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测7 大气热力环流(教师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同步周周测

文档属性

名称 周测7 大气热力环流(教师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同步周周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62.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25 10:5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周测7 大气热力环流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阶段练习)如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a、b曲线表示等压面)”。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气压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④>③
2.图中气流运动的方向,正确的是
A.②→① B.①→④ C.③→④ D.③→②
(2025·山西太原阶段练习)如图为“山东烟台附近某山区村庄某时刻等压面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图中时刻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图中等压面一般出现在夜晚 ②图中等压面一般出现在白天
③此时风由Q吹向P ④此时风由P吹向Q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在晴朗的夜晚,该山谷上空会出现逆温现象,逆温层产生的原因是
A.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山谷,山谷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升
B.山顶接受的太阳辐射多,山谷接受的太阳辐射少
C.山顶离太阳近,山谷离太阳远
D.在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2024·江苏学业考试)城市的市区与郊区气温存在差异,进而形成热力环流。如图为“上海市区、郊区夏季午后气温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上海城市中心位于
A.甲 B.乙 C.丙 D.丁
6.能正确表示上海市区与郊区之间热力环流的是
A.           B.
C.           D.
读“晴朗天气条件下某地绿洲与附近沙漠气温日变化示意图”,完成7~8题。
7.根据热力环流原理,下列关于该地近地面大气水平运动叙述正确的是
A.②~④时段,风从绿洲吹向沙漠
B.①~③时段,风从沙漠吹向绿洲
C.①~③时段,风从绿洲吹向沙漠
D.②~④时段,风从沙漠吹向绿洲
8.图中实线和虚线还可以分别用于表示
A.平原和高原 B.山顶和山麓
C.郊区和城市 D.海洋和陆地
(2024·山东青岛期中)生活中,我们在切大葱或洋葱的时候,会忍不住“泪流满面”。为此,我们可以在切菜的时候在旁边点燃一支蜡烛,便可极大地缓解眼部的不适感。如图为“切大葱或洋葱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从热力环流的角度看,点燃蜡烛后,切大葱或洋葱处
A.空气受热上升 B.空气遇冷下沉
C.空气遇冷上升 D.空气受热下沉
10.下列热力环流示意图能反映图中蜡烛附近空气环流的是
A.    B.   C.    D.
读“中低纬度某海岸地区海洋和陆地夏季气温的日变化图”(图甲)和“大气运动示意图”(图乙),完成11~12题。
11.该地区
A.与同纬度内陆相比气温日较差小
B.曲线①表示海洋气温的日变化
C.曲线②日变化小主要是受天气的影响
D.图乙所示时刻海洋的气温高
12.由图甲推断,图乙中海风出现的时间为
A.18时~次日7时 B.8时~当日16时
C.16时~次日8时 D.6时~次日18时
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市中心区温度减去郊区温度所得数值。如图为“北京市热岛强度的季节和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3~15题。
13.一年中,北京热岛强度
A.春季夜间最强
B.夏季日变化幅度最小
C.秋季正午最强
D.冬季日变化幅度最大
14.由于热岛效应导致的城郊间热力环流是
A.      B.      C.      D.
15.下列措施不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是
A.扩大城市水域面积 B.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
C.大量建设城市道路 D.营造绿色通风系统
香格里拉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海拔约3 300米,年平均气温低于同纬度大陆东部沿海地区,当地居民利用玻璃搭建了暖棚(如图),使冬季内室达到较好的增温效果。据此完成16~17题。
16.为使内室在冬季获得最好的增温效果,玻璃暖棚宜建在房屋的
A.东侧 B.南侧 C.西侧 D.北侧
17.一天中暖棚与内室气流交换最强的时刻在
A.2:00前后 B.8:00前后
C.14:00前后 D.20:00前后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如图为“某大湖附近一城市气象站测得的某日湖陆风风速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18~20题。
18.关于该地湖陆风,说法正确的是
A.白天陆风,夜晚吹湖风
B.陆风转湖风的时刻在日出前
C.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不同
D.风力最大在午后2时前后
19.下图为一天中测得的风向情况,则该气象站位于湖泊的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20.下列各项中,能减弱该气象站湖风的是
A.城市硬化地面增加 B.湖泊水量增加
C.城市工业用地增加 D.城市绿化面积增加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
21.(2025·内蒙古鄂尔多斯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我国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对所在地某湖泊周边三处位置(图甲)的湖陆风进行研究,并选取了其中一处进行一天中风速变化(图乙)的记录。
(1)若此时为白天,用箭头补全下图中湖陆间环流模式。
   
(2)结合图乙指出一天中湖陆间温差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并说出依据。
(3)判断图乙选取①②③中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屋顶绿化是人们根据建筑屋顶的荷载、结构和生态环境等条件,通过一定的施工手段,在建筑屋顶种植生长习性与之相适应的各种植物,以营建绿色景观。
材料二 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
(1)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空间分布特点。
(2)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
(3)为了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计划将火电厂从甲处搬迁到乙处,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否合理?试说明理由。
(4)一般城市中心区降水会比郊区偏多,试分析原因。
答案精析
1.B 2.C [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等压面在②地向上弯曲,是因为②地气温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在②地不断堆积,使气压升高;而③地等压面向下弯曲,是因为③地气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气压降低。根据等压面判读规则,等压面向上凸的地区为高压区,向下凹的地区为低压区,因此②地气压高于③地,B正确。在b等压面处,根据等压面判读规则可知,同一地区,高空和近地面气压高低相反,等压面凹凸方向相反,即①地为低压区,④地为高压区,因此④地气压高于①地,C错误;根据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的规律,①④两地气压低于②③两地气压,A、D错误。故选B。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温度高的区域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温度低的区域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图中③地温度高,空气受热上升,在高空处④不断堆积,C正确;④地的空气向四周扩散,部分空气向①地运动,B错误;在①地近地面受低温影响,空气冷却下沉,并在②地不断堆积,A错误;而②地的空气在近地面又向四周扩散,部分空气向③地运动,D错误。故选C。]
3.D 4.A [第3题,结合图中信息可知,P位于山谷,等压面向上弯曲,说明此时山谷气压高于山坡,气流自山谷流向山坡,所以此时风由P吹向Q,④正确,③错误;白天山谷气温上升慢,近地面空气密度较大,形成高气压,所以图中等压面一般出现在白天,②正确,①错误。故选D。第4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夜间风从山坡吹向山谷,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山谷,山谷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升,使山谷上空的大气温度高于山谷下部,形成逆温层,A正确;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辐射,B、C错误;在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但其不利于逆温层的形成,D错误。故选A。]
5.B 6.C [第5题,市中心人口密集,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温度较高。图中乙处温度最高,应为上海城市中心,故选B。第6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乙位于市中心,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甲和丁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故近地面风从甲、丁吹向乙,高空风从乙吹向甲、丁。故选C。]
7.A 8.D [第7题,绿洲比附近沙漠的比热容大,升温慢、降温慢,气温日变化较小。由此判断,图中虚线表示的气温日变化大,应为沙漠,实线表示的气温日变化较小,应为绿洲。②~④时段,沙漠的气温高于绿洲,根据热力环流原理,沙漠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绿洲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风从绿洲吹向沙漠,A项正确,D项错误。图中显示,①~③时段前段绿洲气温高于沙漠,后段绿洲气温低于沙漠,因此根据热力环流原理,风从沙漠吹向绿洲转为从绿洲吹向沙漠,B、C项错误。第8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中实线表示比热容较大的绿洲气温日变化,虚线表示比热容较小的沙漠气温日变化,白天大多数时间绿洲气温比沙漠低,夜晚相反。与陆地相比,海洋气温日变化较小,而陆地气温日变化较大,白天大多数时间海洋气温比陆地低,夜晚相反,分别与图中实线和虚线表示的特征相似,因此D项符合题意。]
9.B 10.B [第9题,从热力环流的角度看,点燃蜡烛后,蜡烛加热,蜡烛处气温上升、气流上升,切大葱或洋葱处气温较低、气流下沉,故选B。第10题,点燃蜡烛后,蜡烛加热,蜡烛处气温上升、气流上升,蜡烛处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两侧空气温度低,空气遇冷下沉,台面形成高气压,底层气流由两侧流向蜡烛,高空由蜡烛流向两侧,B正确。]
11.A 12.B [第11题,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海岸地区受到海洋的调节作用,所以与同纬度内陆相比,气温日较差小,A正确;曲线①气温日较差大,表示陆地气温的日变化,B错误;曲线②气温日较差小,表示海洋气温的日变化,气温日较差小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C错误;图乙中的海风在近地面由海洋吹向陆地,表明此时在近地面,陆地气温较高,形成低气压,海洋气温较低,形成高气压,D错误。第12题,海风是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出现的条件为陆地气温比海洋高、气压比海洋低,由图甲可推断,图乙中海风出现的时间约为8时至当日16时,此时段陆地气温比海洋高、气压比海洋低。故选B。]
13.B 14.D 15.C [第13题,据材料可知,纵坐标城市热岛强度为城市中心区与郊区温度的差值,差值越大,则城市热岛强度越强。由此可见,强度春季夜间并非最强,A错误。夏季的北京热岛强度日变化幅度相较于其他季节最小,B正确。秋季正午时北京热岛强度并非最强,C错误。北京热岛强度冬季日变化幅度并非最大,D错误。第14题,据图可知城市中心区气温较高,郊区气温较低,因此城市中心区气流上升,郊区气流下沉,风由郊区吹向城市中心区,D正确。第15题,扩大城市水域面积,利用水体比热容来减小城市气温上升幅度。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可增加绿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大量建设城市道路将进一步加剧城市热岛效应,C符合题意。营造绿色通风系统能够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故选C。]
16.B 17.C [第16题,玻璃暖棚增温依靠太阳辐射,故其适宜建在房屋的南侧。第17题,一天中暖棚与内室气流交换最强的时刻是室外气温最高的14:00前后。]
18.D 19.C 20.D [第18题,白天湖泊升温慢,形成高压,风从湖泊吹向陆地,为湖风,同理可以判断夜晚吹陆风,A错误。根据图中陆风风速距平为0的时刻可以判断日出前不是陆风转湖风的时刻,B错误。该地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差别不大,形成湖陆风的根本原因在于湖泊和陆地的升温与降温幅度不同,C错误。14时即午后2时前后,湖陆风风速距平最大,湖陆风风力最大,D正确。第19题,从风向图中可以看出该观测站白天多东南风,夜晚多西北风,结合白天吹湖风,夜晚吹陆风可知,该气象站应位于湖泊的西北方向,C正确。第20题,城市硬化地面增加、城市工业用地增加均使城市和湖泊之间的温差增大,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使得湖风加强,A、C错误。湖泊水量增加,白天湖泊升温慢,湖面气温低,气压高,增强了湖风,B错误。城市绿化面积增加,城市白天升温变慢,气温变低,缩小了城市与湖泊之间的温差,使得湖风减弱,D正确。]
21.(1)湖陆间环流模式如下图:
(2)时间:14时前后。依据:湖陆间温差越大,气压差越大,风速则越大;图中14时前后的风速为一天中的最大值,因此可推知14时前后湖陆间温差最大。
(3)③。理由:白天时,陆地温度高于湖泊,风从湖泊吹向陆地,夜晚时,陆地温度低于湖泊,风从陆地吹向湖泊;选取地白天吹偏东风(湖泊吹向陆地),夜晚吹偏西风(陆地吹向湖泊),结合昼夜湖陆风风向变化,可知选取的是③地。
22.(1)从市中心向郊区波动下降;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气温低(植被覆盖率低的地方气温高)。
(2)植被覆盖率提高,地面升温慢,地面辐射减弱,大气吸收的热量减少;植被吸收二氧化碳,大气温室效应减弱。
(3)不合理。理由:乙处位于城市市中心和郊区之间,受城市热力环流影响大,污染物会随着城市热力环流进入市中心。
(4)城市中心区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城市中心区尘埃物质多,凝结核多,水汽易凝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