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测14 防灾减灾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2025·福建宁德期末)2024年11月16日21时,台风“万宜”在菲律宾东部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最大风速约为54m/s。“万宜”是菲律宾一个月内遭遇的第6场台风,给当地造成严重灾害。据此完成1~2题。
1.此次台风引发的灾害链正确的是
A.台风—火山喷发—海啸—农业减产
B.台风—地震—海啸—海水入侵
C.台风—涝灾—地面沉降—海水入侵
D.台风—暴雨—洪灾—泥石流
2.为减轻台风带来的负面影响,个人可以采取的防灾措施有
①及时向户外空旷地带转移 ②关注天气预报 ③尽量向地势低的地方转移 ④海上渔船提前回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读“某种自然灾害形成示意图”,回答3~4题。
3.此图中形成的灾害是
A.海底火山爆发 B.地震
C.海啸 D.风暴潮
4.处在图中地区的船只及人群在接到灾害警报后,正确的做法是
A.如果有足够时间,①②处的船只应在灾害到来前开往东部开阔海面
B.如果没有时间开出海港,③处的船只可以向南开或者向北开
C.上岸的船员或岸边的人群赶快跑到楼上
D.如果有足够时间,①处的船只应在灾害到来前开往西部港口,②则相反
(2025·四川绵阳月考)自然灾害给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防灾减灾建设。据此完成5~6题。
5.防灾减灾应做到
①减少灾害发生的次数 ②战胜自然灾害 ③杜绝自然灾害 ④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下列有关我国防灾减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
B.面对重大自然灾害,要各自为战,不必统一行动
C.严密组织各种力量,全民参与抗灾
D.中央统一决策,地方部门要分工协作
(2025·河南郑州期中)读下面两幅“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完成7~8题。
7.从地形要素看,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最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8.图2示意一山谷,虚线示意泥石流前进路线,若此时游客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25·辽宁期末)当地时间2024年11月10日11时49分,古巴地区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20 km。在对古巴此次地震进行灾情评估和救援指挥过程中,地理信息系统(GIS)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此完成9~10题。
9.下列关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震救援中主要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主要用于精确测量震源深度和地震震级
B.提供震中位置周边地形地貌信息,辅助救援路线规划
C.只能分析地震发生后的余震分布情况,对救援行动没有直接帮助
D.可以通过卫星遥感直接获取地震现场人员伤亡情况并反馈给救援队伍
10.古巴地区地震频发,当地在地震防御方面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加强地震监测预报,提高居民地震防范意识
B.多建设超高建筑,增强城市抗震能力
C.大规模迁移居民到其他地区
D.拆除老旧房屋,不再进行建设
(2024·湖北武汉期末)列车效应指多个对流云团依次经过某地区上空产生暴雨的情况。2023年9月7日至8日,在列车效应影响下,我国香港出现极端特大暴雨,多地出现水灾。当地借助“风云”等气象遥感卫星,在抗灾减灾中发挥巨大作用。完成11~12题。
11.香港此次暴雨涝灾严重的主要原因在于
A.山地的面积广大 B.排水系统较落后
C.地面硬化下渗少 D.暴雨长时期滞留
12.遥感技术在此次减灾抗灾中发挥的作用是
A.监测降水强度 B.预测泥石流发生地
C.疏通地下管网 D.确定受灾人员位置
(2025·河南信阳期末)2024年8月3日3时30分,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姑咱镇日地村,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山洪泥石流造成巨大损失。如图为“康定山洪泥石流现场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下列关于泥石流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泥石流的发生必须有水的参与
B.泥石流常发生在河流下游地区
C.我国西北地区不会发生泥石流灾害
D.泥石流的发生与地震具有高度同步性
14.下列关于泥石流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表述错误的是
A.可以运用遥感技术对灾区进行实时监测
B.可以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确定泥石流灾害的发生范围
C.泥石流发生时不要顺沟谷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
D.加强植被保护有利于减轻泥石流灾害
(2025·四川泸州期末)2024年9月10日,海拔4 706米的西藏自治区班戈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成功施放首个北斗导航探空气球,标志着世界海拔最高的北斗探空高空气象观测站(以下简称“北斗探空站”)建成。“北斗探空站”将提高探测数据精度,增强对雷暴大风、强降水等天气的跟踪监测,为开展防灾减灾、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据此完成15~16题。
15.探空气球携带的北斗导航仪主要作用是
A.拍摄实时的图像信息
B.处理收集的地理数据
C.监测灾害的形成过程
D.飞行过程的实时定位
16.建设“北斗探空站”的意义有
①减少自然灾害发生,加强灾害防御力 ②指导气象灾害监测,开展防灾减灾 ③提高探测数据精度,提高预报准确率 ④用于灾害救援救助,帮助灾后恢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读“不同水质水体反射率对比图”,完成17~18题
17.两种水体相比
A.在0.6 μm附近反射率差别最小
B.清澈水体反射率变化幅度大
C.相同波段混浊泥水反射率大
D.混浊泥水吸收太阳辐射量较大
18.根据两种水体的反射率差异,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可以
A.统计泥沙差量 B.监测洪涝灾害
C.模拟泾渭分明 D.评估进出水量
(2025·吉林期末)2024年9月16日7时30分,强台风“贝碧嘉”登陆上海,成为1949年以来登陆上海的最强台风。据此完成19~20题。
19.此次台风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①对所有城市的破坏力大,百害而无一利 ②危害近海养殖 ③台风中心风力强大破坏建筑 ④可能造成海水倒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对强台风“贝碧嘉”的预警、监测和救援中,可
A.利用RS准确获取被困人员位置并实施救援
B.利用GNSS确定台风中心位置、监测移动方向
C.利用GIS对本次台风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估
D.利用GNSS技术迅速、准确地获取受灾范围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
21.(2024·云南昭通教研联盟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在我国南方一些山区的斜坡地带,常会发现树干的生长方向有很大的弯曲,呈现如马刀一样的形态(如图),这些树被称为“马刀树”,“马刀树”的存在说明该地发生过滑坡灾害。
(1)简述我国南方山区滑坡灾害的形成原因。
(2)分析“马刀树”形态特征形成的过程。
(3)说明我国南方山区防治滑坡灾害的措施。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新加坡平均海拔约为15 m,最长的河流不足16 km。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洪涝灾害频发。从1970年开始,新加坡大规模地将天然河流(图中甲处)修建成混凝土河道和排水渠系统。2006年,新加坡推出“活跃、美丽和干净的水计划”,将河流修复为蜿蜒的天然河流和美丽的滨水环境。如图示意新加坡地理位置及甲河修复前后景观。
(1)分析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2)说明将甲河修建为混凝土河道对防御洪涝灾害的作用。
(3)指出将甲河修复为蜿蜒的天然河流的积极作用。
答案精析
1.D 2.C [第1题,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热带气旋,中心气流辐合上升,中心附近风力大,外围有雨区、大风区,台风过境时带来狂风、暴雨等天气,暴雨容易形成洪灾,诱发泥石流,D正确;台风是气象灾害,并不会诱发地震、火山喷发,A、B错误;地面沉降、海水入侵通常是过度开采地下水或开采矿产等原因造成的,洪灾不会直接导致地面沉降,C错误。故选D。第2题,台风来临时应该寻找遮挡物,而非向户外空旷地带转移,①错误;台风会带来强风和暴雨天气,应该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防灾准备,②正确;台风可能会带来强降水天气,因此应该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转移,③错误;海上渔船应提前回港避险,④正确。故选C。]
3.C 4.A [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区域首先发生了海底地震,远离大陆,地震对人们的生命及财产破坏较小。但地震产生的巨大能量传递给海水之后,形成了高速移动的巨浪,从而对沿岸居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破坏,所以此次自然灾害为海啸,故C项正确。第4题,由图可知,海啸形成的浪高越靠近海岸,浪高越大,破坏力越强,所以如果有足够时间,①②处船只应该在灾害到来前开往东部开阔海面,故A正确。如果没有时间开出海港,③处船员应该弃船上岸,尽量远离海岸,到地势高的地方躲避;因为海啸形成的巨浪呈环状向四周传递,如果将船向南开或者向北开,所受到海啸的破坏程度是一样的,故B不符合题意。因为海啸形成的大浪已经接近楼房高度,上岸的船员或岸边的人群赶快跑到楼上仍然会受到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由图可知,海水越浅,浪高越大,破坏力越强,如果①处船只开往西部港口,船只受到的破坏会更大,故D不符合题意。]
5.C 6.B [第5题,防灾减灾的关键在于“减”,就是做到减少灾害、减轻灾情,而不是“战胜自然灾害”“杜绝自然灾害”,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选C。第6题,我国在实践中总结出的防灾减灾方法:对付自然灾害应当采取“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面对重大自然灾害,应当采取中央统一决策、地方部门分工协作的方式,严密组织各种力量,全民参与抗灾;以防为主就是防患于未然;全民参与就是避免各自为战,应集中抗灾力量,克服重大灾情。A、C、D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
7.B 8.B [第7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沟谷中的特殊洪流,三面环山、汇水范围大的山区沟谷最容易发生泥石流,图中乙地为山谷,符合泥石流发生的条件,B正确;甲地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不易形成泥石流,A错误;丙地为陡崖,丁地为陡坡,不易汇水形成泥石流,C、D错误。故选B。第8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泥石流易发生在山地的山谷中,而山谷的等高线是向高处凸出的,泥石流在图2中应由①流向④,O点的游客顺着泥石流向下跑或沿着泥石流逆流往上跑,都可能被卷入泥石流中受到伤害,最好的逃生办法是向与泥石流流向大致垂直的山坡高处跑,即沿路线②逃生。故选B。]
9.B 10.A [第9题,精确测量震源深度和地震震级主要是通过地震监测仪器等专业设备来完成,GIS主要用于对地理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和可视化处理等,A错误。GIS可以整合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帮助规划最佳救援路线,避开危险地形,提高救援效率,B正确。GIS不仅能分析余震分布情况,还能对受灾区域的人口分布、建筑物分布、交通状况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为救援行动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决策依据,对救援行动有直接且重要的帮助,C错误。卫星遥感主要用于获取地表信息,如建筑物损坏情况、道路状况等,但无法直接获取地震现场人员伤亡情况,人员伤亡情况需要通过现场搜救和统计等方式确定,D错误。故选B。第10题,加强地震监测预报,让居民和相关部门有时间做好应对准备,提高居民地震防范意识,能够使居民在地震发生时采取正确的避险措施,减少伤亡和损失,这是地震防御的重要且有效的措施,A正确。多建设超高建筑在地震中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B错误。大规模迁移居民到其他地区不现实,C错误。拆除老旧房屋,不再进行建设是一种极端且不切实际的做法,应该对老旧房屋进行加固和改造,提高新建房屋的抗震标准,D错误。故选A。]
11.D 12.A [第1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次香港暴雨涝灾是受列车效应影响导致的,列车效应是指多个对流云团依次经过某地区上空产生暴雨的情况,暴雨长时期滞留,导致降水量较大,形成暴雨涝灾,D正确。故选D。第12题,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大气中的云系和降水强度,A正确;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形和植被信息,但是预测泥石流发生地需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处理,B错误;遥感技术不能疏通地下管网,C错误;遥感技术不能确定受灾人员的位置,D错误。故选A。]
13.A 14.B [第13题,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含有大量固体碎屑物和水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沟床向下流动的特殊流体。因此,泥石流的发生必须有水的参与,常发生在河流上游地区,A正确,B错误。引发泥石流的水源有降雨、冰雪融水、水库溃决水体等,因此我国西北地区也有可能发生泥石流,C错误。地震一般是由地壳运动引发的,其与泥石流的发生并无必然联系,D错误。故选A。第14题,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无法用于确定泥石流灾害的发生范围,B符合题意;遥感技术观测面积大,获得资料速度快、周期短、适应性强,可以运用遥感技术对灾区进行实时监测,A不符合题意;泥石流发生时,向下流动速度快,不要顺沟谷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C不符合题意;加强植被保护,植被根系可以固定松散的碎石和泥土,有利于减轻泥石流灾害,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D 16.C [第15题,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北斗导航仪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获取精准的经纬度等数据,因此,北斗导航仪的主要作用是飞行过程的实时定位,D正确。拍摄实时的图像信息和监测灾害的形成过程属于遥感系统的主要作用,A、C错误。处理收集的地理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作用,B错误。故选D。第16题,结合材料可知,“北斗探空站”将提高探测数据精度,增强对雷暴大风、强降水等天气的跟踪监测,为开展防灾减灾、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因此,建设“北斗探空站”可以指导气象灾害监测,开展防灾减灾;提高探测数据精度,提高预报准确率,②③正确。“北斗探空站”主要作用是获取数据,不能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①错误。“北斗探空站”不能用于灾害援助,④错误。故选C。]
17.C 18.A [第17题,读图可知,两种水体相比,在0.6 μm附近反射率差别最大,A项错误;清澈水体反射率变化幅度小,B项错误;相同波段混浊泥水反射率大,C项正确;混浊泥水反射率大,吸收太阳辐射量较小,D项错误。第18题,根据两种水体的反射率差异,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判断出水体的含沙量,统计泥沙差量,A项正确。]
19.D 20.C [第19题,台风对沿海城市的破坏力大,但同时能够缓解高温、旱情,所以并非是百害而无一利,①错误;台风中心气流下沉,无风,而台风中心附近风力较大,会破坏建筑,③错误;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危害近海养殖,还可能造成海水倒灌,②④正确。故选D。第20题,遥感技术(RS)不能准确获取被困人员位置,应该利用GNSS完成定位,A错误;台风中心的位置和移动方向要使用RS进行监测,不能利用GNSS来定位、监测移动方向,B错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收集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可以对台风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估,C正确;利用遥感技术(RS)可以迅速、准确地获取受灾范围和面积,而GNSS主要用于定位、导航,D错误。故选C。]
21.(1)我国南方山区地形崎岖,坡度大,易发生滑坡灾害;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夏季多暴雨,雨水大量下渗,导致土层松动,容易诱发滑坡灾害;人类活动如开垦、开矿等破坏植被和地表结构,加剧了滑坡灾害的发生。
(2)在滑坡发生时,树木被滑坡体带动,根部被迫抬起,树干被迫弯曲;滑坡发生后,树木为了获取光照,继续向上生长,形成了“马刀树”的形态特征。
(3)加强对滑坡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加强对山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人类活动对山体的破坏;在山区建设工程时,要注意保护植被,加强边坡治理,减少人为因素诱发的滑坡灾害。
22.(1)降雨丰富,且多暴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面硬化面积大,雨水下渗量减少,汇水速度快;海潮顶托。
(2)将弯曲的天然河道改造为笔直的河道,混凝土河道对流水阻碍小,提高水流速度;拓展河道宽度,加大泄洪量,有效防御洪涝灾害。
(3)增加城市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营造滨水景观,提升了河流景观品质,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