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测8 第1~3章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2025·江苏南京学业考试)2024年10月15日(农历九月十三)凌晨,我国可观察到月球与土星“亲吻”的画面。这是继2024年7月25日之后,我国境内可见的又一次“月掩土星”奇观。“月掩土星”是指月球、地球、土星排成一条直线时,土星被月球掩盖的自然现象。如图为“月掩土星”现象。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月掩土星”涉及的天体类型组合正确的是
A.恒星、行星 B.卫星、行星
C.卫星、彗星 D.恒星、彗星
2.关于“月掩土星”涉及的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土星的公转轨道为正圆形轨道
B.小行星带位于木星与土星之间
C.该现象是因月球体积比土星大
D.土星绕日公转方向与地球相同
(2025·湖南株洲期末)从太阳大气来的高能带电粒子撞击地球大气使其发光形成极光。极光通常出现在高纬度地区,2024年10月11日,受强地磁暴影响,北京地区多处观测到罕见的极光。据此完成3~4题。
3.此次北京地区也出现极光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太阳风强度大 B.地面光污染少
C.大气透明度高 D.观测仪器先进
4.下列现象不可能伴随着极光出现的是
A.信鸽无法正常归巢 B.手机定位出现异常
C.手机通信受到影响 D.艳阳照得睁不开眼
(2025·黑龙江哈尔滨期末)湖南省地质院2024年11月21日宣布,湖南省平江县万古金矿田探矿获重大突破,在万古金矿田地下2 000米以上深度地层发现超40条金矿脉。该矿形成时期为前寒武纪。据此完成5~6题。
5.该矿形成时期
A.大气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碳、氮气、氧气、水、甲烷
B.形成联合古陆
C.生物以海洋无脊椎动物为主
D.蓝细菌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6.该矿所在地球圈层
A.岩浆可能来源于该圈层 B.位于莫霍面以上
C.厚薄不一,大洋厚,大陆薄 D.地震波中只有纵波能够穿过
(2024·湖南长沙月考)读下面所示的四种地貌景观,完成7~9题。
7.属于风力沉积地貌的是
A.图a B.图b
C.图c D.图d
8.图c所示区域附近不会出现的地貌是
A.刃脊 B.角峰
C.冰斗 D.峡湾
9.图d所示地貌,一般分布在河流的
A.峡谷地区 B.高原地区
C.河流出山口 D.入海口处
(2025·天津滨海新区期末)雅丹地貌主要是经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的,表现为土墩(垄)和凹槽的组合。读“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10~11题。
10.有关图示雅丹地貌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貌以土墩组成为主
B.主要由于风力沉积作用形成
C.分布区植被茂盛,森林广布
D.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
11.下列省区中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是
A.山东 B.云南 C.新疆 D.广东
(2025·黑龙江大庆期末)小明前往欧洲旅游,见到了壮美的峡湾景观。当他和同学分享峡湾的景观照片时,发现峡湾景观和长江三峡颇有些类似。但经过讨论交流发现二者的成因、水流方向、水的性质都大有不同。完成12~13题。
12.峡湾形成主要经历的过程依次是
A.地壳断裂—形成V形谷—大气降水
B.冰川侵蚀—形成V形谷—海水倒灌
C.地壳断裂—形成U形谷—大气降水
D.冰川侵蚀—形成U形谷—海水倒灌
13.峡湾和三峡都具有的功能可能有
①适合船只通航 ②开发旅游价值 ③灌溉 ④发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25·黑龙江哈尔滨期末)2024年6月28日,青岛国家高空气象观测站施放了首个北斗探空仪,携带北斗探空仪的气球终止在3万多米的高空中。如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据此完成14~15题。
14.北斗探空仪在升空过程中
A.气温经历了降低→升高→降低
B.在A层可能遭遇降雨
C.气压经历了降低→升高→降低
D.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15.在北斗探空仪飞升终止所在的大气层
A.不利于航空飞机飞行 B.存在若干电离层
C.水汽和杂质含量较多 D.臭氧层能够吸收紫外线
据新闻报道,当地时间2022年12月5日,意大利西西里岛以北的斯特龙博利岛上的火山再次喷发,火山口喷出滚滚浓烟,大量熔岩流出,火山灰飞入空中和海里。如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6~17题。
16.流出的大量熔岩可能来源于图中
A.①圈层中部 B.②圈层上部
C.③圈层上部 D.②圈层下部
17.据历史记载,超强火山喷发会导致短期内区域气温下降,其原因是图中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减弱
热岛强度是市中心与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能准确反映“热岛效应”的变化状况。“冷岛效应”原指干旱地区夏季时,绿洲、湖泊气温比附近沙漠低的一种局部温凉的小气候现象。目前城市也在广泛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据此完成18~20题。
18.北京城市热岛效应最显著的季节为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9.图中①处出现了北京市区夏季午后的“冷岛”现象,可能是因为此处布局了
A.居住区 B.公园 C.商业区 D.农田
20.“冷岛效应”会使①处与周边地区相比
A.年降水量增多 B.热量交换增强
C.空气对流减弱 D.水汽蒸发加快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
21.(2025·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图1为等高面与热力因素形成的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图2为四川某地传统民居穿堂风(穿堂风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在炎热的夏季能取得较好的纳凉效果)示意图。
(1)图1中①-⑤,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A、B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
(2)图1中,A、B两地中降水概率大的是________,昼夜温差大的是________。
(3)若图1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中代表城区的是__________。
(4)若图1中A处为海洋,B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______(填“白天”或“夜间”)。
(5)图2中,屋前石子地面、屋后林草地面,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请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加以解释。
22.(2024·安徽马鞍山质检)读“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图中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____________。
(2)丙地较丁地的坡度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地较丁地的光照条件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地貌观察顺序,写出图示范围内地貌观察主要内容。
宏观地貌类型描述(如山地、平原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一级地貌描述(如山岭、谷地等) ②东西部为山岭,中部为____________
微观地貌特征描述(如河岸、陡崖等) ③东西部坡度较缓,中部坡度较陡;北部有3处____________
(4)“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典型写照,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__,下列地貌成因与其相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沙丘 B.冲积扇
C.雅丹地貌 D.“V”形河谷
答案精析
1.B 2.D [第1题,“月掩土星”是指月球、地球、土星排成一条直线时,土星被月球掩盖的自然现象。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土星是行星,故B正确,A、C、D错。第2题,土星的公转轨道为椭圆形轨道,故A错;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故B错;土星体积远大于月球,故C错;土星绕日公转方向与地球相同,均为自西向东,故D正确。]
3.A 4.D [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极光通常出现在高纬度地区,如果到达地球的太阳高能带电粒子强度大且数量多,就可能与地球磁场发生特别强烈的相互作用,从而产生强度特别大的地磁暴,使得有些高能带电粒子会在中纬度或者低纬度地区进入地球大气层,从而使中纬度的北京地区出现极光现象,A正确。地面光污染少、大气透明度高有利于北京地区极光现象的观测,但并非出现极光的主要原因,B、C错误。极光现象凭肉眼即可观测,无须借助观测仪器,D错误。故选A。第4题,当地磁暴发生时,地球磁场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显著变化,信鸽利用地磁感知来进行导航,磁场出现激烈变化会使信鸽迷失方向,无法正常归巢,A正确,不符合题意;高能带电粒子能够干扰卫星的正常工作,导致信号中断或定位不准确,从而影响手机定位功能,B正确,不符合题意;高能带电粒子流轰击高空电离层干扰地球无线电短波通信,对手机通信产生影响,C正确,不符合题意;在太阳光线较弱的凌晨、傍晚或夜间可观测到极光,在艳阳高照的白天难以观测到极光,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5.D 6.B [第5题,由材料“该矿形成时期为前寒武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前寒武纪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A错误;古生代后期地球各块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称为联合古陆,B错误;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时代,C错误;前寒武纪太古宙时期出现蓝细菌,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D正确。故选D。第6题,由材料“在万古金矿田地下2 000米以上深度地层发现超40条金矿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矿所在地球圈层为地壳,岩浆来源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A错误;地下2 000米位于地壳,莫霍面以上,B正确;地壳厚薄不一,大陆厚,大洋薄,C错误;该层为固体,地震波中横波和纵波都能够穿过,D错误。故选B。]
7.B 8.D 9.D [第7题,冲积扇为河流堆积地貌,A错误;沙丘为风力沉积地貌,B正确;冰川附近发育冰川地貌,C错误;河口三角洲为河流堆积地貌,D错误。故选B。第8题,读图可知,图c为雪山,该区域冰川的活动量比较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附近有刃脊、角峰以及冰斗等地貌,峡湾地貌多见于沿海地带,是冰川与海洋共同作用的结果,冰川切割海岸边使其形成一道道槽谷,冰川消融后海水倒灌进槽谷,形成峡湾,峡湾地貌未出现在图c区域附近,故D项符合题意。第9题,三角洲主要是由于河流在入海口处流速变缓,加上受海水顶托作用,泥沙堆积形成的河流堆积地貌,一般分布在河流入海口处。故选D。]
10.D 11.C [第10题,雅丹地貌主要是经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的,表现为土墩(垄)和凹槽的组合,垄槽的延伸方向通常与盛行风向一致,D正确;雅丹地貌包括土墩(垄)和沟槽,不仅是土墩,A错误;雅丹地貌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而非风力沉积作用,B错误;雅丹地貌通常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植被稀疏,C错误。故选D。第11题,结合上题分析,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新疆位于我国西北部,气候干旱,风力强劲,沙漠和戈壁广布,是我国雅丹地貌广泛分布的地区之一,C正确;山东、云南、广东的气候比较湿润,地表植被茂密,风力侵蚀作用较弱,不易形成雅丹地貌,A、B、D错误。故选C。]
12.D 13.C [第12题,峡湾是冰川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地貌。其形成过程是:在第四纪冰川运动过程中,对地面产生的刨蚀作用形成大量的U形谷,同时在U形谷的前缘产生冰坎;后来随着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冰坎被海水淹没,海水倒灌进入U形谷,于是形成了峡湾。即由冰川的侵蚀作用形成U形谷,然后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淹没U形谷,形成峡湾,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13题,峡湾和三峡的深度较大,通航能力强,因此都具有通航条件,①正确;峡湾和三峡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因此具有开发旅游价值的功能,②正确;峡湾的水是海水,不可用于灌溉,③错误;峡湾和三峡都有一定的落差,具备水力发电的条件,可以用于发电,④正确。故选C。]
14.B 15.D [第14题,北斗探空仪升至3万多米的高空,依次经过对流层和平流层。对流层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平流层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因此北斗探空仪在升空过程中气温先降低后升高,A错误;A层为对流层,天气复杂多变,可能遭遇降雨,B正确;升空过程中海拔不断升高,气压不断降低,C错误;经过对流层时,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D错误。故选B。第15题,北斗探空仪飞升终止的高度为3万多米,所在的大气层为平流层。平流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稳定,能见度高,利于航空飞机飞行,A错误;高层大气中存在若干电离层,B错误;水汽和杂质集中分布在对流层,C错误;平流层中有臭氧分布,臭氧能够吸收大量紫外线,D正确。故选D。]
16.B 17.D [第16题,图中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外核,④是内核。火山口喷出的岩浆来源于上地幔的上部。故选B。第17题,据图可知,图中①表示太阳辐射,②表示地面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火山喷发后,大气层中的浮尘和其他微粒增加会使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①不变,②减弱,③增强,④减弱。故选D。]
18.D 19.B 20.C [第18题,读图,根据等值线的分布特点判断,北京市大致在11月至次年1月热岛强度最大,说明此时温差最大,热岛效应最显著,此时为冬季,D正确。第19题,图中①处出现了北京市区夏季午后的“冷岛”现象,说明①处气温较周围区域低。居住区、商业区地表硬化,不会形成“冷岛”现象,A、C错。公园中的绿地、水面升温较慢,可能形成“冷岛”,B对。农田主要分布在城外郊区,不在市区内,D错。第20题,①处与周边地区相比,因气温较低,故空气对流减弱,C对。]
21.(1)④ B
(2)B A
(3)B
(4)白天
(5)石子地面比热容小(吸热快),升温快;林草地面比热容大(吸热慢),升温慢,不同地表使屋前、屋后的温差增大,加强了屋前、屋后的气压差,加大了空气流动。
22.(1)6.4 m
(2)大(陡) 等高线更密集 好 丙位于阳坡,丁位于阴坡
(3)高原 山谷(谷地) 陡崖
(4)流水侵蚀 D