制取K2FeO4。
(1)(2分)图中装二氧化锰的仪器名称为 ,B中盛放的试剂是 。
(2)(2分)写出此装置中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 ,当消耗0.1 mol MnO2时,理论上被氧化的HCl为 mol。
(3)(1分)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应先点燃 (填“A”或“D”)处酒精灯。
(4)(1分)C装置中竖直玻璃管的作用是 。
(5)从D装置通过导管进入E装置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6)Na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据此可推断其在水处理过程中具有 的作用,E中生成Na2FeO4的离子方程式为 。
答案 (1)圆底烧瓶 饱和食盐水
(2)MnO2+4HCl(浓)MnCl2+Cl2↑+2H2O 0.2
(3)A
(4)便于观察 D、E装置之间的导管是否堵塞
(5)Cl2、FeCl3
(6)+6 消毒杀菌 2Fe(OH)3+3ClO-+4OH-===2Fe+3Cl-+5H2O(或2Fe3++3ClO-+10OH-===2Fe+3Cl-+5H2O)
解析 A装置中浓盐酸与 MnO2在加热条件下制取Cl2,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Cl2中含有 HCl,则通过B装置中的饱和食盐水除去HCl气体,再通过C装置中的浓H2SO4除去水蒸气,再将纯净的Cl2通入D装置中与硬质玻璃管内的铁粉反应生成FeCl3,未参与反应的Cl2和FeCl3蒸气进入 E装置与KOH反应生成K2FeO4,由于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利用KOH进行尾气处理。
(2)实验室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当消耗 0.1 mol MnO2时,有 0.4 mol HCl参与反应,其中有0.2 mol HCl化合价并未改变,则理论上被氧化的HCl为0.2 mol。
(3)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应先点燃A处酒精灯,利用生成的氯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避免影响后续制备反应。
(4)C装置中竖直玻璃管的作用是便于观察D、E装置之间的导管是否堵塞。
(6)据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Na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具有强氧化性,可推测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得生成Na2FeO4的离子方程式为2Fe(OH)3+3ClO-+4OH-===2Fe+3Cl-+5H2O或2Fe3++3ClO-+10OH-===2Fe+3Cl-+5H2O。
题点 物质的制备实验
难度 基础题
18.(14分)铝镁合金是飞机制造、化工生产等行业的重要材料。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测定某铝镁合金(不含其他元素)中铝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列两种不同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填写下列空白:
方案一
[实验方案]
将铝镁合金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测定剩余固体质量。
(1)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实验步骤]
(2)称取10.8 g铝镁合金粉末样品,溶于体积为V、物质的量浓度为4.0 mol·L-1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则NaOH溶液的体积V≥ mL。
(3)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固体。该步骤中若未洗涤固体,测得铝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方案二
[实验方案]
将铝镁合金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
[实验步骤]
(4)(2分)同学们拟选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实验:
你认为最简易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接 , 接 , 接 (填接口字母,注意:可不填满)。
(5)仔细分析实验装置后,同学们经讨论认为以下两点会引起较大误差:稀硫酸滴入锥形瓶中,即使不生成氢气,也会将瓶内空气排出,使所测氢气体积偏大;实验结束时,连接广口瓶和量筒的导管中有少量水存在,使所测氢气体积偏小。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①装置中胶管a的作用是 。
②为了较准确测量氢气的体积,在读反应前后量气管中液面的读数求其差值的过程中,除视线平视外还应注意 (填字母)。
A.冷却至室温
B.等待片刻,待乙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读数
C.读数时应移动右侧量气管,使两端液面相平
D.读数时不一定使两端液面相平
③若实验用铝镁合金的质量为5.1 g,测得氢气体积为5.6 L(标准状况),则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2Al+2OH-+6H2O===2[Al(OH)4]-+3H2↑ (2)100 (3)偏低 (4)E D G (5)①平衡气体压强,使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能顺利滴下;消除加入稀硫酸的体积对测量氢气体积所带来的误差 ②AC ③53%
解析 (1)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与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6H2O===2[Al(OH)4]-+3H2↑。(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2NaOH+6H2O===2Na[Al(OH)4]+3H2↑可知,反应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与Al相等,假设合金中Mg的质量分数是0,则10.8 g完全是Al,其物质的量n(Al)==0.4 mol,则n(NaOH)=n(Al)= 0.4 mol,需NaOH溶液的体积最小值V≥=0.1 L=100 mL,故V(NaOH溶液)≥100 mL。(3)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固体质量。该步骤中若未洗涤固体,则金属镁上会附着四羟基合铝酸钠等物质,导致测定的镁的质量偏高,最终使测得铝的质量分数偏低。(4)装置的组装顺序:合金与酸发生反应,用排水量气法测定氢气的体积,其中盛水的试剂瓶导管应该要短进长出,利用气体产生的压强,将广口瓶中的水排出并进入量筒,量筒中水的体积就是生成氢气的体积,量筒内导管应伸入量筒底部,故连接顺序为A接E,D接G。(5)②冷却至室温,这样测定的气体体积不受外界温度的影响,可减小误差,A正确;读数时应移动右侧量气管,使两端液面相平,然后再读数,B错误、C正确;读数时必须使两端液面相平,这样才可以减少压强对气体体积的影响,以减少实验误差,D错误。③5.6 L H2的物质的量n(H2)==0.25 mol,假设5.1 g合金中Al、Mg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y,可得关系式27 g·mol-1×x+24 g·mol-1×y=5.1 g,1.5x+y=0.25 mol,解得x=0.1 mol,y=0.1 mol,则合金中Al的质量是m(Al)=0.1 mol×27 g·mol-1=2.7 g,所以Al的质量分数为×1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